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的設計

2021-01-20 AE藝術設計自習室



本文共 4080 字 閱讀共需 5-8 Min

結構導讀

01 | 太空時代

02 | 太空電影

03 | 太空設計

60年代,美國*國際主義設計佔領了高地,成為統一西方世界的審美風格,象徵著均質、批量、大眾的現代主義美學以及「福特主義」特點的產品隨處可見。*福特主義:以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和標準化形成的流水線作業及其相應的工作組織。泰勒·福特在福特T形車的生產中第一次使用了流水線生產模式。不過在這個富裕、有閒的搖擺時代,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將「住宅定義為機器」。與此同時,在「這個乘坐噴氣式客機旅行,富裕程度和消費熱情都在增長的時代」,相似、冷漠、同質化的面貌也早已不能滿足趣味與欲求日益多樣化的消費者。

於是,一部分設計師、評論家、藝術家不再恪守現代主義設計的刻板原則,開啟了對於現代主義美學缺憾的討論。例如:基於對美國大眾文化產品的研究,而在英國興起的「波普運動」;試圖顛覆資本社會傳統利益語境的義大利「激進運動」;隨著加加林登月悄然而至的「太空時代美學」;以原始自然為靈感的「嬉皮士風」。以上種種都不是與傳統的現代主義語境下「好設計」理念相符合的設計,它們充滿彈性,同時提倡個性化選擇、密切關注生活與流行文化的聯繫,這也使其擁有一種共同的性質——「反叛」:無論反對的是現代主義的平庸,還是諷刺資本社會的利益至上。

波普風格拼貼畫

安迪·沃霍爾 罐頭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1928-1987)

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

他大膽嘗試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術、照片投影等各種複製技法。

筆者在今天主要為大家分享的是「space age」的優秀設計,波普、反設計、嬉皮士、迷幻風格也都會在之後的篇幅中講到,大家可以持續關注。



披頭四的搖滾音樂、《寂靜的春天》對環境保護的呼籲、反戰情緒的瀰漫(反對越南戰爭)以及新興迷幻藥品的發明等歷史線索串聯起了我們對於60年代、對於過去的想像。

當我們從書籍以及各類影視材料中去獲悉60年代的景觀時,我們不難發現那時的社會與政治動蕩、戰爭頻發、民族主義盛行的以往相比,其意識形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在這個時期,社會和政治的空前變化昭示著一個性別、種族解放與性自由的新消費時代。處於新意識形態語境下的人們自然不會滿足於「舊」的、過去的或是說被認為「過時」的一切。

「We are against war, not against soldlier」

我們反對戰爭,不是反對軍人

他們追求不同於以往的全新的生活方式,用搖擺的舞姿宣告現在已經與過去決裂,體現出追求理想生活的浪漫避世精神:逃離現代主義千篇一律的規制以及現實生活中一切不安的因素,例如戰爭和歧視。一些人追求原始與自然,在愛之夏運動中成為了嬉皮士的一部分;一些人追求科學與未來,在心中埋下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成為讚美科技生活的未來主義者,而今天我們所探討的正是關於未來的。

科技的、或是說有著未來景象的烏託邦設計成為了人們對於新生活方式幻想的圖景之一。1961年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的首次成功飛空,也正式開啟了太空時代設計的新紀元。

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


在此期間,伴隨著國家間的太空競賽以及許多設計師對於太空美學的追捧,人們對於太空旅行和登月研究以及又閃又亮的太空設計產品產生了極度的文化狂熱。太空家居、太空產品、太空電影等作品在1963-1973年間層次不窮,大批設計師、藝術家、大眾媒體、電影藝術家們為那時的民眾建造了屬於他們腦海裡的與眾不同的未來太空時代景象。



論是對於未來生活的細節描繪、還是對太空生活甚至太空旅行的構想,60年代至70年代期間的太空電影非常具有前瞻性。例如1968斯坦利·庫布裡克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2001:太空漫遊》、1977喬治·盧卡斯指導的《星球大戰》。


