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三個方法,幫你找到寫作靈感

2020-12-05 Dear羊駝駝兒

當你在寫作中遇到了障礙,繼續前行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對於寫作新手。這個時候,埋頭坐著與「稿紙恐懼症」對抗是沒有用的。靈感「熄火」的時候,你得做點什麼。也許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1. 自由寫作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故事的靈感,但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一個字時,不要驚慌失措。你的問題不在於想不出東西可寫,而是沒有將想法寫出來的習慣。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克服自己的「打字機恐懼症」。隨便寫點兒什麼。先培養起寫作的習慣,提筆化字的習慣。只要堅持下去,文章的質量就一定會不斷提高。

但一開始先以量為主就好。等到你訓練自己到可以迅速地把想法轉化成文字時,比如每天能夠就各種趣事寫上一千字左右,你就能下結論說自己已經登堂入室,可以試著提高這些散記的質量了。取其精華,把自己最好的靈感系統而明確地存錄下來。

2. 用好筆記本和檔案

每一個準備充分的作家都會在口袋裡揣著一個筆記本,隨時隨地不分晝夜地記錄浮光掠影的思緒。而在書房中,他又會有一套方法把篇幅更長的草稿、研究結果和劇情大綱分門別類地存放起來。

對於第一個目的,一本口袋大小的活頁筆記本就足夠了。對於後者,理想的工具是一套辦公室用卷宗檔案,或是一摞列印紙信封也能勝任。記住,掌握某個題材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地收集、整理和歸檔一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所以不要瞧不起這個看起來機械死板的過程。

3. 堅持閱讀

你應該如饑似渴地閱讀,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學生時代。但這樣做不是為了了解同行們在寫些什麼然後加以模仿,而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千萬要提防那些一心只為取悅讀者感官的「文體家」!應該關注那些在心靈上對你有所觸動的作者,他們會給予你理性的靈感。所有能夠令你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更深興趣和理解的書籍,都值得你好好品鑑。

4.寫自己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小說寫作需要的是最為私密的個人情感。所以,一個有意從文的人若是一面希望把膚淺的聽眾迷得神魂顛倒,一面又把自己珍貴且神聖的獨特情感深鎖在心底,懷璧自珍,那他還是換個生計為妙。毋庸置疑的是,你最好的作品一定是最貼近你個人的。

你的夢想是什麼?野心是什麼?把它們寫出來吧。你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是什麼?有什麼因素牽涉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每一段經歷有什麼意義?不如試著圍繞這些關鍵的時刻來構思故事吧。你如果願意,可以把別人放進去,但所講的事情和感受要保持不變。

5.把家當成實驗室

為了解決前面所說的對人類的興趣問題,許多學生都能在家中通過仔細觀察而有所受益。誠然,你也許會覺得自己的家庭環境一成不變,發生的事情——至少在你眼中——顯得稀鬆平常。但是,你的親戚朋友各自面對的事情有可能給你帶來非常確切的故事創意,可以在想像力的加工下變得極富戲劇性。

除了細緻觀察身邊的人,去接觸生活的某些特殊側面也是有好處的。或者是,深入了解一個具體的社會問題,最好是你可以拿到第一手資料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著重去發掘各個側面的感性要素。

6.向偉大作家學習

角色在沒有落到紙面之前是不會活過來的。很多作家都是這樣。屠格涅夫會先寫出又長又碎的人物小傳,之後才會在正式的小說裡寫下第一句話。契訶夫會反覆把寫好的開頭扔掉。幾乎所有剛起步的寫作者都會把開始動筆的時間拖得很久。他總是奢望著美妙的劇情、完美的言辭和激動人心的靈感。而偉大的作家,我再次重申,他們也無力做到這一點。初學者就更不應該這麼幹了。當你發覺自己的頭腦沒辦法想出一個足夠好的故事靈感時,動筆寫下你已經知曉的東西就是最好的做法。把你寫出來的東西整理好,靈感有一天一定會眷顧你的。

