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作家陳曉輝: 我的「靈性寫作」之路

2020-11-25 騰訊網

[摘要]陳曉輝:寫作讓我的心變得柔軟,希望能把這種經驗傳遞給更多孩子。

陳曉輝。(圖片來源於網絡)

寫作讓我的心變得柔軟

希望能把這種經驗傳遞給更多孩子

陳曉輝是1986年生人,作為一位在業界已經有所成就的作家,很多人見到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怎麼這麼年輕?」

陳曉輝身上散發著一種陽光而沉靜的氣質,但他說,幾年前的他還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也曾有過張狂的歲月,幸而寫作讓他懂得俯身謙恭,讓他的內心變得柔軟。

「正是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想把自己的經歷傳遞給更多孩子,讓寫作改變更多人。」他現在不僅是個作家,也是個老師——由他倡導的「靈性作文」改變了許多老師和孩子。

我為什麼要主張靈性作文?

20多年前,陳曉輝生活在金華市羅埠鎮山下陳村。

父親在家務農,母親外出務工,家裡狀況並不算好,有時,家裡會連一包鹽都買不起。

他說,家境普通的孩子都有一顆矛盾的心,一面自卑,一面自尊心極強,比任何人都更想證明自己。

當時的他,心裡只有一個簡單的念頭:衝出農村,去大城市,賺很多錢。

2004年,他考入浙江海洋學院中文系。這算是他人生中一個新的起點。

一個靈活的頭腦加上急於擺脫過去生活的動力,他開始拼命加入各種社團,主持大小晚會,還在校外賣衣服、遊戲點卡、組織演藝團隊。

2007年,他一個月已經能賺一兩萬元,這在大學生中,絕對算得上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誰也不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挫折很快到來。

大三下學期,他認識了一些社會青年,跟他們混了一段時間後變得頹廢,不僅受到學校處分,女朋友也離開了他,一時間,身邊幾乎沒有朋友。

從那時候起,他喜歡上在網絡裡用文字宣洩情緒。剛開始,只是一些怨天尤人的文章。

「後來,有人給我回復了。受到關注,是我寫作的最初動力。」陳曉輝說。

寫作究竟改變了什麼?

陳曉輝說,對於這個,他想說說一條黑魚的故事。

「畢業後我到了上海,慢慢地,作品開始小有成就,算是個自由撰稿人,我媽從老家來看我,買了一條黑魚養在家裡,讓我餓了就做來吃。

「有一天,我寫到下午一兩點,肚子餓了,就去找吃的,走到養黑魚的盆邊,但試了好幾次,實在不忍心把它摔死,就放了回去。

「那時,我突然發現,寫作讓我的心變柔軟了,讓我開始懂得悲天憫人。」

慢慢地,他在文學界名氣大起來了,有很多人通過郵件表達想和他學寫作的願望,還有很多家長找到他,說自家孩子不會寫作文,往往辭藻很華麗,卻空洞無物。

「我當時靈光突現,為什麼不能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寫作經驗,影響更多的孩子呢?」

陳曉輝說,這就是他主張靈性作文的來源。

現在,他每周都要跑很多地方給孩子們講課:「我覺得,寫作不是一味交給孩子技巧,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力量。」

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文?

孩子為什麼怕寫作文?如何寫出有「靈性」的作文?陳曉輝(以下簡稱「陳」)有自己的看法。

1.現在很多孩子都「怕」寫作文,作文甚至成了寒暑假作業中最難完成的一部分,你覺得問題癥結在哪裡?

陳:不少孩子一提到寫作文,就有畏難情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文被家長、老師誤導,成了提高分數的工具。孩子學習作文有壓力,一個人頂著壓力做事,和為興趣所產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我提倡的作文不只是提分工具,而是一種打開心靈格局,增加人生品質,用內心詩意去感受的生活方式。倘若能如此,作文會成為孩子的本能和興趣,也就不會「怕」了。

2.怎麼理解靈性作文的概念?

