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完結篇」我用連續365天更新公眾號,探索了自己內心的宇宙

2021-01-20 北京市某高校張同學

0「一起探索宇宙吧」

 

過去一年,我完成了一件事:連續365天,寫原創內容然後更新公眾號。每天一篇短文,一篇短影評,一張照片,一條冷知識。有時認真,有時敷衍,過程很累很痛苦,中間出了不少差錯,幸好還是完成了。

 

我將這件事稱為「太空時代」。因為《大佛普拉斯》裡有一句話:「我想雖然現在是太空時代,人類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遠無法探索別人心裡的宇宙。」

 

我用365天和自己的公眾號,邀請所有人探索我內心的宇宙。




1「你是我的james blunt」

 

想做這件事,完全是出於心底的某種願望,沒考慮過結果如何,是否要成就什麼著作。從一開始,這就是很純粹的事情,沒有利益,沒有責任,沒有賭注,沒有約定。

 

如果非要說出冠冕堂皇的所以然來,或者現在有人在採訪我,我可能會引用在太空時代開啟的那篇文章裡寫過的話: 

現在的我想要堅持思考的習慣,堅持寫下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嘗試做一件沒有外界驅動力的事,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與平庸。

 

對我而言,發自內心的寫作很重要,對電影的熱愛很重要,發現生活的細節很重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很重要。

 

事實上,沒有人想要採訪我,也沒有太多人關心我在寫什麼。我看到的後臺數據,每天只有一百多人閱讀文章,轉發和好看都是個位數。自媒體的熱潮已經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屬於爆款和精品,就連我自己也不會點開最愛的公眾號的每一次推送,更何況我的內容如此簡陋和私人化。

 

幸運的是,無論我在寫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是有一些人陪伴我走到了最後,他們就像我人生中的james blunt。

 

雖然沒有像畢業論文結語那樣一一致謝,我還是很感激每個人對我的支持:讚賞、關注、轉發、好看、閱讀或者只是心底的喜歡。

 

這並非我所奢求的初衷,但的確是讓我開心的鼓勵。


 


2「懸浮的空中城」

 

「連續365天更新公眾號」這件事有多困難呢,每天寫日記的人或許稍有體會。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可以試著連續7天寫文章,或者連續30天寫影評,或者連續拍100天照片——然後做一些乘法,自然就會有答案。

 

別人看到的是365篇短文,365篇影評,365張照片和365條冷知識。


看不到的是365個被束縛的日子,365個沒有寫作靈感苦苦思索的日子,365個抓緊每一秒鐘看電影的日子,365個瞪大雙眼尋找生活之美的日子,365個對全世界冥思苦想的日子,以及實實在在的,365個必須強擠出來的1小時。

 

與其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寶貴的人生閱歷,我更願意稱之為長達365天的醒不來的噩夢。「醒不來」的意思是,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無論清醒與否,這種壓力都懸浮在我腦海上方,就像永遠遮住太陽的空中城。

 

在這場噩夢裡,我堅持了發自內心的寫作,堅持了對電影的熱愛,堅持了發現生活的細節,堅持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甚至為了堅持,讓所有東西都變了形。

 

為了發自內心的寫作,不得不榨乾每一滴生活,費盡心思書寫稍微的與眾不同;


為了對電影的熱愛,快速地消費每一部電影,有些電影就像是走馬觀花;


為了發現生活的細節,努力讓每天都過得特別,卻還是不得不用午飯照片充數;


為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像在課本上劃重點的學生,無腦摘下任何看似重要的東西。

 

變形也好,低劣也好,夢境也好,濫竽充數也好,這場噩夢終於結束,我對自己的答卷還算滿意。這份答卷也會以獨立的集結成冊的形式,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




3「虛假的勳章和真實的痣」

 

從今天開始,「太空時代」和所有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一樣,變成了我的人生勳章,我可以和所有人說我做過這樣的一件事了。

 

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哪怕是平均每天發10條朋友圈的自我表達愛好者。而我對自己的作品至少有80%的信心。

 

那天發完最後一期內容,我躺在床上,為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滴眼藥水。閉上雙眼,我以為會看到過去一年難以忘懷的字句和畫面,結果卻什麼都想不起來。寫下的文章和影評,拍的照片和學到的知識,我說不清是忘記了,還是沉沒在我的身體裡。眼淚是因為眼藥水刺激了淚腺,如果非說是哭了未免也太做作。

 

曾經無數次想像這一天的到來,此刻仍然覺得虛無,這並非我沒有幻想過的情形,只是我從未想像得如此具體,現實帶給我們真實的、立體的、包裹在所有感官觸角之上的衝擊,遠非用期待換來的某種感覺上的假設所能承載。

 

過去之後,這件事變得平淡無奇,我的生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無論在過去的365天,我透支了多少決心,碾平了多少耐心,咬到快要咬碎的牙,抿著隱隱發紫的唇;還是在腦海裡不斷上演自我滿足和溫習,渴望在人生留下痕跡,到最後還是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用我自己的話說,只是變成了人生的一顆痣。

 

