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西班牙R級片,我內心複雜地寫下了這篇文章

2020-12-05 High電影

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幾乎每個國家或地域都有自己見長的類型。

或者說能夠讓觀眾在提起某個類型片的瞬間不自覺想到自己國家或地域的名字,代表著一種成功。

好萊塢大片,日本恐怖片,韓國現實主義題材,中國香港警匪片……諸如此類。

哦,對了,還有一個不得不提,西班牙電影

——《飢餓站臺》

《飢餓站臺》

01

關於本片,想必大多數小夥伴早就已經看過了,所以我們只簡單回顧一下劇情。

一座神秘的垂直監獄,每一層關押著兩名罪犯。

每天監獄外的頂尖廚師團隊都會製作一大桌美味佳餚,通過升降臺由上而下逐一停留在每一層供犯人們食用。

身處上層的人,食物多到吃不完。

越往下,人們吃到的食物越少,甚至連殘羹冷炙都不剩,只能人吃人。

而每過一段時間,人們就會被迷暈,重新分配層數。

男主角在其中見慣了人性的貪婪與邪惡,與獄友一起踏上了合理分配食物之路。

《飢餓站臺》

眾所周知,自千禧年以後,西班牙電影可謂是飛速發展、佳作頻出。

其憑藉種種鮮明的特點自成一派,甚至已然成為了「業內標杆」般的存在。

畫面冷冽精緻,演員顏值高、演技好,劇情反轉多、腦洞大。

最神奇的是,一部電影總能囊括多種類型,給人多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恐怖、驚悚、懸疑、科幻、愛情、溫情、人性……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融合不了的。

《當你熟睡》

而本片可以說是西班牙電影中比較「另類」的存在。

它沒有什麼高顏值演員,劇情也沒有那麼複雜。

無非就是借垂直監獄的設定反映電影創作者都情有獨鐘的那個現實問題:

階級性和貧富差距。

從始至終貫穿全片的疑問也只有一個——監獄到底有幾層?

可就是這樣一部「簡單」的電影,今年上半年卻在國內掀起了十分罕見的討論熱潮。

何德何能?

《飢餓站臺》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拋開拍攝手法、畫面處理等技術問題不談,編導在整個故事裡夾雜了太多的私貨,留給觀眾的解讀和思考空間極大。

階級性和貧富差距、自發性團結和強制性團結、人性的自私貪婪和獸性的隱喻、反烏託邦和底層人民的抗爭……

甚至還有小夥伴試圖利用科學來解釋垂直監獄的構造和升降臺的動力原理……

編導就是將這些全部打包進電影,好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挖掘出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

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說,一部好電影的內涵從不會僅僅停留在某一個淺顯的層面。

真正做到「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是其魅力所在。

所以一部電影能夠掀起如此討論熱潮,本身就已經代表著一種成功了。

相當難得。

《飢餓站臺》

02

其實就個人而言,小嗨對於本片階級性和貧富差距的主題並不感冒。

一方面在這一問題的探討上,比它深刻的作品大有人在。

比如《時間規劃局》,用時間代替金錢,直言不勞而獲的財富會引發混亂。

再比如《雪國列車》,揭示了領導者與階級劃分在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必然性。

還有《寄生蟲》,劇情帶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和諷刺意味,也更加具有真實感。

《寄生蟲》

另一方面,關於階級性和貧富差距,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無法解決的難題。

因為整個人類社會都在按照八二法則嚴格運行。

即大部分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裡,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

況且即便從現在開始將人類財富平均分配到每個人手裡,很快還是會重現貧富差距。

畢竟人性和個體差異赤裸裸地擺在那裡。

有的人用錢生錢,有的人揮霍無度,怎麼比?

《飢餓站臺》

所以相比於這個沒人能夠給出解決辦法的現實問題,小嗨倒是對於本片中的另一個問題更感興趣。

那就是監獄到底有幾層。

影片通過三個心懷抱負、一心想要讓人們團結起來合理分配食物的角色引導觀眾一步步走近真相。

隨著他們的猜測一個個被推翻,其中的諷刺意味簡直讓人發自內心地訕笑。

《飢餓站臺》

第一個,監獄的女工作人員。

身患癌症的她自願來到監獄,主張自發性團結,一個月後被分配到202層直接自殺。

影迷們對於她的自殺行為給出了很多原因:

什麼身患癌症、被分配到低層、帶進來的狗死了等等等等。

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她的世界觀崩塌了。

她一直堅信監獄只有200層,每天管理者提供的食物富富有餘,只是這些罪犯貪得無厭、不懂得團結而已。

可當被分配到202層時她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堅信根本就是錯的。

202層往下依然深不見底,何談食物富富有餘?

