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寫幾篇文章,我就靈感枯竭了。」長期持續寫作到底該怎麼辦?

2020-12-04 蘇瑞大大呀

今天在寫作群裡有小夥伴在問,「寫了幾篇文章之後,發現自己好像彈盡糧絕了,什麼都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在寫作者中是很常見的。不要說是新手寫作,哪怕是寫了很多年的資深作者,他們也會有突然寫不出東西的時候。

如何能讓我們的寫作靈感源源不斷,讓我們保持一個長期持續輸出的狀態呢?

多運動

運動有利於提高記憶力。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和日本筑波大學的科學家們,曾對「運動對記憶的影響」做過相關研究,他們招募了36名20多歲的健康志願者,分別測試他們在進行10分鐘的輕度鍛鍊(如慢走、瑜伽或太極)後的記憶力,以及在不鍛鍊情況下的記憶力。

結果發現,運動後的志願者在區分不同記憶方面表現得更好。

運動有利於提高大腦效率。《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提到,運動會刺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分泌,幫助神經元生長和再生。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是一種大腦內合成的蛋白質,負責建立和保養神經細胞迴路,是「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運動能讓這種神奇的「腦細胞肥料」變多,誘發神經元生長和再生,而神經元正是負責接收、傳遞和處理外界信息的細胞。

運動還可以增強創造力。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的研究員做過一項實驗,實驗要求179名學生為一個物體儘量找出更多創新用法,比如紐扣這個物體,可以變成一個娃娃屋的門板。學生們分別以坐著、在傳送帶上走、以及在清新空氣中散步這三種狀態,來完成這個測試。

實驗發現,被測試員在行走時的表現明顯好於靜坐時。而行走的方式對表現的影響不大,無論是在清新空氣中散步,還是在傳送帶上行走,他們想出更多新用法的數量都差不多。

所以說,多運動對寫作是有好處的。哪怕每天進行10到30分鐘的慢走運動,都有助於記憶力和創造力的提高。

多看書

朱熹在《觀書有感》說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寫作導師羅伯特·麥基在《故事》這本書也提到:

我們的思維阻塞是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們的才華並沒有拋棄我們。如果我們確實有話要說,我們不可能停止寫作。我們的才華是殺不死的,但因為我們的無知我們可能會把它餓暈。因為無論我們多麼有才華,無知的人是寫不出東西來的。才華必須靠事實和思想來激勵。所以我們必須研究,給我們的才華補充營養。

當我們感覺自己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的輸入不夠了,這時候就需要去給大腦補充營養,看更多的書。

如何看書?這也是有講究的。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主題閱讀」。

莫提默·J. 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強烈推薦了「主題閱讀」,並且把它歸類為「閱讀的第四個層次」,即閱讀的最高層次。

「主題閱讀」是指根據一個特定的問題或者是主題進行多本書籍的閱讀。

首先我們要針對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比如我們要寫的主題是關於兒童心理的,那麼可以去當當網上搜索「兒童心理」,它會出來很多相關的書,這些就是我們可能用到的書目。

當然,這些書我們不會全部都用到,有些書雖然書名與兒童有關,但內容可能跟我們要做的主題完全無關,這時候,我們需要通過閱讀目錄和部分章節的方法,進一步篩選出跟主題有關的書目。

當我們確定書目後,下一步就是進行主題閱讀了。它包括五個步驟:

第一步,找到相關的章節。在主題閱讀中,我們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重點。我們不需要通讀整本書,只需要把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摘選出來就可以了。

第二步,帶領作者與我們自己達成共識。主題閱讀是同時閱讀好幾本書,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問題的用詞和表述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用一種共通的詞彙來解釋不同的敘述。從這個角度上說,主題閱讀也是一種大量的翻譯工作。

第三步,釐清問題。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需要建立主旨,列舉出能夠說明這個主旨的方面或者問題,並確定問題的順序。

第四步,界定議題。如果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那麼這個議題就被界定了。在主題閱讀時,我們要釐清問題,同時將不同的議題整理出來。

