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001字
閱讀大概需要6分15秒
一直都想自己寫點東西,但是始終不知道怎麼開始。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時寫的最長的東西就是實驗報告了,按部就班的把每一項都寫清楚就可以。然而平常的寫作就不知從何下手,似乎有一萬種方式來開頭,但自己卻連一種都想不出來。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一本書可以給出如何開始寫作的全過程攻略,它就是《成為作家》。
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經典,在1934年出版之後,風行美國文學界80餘年,長盛不衰。我手裡的這本中文譯本也是再版13次,廣受好評。譯者序中說,這是一本奇異的書,它教你如何成為作家。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起步是十分關鍵的。我想了解一般情況下的作家都是怎麼工作的,而我應該如何開始去朝這個方向努力。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的講理論,羅列例子,給人畫餅打雞血。而是有自己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具體實施的方法與練習。作為理工科的學生,講大道理的誘惑力並不大,我可以很快地了解你的觀點,但是付諸於實踐的時候,我更喜歡實際的操作方法。書中有很多關於成為作家,幫助自己寫作的練習,很多都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並直接從中獲益。
以下幾個練習是我認為在書中非常實用,我自己實操也取得很好結果的幾個:
1:客觀看待自己
具體的做法是:靠近一扇門,告訴自己,跨過這扇門之後,就用一種客觀的眼光觀察自己,把自己當作觀察對象。觀察自己是怎麼坐,怎麼躺著,姿勢怎麼樣?看著自己現在的樣子,能不能推測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徵是什麼,背景怎麼樣?就好像在看一個陌生人一樣觀察自己。之後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做過的一些日常的小事兒,看自己的表現如何?
剛開始這個練習似乎有點奇怪,自己怎麼能像陌生人一樣觀察自己呢?做著做著就會從練習中取得一些收穫。當我進行這個練習時,我發現自己做好多事情時都是無意識的,或者說幾乎沒過腦子,身體就對外面環境做出自己的反應,有一些反應我找到原因,有一些我沒有。從客觀的角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比如說我有一天起床,鬧鐘按了三次才起,是我真的困到不行嗎?其實並不是,只是因為上班遲到的代價太低,自己又懶而已。
2:早起寫作
比你平時早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進行寫作。不要看書或者公眾號裡的任何推送文章,不要讓外界的成型的文字幹擾你的思路,包括你自己之前寫的東西。打開寫作軟體直接開始寫作,寫什麼都行,記錄自己的夢境,昨天夜裡的感受,今天起來的想法,都可以。只要寫就行。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你進行純粹的寫作,讓頭腦裡的無意識多承擔一些寫作的任務。這個練習不僅能夠幫助你輕鬆地進行寫作,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
其實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難的練習。之前我是比較喜歡熬夜的一個人,早起是十分困難的。有人曾說過:熬夜的人都有一個特點,既不甘心今天就這樣結束,明天又無可期待。曾經我就是這種狀態,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的時間屬於自己,總想自己幹點什麼,就是不想睡覺,結果第二天的狀態也不好,慢慢形成惡性循環。但最近我把這個練習做到了,每天會早起一個小時進行寫作,一般情況下是記錄自己的夢境,我是一個做夢很多的人。有的時候也會寫一些別的,比如現在你看到的這篇文章。早起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是會感覺新的一天很充實,早上的時間也不是那麼緊緊巴巴的了。慢慢的會養成早睡的習慣,不管從寫作的角度還是身體的角度,早點睡覺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更開心的早睡,當然收穫更多的是寫作的素材和感覺。
3:按時寫作
教會自己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寫作,在白天的時候想一下自己這一天的工作安排,給自己找出時間寫作,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都可以。到了預定的時間,放下手頭一切事情去寫作。