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

靈感不是天分,也不只是寫作的那一剎的靈光乍現,而是要你無論身處何地,都要留心生活,思考記錄,並堅持積累精進,才能持續不斷地獲得的一種能力。

關於如何找追挖掘創作靈感,就為你分享到這裡了,更多創作方法和技能,了解【了不起我的girl】,回復「寫作」獲取更多寫作乾貨~

相關焦點

  • 「才寫幾篇文章,我就靈感枯竭了。」長期持續寫作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在寫作群裡有小夥伴在問,「寫了幾篇文章之後,發現自己好像彈盡糧絕了,什麼都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這種情況在寫作者中是很常見的。不要說是新手寫作,哪怕是寫了很多年的資深作者,他們也會有突然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如何能讓我們的寫作靈感源源不斷,讓我們保持一個長期持續輸出的狀態呢?
  • 寫作枯竭時,怎樣從手帳中尋找靈感?
    這種感覺很痛苦,不僅讓我們質疑自己的寫作水平,也懷疑寫作這條路是否能走的更為長久,動搖寫作的信心。寫作需要靈感,但靈感這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它招之不來,待它來敲門時,如果不及時地捕捉和記錄下來,就會稍縱即逝。要想寫出好文章,有源源不斷的素材,除了生活閱歷豐富以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先學會讀懂別人的文章,才能寫好自己的文章。
  • 財富自由之學好寫作之三大寫作公式,三個寫作要素
    上一篇講了新手小白開始寫作需要注意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掌握三個寫作公式、三大寫作要素,幫你提高寫作能力。01 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一篇文章吸引了你,看完之後,覺得這篇文章寫的特別好,於是點讚轉發收藏一條龍。
  • 寫作靈感:聯想和創新,廣度和深度,思維導圖為你解決
    寫作構思水平,取決於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想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還得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激發靈感以前上文體課,我上臺講故事。這可難不到我,我把之前背熟的故事,背一遍講出來,不僅沒感情,自己腦袋還一片空白。
  • 寫作--所謂的靈感爆發不過是堅持努力的升華
    寫作的門檻很低,人人觸手可及。寫作就如同郭德綱對相聲的理解,推門可進,但裡面全是臺階,需要一個一個往上爬,何其艱難。寫作很簡單,有個筆有個本就行,有個手機有個鍵盤就是全套裝備。但是想要吃這口飯不容易。能不能寫出來是一回事,寫好寫不好又是一回事,讀者買不買帳又成了另一個故事。寫作不同於搬磚,即便是再多的磚,只要是咬著牙,總有搬完的時候。
  • 什麼是零秒思維寫作,如何讓孩子的寫作像喝水一樣簡單?
    這和傳統的寫作方法相違背,我們其實不需要費力構思,不需要大綱,不需要準備,只要你開始用你的手去寫,你就會發現,你需要的字句就會自動地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你寫到哪裡,就會自動地出現接下來的句子你要做的就是讓你的手帶動你的腦袋去寫作,把腦袋想到的東西快速地寫下來就可以。寫作就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它絕對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得多。我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作家,我也可以大聲地宣布,大家都是演說家。
  • 老顯|《寫作這回事》:寫出好文章的 3 個長效方法
    以前寫文章,喜歡仗著靈感爆棚,文思如尿崩,一氣呵成,才感覺下筆如有神。兩年過去了,寫到現在,我有了新的寫作感悟。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肯定不是因為一時的靈感衝動,而是源於長期堅持寫,不斷修改,嘗試多種寫作方法,刻意練習打造出的手感與思維。
  • 掌握4個寫作原則,零基礎寫作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寫作
    或許你會說寫作大咖有寫作天賦,他們會有很多寫作靈感,所以能輕鬆寫出好文章。而自己天生沒有寫作細胞,所以沒法寫出好文章。寫作真的完全靠天賦,靠靈感嗎?當你看完下面這本書,零基礎寫作小白也能輕鬆上手寫作。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呢?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你可以參考秋野大叔在本書中的建議,從寫作的底層邏輯——框架思維寫作出發,通過更系統的主題閱讀,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樹。在確定了寫作框架樹之後,我們可以收集大量的相關資料,對他們進行分類和總結,再借,並通過寫作輸出提升我們的思維。三,複利寫作,多維度,給足寫作動力複利的概念最常用於財務管理領域,他源於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 《寫作七堂課》這是我讀過的最全面最系統的寫作書籍
    與其說這本書是在教我們寫作的七種套路,不如說這本書是在培養我們良好的7種寫作習慣。秋葉老師說,在這七個寫作習慣中,哪怕您只養成了其中的一種寫作的好習慣,您將會將受益終身。這是一本能真正解決「寫作的道理你都懂,可是就是不會寫」的問題。以下我通過文章如何寫得好,文章如何寫得快,如何加工素材,這三個方面來解讀本書籍。一、文章如何寫得快?建立寫作框架就等於提前找好寫作的方向。
