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一起探索宇宙吧」
過去一年,我完成了一件事:連續365天,寫原創內容然後更新公眾號。每天一篇短文,一篇短影評,一張照片,一條冷知識。有時認真,有時敷衍,過程很累很痛苦,中間出了不少差錯,幸好還是完成了。
我將這件事稱為「太空時代」。因為《大佛普拉斯》裡有一句話:「我想雖然現在是太空時代,人類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遠無法探索別人心裡的宇宙。」
我用365天和自己的公眾號,邀請所有人探索我內心的宇宙。
1「你是我的james blunt」
想做這件事,完全是出於心底的某種願望,沒考慮過結果如何,是否要成就什麼著作。從一開始,這就是很純粹的事情,沒有利益,沒有責任,沒有賭注,沒有約定。
如果非要說出冠冕堂皇的所以然來,或者現在有人在採訪我,我可能會引用在太空時代開啟的那篇文章裡寫過的話:
現在的我想要堅持思考的習慣,堅持寫下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嘗試做一件沒有外界驅動力的事,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與平庸。
對我而言,發自內心的寫作很重要,對電影的熱愛很重要,發現生活的細節很重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很重要。
事實上,沒有人想要採訪我,也沒有太多人關心我在寫什麼。我看到的後臺數據,每天只有一百多人閱讀文章,轉發和好看都是個位數。自媒體的熱潮已經過去,人們的注意力屬於爆款和精品,就連我自己也不會點開最愛的公眾號的每一次推送,更何況我的內容如此簡陋和私人化。
幸運的是,無論我在寫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是有一些人陪伴我走到了最後,他們就像我人生中的james blunt。
雖然沒有像畢業論文結語那樣一一致謝,我還是很感激每個人對我的支持:讚賞、關注、轉發、好看、閱讀或者只是心底的喜歡。
這並非我所奢求的初衷,但的確是讓我開心的鼓勵。
2「懸浮的空中城」
「連續365天更新公眾號」這件事有多困難呢,每天寫日記的人或許稍有體會。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可以試著連續7天寫文章,或者連續30天寫影評,或者連續拍100天照片——然後做一些乘法,自然就會有答案。
別人看到的是365篇短文,365篇影評,365張照片和365條冷知識。
看不到的是365個被束縛的日子,365個沒有寫作靈感苦苦思索的日子,365個抓緊每一秒鐘看電影的日子,365個瞪大雙眼尋找生活之美的日子,365個對全世界冥思苦想的日子,以及實實在在的,365個必須強擠出來的1小時。
與其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寶貴的人生閱歷,我更願意稱之為長達365天的醒不來的噩夢。「醒不來」的意思是,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無論清醒與否,這種壓力都懸浮在我腦海上方,就像永遠遮住太陽的空中城。
在這場噩夢裡,我堅持了發自內心的寫作,堅持了對電影的熱愛,堅持了發現生活的細節,堅持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甚至為了堅持,讓所有東西都變了形。
為了發自內心的寫作,不得不榨乾每一滴生活,費盡心思書寫稍微的與眾不同;
為了對電影的熱愛,快速地消費每一部電影,有些電影就像是走馬觀花;
為了發現生活的細節,努力讓每天都過得特別,卻還是不得不用午飯照片充數;
為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像在課本上劃重點的學生,無腦摘下任何看似重要的東西。
變形也好,低劣也好,夢境也好,濫竽充數也好,這場噩夢終於結束,我對自己的答卷還算滿意。這份答卷也會以獨立的集結成冊的形式,再次出現在大家面前。
3「虛假的勳章和真實的痣」
從今天開始,「太空時代」和所有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一樣,變成了我的人生勳章,我可以和所有人說我做過這樣的一件事了。
對任何人而言,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哪怕是平均每天發10條朋友圈的自我表達愛好者。而我對自己的作品至少有80%的信心。
那天發完最後一期內容,我躺在床上,為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睛滴眼藥水。閉上雙眼,我以為會看到過去一年難以忘懷的字句和畫面,結果卻什麼都想不起來。寫下的文章和影評,拍的照片和學到的知識,我說不清是忘記了,還是沉沒在我的身體裡。眼淚是因為眼藥水刺激了淚腺,如果非說是哭了未免也太做作。
曾經無數次想像這一天的到來,此刻仍然覺得虛無,這並非我沒有幻想過的情形,只是我從未想像得如此具體,現實帶給我們真實的、立體的、包裹在所有感官觸角之上的衝擊,遠非用期待換來的某種感覺上的假設所能承載。
過去之後,這件事變得平淡無奇,我的生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無論在過去的365天,我透支了多少決心,碾平了多少耐心,咬到快要咬碎的牙,抿著隱隱發紫的唇;還是在腦海裡不斷上演自我滿足和溫習,渴望在人生留下痕跡,到最後還是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用我自己的話說,只是變成了人生的一顆痣。
個體的創造總是這樣,旁人無法體會作者的感受,最終完成的是否還是最初設想的樣子,變好還是變壞,沒人知道。只剩下實際成為載體、能被讀者或觀眾親眼看到的,留在世界上。這當中的經歷,只有作者冷暖自知。
世間鴻篇拙作皆是如此。
4「旁觀者的碎語」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明確了「太空時代」的定位。與其說是一個微信公眾號連續更新365天,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給自己布置的任務。
我不想說什麼「你行你上」的邏輯,只是真的不希望任何人跑到我面前,對我說「寫得不好」「照片太俗」「你應該怎樣怎樣……」這些話,更不要以「為了你好」的理由對我提出建議。
至少考慮我的感受再評論吧,至少放下旁觀者的姿態吧。個人的自媒體從來就不是為讀者服務的。
我曾經用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我不是每天寫文章發公眾號,而是每天跑5公裡然後發跑步記錄呢?
為了這5公裡,我每天都要推掉其他重要的事;很累的時候,慢慢走完5公裡;為了應付突發情況,提前跑好很多次5公裡,在沒時間跑步的時候備用。
還會有人說「跑得太慢,跑5公裡沒有鍛鍊效果」這種話嗎,還會有人說「跑5公裡有什麼好看的,不如每周認真跑一次20公裡給大家看看」這種話嗎?
跑步不需要讀者。我的「太空時代」也不需要。它只是我的人生片段。我的人生裡,大多數普通人的人生裡,都不會有這樣特別的365天。
5「嶄新的痛苦」
連續365天寫文章更新公眾號,真的是一件無比疲憊的事。甚至這篇本應該一口氣迸發所有感受和情緒的文章,我也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天。想熬夜寫完,但每天都熬不動。
我以後不會再做這種事了,公眾號會繼續更新。我不想就這麼放棄,名字還會是幼稚的「北京市某高校張同學」,內容會是我想寫的想說的任何東西,具體我也沒想好。唯一確定的是,這還是我的個人公眾號,也還是我內心的宇宙。但是也不要太認真、太期待,這只是人生的片段而已。
《紙牌屋》裡弗朗西斯·安德伍德說:世界上有兩種痛苦,一種讓我們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價值,就只是痛苦而已。
我在你們(包括我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變強了,我堅信這一點,也想讓你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