第五步,分析討論。針對前面列出的問題和議題,要分別問兩個問題:一是「這是真實的嗎?」;二是「跟我有什麼關係?」

主題閱讀的目的是,找到關於這個問題存在的方方面面的詮釋,而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具體方法。我們對各種觀點要保持中立的態度。

進行心流寫作

「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心流理論的創始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在心流狀態下,我們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

寫作必須進入心流狀態。米哈裡在他的《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中提到:

詩人與劇作家往往是一群嚴重沮喪或情緒失調的人,或許他們投身寫作這一行,就是因為他們的意識受精神幹擾的程度遠超一般人;寫作是在情緒紊亂中塑造秩序的一種治療法。作家體驗心流的唯一方法,很可能就是創造一個可以全心投入的文字世界,把現實的煩惱從心靈中抹去。

如何進入「心流寫作」呢?

首先,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關掉手機等可以讓自己分心的一切設備。進入心流狀態的前提,是能夠不被外界打擾,屏蔽掉無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如果你真的不想關閉這些設備,你可以讓它們暫時遠離我們的視線,不讓它們幹擾到你。

其次,準備好筆和筆記本。「心流寫作」最好是用筆寫在紙上,這個過程是和自己內心連接的過程,通過寫作與自我對話,觀察自己,聆聽自己的聲音。

再次,保持身體放鬆,讓思緒自由流淌。心流寫作不要拘泥於寫作的內容和形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也不用管有沒有錯別字,邏輯是不是通順。哪怕是寫得狗屁不通,都無所謂,只要是內心最真實的表達就可以了。

最後,要定時定量,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時長做心流寫作的練習。比如,我們可以定為每天早上七點,進行半個小時的心流寫作練習;也可以定為每天晚上十點,進行十分鐘的心流寫作練習。時間的長短可以自己選擇。一旦定下來,我們就要遵守約定,在這個時間段,保持靜心,保持專注寫作的狀態。

建立自己的靈感庫

《作家靈感寶庫》的作者弗雷德·懷特,是一個擅長收集靈感的高手。他會隨身攜帶一個記事本,以便隨時記錄靈感。當靈感出現時,無論他是躺在床上,還是在開車、做飯、聚會,他都會立即將靈感記錄下來。

弗雷德積攢了幾十個筆記本,他說,如果我把我記錄下來的所有靈感都寫成小說,那麼我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高產的作家。

弗雷德很鼓勵大家養成隨時用筆記本來記錄靈感的習慣,因為一個靈感可以引發更多的靈感。

我們平時在刷劇、讀書、看電影,甚至出去玩的時候,遇到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橋段、臺詞,或者讓我們很有感觸的情節,或者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將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來源。當我們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寫的時候,翻一翻自己的素材庫,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產生。

記錄素材後,要養成在固定時間段整理素材的習慣。比如一個星期整理一次。

素材整理沒有什麼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只要我們用起來方便就可以了。

拿我自己來說,我會用不同的APP分別記錄對我有用的素材:石墨文檔用來記錄名人名言、金句;掃描全能王用來保存圖片、截圖;豆瓣專門記錄讀書筆記;WPS用來儲存我看到的好的文章。