最開始我是對這個練習有誤解的,我以為是要讓我每天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去寫作。後來發現其實不是,是讓我自己規定寫作時間,然後時間到了執行。這個練習也是蠻有難度的其實,一天兩天很容易做到,難的是長期的堅持,生活中有太多事兒打亂我們的計劃了。但是難做不代表不能做,按照書中的要求去做就好了,不要找什麼藉口。
4:觀察生活
抽出十五分鐘時間,有意識的觀察生活。即對看到的每一件事和每一樣東西都專心致志。比如公交車上,能看到幾個乘客,他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顏色是什麼,是翠綠色還是橄欖綠?他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他們手裡拿著什麼東西?手機殼是什麼樣子的,上面寫著什麼?從這個人的神態和穿著你對他了解多少?車子的扶手是什麼顏色?車身廣告是怎麼樣的?專心致志,事無巨細。
真正開始之後發現這是一項很有趣的練習。觀察一會兒之後你可以嘗試著把眼睛閉上,回想一下你看到的這個畫面,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回憶,有遺忘時或者回憶差不多的時候,睜開眼睛,驗證一下自己的回憶,之後繼續觀察。「真正的天才擁有永不枯竭的源泉,這就是一個原因。他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為他所用」。
5:保持頭腦安靜
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儘量保持頭腦安靜,什麼都不去想,保持幾秒鐘。
我應該就是書中提到的幸福那一類人,我可以毫不費力的做到。也許是之前做交易的時候學習的冥想的內容對此有很大的幫助。這個練習就類似於一個短時間的冥想,將自己的思維清空,有意識地保持頭腦安靜,讓自己的思緒從紛繁複雜的世間塵事中暫時脫離出來。這種冥想練習對於開發自己的靈感以及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有很大的作用。當你最後能保持自己的頭腦長時間安靜的時候,後續還有一個練習,就是當這種類似於冥想的時間持續二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候,這個時間完全自己掌握,有的時候你會感到一種站起來的衝動,這個時候聽從自己身體的建議,立刻睜開眼睛。這個時候你會處在一種輕微的類似夢遊的狀態,你會有一種世界是全新的的感覺,或者感覺身邊的世界有一點點陌生。這個時候來到你寫作的地方,立即開始寫作。作者認為這個狀態才是藝術家的工作狀態,作者把這種狀態稱作"藝術家的迷醉"。這個時候你與世界上其他的事情都毫無關係,只是專心在自己的寫作上。
書中不僅有這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樣它也解決了一些寫作者心理上的問題。這本書將一些作家的真實情況展示給讀者,幫想進行寫作的人糾正一些錯誤的想法。
本書先是介紹了一下作家是什麼樣的人,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點就是:當作家需要天賦嗎?天賦如果不夠學習能不能來湊?其實作家是一個太過於廣泛的代稱,寫小說的是作家,寫散文的是作家,寫讀書書評和影評的也是作家,其實只要在寫作,就可以被稱之為作家。在作者的國家,大部分為公眾所知的作家都是「科班出身」,這與我們國內的情況就不太一樣,國內活躍著大量的來自民間各個工作領域的文字創作者。但是作家這個概念對於普通人還是比較神秘。其實寫作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可以傳授的,可以學習的,只是我們沒有機會或者沒有途徑去學習這種理念方法和技巧。各位也不用去擔心所謂的天賦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既然稱之為天賦,我們後天的學習不會對其有任何的增益,那我們還學習幹嘛呢?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增加自己的天賦,而是學會運用自己的天賦。沒有人貧瘠到沒有一絲一毫的天賦,當然也沒有人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這也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目的。
譯者序中說「這是一個文學似乎離現實生活漸行漸遠的時代。同時,寫作的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很多人懷著夢想走進大學的課堂,更有難以計數的人活躍在網絡上。」而我也是現在一個渴望寫作,渴望提高自己寫作水平與技巧的人,這本書雖然不涉及具體的寫作技巧,但是它給我寫作指引出方向。讓我真正地開始寫作,真正的把想法付諸於行動。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迪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