《2001:太空漫遊》開啟了人們對於太空文明的哲學性思考,《星球大戰》則是通過宏大的世界觀描繪為我們展示了從裡到外太空時代應有的生活與衝突,兩部影片都具有歷史性的研究價值。今天主要講解的還是太空時代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是現代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2001:太空漫遊》。

提到庫布裡克,相信大家對他的《發條橙》《閃靈》都有一定了解,甚至是非常喜歡。雖然,這位天才導演指導的作品並不多,但是每一部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究其原因,不僅是他通過場景的表現營造出的獨特的氛圍,更是因為電影中的留白,給予了觀者很多思考的空間。例如:發條橙對於惡與善的客觀探討,沒有一絲偏袒;太空漫遊通過歷時性的從猿猴拿起的骨棒到人類駕駛的穿梭太空的飛船,技術的不斷革新讓我們開始暢想宇宙的意義、人類進化的終點。

《發條橙》



《閃靈》


同時,庫布裡克作品的美學價值也是值得肯定的,在《2001:太空漫遊》中許多場景都極致體現了一種流暢的、鮮明的太空美學,它整體而又統一,通過平緩的鏡頭向我們徐徐展開庫布裡克別致的太空審美觀。
在以下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見許多著名的設計師以及設計作品出現在電影中,例如:喬治·尼爾森、阿納·雅各布森、維爾納·潘頓、迪特拉姆斯;球椅、精靈椅、鬱金香系列桌椅等;同時,也有庫布裡克對於未來產品的想像,包括平板電腦,運用航天科技製造的玻璃座艙、聲控電腦(人工智慧HAL9000)。在電影中充斥大量高度現代的作品,甚至筆者認為庫布裡克將這些不同作品的整合,形成的完整的所謂太空風格是往後高技派(Hign-tect)審美意識的前身與基礎。


*高技派:將工業的、技術的成分完全暴露在設計中,由建築引申至室內、產品設計。代表人物有:麥可·霍普金斯、諾曼·福斯特以及理察羅傑斯。


法國蓬皮杜藝術展覽中心

高技派的代表作品

庫布裡克通過運用獨特的設計作品以及光線安排營造出了不同的場景氛圍。當出現的是非常嚴肅正式的場合,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明顯的現代主義設計,理性而又冷漠、色彩單一、通常利用鋼管這一現代化材料的屬性進行設計、同時也不乏流線型的特徵;

而在特別需要突顯個性化的場合,則採用顏色鮮麗的具有60年代鮮明特徵的設計,它們有機、豔麗、有些甚至未來感十足。由MoMA舉辦的義大利:新家庭景觀展覽(1972 )提到色彩,那麼不得不提的是材料了。60年代可謂是「塑料的時代」,不僅技術成果豐富,既有耐用且色彩豐富的聚乙烯,又有質地堅硬、色澤光亮的ABS,同時這一材料在消費時代以及大眾文化盛行的情形下被譽為「最民主化的材料」,深受大眾喜愛。例如索特薩斯設計的情人節限定打字機、維爾納·潘頓的潘頓椅等等都使塑料材料成為產品語義的一部分。在電影中也有大量使用塑料設計的作品,例如我們熟知的埃羅·沙裡寧的鬱金香桌椅系列、以及埃羅·愛爾尼奧的球椅。除此之外,《2001:太空漫遊》如此與眾不同的原因,還因為他是一部預言性電影。電影中也有許多概念產品成為了如今真正實現的大家喜聞樂見的電子產品,例如平板電腦、視頻聊天、人工智慧等。



有趣的是HAL的字母往前移一位就是IBM

在當時IBM公司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唱歌的電腦

它會唱的唯一一首歌名叫Daisy。

(正好對應了最後將HAL的記憶卡一個一個取出時HAL唱的兒歌)


