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者是想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的小夥伴來說,如何寫好一篇學術論文是困擾很多學子的一個實際問題。近日,中傳文產雲書院邀請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副教授宋朝麗老師做客直播間,她從自己的寫作經歷出發,詳細介紹一篇優秀論文的誕生過程。乾貨滿滿,不容錯過!
學術論文的寫作有固定的格式和規範,一篇標準的學術論文,必然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及注釋等幾部分內容,有任何的缺項都不能稱為完整的論文。
1
戰勝懶惰,動筆寫作是起點
「李白鬥酒詩百篇」,我們通常認為寫作是從靈感開始的,有了靈感,我們才能寫作出漂亮的論文、報告、項目和專著。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寫作都是在沒有靈感的情況下進行的,有時候寫作本身就是思路整理的過程,很少有文章能一遍寫成,論文是在不斷修改打磨中完成的。所以,動筆寫作是一切學術開始的起點。
圖片來源於Paixin.com
2
標題寫作:規範、精確、酷帥
論文題目的設計,要做到「規範、精確、酷帥」。規範是基本層面的要求,比如說正標題包括標點符號不超過20個字,這是學界約定俗成的一個標準,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加副標題。再比如確保論文的研究對象或核心議題在題目中處於主語的位置,而不是定語、狀語。
精確是高一級別的要求,即論文的題目要精確概括出論文的核心內容和主要觀點,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準確性。這是非常考驗寫作基本功的,需要多閱讀、多積累,不斷練習才能做到。建議大家可以先定選題方向,等正文寫出來後,再最終確定論文的標題。
「酷帥」是最高層面的要求,就是論文的題目要有亮點,能夠讓人眼前一亮,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繼續閱讀的欲望。題目做到「酷帥」屬於錦上添花,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夠達到的,也不能為了追求「酷帥」而故弄玄虛。
一個規範的論文標題,要包括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專業性、研究發現等幾部分信息,比如《「劉易斯拐點」的一個理論證偽——基於產品市場的視角》,這一標題就包括了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發現,是很好的論文標題。
3
摘要寫作:凝練式表述
論文摘要是對論文核心觀點和研究結論的集合展示。一個好的論文摘要兼顧學理化和規範化,能夠對文章的內容和觀點進行邏輯清晰的凝練式表述,形成一篇有明確內在邏輯關係的小論文。摘要的寫作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對象及其重要性、研究問題、研究方法或理論基礎、研究結論、政策建議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摘要的寫作最好能夠以第三方評論的形式完成,儘量避免出現「本文」等字眼,也不要對論文觀點進行自我評價。
圖片來源於網絡
4
關鍵詞寫作:把握「三高」原則
關鍵詞是最能夠體現論文研究主旨與核心議題的高頻學術專有名詞。這意味著論文關鍵詞應該具備三個特徵:其一,高相關性,即關鍵詞與論文的選題、研究主旨、核心議題正相關、高度相關。相關係數越高,論文被檢索到的可能性越大,被引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其二,高頻性。關鍵詞應該是論文中出現頻次最高的那幾個詞之一,即論文的核心概念、核心問題。這一點其實好理解:論文研究的核心問題,當然會在文中被反覆提及;論文討論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也會反覆出現在論文中。而這樣的詞,往往就是論文的關鍵詞。
第三,高學術性。關鍵詞必須是學術專有名詞,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詞語。在論文關鍵詞中呈現出來的是高度專業化、學理化的那些概念、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意味著讀者一看到論文的關鍵詞,基本也就知道論文作者的專業水準了。
圖片來源於Paixin.com
5
正文寫作:「嚴謹」與「顏值」並存
首先正文寫作有三種基本結構。
通俗意義上看,我們可以將論文寫作的組織結構高度概括為三種,第一種是「總—分—總」結構,擁有這類組織結構的論文,一般是在開篇時做一個整體的說明或描述,呈現一種現象,指出一個問題,或者介紹一個觀點,然後對這個問題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進行論述,提出分論點後尋找論據進行論證,之後,對這些分論點進行總結。
第二種是「三段論」結構,這也是最常用的論文結構,通常表現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框架結構,或者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或者是「提出假設—進行驗證—證實或證偽」。運用這種結構寫作時一定要做到邏輯嚴謹,論證合理,不然容易落入論文寫作俗套中。
