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給寫作小白上的一堂入門基礎課

2020-12-04 檸嚀說事

《寫作這回事》可能並不被我們熟知,但《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書都出自史蒂芬金(以下簡稱金),他十歲前後開始試筆,到2000年五十三歲時發表作品35部,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金的作品,超越於傳統的恐怖小說。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撥,所有緊繃的心弦都為之轟響,在一陣驚悸又一陣心跳中,帶你進入顫慄的深淵。

寫作讓金功成名就,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是寫作天才嗎?當然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在《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中都能找到。

《寫作這回事》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寫作說教書,書中金用他一貫幽默風趣的方式把他的寫作生涯娓娓道來,苦難跌宕的童年,視為作家的歲月,寫作與生活糅合到一起,才有了作品的升華。1999年他險些命喪車禍時,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

那麼,如何從寫作小白成長為創作大咖呢?

第一,我們花費時間來談論寫作,始終不如花時間真的去寫。

茨威格說:「當改變命運的時刻降臨,猶豫就會敗北。」寫作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並輸出的過程,每一次提筆都是改變我們命運的時刻,齟齬不前,怎麼會有好的作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筆頭上的每一個字,鍵盤上敲的每一個符號,都是我們成功的開端。

寫作沒有天才,也沒有所謂註定的文學素養,靠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少年時的金臥室裡有一枚釘子,上面掛滿了退稿單。餘華高考落榜後,曾當過幾年牙醫,聽起來與寫作這行業風馬牛不相及,但餘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寫作的熱愛,那個年代還是靠郵政投遞手稿,退回的稿子因為沉,郵遞員扔的時候響聲都比較大。他曾經幽默地說:「只要聽到我們家院裡砰的一聲響,就知道是我的退稿來了。」賈平凹,路遙他們出身都是農民,後來都成了享譽大江南北的作家。1982年已經40歲的陳忠實,背著兩袋子乾糧,告別了妻女,獨自回到了老家的窯洞,從早寫到晚,整整四年,才有了驚世駭俗的《白鹿原》……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創作大咖,關鍵點在於行動。寫作的行動當然是動筆寫,然後就是堅持,筆耕不輟是硬性條件。尼採說:「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何添柴加薪靠的是我們自己。

第二,讀書和寫作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寫作這回事》中金提到:「你如果想成為作家,必須首先得做到兩件事:多讀,多寫。別無捷徑。」他說他讀書慢,每年也會讀七八十本書。

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書能滋養心靈,開啟心智,讓我們的靈魂歡暢,精神豐盈。讀書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提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不斷地輸入,才有輸出的能量。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看書,確實,為了生存,為了升職加薪,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態,我們或許沒有大段的時間悠閒地品味一本書,但讀書除了一氣呵成,也可以淺斟小酌,出差路上的候機廳,中午吃飯的咖啡館,晚上睡覺的前半個小時,開車時打開「喜馬拉雅」……這些片段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陳忠實寫《白鹿原》時,在那個窯洞裡至少看了200本名著。

溫儒敏說:「少讀書、不讀書就是當下『語文病』的主要症狀,同時又是語文教學效果始終低下的病根。」培養讀書興趣關乎孩子們的成長,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書我們不但要看,還要會看,看的時候儘量要做筆記,要讓書成為我們無形中的財富,融入我們的身心,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面就闡述了實用的筆記讀書法,讓我們讀的書能記憶深刻,運用自如。

第三,初期的寫作必須要有明晰的寫作邏輯。

作為一名寫作新手,我們怎麼開始寫呢?先要分清楚什麼叫記錄,什麼叫創作。

記錄只是收集信息後輸出,中間沒有加工的過程,它是瑣碎、乏味、斷裂的,僅僅是陳述事件,有時候感覺像加工了,實際上只是零碎記錄的拼湊,它具有傳播性,沒有審美價值。

創作是對收集的信息經過加工後輸出,是從零散的記錄到構建出寫作邏輯的一個過程,主要有三個方面:

1,把零散的、乏味的無序記錄變得有序,讓文章有脈絡感,層層推進。不管是哪種體裁的文章,都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一點點鋪開,才符合讀者的審美邏輯。

2,寫文章時一定要傾注作者的情感,或喜悅或憂傷或闡述一個道理,作者態度要鮮明,立場要堅定。

3,文章的結尾一定要收斂,對想表達的主題要進行升華,或引發人的思考或給人以啟迪,有爆發點才是硬核。

人的思維是發散的,開始寫作時我們要收集好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存有價值的東西,讓文章變得凝練是一個寫手應具有的能力,不管用什麼結構去開始寫作,都應該用自己的認知去高度概括,抓住重點,這些是打開創作大門的鑰匙。

周國平曾說,「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安頓好了自己,離大咖的距離還會遠嗎?