於是她絕望了。

《飢餓站臺》

第二個則是男主角。

同樣自願進入監獄的他見識到了這裡的自私、貪婪、殘酷和血腥,也想要讓人們團結起來。

不同的是,他通過升降臺的速度和在每一層停留的時間計算出共有250層

而且與獄友隨著升降臺來到每一層,試圖利用暴力手段強制人們團結。

結果到了250層,升降臺依然在向下運行。

事實證明他也錯了,按照他的方法分配食物,還是會有很多人餓死。

《飢餓站臺》

第三個也是最可笑的一個,監獄裡的智者。

他曾質疑男主的做法:

哪怕按照你的方式大家都吃飽了,升降臺送上去的也依然是一片空盤,與之前有什麼不同?

於是他建議男主將一盤完好無損的奶凍傳遞上去作為信號,讓管理者明白監獄裡的人已經團結起來。

然而管理者真的會明白嗎?

《飢餓站臺》

影片最後,男主將奶凍給了最底層的小女孩果腹,然後把小女孩作為信號傳遞上去。

這樣的結尾看似是給觀眾留下了一抹希望,實際渺茫的希望背後是無盡的殘忍。

因為影片中段早就告訴了我們那個殘忍的事實:

主廚在一盤奶凍上發現了一根頭髮,挨個兒尋找到底是誰的頭髮。

可見即便最後奶凍成功傳到他們手中,他們也不會明白男主等人的意思。

反而只會想:這些人為什麼不吃?哦,原來是上面有一根頭髮。

不用去批判什麼,因為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裡,有一根頭髮在裡面就是不吃的。

況且人家只負責做飯,誰管你傳遞什麼信號?