當然我們也可以只用一個APP,通過建立不同的文件夾來將素材分門別類。

總結一下。多運動可以提高大腦效率、增強創造力;主題閱讀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對一個問題的系統看法;心流寫作能夠讓我們快速進入寫作狀態;建立素材庫能夠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這些能為我們長期持續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寫作枯竭時,怎樣從手帳中尋找靈感?
    這種感覺很痛苦,不僅讓我們質疑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懷疑寫作這條路是否能走的更為長久,動搖寫作的信心。寫作需要靈感,但靈感這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它招之不來,待它來敲門時,如果不及時地捕捉和記錄下來,就會稍縱即逝。要想寫出好文章,有源源不斷的素材,除了生活閱歷豐富以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先學會讀懂別人的文章,才能寫好自己的文章。
  • 別再說寫小說找不到素材了,這篇文章告訴你
    很多小說寫作分享者們,經常會用比如夢境之類的說法來讓人們找靈感,然而我們會發現,夢境並不能100%的幫我嗎找到靈感,那麼打開靈感之門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就讓最接地氣的柒叔來給各位分享一下吧!首先來說,對於小說寫作者來講,與其說找靈感,不如說是找素材,因為只有有了好的素材,我們才知道我們到底要表達什麼,也才能有寫作的方向。那麼如何搜集素材呢?
  •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怎麼辦?
    沒什麼想法是憑空出來的,總會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著無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該幹的活。  所以,對於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  1、大量的看各種國內外經典案例,把腦袋撐爆,把素材庫也給撐爆,你會看到越來越明顯的療效。
  • 只會寫實驗報告,不會寫文章?理工男開始寫作的完全指南
    當我進行這個練習時,我發現自己做好多事情時都是無意識的,或者說幾乎沒過腦子,身體就對外面環境做出自己的反應,有一些反應我找到原因,有一些我沒有。從客觀的角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比如說我有一天起床,鬧鐘按了三次才起,是我真的困到不行嗎?其實並不是,只是因為上班遲到的代價太低,自己又懶而已。2:早起寫作比你平時早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進行寫作。
  • 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三個方法,幫你找到寫作靈感
    自由寫作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故事的靈感,但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一個字時,不要驚慌失措。你的問題不在於想不出東西可寫,而是沒有將想法寫出來的習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克服自己的「打字機恐懼症」。隨便寫點兒什麼。先培養起寫作的習慣,提筆化字的習慣。
  • 共情寫作法,教你寫深入人心的文章
    另一方面就是讓自己產生共情,抱著「如果我是他的話……」的心態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我們想要打動別人,就要先打動自己。那麼「共情寫作法」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主題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只寫一個信息,賣得好的書一定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在書中作者指出,一篇文章,主題很重要。主題是整個文章的靈魂,只有有明確的主題,才能更吸引人。
  • 如何應對靈感枯竭——這隻寫作者最大的攔路虎?
    我不是坐那兒寫作的。 只是打字機在那兒而已,如果它不開始動的話,我會說,好吧,今晚估計我會喝醉了。" 第一本自傳《騙子俱樂部》一度雄踞《紐約時報》榜單; 「我勒個去,你個小婊子——是誰告訴你你能寫作的?
  • 如果孩子說:寫作文好難啊!我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寫給嘔心瀝血,忙著給孩子補習作文的爸爸媽媽們。面對一直很聽話,一直很努力的孩子,家長不得不問:我該怎麼辦呢?以下,就是藍山繪本想要說給家長的話:劃重點:孩子學習寫作,需要「三條腿」走路!作文想寫好,肯定要多觀察,沒有對事物很好的觀察能力,是不可能寫作符合實際的文章的,補來補去,可能只會寫出一些只有架構,沒有內容的空泛的文章。閱讀也是積累的另一個方面。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作文寫得不好,說責怪孩子:讀了那麼多書,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為什麼不會用呢?
  • 公眾號內容寫不出來,靈感枯竭怎麼辦?