陳:舉個例子,以考試失敗為主題,你會怎麼寫作文?

老套的作文圍繞的都是老師、父母、同學。考試成績不如意,需要老師鼓勵,同學幫助,家長溫暖。這是很多孩子能想到的素材,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很單純。

但若這篇作文突然改變視野格局,考試失敗了,「我」去散步,看見一朵花綻放在公園裡,然而「我」想到它在綻放前,必須要度過泥土中的黑暗時光。從一朵普通花兒身上,「我」領悟到了人生哲理——歷經黑暗,擁抱光明!

那麼一來,作文就有了內涵和生命感染力,從生活中最平凡甚至是卑微的景致、人物背後挖掘出生命的智慧與哲理,呈現出真摯情感。

這就是靈性作文的魅力——喚醒孩子內心的感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靈動而極致的作文素材,作文靈感源源不斷。

3.作為沒有一線教學經驗的作家,你的作文教學比起普通語文老師優勢在哪裡?

陳:我認為作家教作文,是課堂作文的延伸和補充,和主流的作文教育並不衝突。在保持課堂作文教學精髓的同時,也要提倡心靈創作,自然表達。

這些年,我一直在弘揚靈性作文的樸素與悲憫的力量,由內而外訓練學生感知和體驗生活的能力,讓他們明白,作文就是一種氣質,一個自己區別於另一個人的與眾不同的氣質。

區別於普通的作文教學,我認為技巧,結構套路,華麗辭藻都是次要的,我想要學生發掘出內心的柔軟、智慧以及悲憫。這樣的內心品質,只靠課內的技巧訓練是培養不出來的。

4.家長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愛上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陳:這需要家長對作文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不能為分數而寫作文。

我建議家長帶孩子多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讓他們懂得世界上一切景致都有獨特的氣質,學會感恩。

日常生活中,多從小事培養孩子內心的真、善、美,這樣的品格形成是好作文的前提也是靈魂。在這個基礎上,再訓練孩子觀察、語言溝通和表達,總結等能力。(文/李娜 張一諾)