  • 菲爾茲獎得主維拉尼:七個點子幫你找到科研靈感
    比如,你突然想到一個好點子時,卻發現早在50年前就有人對此進行研究,而你卻剛剛開始。這個過程不可預測、隨機性強。我覺得在這幅漫畫中,我們還要參與與他人交流互動。這一環節同樣異常複雜,無法預測,不過新靈感可能隨時從思維的混沌中迸發。  我們是怎樣突然找到靈感的?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下著名科學家昂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é)的故事。有個問題,他百思不得其解。
  • 研究方法 | 社會科學論文選題策略與寫作技巧
    譬如,奧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提出了「搭便車」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常識,我們可以用一句諺語來表達:「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但這種現象背後是什麼呢?從一個和尚、兩個和尚到三個和尚,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麼呢?我們怎麼把它概念化呢?用學術語言來說,從一到三,就是組織的規模問題。這樣就把現象抽象化了。
  • 靈感方法論:你也許用錯了頭腦風暴
    你打開詞典,隨便翻到了一頁,看見「青蛙」這個詞。於是你回憶起,學校的攝影師曾經在拍集體照那天帶了一隻青蛙逗孩子們笑,這提醒你,活動當天得請一位專業攝影師為大家拍攝領英頭像照。如果第一個詞不能帶給你靈感怎麼辦?Kelund說,再選一個就是。或者你也可以用Word Association Lookup 和 Visuwords之類的工具解鎖語彙間更多的聯繫(如下圖所示)。
  • 秋葉寫作第五課 結構式寫作
    給你一個方向,馬上就能寫出好文章1、怎樣解決不想寫的問題?很多人的挑戰,是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做對抗。作為人是很難沒有情緒的,人不能和自己的情緒對抗,對抗自己的情緒是無效的。因為有好的習慣、好的方法,我總是可以寫得比一般人好一點點,這就可以保持我的產出。所以越是情緒不佳的時候,越要考習慣來寫作。2、十種體裁的寫作框架一流文章靠天賦,合格文章靠套路。套路,就是文章的寫法。
  • 只要思維不停止,寫作就不會停止(關於日更寫作的一些思考)
    只要思維不停止,寫作就不會停止(關於日更寫作的一些思考)這是一篇自己對於寫作的表白,以及自己寫作的方式,靈感的來源,以及今後的打算。如果做一件事情,既沒有物質上的回報,也沒有精神方面的回饋,那對於我們做事的人來說,是一種怎樣的打擊。所以,考慮利益,考慮好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自己沒有太過於關注就可以了。那麼,寫作對於我的好處,又有哪些呢?
  • 6招讓你在寫作中素材取之不盡
    素材的獲取關鍵還在於我們的心態是不是足夠開放,有沒有把視野投到廣闊的世界,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會不會從一些小事去引發深層思考。像蘇格拉底、康德這些大哲學家,他們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居住的小鎮,生活及其簡樸單調,照樣成就一代文豪。所以寫作素材跟自己的生活經歷並沒有必然聯繫。以下6招讓你輕鬆在寫作中有取之不盡的素材。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這裡,亭哥嘗試從三個角度進行解析。01.INFJ被稱為作家型原因解析●四字母角度1、內向型I,注意力和能量來源集中在內部精神世界,這就使得INFJ喜歡安靜構思、喜歡一對一交流、喜歡用文字的形式而不是演講與別人交流。因此,表達N帶來的感悟、靈感和想法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寫作。
  • 642個「為什麼」,開啟頭腦風暴,讓寫作成為你隨身攜帶的小宇宙
    642件可寫的事》這本書,實在不應從內容上來給它過高的讚譽,但它絕對會給想要寫作的人,帶來某種近乎「盲目」自信——寫作真的不難。如果說它是一本寫作指南,那麼它近乎簡陋,只有642個等待你回答的問題;如果說它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那麼它近乎不完整,因為它僅僅是想要讓你通過它的提問去閱讀你自己。
  • 熊易寒:社會科學論文選題策略與寫作技巧
    前言學術論文的選題策略和寫作技巧,其實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式,每一個成熟的學者都會形成帶有自身印記的體驗、心得和章法,進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旨趣與寫作風格。一個好的學術研究,我認為應該具備這樣一些要素:首先是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其次有一個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可能是質性的方法或者定量的方法,也可能是混合的方法;最後要有好的數據。
  • 《學會寫作》:學會寫作的這三個核心要素,寫作能力將大幅度提升
    但是新媒體寫作和過去的傳統寫作不同,有自己的獨特屬性。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新媒體的短平快節奏,並且掌握傳播的核心,才能讓自己的內容脫穎而出。之前我也看過很多關於新媒體寫作書,但是一直沒有遇到實操性更強的書。最近得到了一本粥左羅的《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受到了很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