(全文完)

作者簡介:檸嚀說事,讓我們把酒話桑麻,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相關焦點

  • 金氏《寫作這回事》:一門入門寫作基礎課小白
    《寫作這回事》我們可能不熟悉,但《肖申克的救贖》我們熟悉。這些書都來自史蒂芬金(以下簡稱金)。他十歲前後開始寫作。到五十三歲時,他出版了35部作品,被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金庸小說一直高居美國暢銷書榜首。他是世界上最博覽群書、最著名的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搶手貨的好萊塢製作人。
  • 《寫作這回事》告訴你,做好三個方面就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如果你也想寫,那麼《寫作這回事》將會盡其所能給予你最大的幫助。史蒂芬·金從10歲開始試筆,2000年53歲時已出版35部作品,他是一個典型的多產作家。其中大多數作品是暢銷書,有不少被改為電影、電視劇。最為著名的有《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等。
  • 《寫作七堂課》這是我讀過的最全面最系統的寫作書籍
    看到書皮上秋葉特訓營這幾個字,我有點小失望,原來只是一個寫作訓練營自己出的一本書呀,不是什麼流傳百年的經典寫作指導書籍,網上寫作訓練營隨便都能找出近百個。雖然這麼想,但還是決定花幾分鐘的時間快速翻閱一再退出。結果,真的是應了那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是真的被內容驚呆了,一句話,太強大了!!請見諒,這麼形容一本書,是有點太過誇張。
  • 跟著海明威學寫作:掌握這三點,你的寫作水平上升一個臺階
    我為大家整理了其中兩位作家——馬爾克斯和海明威的寫作方法。 分享完這兩位大師的寫作方法後,我還會和朋友們分享世界暢銷作家史蒂芬·金的寫作方法,來源是他所寫的書《寫作者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 全文一共是三個大師的寫作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創意寫作七堂課》封面內容簡介《創意寫作七堂課——你也能寫出一個好科幻故事》是由著名科幻作家、科幻教育家凌晨老師總結多年創作心得《創意寫作七堂課》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創作出版的。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從「認識科幻文學」「科幻文學規律」和「創作科幻文學的技巧」三方面,幫助創作愛好者們更細緻地了解這個創作門類的必要知識。在書中,作者以廣博的科幻文學知識,將科幻文學掰開揉碎,幫助寫作愛好者們深入了解一個好的科幻故事、科幻小說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 我們從《七十二堂寫作課》學習這三點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作者夏丏尊和葉聖陶先生合作的第二本關於寫作的書,第一本是《文心》。這兩本書都以中學生為對象,向我們講述作文的目的,以及如何作文。在《文心》裡,兩位先生講解讀與寫的重要性,在《七十二堂寫作課》裡,他們說明讀與寫的原因,也講解關於作文的許多創作技巧。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
  • 推薦Top 5 英文寫作必讀書目|寫作
    No.1 - On Writing Well - William Zinsser這本書的作者William Zinsser,耶魯大學教授過寫作課程。《紐約時報》曾經把這本書稱為「寫作聖經」。不論你是是想描述人物,地點,科技、商務、運動或是自傳,都可以得到啟發;作者還詳細地介紹了寫作的準則、方法、形式以及寫作的態度,針對不同的題材都給出了十分具體的建議。這本書讓每一個人都知道。寫作對於每個個體來講都是無比美妙的旅程。No. 2 - The Element of Style - William Strunck Jr. & E.B.
  • 《寫作這回事》:驚悚小說大王史蒂芬·金教你如何寫小說
    看到這條評論,我就立馬下單買了這本書——《寫作這回事》。斷斷續續地花了幾天時間讀完。說起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金,你可能並不熟悉,但他參與編劇的《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綠裡奇蹟》這些電影,你一定看過或聽說過。他迄今為止已著有40多部長篇小說和200多部短篇小說。
  • 一飯一思丨寫出《肖申克的救贖》究竟是何神人?
    《寫作這回事》是一本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的人生回憶錄。他把這本書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回憶他和寫作的點點滴滴;後半部分,是分享閱讀、寫作的經驗和技巧。這位美國當代恐怖小說大師,手把手地教有文學寫作志向的青年要準備好哪些寫作的裝備,怎樣「關門寫作,開門改稿」。
  • 掌握4個寫作原則,零基礎寫作小白也能快速上手寫作
