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顯|《寫作這回事》:寫出好文章的 3 個長效方法

2020-12-04 老顯

打開了老顯的第 379篇文章

這是2018年我的第 42篇原創文章 | 本文字數:3077

文 | 老顯

昨晚,和老友聊天甚晚,動筆寫作時,已是半夜三更,迷迷糊糊寫了幾段文字,覺得不滿意,便按下delete。

前年,寫文章寫到一半,總覺得感覺不對,便棄置一邊另開新作,那時,我渴求一氣呵成。

你寫作時,感覺不對便會心生沮喪,於是停下來不寫了。久而久之,「寫作感到沮喪」成了你的一種感覺習慣。

一旦陷入這種不良節奏,它就會逐漸傳染到你的生活與工作,除了吃飯和睡覺這種人類本能,它幾乎無孔不入,影響著你。

你寫不出文章,說怕寫得不好,我說,你都沒動筆寫,怎麼就先怕了。

你動筆了,寫幾段,又覺不夠精彩,便刪刪減減,靈感在你屢次停筆中慢慢流失,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味同嚼蠟,你自己都看不下去。

一次兩次如此,你開始對寫作失去信心,繼而變得不怎麼敢動筆,即使動筆,也總沒寫完全文。

後來,有個聲音從心底冒出,督促我:

「不管你寫得多爛,都要把它寫完了,這樣你至少知道自己爛在哪裡。」

從此,我便開始厚著臉皮敲鍵盤,堅持寫,從第一句話,到第一段,到這一篇,再到後來更新的每一篇。

以前寫文章,喜歡仗著靈感爆棚,文思如尿崩,一氣呵成,才感覺下筆如有神。兩年過去了,寫到現在,我有了新的寫作感悟。

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肯定不是因為一時的靈感衝動,而是源於長期堅持寫,不斷修改,嘗試多種寫作方法,刻意練習打造出的手感與思維。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極好的寫作寶典,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讀它前,它在我書柜上安靜地躺了一年半。

我一直沒有拿出來,連拆開書面上的塑料紙都沒有勇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跟你一樣,對自己寫作的恐懼,還是在內心抗拒這種故事體的寫作書。

然而,等我拆開,讀完一半,已停不下來,喜歡得不得了。

本以為史蒂芬金會寫得很囉嗦,現實是,他在書裡的遣詞造句都很簡短,時不時還露一把小幽默,讀起來的感覺,就像嚼剛出爐的小薯條一樣,十分酥脆。

我邊讀邊後悔,為什麼一年半前買來時,就不打開看看,裡面有太多寫作寶藏。

「1」

史蒂芬金推崇簡約語言,他很不喜歡副詞,在書中,他提出一個重要技巧:「少用副詞」。

副詞不是你的朋友,尤其是別用副詞修飾「某人說」。

舉個例子,你對比感受一下,

「你不是當真吧?」老顯說。「你不是當真吧?」老顯不可置信地說。

再感受下這一組,

「把它放下!」老顯叫道。「把它放下!」老顯威脅地叫道。

再舉例:

「把它放下!」她叫道。「還給我,」他哀求,「那是我的。」「別傻了,金克爾,」烏特森說。「把它放下!」她威脅地叫道。「還給我,」他悽慘地哀求,「那是我的。」「別傻了,金克爾,」烏特森鄙夷地說。

在史蒂芬金看來,如果非要用副詞才能把人物狀態表達到位,只能說明你對話寫得太爛了。記住,「通往地獄的路是副詞鋪就的」。

你平時所看到的大部分文章,濫用形容詞、副詞,文章非要追求文採,有時候卻丟失了本意。越多的敘述,反而將表達的途徑變得狹窄,沒有給讀者想像的空間。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敘述太多,可能是你不自信。就像你在工作中,總想什麼事都做好,拼命給自己疊加任務,來給績效加分,但實際上,你可以自信點,試著做減法,把一兩件事做好做精,你的工作會顯得亮點突出,且更出彩,引人奪目。

所以,你可以考慮做減法,斷句、分段。

文章寫出來,要讓讀者覺得容易讀。寫完文章,你先放在讀者的位置上去重新讀一讀。

專業術語寫多了,讀者以為你在裝逼,跟不上思路,就會覺得你的文章不行,而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有時候反而會讓讀者聽得津津有味。你要把聽眾都想像成門外漢,要讓門外漢也能看懂你在表達什麼。

「2」

除了語言,史蒂芬金還在書裡講他的寫作3個重點。

不管你是寫作小白,還是寫作發燒友,我覺得想提升寫作能力,做好這3個點很重要。

它們分別是:

1、多寫和多讀;2、從故事開始寫;3、關門寫稿。

「3」

首先,多寫和多讀。

據我所知,要想成為好作家,別無捷徑,繞不開這兩樣。

你花錢去上各種寫作課,買各種寫作書,然後,卻沒動筆寫,與其花費時間來談論如何寫作,不如你先花時間去寫,然後再研究方法。

靈感和技巧不是看說明書學來的,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生的。

史蒂芬告訴你:

「如果你不準備拼命幹,玩兒命寫,你就根本沒打算試著寫出點好東西。」

還有,記住剛剛那句,把每一篇作品都寫完了。

體制內的朋友小秦,他的領導寫公文很強,出口成章,順手拈來,有次他請教領導,要怎麼做才能擁有牛逼的寫作能力?領導給出三個字,堅持寫。

小秦問,怎麼堅持?

領導說,每天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或者給自己定個字數目標,然後開始寫,量夠了,會引起質變。

我很認同他領導所說,如果不是因為堅持寫文章,我現在的寫作水平,依舊如兩年前時一樣爛。

除了多寫,還要多讀。

讀好的作品和壞的作品都有用。

好書,除了能讓你知道優秀作家是什麼水準,還能從中學到有用的技巧和方法,找到某些寫作靈感。而壞書,除了讓你知道某些作者寫得差,還能點燃你的情緒,並因此大罵:「媽蛋,我一定都能寫得比這好」,然後,你就動筆了。

「4」

第二,一切從故事開始。

「從問題和主題思想開始寫,幾乎註定寫不出好小說。好小說總是由故事開始,發展出主題,幾乎很少是先定好主題,然後發展出故事。」

史蒂芬金這麼說,我很贊同。

小學生會遵照「每一個故事要先有個中心思想」的邏輯,但你已經成年了,有閱歷,有故事,你就先寫故事,別去管什麼中心思想,史蒂芬金寫初稿,核心就是寫個好故事。

寫完故事,通讀全文,你才騰出手,去考慮主題的事情。

僅就自己有限的寫作經驗而言,事先設想情節,會很有趣,但也會有不安全感,畢竟,你沒想好,就會一直不敢動筆,文章就出不來。

事先安排,還是邊寫邊想,這是兩種不同的寫作習慣。

不過,「事無巨細地構想」應該是個糟糕的習慣。

史蒂芬金構想主題,是發生在第一次寫完後的改稿時,他主張用快意、衝動、一氣呵成來主導初稿,這樣更有趣,也有利於維持寫作的動力,我認為這很正確。

有個技巧,寫初稿可以直抒胸臆,不必拘謹,甚至囉嗦,寫的過程中浮現的新故事和細節,可以放在後面的修改刪減中,詳細表述。

每個人寫作習慣不一樣,史蒂芬金寫初稿,追求「能寫多快寫多快,速度以自己能耐受、不難過為標準」。

靈感來的時候,我的寫作速度是半小時接近2000字,將腦海裡的故事原樣倒在文字上,可以保持住寫作起初的熱情,超越隨時可能襲上心頭的自我懷疑之感。

來,動筆寫。

「5」

第三,關門寫稿,開門改稿。

關上房門,把窗簾拉上,沉浸在寫作的世界裡。

初稿寫完,把它扔在一旁,最好等到重讀時記不太清內容,再開始改稿。這種狀態下,你才能重新發現故事,也會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批評。

除非你寫完故事只打算把它扔到抽屜裡,不然最好聽聽別人的意見,他們可以幫你發現漏洞,告訴你讀者感興趣什麼。

你寫文章的時候,可能總想把每一句話都安排妥當了,再往下繼續,特別是全文第一句,你總想追求一開始就完美,對不對?

然後,你就停筆了,文章也就難產。

請你先寫完初稿,然後,開始刪。

史蒂芬金會刪去全文的10%。

這裡有一條史蒂芬金的寫作公式:

「每個故事,或是長篇小說,到某個程度都會站不住腳坍塌下來。如果你拿掉百分之十以後就不能保住故事的基本內容和氣氛了,那就證明你做得還不夠。」

本文初稿寫完,我花一小時做二次刪減,減去十分之一,包括所有無關緊要的形容詞和副詞,你現在看到的,便是完結文章了。

寫作,可以是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可以關起門來好好寫,但文章,需要幾度修改和完善,它是拿出來給別人看的,所以,稱之為開門改稿。