《飢餓站臺》

你看,這三個人都不是壞人,反而個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監獄環境變好。

但,他們從來不知道監獄究竟有多少層,以至於最後全都淪為了和男主帶進來的書中的唐·吉訶德一樣的人。

可喜又可悲,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功夫。

《飢餓站臺》

尤其是那個智者。

表面深謀遠慮什麼都懂,實際上他也是監獄的一員啊,還坐在輪椅上啊,連行動都無法付出啊。

看到他,小嗨的內心無比複雜。

因為在如今的網絡時代中,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這樣一位智者。

一味地去否定,一味地去質疑,除了打嘴炮以外從沒有付諸過實踐。

尤其是我們這些整天叭叭叭的所謂的自媒體人。

我,實在慚愧。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無語呢…… 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網站曾經在2014年6月刊登了一篇投稿,標題是「不含化學物質的產品名單」。作者是兩位著名化學家Chemjobber和Alex Goldberg。
  • 交大博士:我想畢業時大哭一場,寫下這篇文章
    原標題:交大博士:我想畢業時大哭一場,寫下這篇文章 交大博士:我想畢業時大哭一場,寫下這篇文章 來源:交大bbs、共識網 轉自:中外學術情報 >原先我是準備等到畢業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之後,一口氣寫掉這篇文章的。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2020-11-27 17:00:00樂清應急管理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記憶是怎樣形成的歡迎大家收看本文章,我是本文章的小編小汐,如果你們看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想說的想表達的 ,可以留言給小編喲,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正文吧!我們上次看這本書看到什麼位置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其他的重要的記憶方式。比如說我們踢球,我們踢的次數多了會發現帶球跑也很熟練了,傳球也傳得越來越準了,這也是一種很明顯的進步,也是我們學習的一種結果,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我們自己的足球水平提高了,但是卻不知道我們是如何去完善自己動作的,或許我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 百家號寫下百篇文章有感
    今天是2021年1月11號,3個多月寫了一百篇文章!老胡心中有些許的感動,老胡在閒暇之餘記錄了自己的生活,留下了驚喜、憤怒、感動等各種情感的心路歷程。這是一種有溫度的記錄,如果能溫暖到別人,給別人光和熱,這便是老胡焚烈自己最快活的願望!即便不能溫暖到別人,老胡認為,老胡已溫暖了自己!通過文字,老胡在快樂上潑了油,快樂在心中燎了原;通過文字,老胡在痛苦上抺了藥,痛苦在傷口下漸已平復!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火星著陸有多難
    我是怪博士,今天蹭熱度我們聊一下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呢,去火星探索並且安全著陸到底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火星圖那今天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一些疑問,順便科普下火星的知識,看數據說話,去火星到底有多難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看完這篇,再也別上魔術師的當
    她既了解啟動效應研究的複雜歷史,也深知重複這一社會心理學實驗的困難所在。她認為,借鑑魔術技巧來研究無意識因素對選擇的影響,可以巧妙地化解這些難題。她的研究一方面保留了嚴格的對話和行為來控制實驗環境,另一方面又將實驗放在自然的交流環境中進行。帕萊斯的研究靈感來自英國魔術師達倫·布朗。他在表演中經常巧妙地運用語言和視覺線索,成功誘導觀眾做出特定的選擇。
  • Python和Java的區別,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啦
    一個是編程界的常勝將軍,一個是後起之秀,很多初學者糾結在這兩門語言中,不曉得哪門語言更適合自己。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Python和Java之間的區別。相信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豁然開朗。 如果有人跟你說Java比Python好或Python比Java好,奉勸你一句不要相信!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大家好,我是趣遊君,為您提供第五人格最新資訊!最近第五人格官方終於公布了新求生者勘探員的技能介紹,這個角色主要的功能就是使用天外隕石製作的磁鐵來攻擊和躲避監管者的,不過說實話官方對於新角色技能的描述每次基本都是一樣的,玩家單獨看每一個字都能看明白,但是這些字連到一起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
  • 看完這篇文章!教你迅速敲定畢業論文選題!
    看完這篇文章!教你迅速敲定畢業論文選題!在確定了內容以後,就要對題目中的關鍵字眼進行針對地選擇,比如當論文篇幅不長的時候,儘量避免出現「全國」等涵蓋面較廣的詞彙,防止寫作過程當中無法展開敘述;其此就是對關鍵字眼的理解和把握,比如題目當中出現「修繕」二字時,我們應該明白,正文敘述過程中,要以修理和改善作為寫作的主要方向。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這是每一位患者都很關心的問題,耐心看完這篇文章,這些問題就清楚了。 很多時候我更喜歡跟結節患者開玩笑說:「肺結節就類似於肺上的皺紋,年齡大了或多或少都會有。」隨著胸部CT在查體中的普及,肺部影像越來越清晰,我們甚至開玩笑說:「現在查體肺上沒有個結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查過體。」雖然是玩笑話但是足以證明肺結節越來越普遍。
  • 看完這十大驚險瞬間,我內心也就震撼了十次而已……
    看完這十大驚險瞬間,我內心也就震撼了十次而已…… 今年值得震驚的事情太多了, 疫情突發被困家中, 川普敗選將離開白宮, 雙11尾款人消費近萬億…… 社會上驚驚奇奇的事情看太多了
  •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再決定吧!(下)
    最初的我,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入睡的。不過後來,有經驗的前輩對我進行了一番開導,我好多了...雨季的夜晚最怕的不是地動山搖,而是河道突然的安靜....這說明上遊已經形成堰塞區,隨時都有決堤的可能...此處有音樂:有圖有真相,這就是我在尼泊爾的「精裝修」宿舍。
  • 看完這篇文章再下定論
    在《Stereophile中文版創刊號》有這樣一篇文章,也許會讓你對國產電子管的看法有所改變。我們現將這篇文章整體改寫過來,未做刪減,但為更好的閱讀體驗,修改了段落分段。就在Audio Research看了那份報告之後,他們送來了一部全新的器材(編號#80437006),並且以這些新的中國制真空管來進行試聽,而要求我做更進一步的「追根究底」或評論。您現在所讀到的正是這篇文章,而我有一些很棒的消息要告訴您們這些SP 9前級的擁有者(或者是很可能去購買的使用者)!
  • 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陽臺族種月季有多難了~
    小黃雞三、大量的耐心和精力一般種月季需要一天一觀察,每次至少留半個小時看看有沒有長蟲或是有病葉,特別是到特定時期需要換土或是修剪,每隔十天半個月的就要去打藥修剪病枝,如果你各個幾天才去看它一次,很可能你的月季就不行了
  • 《洞見》的這篇文章,戳心了
    自律給我自由!很喜歡《洞見》的文章,有深度,有厚度。《一個人高度自律的3種跡象》這篇文章,又深深地戳中我的心。這篇文章以《少有人走的路》書中的一句話,引出文章主題:自律!在這部分,洞見君用了一個年逾花甲的老教授讀書的案例。這個老教授每天花四五個小時閱讀,做筆記,反覆揣摩。他讀書不看自己喜歡不喜歡,只看有沒有價值。對比自己,不由覺得很慚愧。我看書,只看自己喜歡的書,對不喜歡的書是束之高閣,從來不看。是受我影響吧,女兒也這樣。她準備明年考初級會計師,買的書郵回來有十幾天了,幾乎沒怎麼看,天天捧著小說。
  • 「太空時代·完結篇」我用連續365天更新公眾號,探索了自己內心的宇宙
    如果非要說出冠冕堂皇的所以然來,或者現在有人在採訪我,我可能會引用在太空時代開啟的那篇文章裡寫過的話: 現在的我想要堅持思考的習慣,堅持寫下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嘗試做一件沒有外界驅動力的事,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與平庸。
  • 你看完這篇文章立刻明白
    我是愛表叔,我們先聊一聊手錶的檔次。大家都知道手錶裡面瑞士手錶是高檔手錶的代表名,像日本表玩僅有極少有可以代表高端的產品,至於現在的iwatch之流,更是與高端劃不上等號。勞力士、歐米茄這些大眾耳熟能詳的高級品牌,甚至包括浪琴、美度、梅花之類的親民品牌說出來都會讓人覺得,「哎,不錯,是塊好表」。
  • 看完這篇讓你全面了解——硬質陽極氧化
    陽極氧化這一電鍍工藝就不用多說了,畢竟已經有很多文章是專門介紹它的。但介紹的都是冰山一角,陽極氧化是一種比較大的鍍種,它還分有多種處理工藝和處理方式,如硬質陽極、特殊硬質陽極、硫酸陽極、陽極著色等等。這篇主要就是從各個方面介紹硬質陽極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