    或許你會說寫作大咖有寫作天賦,他們會有很多寫作靈感,所以能輕鬆寫出好文章。而自己天生沒有寫作細胞,所以沒法寫出好文章。寫作真的完全靠天賦,靠靈感嗎?當你看完下面這本書,零基礎寫作小白也能輕鬆上手寫作。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呢?
  • 國際課程的英文寫作,到底是怎麼回事
    熟悉這四個變量,是把握好寫作的第一步。(圖片來源:自己畫的)01 。(文段來自網絡)這一段措辭正式客觀,使用第三人稱講述,敘事節奏快。寫作體裁又通常與讀者(audience)緊密相連,題目當中通常會明確提出「為誰寫「,即給出「假想的讀者」,比如朋友或者校長,或者發表的媒體,比如校園雜誌或者地方報紙,這決定了作者如何選取細節。這不僅僅是換個稱謂那麼簡單,例如,當讀者是地方民眾的時候,作者選取的細節就要更多著眼於地方民生而不僅僅是校園內部的生活。
  • 老顯|《寫作這回事》:寫出好文章的 3 個長效方法
    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肯定不是因為一時的靈感衝動,而是源於長期堅持寫,不斷修改,嘗試多種寫作方法,刻意練習打造出的手感與思維。前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極好的寫作寶典,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讀它前,它在我書柜上安靜地躺了一年半。
  • 看圖寫話訓練方法18篇,指導孩子寫作入門
    學生學好看圖寫話是為日後寫作打下良好基礎的前提。因此,大熊今天就來說說看圖說話!大熊主要分四點來談,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看圖說話、寫作能力。仔細看圖,培養好觀察能力。看圖寫話,學會看圖是基礎,但第年級學生往往缺乏觀察能力,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更是極差,這就要求教師或家長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工夫。
  • 《學會寫作》:學會寫作的這三個核心要素,寫作能力將大幅度提升
    這本書可謂是粥左羅的嘔心瀝血之作。裡面全部是他成為新媒體從業人員之後,自己的經驗積累。把自己如何從一個寫作小白變成一個流量大V的過程。他把自己走過的彎路和磨礪出來的變現乾貨全部分享出來,幫助更多寫作小白更快速的了解新媒體寫作。粥左羅是一個90後,是知名公眾號「粥左羅」創始人。
  • 恐怖小說大師,流行文化符號,史蒂芬·金的人生往事
    史蒂芬·金的出生本身就讓他的父母頗感意外,根據麗莎·羅加克在2009年的傳記《史蒂芬·金的生平和時代》記載,多年前露絲金曾被診斷為無法生育,因此史蒂芬的父母在1945年收養了他的哥哥大衛·維克多·金。史蒂芬·金的父親是一位恐怖和科幻小說的愛好者,曾經自己嘗試過寫作,但並沒有成功。
  • 《肖申克的救贖》:影史第一的背後,是作者史蒂芬·金的人生寫照
    當時,出於對寫作的熱愛,他嘗試在下班後和工作間隙通過寫稿來賺錢。然而,每當他期待的把稿件投出去,要麼了無音訊,要麼就是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拒絕。 但他依然堅持投稿,最終千辛萬苦咬牙堅持後有雜誌試用了他的稿件,但是稿費卻微薄得可憐,解決不了他的溫飽問題,更遑論那顆想出人頭地的心。
  • 寫作--所謂的靈感爆發不過是堅持努力的升華
    寫作的門檻很低,人人觸手可及。寫作就如同郭德綱對相聲的理解,推門可進,但裡面全是臺階,需要一個一個往上爬,何其艱難。寫作很簡單,有個筆有個本就行,有個手機有個鍵盤就是全套裝備。但是想要吃這口飯不容易。能不能寫出來是一回事,寫好寫不好又是一回事,讀者買不買帳又成了另一個故事。寫作不同於搬磚,即便是再多的磚,只要是咬著牙,總有搬完的時候。
  • 贈書|巧用「九宮格寫作法」,一招解決你的寫作難題!
    「不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 是寫好文章的訣竅 人往往會因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而對寫作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在前言部分已有提及。要想輕鬆寫出好文章,我們不妨先來找找產生問題的根源。
  • 新聞稿寫作格式最新詳解
    軟文推廣入門,最為重要便是能寫好一篇優質的軟文稿,其中,便是包括了新聞稿。對於新人來說,其實,要寫一篇高質量的新聞稿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這不僅需要作者要有深厚的文案策劃功底外,還必須具備有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是作為品牌宣傳作用的新聞稿,還要具備有營銷推廣的意識。
  • 「論文寫作與發表」圖書大全(80本)
    建議已經進入密集寫作狀態的讀者不要將本書擺在書櫃中當作參考書作為陳列之用,這本書的理想收納地點就是你的書桌和床頭。總之,一個你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因為相對於其他的論文寫作手冊,本書非常生活化,它應該和正在密集寫作的「作家」們,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