最後,祝你能以一顆真誠的心寫作,寫完自己開始的每一個故事。人人都有過去,其中大半都很無趣,那就留住有趣的部分,別在其餘部分上多費筆墨。

努力,並不能保證我們成為大師,但辛勤勞作、全力投入,還是能讓我們成為一名好作家。

共勉。

感謝從車禍中死裡逃生寫完此書的史蒂芬金。

謝 謝 你 垂 閱 全 文 並 順 手 點 贊

相關焦點

  • 《寫作之書》告訴你寫出好文章的法則
    《寫作之書》中說睿智的標誌之一就是將文章簡化的能力,讓複雜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的能力。《寫作之書》闡述了寫作中常遇到的各種問題,寫作中的基本原則,列舉了常見的詞彙、語句、邏輯等方面的錯誤。從詞彙、語句的用法到寫出好故事,每個章節有教科書級別的舉例說明,加深了讀者對原則的理解。這本書有三個部分。
  • 掌握這8個標題寫作技巧,至少讓你的文章逼格提升100倍
    文章標題的好壞是決定文章閱讀量的核心,讀者決定看不看這篇文章取決於你的標題。小編杜舉紅研究100篇以上10萬+的網文,80%的閱讀量來都源於標題,那麼如何寫出一篇具有爆款式及吸引力的標題呢?筆者杜舉紅通過此篇文章告訴創作者,如何寫出一個牛逼的標題,為此總結了至少100篇10萬+以上的文章標題內容,提煉其中的方法和技巧,給大家分享大咖們都不會告訴你的8個實操技巧:(1)找需求:要從閱讀者的需求點出發,這樣的標題才有人看。
  • 5款故事模板,8個共情寫作裝置,10種吸睛標題,助你寫出爆款文章
    好故事可以增強信任,信任可以引發共鳴,有了共鳴也就是做到了共情。中野巧在這本書中給出的5款故事模版,正是幫助創作者讓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更具衝擊力,以更好地吸引讀者。中野巧闡釋的共情式寫作法共三個步驟,他又把其具體化為8個寫作裝置,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 《寫作這回事》告訴你,做好三個方面就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如果你也想寫,那麼《寫作這回事》將會盡其所能給予你最大的幫助。史蒂芬·金從10歲開始試筆,2000年53歲時已出版35部作品,他是一個典型的多產作家。其中大多數作品是暢銷書,有不少被改為電影、電視劇。最為著名的有《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等。
  • 金氏《寫作這回事》:一門入門寫作基礎課小白
    《寫作這回事》我們可能不熟悉,但《肖申克的救贖》我們熟悉。這些書都來自史蒂芬金(以下簡稱金)。他十歲前後開始寫作。到五十三歲時,他出版了35部作品,被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金庸小說一直高居美國暢銷書榜首。他是世界上最博覽群書、最著名的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搶手貨的好萊塢製作人。
  • 把文章寫得有深度,一定要做到這3點
    寫作小白會在其中收穫到技巧;寫作大咖會在書中找到提升的方法;哪怕是在工作中都不需要寫作的人,也能學習到該如何思考,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本書就是——不動筆也能學會的寫作訓練法《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作者山口拓朗。作為一個寫作初學者,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提出了很多我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比如:該怎麼才能把文章寫得有趣?怎麼才能吸引讀者?老覺得自己的文章寫得不夠透徹怎麼辦?
  • 《學會寫作》:學會寫作的這三個核心要素,寫作能力將大幅度提升
    創立自媒體粥左羅之後,寫了1年的原創文章就積累了40萬粉絲。基於3年爆文寫作經驗,他系統總結了最具操作性的寫作技巧,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寫作小白快速通過自媒體變現。粥左羅認為,寫作最主要的三個核心技能是輸入、思考和輸出。作者在這本《學會寫作》裡面,更加細化的講解了如何提升這三方面能力,如何通過刻意練習讓自己成為寫作的高手。
  • 共情寫作法,教你寫深入人心的文章
    想像一下,在一個愜意的下午,當你坐在陽臺的沙發上,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本書,如果這本書很吸引人,你越讀越入迷,那你會覺得整個下午都很充實。但是如果你讀到一本毫無邏輯,枯燥的書,你可能堅持不了半小時,而你的整個下午也會覺得枯燥無味。作為讀者,我們希望讀到內容充實,吸引人的文章,書籍。而作為作者,我們也希望寫出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章,書籍。
  • 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給寫作小白上的一堂入門基礎課
    寫作讓金功成名就,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是寫作天才嗎?當然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在《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中都能找到。《寫作這回事》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寫作說教書,書中金用他一貫幽默風趣的方式把他的寫作生涯娓娓道來,苦難跌宕的童年,視為作家的歲月,寫作與生活糅合到一起,才有了作品的升華。
  • 怎樣寫出感人肺腑的文字?我們從《七十二堂寫作課》學習這三點
    夏丏尊,葉聖陶告訴我們,學習語文,是為了學習閱讀與寫作,看到這個解釋,我恍然大悟,原來學會閱讀,學會寫作就是學習語文的目的。《七十二堂寫作課》出於學習者學會讀與寫的基礎,而編輯而成的有關於作文形式的寫作書。這本書通過授課的方式給我們講述語言用法、文章分類、材料的判別和取捨、三個人稱代詞的用法,以及散文、小說、隨筆等各種文章形式的具體寫作基礎。
  • 把握3條法則,寫出影響力,實現寫作變現