庫布裡克通過連續而又統一的畫面為我們完整展示了太空時代的審美意識形態。場景使用了大量的發光板、塑料、金屬材質,同時通過色彩營造氛圍不同的場景,用電影的方式凸顯了由設計的物而形成的整體藝術。大家也可以通過觀看電影更加近距離體驗庫布裡克的獨特美學,68年的太空電影居然如此完整,真的respect。






然,除了庫布裡克對太空充滿了興趣之外,在汽車、室內、產品等行業都凸顯對太空美學的新樂趣。戰後處於悠然閒適生活的人們對這樣的新設計語言十分熱捧,各大製造商也加之利用成為新的商業戰略與消費神話。



1955款林肯futura概念車

科隆家具展 夢幻I樣板間 喬·科隆博

我們可以看到太空風格有明顯的特徵,例如材質通常是塑料,其實也對應那個年代對塑料的喜愛;整體色彩常常是黑白、用鮮亮的色彩作為點綴,為無聊宇宙生活潤色;在形狀方面,球體的偏愛是最明顯的,其次是流線型的廣泛使用。

維爾納·潘頓家具設計




太空風格 室內

圖源ins@aronbrouwer




太空風格 服裝




考爾德的動態雕塑


喬·科隆博是筆者認為在那個時代最太空的設計師,無論是其室內作品還是家具設計都體現了時尚的太空風格,他喜歡稱自己為 「未來環境的創造者」,這一點我十分贊同。他的作品往往使用塑料材料,同時簡單的幾何構成產品外形奇特造型,賦予產品未來感。



KD29 Table lamp



SUMMARY

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如此多閃爍著智慧之光的超前設計,它們通過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人們腦海中的21世紀,這些作品創造力飽滿、極具現代,放在現在也絕不過時。設計師將其對未來的思考化作嶄新的設計刺激著人們的眼球、裝點著人們的生活,人的審美意識也隨之悄然改變。這就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促使著人類生活孜孜不倦的更新?是人的本性?還是自然規律?同樣,在《2001:太空漫遊》中也提出了相似的問題:人類的終極進化會是什麼?這與我們想像中傳統商業電影模式不同,不是喜聞樂見的英雄拯救人類,而是告訴我們真正應該去做的事:思考。

在電影中,黑石代表著開往新世界的大門,從黑猩猩到木星再到房間裡的黑石,每一次觸碰,都代表著人類的一次史詩般的進化。在影片結尾,人類鮑曼的進化最終成為了一個 「星孩」 (Star Child),一個行星般大小的胎兒:這為人類進化的終點同時提供了兩個可能的想像:或回到原點,或超越一切。

那麼,設計的終點呢?有些人可能認為設計史是流行的「輪迴史」,跟隨著時代的變化,滿足著與人們相應產生的不同需求,同時疊加已有成果並不斷更新。例如我們在經濟良好的時期,會喜愛樸素的設計,而在經濟繁榮時又會追求刺激和新穎,這仿佛是定律。但其實,關於裝飾與否的設計只是在短期內的「演化」,而每一次的「革新」,例如電、鋼鐵、塑料的誕生都大大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不是傳統意義在短期內的循環,因此對於未來我們依舊會充滿想像,無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目前,唯一可以確認的是,設計塑造了生活,同時它會一直伴隨人類,或回到原點,或超越一切。




AE藝術設計自習室

關注我 · Seemore


* 查看現代設計史往期 *


「中古家具」,你真的了解嗎?

抽象藝術的自我解釋

全球化=同質化or多元化?