    就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並被無數網民傳閱,高質量的軟文能讓用戶看完後忍不住去實踐,忍不住去搜索文章中提到的方法、手段、產品。但又恨無處下筆,著實令人頭痛。各大知名投稿網站上每天更新著大量站長投稿的文章,有很多欄目是每天一篇。他們的軟文素材或者「創作靈感」來源於何處?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寫作技巧,就像閱讀能力一樣,從我們學會讀和寫起就一直是如影隨形。從開始寫段落、日記、隨筆,到後來寫說明文、議論文,甚至大學的學術論文、下班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開心,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還有人和我一樣,寫得隨意。是的,自從三年前我恢復了閱讀的習慣,我就開始嘗試事後思考和書評的輸出,以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
  • 靈感枯竭的天氣推送竟然寫這個!
    由於前幾天的推送「劇透」太多今天,小工終於靈感枯竭沒啥新內容可寫了關於降雨分析,大家可以看看這期推送>關於氣溫分析,則可以看看這期推送:>>夏末大戲之氣溫篇:你們都說小工皮但這些粉絲才是真的大寫的皮啊!▲求後續▲寫了多少遍了?
  • 寫廣告文案時創意枯竭怎麼辦?
    實現文案的創意需要用全新的視角審視整個廣告創作過程,在過程中尋找靈感和突破點。下面就圍繞著「創意」這個核心點,逐層次清晰地為大家揭示出「創意」和「文案」相互實施的操作技巧,相信對讀者會有一些啟發。如果連產品本身都不了解,也寫不出好文案,重點就在於對產品的體會。
  • 老顯|《寫作這回事》:寫出好文章的 3 個長效方法
    打開了老顯的第 379篇文章這是2018年我的第 42篇原創文章 | 本文字數:3077 字前年,寫文章寫到一半,總覺得感覺不對,便棄置一邊另開新作,那時,我渴求一氣呵成。你寫作時,感覺不對便會心生沮喪,於是停下來不寫了。久而久之,「寫作感到沮喪」成了你的一種感覺習慣。
  • 財富自由之學好寫作之三大寫作公式,三個寫作要素
    上一篇講了新手小白開始寫作需要注意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掌握三個寫作公式、三大寫作要素,幫你提高寫作能力。01 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一篇文章吸引了你,看完之後,覺得這篇文章寫的特別好,於是點讚轉發收藏一條龍。
  • 陳根:靈感會枯竭嗎?
    創造性思維經常以「靈光一現」的方式表現,從直覺上來講,這種「靈光一現」的時刻並不會太久,尤其是在一小段時間的頭腦風暴以後,經常會有才思枯竭的被掏空感。然而,一篇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文章,似乎指向這樣一種可能性——你以為的靈感枯竭,很有可能只是一種錯覺。
  • 也許一天寫兩篇文章,會比較好些?
    01昨天沒有更文——沒文章可更。本來我是打算寫一篇的。有讀者鼓勵我日更,我也想著如果能日更,倒也是挺不錯的。但是,起床遲了,因為頭天晚上去書店看書了,回來很遲。有道菜我有一點想嘗嘗,但是呢,離我有點遠,就算了,懶得抻下胳膊。實在是太客氣了。其實,客氣也是有原因的——我公公是大姑唯一的娘家哥哥,高二和寶寶大伯是大姑唯二的娘家侄子。有機會再專門寫篇文章吧。話說這二三十道菜中,有道菜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糯米飯甜湯。
  • 你的原創文章被抄襲了,你會怎麼辦?看我是怎樣處理的
    雖然已經開啟了原創保護功能,畢竟對原創保護功能不是很了解,每天我還是很積極的寫我的原創文章,多了每天一篇,少則兩三天一篇,日子過得還算悠哉了,偶爾我才翻翻我的原創保護功能,但從未發現我的原創文章被侵權過,心裡嘀咕著:「反正寫的就那樣,人家寫原創文章比我好的有的是,憑什麼侵權我的呀!」
  • 不會寫?寫不好?《寫作之書》告訴你寫出好文章的法則
    在網際網路時代,寫作變得更加方便了,只需要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開始寫。但是,要寫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寫作中,我們難免會去追求華麗、浮誇、流行的文字,以為這樣的文章才顯得更睿智。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 當你的文章被人抄襲時,該怎麼辦?
    今天下午,有一位讀者加我個人微信,專門提醒我有人抄襲我的文章,後來她把抄襲的連結也發給我了。本來我也並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但是想著既然她這麼熱心,我就順手花了1分鐘時間去投訴了抄襲的文章。這位讀者可能對抄襲的事情很生氣,我並不在乎。
  • 只要思維不停止,寫作就不會停止(關於日更寫作的一些思考)
    所以,這篇文章很適合那些想要寫作的朋友,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我自己踐行的,以及經驗,方式方法。01自己對於寫作的表白其實就是寫作對於我個人的一些好處,以及寫作能讓我們得到什麼。那麼,寫作對於我的好處,又有哪些呢?① 提升個人的思維能力一個懂得寫作的人,他的思維肯定是很縝密的。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全局的構思,沒有大致的規劃,是不會寫出來一篇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