人物名片陳曉輝

中國當代青少年作家協會秘書長。靈性作文全國連鎖品牌創始人,知名治癒繫心靈美文作家,成長勵志演講師。

《讀者》《意林》《青年文摘》《語文報》雜誌籤約作家。

主編策劃青少年閱讀系列和作文教輔類書籍《月亮是個會撒謊的孩子》《這一生,只為愛而活》《十七歲的那株向日葵》等100餘部。

相關焦點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在很多書裡,INFJ被稱為「諮詢師」「作家」「精神世界引路人」,比如,《天生情人16種》中,作者亞歷山大·阿維拉寫道:「作為靈性特質的作家型(INFJ) ,文字對你而言是神聖的,通過文字,你可以了解並且表達生命的神秘。當不寫作時,你是在體驗你的另一項聆聽天賦,去安慰和幫助那些來向你尋求建議和指引的人。」
  • 版稅收入逾千萬 85後作家玄色原來也被爸媽催婚、相親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甘俠義 攝相親對象抱著一大摞書說:「我是你的粉絲,幫我籤個名吧!」新書籤售現場,兒子拿到了籤名書還沒完,爸爸也湊上前來要求:「我能和你合個影嗎?」……別笑!這些都是當下通吃大中小學生的「85後」青春暢銷小說作家玄色(本名陳思玄)的真實生活一瞬。
  • 24歲研二INFJ女孩職業規劃:我是作家型人格,為何不擅長寫作?
    後來覺得這種學科像機器一樣沒有靈性,加上一直對文學感興趣,並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於是跨專業考研,讀了中文系研究生。現在,站在求職的岔路口,我感到十分焦慮和迷茫。坦白說,我有一種直覺,只要我想做一件事,我就能把它做好,學習如此,工作亦然。
  • 每一位作家,都要有評估自己寫作質量的能力
    或許你正在做一個寫作項目,遇到了讓你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的地方,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歐內斯特·海明威曾說每個作家都需要一個「內置防震廢料探測器」,他說得對極了。海明威的語言簡潔明了,但他傳達的思想值得深思:作家們要有評估自己寫作質量的能力。
  • 85歲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85歲的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他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文學創作者,用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近日,展示新中國70年文學創作成果的「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首發,作家王蒙的《青春萬歲》名列其中。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閱讀興趣班開講 幫孩子解決寫作難題
    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為數萬名小學生「閱讀與寫作難題」指點迷津,並通過實時互動幫孩子們解決寫作難題,讓寫作插上想像的翅膀,體會寫作的樂趣。董宏猷老師代表作品長篇小說《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被翻譯並介紹到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在臺灣出版後,被評為「十佳圖書」,並獲「優良圖書金龍獎」。同時,作為唯一一部純文學作品,代表中國參加波蘭第六屆亞努什·科爾恰克國際兒童文學評獎。《十四歲的森林》亦在日本、臺灣出版。報告文學《長江旋風》獲全國1980年-1985年優秀兒童文學獎。
  • 金鵬航空陳曉輝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表彰
    「70」後總籤派師陳曉輝作為「地面上的飛行員」、「不上天的機長」,籤派師的職責與每趟航班的飛行安全息息相關,因此,陳曉輝每天都會接到大量的航線測算任務,需要全身心投入。在此期間他沒休息過一天,最忙的時候連續3天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
  • 作家馮驥才談《單筒望遠鏡》 歲久年長讓寫作更有底氣
    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後,《單筒望遠鏡》是馮驥才的又一部長篇力作,30年的沉澱,使這部作品呈現穿越歷史文化時空的厚重面貌,也書寫了馮驥才對歷史人性的透徹思考。「歷史存在的意義是不斷把它拿來重新洞悉一番,從中獲得一點未來所需的文明啟示。」馮驥才說。
  • 「85後」作家獨木舟推出長篇新作:這次,我想塑造一個並不討喜的女...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85後」作家獨木舟時隔五年的全新小說作品《此時不必問去哪裡》,近日由果麥文化策劃出版,在創作手法和人物設置上,突破了她以往的風格,讓讀者眼前一亮。
  • 小說作家:成神之路,豈是那麼容易?
    對於上司,能不假以辭色,甚至當場「叼」TA,若是不爽,直接拎包走人(就這麼點工資,想讓我使出十八般武藝,大爺我不伺候了)。所以,很多人轉戰「網絡作者」,這一個新起的職業,當然也可以從事「網絡主播」,今天我們主要聊「網絡作者」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網絡作者」以寫文為生,首先面對的是:寫什麼?怎麼寫?