個體的創造總是這樣,旁人無法體會作者的感受,最終完成的是否還是最初設想的樣子,變好還是變壞,沒人知道。只剩下實際成為載體、能被讀者或觀眾親眼看到的,留在世界上。這當中的經歷,只有作者冷暖自知。

 

世間鴻篇拙作皆是如此。




 4「旁觀者的碎語」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明確了「太空時代」的定位。與其說是一個微信公眾號連續更新365天,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給自己布置的任務。

 

我不想說什麼「你行你上」的邏輯,只是真的不希望任何人跑到我面前,對我說「寫得不好」「照片太俗」「你應該怎樣怎樣……」這些話,更不要以「為了你好」的理由對我提出建議。

 

至少考慮我的感受再評論吧,至少放下旁觀者的姿態吧。個人的自媒體從來就不是為讀者服務的。

 

我曾經用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我不是每天寫文章發公眾號,而是每天跑5公裡然後發跑步記錄呢?


為了這5公裡,我每天都要推掉其他重要的事;很累的時候,慢慢走完5公裡;為了應付突發情況,提前跑好很多次5公裡,在沒時間跑步的時候備用。

 

還會有人說「跑得太慢,跑5公裡沒有鍛鍊效果」這種話嗎,還會有人說「跑5公裡有什麼好看的,不如每周認真跑一次20公裡給大家看看」這種話嗎?

 

跑步不需要讀者。我的「太空時代」也不需要。它只是我的人生片段。我的人生裡,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裡,都不會有這樣特別的365天。


 


5「嶄新的痛苦」

 

連續365天寫文章更新公眾號,真的是一件無比疲憊的事。甚至這篇本應該一口氣迸發所有感受和情緒的文章,我也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天。想熬夜寫完,但每天都熬不動。

 

我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了,公眾號會繼續更新。我不想就這麼放棄,名字還會是幼稚的「北京市某高校張同學」,內容會是我想寫的想說的任何東西,具體我也沒想好。唯一確定的是,這還是我的個人公眾號,也還是我內心的宇宙。但是也不要太認真、太期待,這只是人生的片段而已。

 

《紙牌屋》裡弗朗西斯·安德伍德說:世界上有兩種痛苦,一種讓我們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價值,就只是痛苦而已。

 

