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考語文科目作文題公布後,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作家、語文教育研究學者葉開,請他對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題進行點評。
今年的這個題目到底是好寫還是不好寫呢?
在作家、語文教育研究學者葉開看來,2020年上海高考題目,相比前幾年是比較斟酌的,也有一定發揮空間,是典型的議論文導向。
這似乎是一個古老問題——個人命運與大歷史,個人與國家,個人與集體,到底何去何從?如何抉擇?如何選擇?
如能自由思考的角度,雖然是古老問題,也可以充分發揮。
對考生來說,中規中矩地寫完不難,但要表達個人思考、獨特觀點卻不容易。有些中學語文老師會太過強調「正能量」,應試的學生受太多套路的約束,要做突破性思考比較困難。
其實,這類題目,既要「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但又要考慮到「歷史規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這個命題模式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對於習慣了套路作文的學生來說,模稜兩可反而不容易寫,而創造性寫作思維的孩子,更可能會獨出蹊徑寫出好文章。
葉開建議,這種議論文一開始就要清晰定義,不給讀者(閱卷老師)產生歧義、理解錯誤的可能。
例如「是否意味著人」在這裡要定義為「個人」,而不是「抽象人」。定義完了,再開始論述。從上海閱卷組的理念來看,應試中勇敢的孩子,反而會可能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來源:周到】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