  • 【專訪】馬來西亞作家黃錦樹:我早已沒有故鄉 故鄉只在我的寫作裡
    從2018年3月出版到現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馬來西亞華裔作家黃錦樹的短篇小說集《雨》,在豆瓣上被222人標記在讀,527人標記讀過,8843人標記想讀——這對一本短篇小說集來說著實是個不錯的數據。就連負責此書的後浪出版社編輯、同為小說家的朱嶽也在豆瓣上說「第二次賣斷貨,有點生自己氣」,因為「印少了,人窮志短沒魄力」。
  • 中國作家網策劃|原創寫作的「異質性」闡釋與追求
    還有不少的作者,作品達到一定層次後,就停滯不前,甚至有下滑的跡象。究其原因,無非是找不到(或不願冒險嘗試)突破瓶頸的路徑和方法,只好不斷複製自己(包括模仿別人),「面目雷同」的作品只是數量的遞增而已,類似語言遊戲。劉雪韜 :有好些人問我為什麼要那樣寫故事?那些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嗎?
  • 值得一讀的十四位作家寫作建議
    與我美國出版商的對話。我:「我寫一個那樣無聊的書,只有那樣一點商業吸引力,如果你出版它,它很可能讓你丟了工作。」出版商:「那恰恰是讓我想做這份工的原因。」2.別在公共場所寫作。1990年代初,我去巴黎住。常見的作家式理由:回想當時,如果你被看見在英國酒吧裡寫作,你會被踢爆頭;而在巴黎,在咖啡館裡……從那時候開始,我漸漸討厭在公共場所寫作。
  • 華裔作家的困惑:應該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比起絕大多數用中文寫作,再將作品交由譯者翻譯的作家們來說,少數英文原創作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得到了海外市場更多的承認。
  • 【文學】十位作家談:為什麼要寫作?
    寫作確實是一門美好的藝術,正因為如此,作家才被那些在生活的長河中看到自己辛勞換來的果實消耗在人類需求的漩流之中的人們所羨慕。對此,我尚未答覆過。這是因為,當人們埋頭工作時,是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的。理論問題乃是屬於那些無所事事之人的工作範疇。 我寫作是為了改變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哪怕只是微小的改變: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隻有作家才能做到);豐富我們燦爛的語言;描寫娛樂和戰爭。可以說,寫作是同我們時代最不願吐露真情、最陌生的人們進行對話的親密方式。
  • 寫作靠天賦,98%的網絡小說大神,稱不上作家
    磨得好尖的牙籤同理,寫作,你必須具備文學天賦,再經過後天訓練,便可成為作家;如果沒有天賦,不管你如何努力,也很難成為作家如臧克家在《我的詩生活》裡寫道:拼命地追詩,寫詩,生命裡只有詩,我成為了一個詩囚。推開生活的庸俗,拒絕世俗的快樂——口腹耳目之欲——唯一充實的東西,只有精神。寫詩,值得我用一生去傾注的事業!著名作家福樓拜曾說:「15年來,我驢一樣地寫作。
  • 用英語寫作的華人作家哈金:思念已經疲憊
    10多年後,《等待》中文版日前首次由磨鐵•鐵葫蘆再次出版。澎湃新聞對哈金進行了專訪。在獲得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後,1986年赴美留學攻讀博士學位。迫於生活壓力,開始用英文寫作。35歲以後才靠英語寫作來安身立命的哈金,竟然每本書和詩集都獲得出版,而且絕大多數都獲得美國文學界認可。       在美國生活已有30年,雖然用英文寫作,但幾乎所有哈金的作品「根」都在中國,而哈金自己也在回國的希望中等待著,母親過世他也未能如願回來。
  • 跨界獨攬作家榜兩項大獎 劉同成最懂年輕人作家
    「誰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作品已成為年輕人的青春閱讀指標,而作者劉同也被作家榜組委會認為是當下「最懂年輕人的作家」。 劉同成跨界作家代表 人氣爆棚獨攬兩獎2013年因《誰的青春不迷茫》暢銷而首次上榜後,傳媒人劉同今年再創新高,躋身前四強。年中在最受90後歡迎作家的調查中,劉同名列第二,僅次於韓寒。
  • 縱橫中文網籤約作家方想:網絡作家的作息要規律
    這個想法直到高中的時候才實現,「那時候是寫著玩的,直到2006年才走上職業網絡作家的道路。」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方想也有很喜歡的作家,比如餘華,比如安妮寶貝。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沒想到我這麼熱血的男作家,還喜歡過安妮寶貝吧!她算是最早的一批網絡作家了,我那時候看了她的《告別薇安》,還挺喜歡的。還好,她書中那種負面、消極的想法沒有影響到我。
  • 冰城網絡作家:「成神」之路並不簡單
    再加上當下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網劇十分火爆,更是為網絡作家這個行業打上了低門檻、高收入的標籤。甚至有人認為在家寫寫小說,就能輕鬆當大神月薪過萬。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他們掙錢真的如此輕鬆?近日,記者分別採訪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魚人二代」、當紅網文《極品全能高手》的作者「花都大少」這兩位冰城網絡作家,從他們口中了解「成神」之路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