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回事》可能並不被我們熟知,但《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書都出自史蒂芬金(以下簡稱金),他十歲前後開始試筆,到2000年五十三歲時發表作品35部,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金的作品,超越於傳統的恐怖小說。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撥,所有緊繃的心弦都為之轟響,在一陣驚悸又一陣心跳中,帶你進入顫慄的深淵。
寫作讓金功成名就,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是寫作天才嗎?當然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在《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中都能找到。
《寫作這回事》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寫作說教書,書中金用他一貫幽默風趣的方式把他的寫作生涯娓娓道來,苦難跌宕的童年,視為作家的歲月,寫作與生活糅合到一起,才有了作品的升華。1999年他險些命喪車禍時,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
那麼,如何從寫作小白成長為創作大咖呢?
第一,我們花費時間來談論寫作,始終不如花時間真的去寫。
茨威格說:「當改變命運的時刻降臨,猶豫就會敗北。」寫作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並輸出的過程,每一次提筆都是改變我們命運的時刻,齟齬不前,怎麼會有好的作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筆頭上的每一個字,鍵盤上敲的每一個符號,都是我們成功的開端。
寫作沒有天才,也沒有所謂註定的文學素養,靠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少年時的金臥室裡有一枚釘子,上面掛滿了退稿單。餘華高考落榜後,曾當過幾年牙醫,聽起來與寫作這行業風馬牛不相及,但餘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寫作的熱愛,那個年代還是靠郵政投遞手稿,退回的稿子因為沉,郵遞員扔的時候響聲都比較大。他曾經幽默地說:「只要聽到我們家院裡砰的一聲響,就知道是我的退稿來了。」賈平凹,路遙他們出身都是農民,後來都成了享譽大江南北的作家。1982年已經40歲的陳忠實,背著兩袋子乾糧,告別了妻女,獨自回到了老家的窯洞,從早寫到晚,整整四年,才有了驚世駭俗的《白鹿原》……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創作大咖,關鍵點在於行動。寫作的行動當然是動筆寫,然後就是堅持,筆耕不輟是硬性條件。尼採說:「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何添柴加薪靠的是我們自己。
第二,讀書和寫作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寫作這回事》中金提到:「你如果想成為作家,必須首先得做到兩件事:多讀,多寫。別無捷徑。」他說他讀書慢,每年也會讀七八十本書。
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書能滋養心靈,開啟心智,讓我們的靈魂歡暢,精神豐盈。讀書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提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不斷地輸入,才有輸出的能量。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看書,確實,為了生存,為了升職加薪,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態,我們或許沒有大段的時間悠閒地品味一本書,但讀書除了一氣呵成,也可以淺斟小酌,出差路上的候機廳,中午吃飯的咖啡館,晚上睡覺的前半個小時,開車時打開「喜馬拉雅」……這些片段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陳忠實寫《白鹿原》時,在那個窯洞裡至少看了200本名著。
溫儒敏說:「少讀書、不讀書就是當下『語文病』的主要症狀,同時又是語文教學效果始終低下的病根。」培養讀書興趣關乎孩子們的成長,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書我們不但要看,還要會看,看的時候儘量要做筆記,要讓書成為我們無形中的財富,融入我們的身心,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面就闡述了實用的筆記讀書法,讓我們讀的書能記憶深刻,運用自如。
第三,初期的寫作必須要有明晰的寫作邏輯。
作為一名寫作新手,我們怎麼開始寫呢?先要分清楚什麼叫記錄,什麼叫創作。
記錄只是收集信息後輸出,中間沒有加工的過程,它是瑣碎、乏味、斷裂的,僅僅是陳述事件,有時候感覺像加工了,實際上只是零碎記錄的拼湊,它具有傳播性,沒有審美價值。
創作是對收集的信息經過加工後輸出,是從零散的記錄到構建出寫作邏輯的一個過程,主要有三個方面:
1,把零散的、乏味的無序記錄變得有序,讓文章有脈絡感,層層推進。不管是哪種體裁的文章,都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一點點鋪開,才符合讀者的審美邏輯。
2,寫文章時一定要傾注作者的情感,或喜悅或憂傷或闡述一個道理,作者態度要鮮明,立場要堅定。
3,文章的結尾一定要收斂,對想表達的主題要進行升華,或引發人的思考或給人以啟迪,有爆發點才是硬核。
人的思維是發散的,開始寫作時我們要收集好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存有價值的東西,讓文章變得凝練是一個寫手應具有的能力,不管用什麼結構去開始寫作,都應該用自己的認知去高度概括,抓住重點,這些是打開創作大門的鑰匙。
周國平曾說,「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安頓好了自己,離大咖的距離還會遠嗎?
(全文完)
作者簡介:檸嚀說事,讓我們把酒話桑麻,以夢為馬,隨處可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