    筆力很強的作者看起來深諳讀者的心,其實他們是用對了方法,再經過嚴酷的訓練,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使用這些方法。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寫作寶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書,書中涵蓋了20條寫作原則,這20條寫作原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 ...丨作家葉開:創造性寫作思維的孩子,更可能獨出蹊徑寫出好文章!
    今年的這個題目到底是好寫還是不好寫呢?在作家、語文教育研究學者葉開看來,2020年上海高考題目,相比前幾年是比較斟酌的,也有一定發揮空間,是典型的議論文導向。這似乎是一個古老問題——個人命運與大歷史,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集體,到底何去何從?如何抉擇?如何選擇?
  • 掌握4個寫作原則,零基礎寫作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寫作
    文/蘭果果為什麼自媒體大咖們可以做到日更兩三篇文章,並且閱讀量輕鬆超過10萬+?為什麼自己寫半天都憋不出幾個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一篇,閱讀量卻是個位數呢?或許你會說寫作大咖有寫作天賦,他們會有很多寫作靈感,所以能輕鬆寫出好文章。
  • 科研方法 | 七步寫出高水平SCI論文
    研究方向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選擇,或者有擅長該方向的人指導選擇研究方向是個很頭疼的事情,這對研究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研究什麼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能發表怎樣水平的文章、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引用,所以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 文章寫作:自然段落與結構段落
    這是文章中段落的最小單位。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篇中寫道:「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日章,位言日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這是說:創作要把情意安頓在合適的處所,語言擺在適當的位子;把情意安頓好就是分章節,把語言安排好就是造句子。所以,章是明白的意思,句是分界的意思(引用周振甫先生的譯文)。又寫道: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這裡的「章」就是「段」。
  • 寫作沒有靈感,怎麼辦?三個方法,幫你找到寫作靈感
    當你在寫作中遇到了障礙,繼續前行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對於寫作新手。這個時候,埋頭坐著與「稿紙恐懼症」對抗是沒有用的。靈感「熄火」的時候,你得做點什麼。也許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1.記住,掌握某個題材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地收集、整理和歸檔一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所以不要瞧不起這個看起來機械死板的過程。3. 堅持閱讀你應該如饑似渴地閱讀,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學生時代。
  • 寫作方程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文選萃,ID:liyongxin20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寫文章是個技術活。學習掌握任何技術,從根本上說,方法就四個字:得心應手。辯證唯物論強調知行合一,「得心」就是「知」,「應手」就是「行」。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先要對寫作方法、技巧及其原理瞭然於心,再反覆上手去練,直到手隨心轉、心到手到。
  • 「英語寫作」怎樣才能寫出一個好的英文句子?英文造句的五個步驟
    什麼才是一個好的英文句子?「好」的標準是感性的,不容易被特性或分類度量的。寫句子時,首先要問的問題是「我想表達什麼?」而不是,我需要注意哪些寫作規則,語法現象,詞彙選擇,單詞拼寫等等。這樣的句子,我們可稱之為好句子。學習寫作需要的是例子,而不是規則英語寫作時,我們更多的是在做選擇,選擇用什麼樣的句型,選擇用什麼樣的語氣,選擇用什麼樣的詞彙等,我們不是做「搬運工」,更不做「執法者」,不被繁冗的語法所累。
  • 如何快速提升寫作能力?從三個維度提升寫作能力
    從以上三個維度一起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會進步更快,才能寫出高質量、高傳播度的文章。那麼,如何從以上三個維度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呢?要保持高質量輸入很多時候我們寫不出東西,主要原因在於輸入太少,就像無源之水,很快就會幹枯。首先,就是要有大量的輸入。
  • 寫一篇好的文章,這幾個技巧不可不知道
    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作者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效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閱讀性等涵蓋的寫作技巧,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商務人士,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中的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信手拈來的簡單任務,從而使學習生涯和職業道路都更加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