我在你們(包括我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變強了,我堅信這一點,也想讓你們看到。


相關焦點

  • 「太空時代」
    四年前的3月15日,我申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一年前的3月15日,我暫停了微信公眾號的更新。
  • 「太空時代」的設計
    例如:基於對美國大眾文化產品的研究,而在英國興起的「波普運動」;試圖顛覆資本社會傳統利益語境的義大利「激進運動」;隨著加加林登月悄然而至的「太空時代美學」;以原始自然為靈感的「嬉皮士風」。在這個時期,社會和政治的空前變化昭示著一個性別、種族解放與性自由的新消費時代。處於新意識形態語境下的人們自然不會滿足於「舊」的、過去的或是說被認為「過時」的一切。
  • 電影「寄生獸 完結篇」上映23天 觀影人數突破100萬人
    電影「寄生獸 完結篇」上映23天 觀影人數突破100萬人 2015-05-21 11:28:19
  •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和我們同行的還有六戶人家,都是來自彰化的長老教會會友(編按:關於作者移民巴西的見證:「六家莊傳奇」曾刊於本刊九四年廿四~廿七期)。我深深記得在船上那段漫長的日子,想起那看海的日子,見到上帝所創造的宇宙星辰,激發我和弟弟對太空科學和天文產生很大的興趣。其實人類古今中外,一直存在著對這個宇宙極大的好奇,宇宙是何物?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在整個計劃中,俄方擔當著主要角色,中方「螢火一號」探測器需全程藉助俄方載具的運送才能完成任務。那次事件讓中國更加堅定了航天「凡事不能求人」的決心,不僅要有自己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還要從裡到外攻克這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人的一生約有 3 年時間花在廁所裡度過,此刻或許你就在馬桶上看著這篇文章。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
  • 完美日記攜手女性航天工作者,尋色宇宙星空,探索內心力量
    這一次的時尚大片,是關於完美日記攜手中國航天·太空創想推出第二代「動物眼影」玉兔盤的另一種詮釋,特邀了中國航天女性工作者上眼星系浪漫色彩喚起人們對星空的浪漫想像。航天工程中的女性科研人員並不在少數,她們憑藉著自己過硬的專業能力,用高標準,嚴謹細緻的態度來要求自己,用百折不饒的航天精神來面對日常工作當中的每一個困難。
  • 想要看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試試 NASA 出品的太空旅行工具
    點擊或縮放即可定位到某顆恆星或圍繞著它的行星上,用 NASA's Eyes 客戶端能在此時查看星球的發現日期、距離、質量、半徑等詳細信息,部分較為熟悉的星球在點擊時還會顯示一段簡單的綜述。也可以切換到俯視恆星系的界面。根據「液態水能夠存在的溫度」為標準,項目給出了每個恆星系的「宜居帶」,處於其中的行星會相對適宜有機物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人類理想的家園。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文 | 穆楠 ,本文首發百度百家號最近的24小時裡,Tesla 以及 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的「火星登陸」計劃引起了科技與商界的廣泛關注,在未來的幾天缺乏新聞的假期裡,這個話題或將被不斷的重複刷屏。
  • 結束52億公裡太空徵程 隼鳥號返回地球 日本邁向宇宙大航海時代
    憑藉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等領跑世界的日本,也正在推進下一個探測計劃。除了探索宇宙起源之外,各國還把目光投向了未來的宇宙開發,這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今年9月,在「隼鳥-2」號即將結束對小行星「龍宮」的漫長旅行之際,36歲的NEC宇宙系統事業部女主任碓井美由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支撐「隼鳥-2」號完成長達52億公裡太空穩定飛行的核心部件是「離子發動機」,這是「隼鳥-1」號曾經搭載的電推進發動機的一種。談起「隼鳥」時,碓井美由紀說:「它一直到最後都是個「好孩子」。」
  • 南非藝術家每天製作一個摺紙作品,連續365天不間斷
    摺紙鶴不難,難的是每天折一個像紙鶴大小的作品,365天從不間斷,內容從不重複,這個就厲害了。今次章魚君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關於羅斯和他的365天摺紙挑戰的故事。羅斯來自南非,是一位摺紙達人,他的摺紙作品通常就像上面這樣,我指的是西藍花中間的那隻腕龍,小巧又精緻。「小」是羅斯摺紙作品的一貫風格,一隻皮卡丘造型的摺紙,小到剛好可以用筷子夾住它。
  • 關於「寫字」的思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handler思維城堡,ID:ChandlerCastl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朋友們,我是好奇寶寶錢德勒。有段時間沒有寫點文字了,近期有點忙,要麼是在出差的路上,要麼就是在出差在途或者歸途的路上。
  • 歐米茄超霸登月「阿波羅15號」限量表介紹
    2011年是阿波羅15號登月40周年紀念,在這個任務當中,最具紀念性的裡程碑即是探月車(Lunar Roving Vehicle) 的啟用,OMEGA特別打造了阿波羅15號40周年限量表,慶祝此次重要且成功的任務。        「阿波羅15號」任務始於1971年7月26日,航天員在4日後登陸月球,直至8月7日才返回地球並於海面降落。整個旅程歷時超過12天!
  • 異形探索 Ver1.01 完結漢化修復版+通關+全開檔「神作ACT/全動態/...
    需要更新文章,預計有四百篇文章需要更新。這比小程序開發本身還要費時間。之前的文章只能慢慢更新。在更新好之前,之前的資源還是在粉絲群公告裡面。2.由於小程序研發和伺服器費用。小程序內容需要打卡才能觀看。其實沒多少時間。白嫖黨要是不願意,可以直接退圈。還要說下,公眾號和小程序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公眾號和小程序都需要打卡的。
  • 【龍珠英雄】宇宙創成篇第2集更新及情報:「弗的計劃!恐怖宇宙樹的...
    【龍珠英雄】宇宙創成篇第2集更新及情報:「弗的計劃!恐怖宇宙樹的威脅!」 宇宙創成篇第2集「弗的計劃!恐怖宇宙樹的威脅!」
  • 極簡包裝+神秘香:NASA 推出「太空味」香水,讓宇宙的氣味不再是個迷!
    雖未親身涉足太空,大家腦海裡卻總能迅速地想到一些太空的畫面,可惜再高清的影像也無法幫我們帶回太空味,難不成真要搭火箭上天聞聞?外太空是什麼味道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宣布將推出「太空味」香水NASA 這款全新的 Eau De Space「外太空」香水,花了四年的研發時間,讓地球人就算去不了外太空,也能聞到來自太空的味道!
  • 2020,我刪除無數個公眾號,只留下了這10個
    生活有時也需要斷舍離只留下一些優質的東西今天介紹的幾個公眾號口碑好、質量佳把它們都分享給你提升你的圈子質量▼被考古學家懷疑是穿越者帶回去的……這部開播即爆款的劇,讓我看清了國產劇的真面目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嗎?
  • 「力場」創世周報
    今天這篇,是我為「力場」寫的第一份周報,提起周報兩字,立刻就有很多鮮活的回憶湧上心頭,從2017到2018,我曾經為EOS寫了40篇以上的周報,那種與公鏈息息相關,彼此交融的命運感,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可以選擇「大爆炸宇宙模型」,它要求宇宙有一個創生的時刻,它的過去和未來有著天壤之別,有著有限的歷史和未來,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穩恆態宇宙模型」,它有著永恆的歷史和未來。並且有連續的物質產生,「大爆炸宇宙模型」可以解釋氫和氦的豐度,而「穩恆態宇宙模型」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它本質上卻回到了永恆宇宙的保守觀點。
  • 用「費曼技巧」來教自己讀書
    讀書不是集郵,而是用寶貴的生命做家當,到頭來為了滿足於一份虛榮心和在別人看來只是一組毫不起眼的小數據,實在可悲。痛定思痛之後,我不再追求花哨的讀書方法,而是願意下笨功夫。朱熹有一句話說得好:「讀書別無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來崖去,自己卻未先要立意見,且虛心,只管看。看來看去,自然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