作為分布非常廣泛的淡水魚幾乎全國各大水系都有黃顙的身影,其中以長江流域數量最多,主要以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它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黃顙生活在水面底層屬雜食魚種以葷食為主,餌料上可用紅蟲、蚯蚓、螺絲、小蝦等,不過它也吃水底植物。若釣到一條後一定要堅持繼續作釣,往往都會接連中魚。不過黃顙和鯽魚是不合群的,通常釣到黃顙的地方很難釣到鯽魚,當然若是能釣到黃顙可要比釣鯽魚更有成就感。
作為一個兇猛的魚種想要垂釣黃顙可是不能硬碰硬的,俗話說柔能克剛即使它再兇悍也無濟於事。不過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對其足夠了解才能對症下藥,這要比千篇一律的理論靠譜的多,下面就來說一說老釣手們是如何做到的?
釣組
通常在釣黃顙的過程中會經常碰到鯰魚,線太細的話會容易跑魚建議用雙鉤其中鉤要大點9-11號都行,子線可用防咬線上下兩鉤的鉤距保持在5釐米上下,主線用2.5號。另外漂建議也用大點的鉛墜要重一點,這樣雙鉤能夠快速入水且與夜光棒形成良好的配合。常用的釣鉤是臥鉤可將釣線直接扎在鉤尾上再離鉤約6-9釐米處裝一鉛墜,再配上皮厚體壯的蚯蚓餌就是最好的絕配了。
還有孑孓釣和延繩張公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釣法,所謂孑孓釣是用蚊子的孑孓拌和谷糠灰,用兩指指尖捏住鉤柄尾部在谷糠中快速攪拌,使不斷捲曲的孑孓附纏於鉤尖和鉤彎成團。所謂延繩張公釣就是將專門用於插竿釣甲魚的鉤尖內折製成延繩釣組,掛蚯蚓為餌置於水深1米處的水底布成鉤陣,此法通常能一次釣獲幾十條黃顙。
釣位
釣友都知道在釣位的選擇上直接關乎著最後結果,若在水庫漲水作釣就找灣子裡選淺水區水深最好不要超過2.5米;若在退水期就找主河道釣深(3-5米);若在河道裡作釣就選洄水灣或有落水的下方和支流交匯處。不論在哪裡作釣有亂石堆的地方都是不可錯過的好釣點,另外夏季釣錢點冬季則釣深同鯽魚正好相反。
餌料
通常作釣黃顙以沙蟲為餌可達到最佳效果不過這種原料並不好找,當然還可用其他的來代替比如打窩的話可將蚯蚓餌截成小段來用或見動物肝臟搗碎於泥巴混合起來做誘餌窩料也是不錯的,而釣時可掛整條蚯蚓也可將肝臟切成小條來用。黃顙咬鉤動作小,漂相為一緊一松或緩緩斜向入水,且一旦咬鉤就不會再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