第三種是「並列式」結構,這種結構的論文往往圍繞一個主題,從多個平行的層面展開論述,也就是「分論點1+論據+論證」、「分論點2+論據+論證」,以此類推,等幾個分論點闡述完畢,論文也就基本結束了。這種學術漫談式的文章並不常見,有點類似散文的寫作,最高境界是「形散而神不散」,一般只有學術大咖才能把握好,學術小白很難寫好這類論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是提升論文「顏值」的三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規範表述。一篇文章之所以被視為學術論文,一定是要符合基本的規範要求的。比如,一篇期刊論文的字數一般在8000-12000字左右,行文中一定要有引用或者轉述,也就是說需要有參考文獻。在學術寫作初期,對於引用的文獻,建議用雙引號把要引用的文字一字不落地複製粘貼在論文文本中,並標明文獻出處,即直接引用。同時,要注意語言的書面化、專業化、論點明確、論證充分,這也是學術論文區別與詩歌、小說和散文的重要特徵。
第二個原則是自成一體。儘快明確自己的行文風格,形成自成一體、獨具魅力的風格。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行業內的學術大咖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行文風格的,或者邏輯嚴謹、論證規範,或者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或者旁徵博引、風趣幽默。當然,形成風格的前提是先要表述清晰,那種認為「論文就是不說人話、雲裡霧裡」的觀點是偏頗的。
第三個原則是形式美學。楊瀾說過,沒有人會透過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優秀的內心。同樣,也沒有人願意透過你不講究的論文形式,看到你論文中深邃的思想。一篇論文,要學會使用圖表、公式和數據去更形象地表達觀點,也要做好論文結構的設計,比如一篇「總分總」式的論文,如果兩個「總」的部分各佔1500字,「分」的部分佔5000字,是比較合適的。但如果最開始「總」的部分文思泉湧,寫到了6000字,後面兩部分壓縮到2000字,就會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
6
參考文獻:權威與多元
參考文獻的寫作要遵循權威多元的原則。首先是權威,選取參考文獻的質量和層次,基本就決定了我們論文的質量和層次。因此,要儘量選擇那些來源權威的期刊如《中國社會科學》,或者政治學專業的《政治學研究》、社會學專業的《社會學研究》等專業領域的權威期刊,或者雖然沒有發在權威期刊,但被四大中文社科轉載期刊(《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的文章,又或者是本專業領域內學術大家、權威人士發表的文章。
除了參考文獻的權威性,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文獻來源的多元性。在參考文獻中要儘量做到既有專著、譯著、論文集,又有期刊論文;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有歷史上公認的經典文獻,也有新近發表(出版)的文獻。比較忌諱的是參考文獻的數量比較少,或者只引用了某一文獻的觀點。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廣泛閱讀,確保自己這篇論文文獻基礎的紮實可靠。
圖片來源於網絡
7
不是必須存在的注釋寫作
注釋並不是必須存在的,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是「不得不說」,如某個學界有爭議的概念或論調,對這個概念的不同理解方式會導致讀者對論文中的觀點陳述產生不同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加一個注釋來告訴編輯及未來的讀者,我們是在何種情況下使用這一概念的,以此避免歧義。
二是「不能不說」,如文章中數據的來源,某個不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人物或案例,論文內容涉及到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等,這些內容還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編輯或讀者也許並不熟悉,那麼就要對其進行簡略的說明和介紹。然而,這個說明和介紹放在正文中是不合適的,因為它會打亂論文的結構,破壞論證的節奏,也會干擾讀者的閱讀。因此,不能不加上注釋進行說明和介紹。
8
如何提高論文的質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是注意論文的學術增量。不斷追問自己這篇論文的學術增量在哪裡,是貢獻了新資料提供了新數據,還是貢獻了新知識或新理論,或者是採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只有具備創新點的論文才是好的論文。
二是具備「底線思維」。一定要避免學術抄襲,尤其是杜絕低水平抄襲,在引用別人觀點的時候要在參考文獻或注釋中有所體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學習優秀論文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但不能簡單抄襲別人的語句。
三是不怕修改。好文章是修出來的,對於論文要不斷修改打磨,做到讓自己滿意再往外投稿。或者採用「放置一周」的原則,不要著急將寫好的論文交出去,而是放置一周後再拿來看看,或許會有新的觀點補充。
四是避免出現低級錯誤。形式和內容同樣重要,甚至有時候形式比內容更重要。反覆檢查,文章中一定不要出現錯別字、語法錯誤、標點符號使用不規範等低級錯誤。
參考來源:
《發論文、拿項目,其實很簡單》老踏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9年出版
「學術志」微信公眾號
「課題寶」微信公眾號
END
責 編 | 李姝婧
美 編 | 鞏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