......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雖然種菜很好,但從產量看,它們最多只能成為「零食」。在 MIT Media Lab 旗下「太空探索計劃」中負責美食研究的 Maggie Coblentz 想設計出日常都能為太空旅行者帶來營養和快樂的食物。在她看來,要實現這目標,不僅食物得做好吃,關於吃的一切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 「太空時代·完結篇」我用連續365天更新公眾號,探索了自己內心的宇宙
    我將這件事稱為「太空時代」。因為《大佛普拉斯》裡有一句話:「我想雖然現在是太空時代,人類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遠無法探索別人心裡的宇宙。」 我用365天和自己的公眾號,邀請所有人探索我內心的宇宙。
  • VR太空射擊遊戲「Impact」登陸Oculus應用商店
    VR太空射擊遊戲「Impact」登陸Oculus應用商店 2021-01-11 10:44  93913虛擬實境
  • 服裝視覺設計|登上太空必備潮服!NASA聯名潮牌Heron Preston推「太空人」時尚系列銀色夾克、噴射背包吸睛
    或許我們沒有足夠的金額能夠登上太空,一圓在外天空翱翔俯瞰藍色地球的美夢,不過以下這潮味十足又充滿科技感的「太空人」時尚裝束,也許能讓缺憾小小圓滿一些吧
  • 機器人也是「相由心生」嗎?
    未來的機器人,承載著爸爸的赤子之心28 歲的啟梵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在這次比賽中,他選擇以「鐵臂阿童木」為「悟空」外觀的設計主題。阿童木的形象符合我對小型機器人的展望,而且,它還代表著希望。誕生於冷戰後的阿童木,曾經是將原子能用作和平用途的形象代表,幫助日本人民「接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簡建堂 「信心」是要有對象的,例如我們乘坐飛機,是因為相信駕駛員能平安的將我們送往目的地;生病看醫生、吃藥,是因為相信醫生能夠用藥使我們疾癒,所以我們的信心是有對象的。(詩二十7) 在現今科學發達及經濟進步之時,我們所崇拜的偶像變成高科技的科學技術或是經濟的發達,而忘記信心的目標是創造天地,且是賜我們生命的耶和華。讓我們從太空科學的發現回到聖經裡,一起來思想我們所敬拜的上帝。透過太空科技的發達,幫助大家開啟心靈的眼睛,使我們更加認識上帝創造的「智慧」與「偉大」!不斷的幫助我們的信心,並認識那位信心的對象就是耶穌。
  • 想要看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試試 NASA 出品的太空旅行工具
    比鄰星及其行星想像圖當然,這個恆星系統本身在浩瀚宇宙中平平無奇,受到關注更多是基於人類的立場——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與我們平均只有 4.37 光年的距離,而比鄰星更是「只有」4.24 光年的路程差。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此外,日經亞洲也提到了「木頭衛星」的一點好處,那就是有利於通信。因為木材本身不會像金屬一樣阻斷信號,而是可以直接讓電磁波穿過,如此一來,衛星的天線就可以放置在內部,加上木材本身也更輕,衛星就能設計得更小巧、更緊湊。根據住友林業公司官方說法,現在該項目正處於研究階段,之後才會進展到衛星設計的部分。其中住友林業會主要負責木質材料在太空中的應用,同時開發出耐高溫的木質材料。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為了設計出更好的太空馬桶,今年 6 月 NASA 還啟動了一項「月球廁所挑戰賽」的活動。面向全球徵集「月球廁所」的設計方案,用於 2024 年的登月計劃。
  • 嚮往太空的馬斯克,為什麼沒去造「更先進」的火箭?
    知乎上有個帖子主題是「如何評價 SpaceX 的 2020 年?」,一條回答似乎答非所問,但也道出了 SpaceX 收穫頗豐的原因——「火箭做好了,做什麼都順利。」不管是星鏈計劃,載人龍飛船,或是移民火星的各種項目,SpaceX 給一眾「追隨者」的最好啟示是,想要在太空做些很酷的事情,就必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讓航空航天成為一門真正的「商業」。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根據預定計劃,兩國火星探測器先由運載火箭送入太空,隨後俄方探測器應依靠自身動力開始遠航,最終到達火星軌道釋放「螢火一號」。但由於俄方探測器在停泊軌道上姿態失控,最終導致其滯留近地軌道,未能飛出地球墜入海洋。俄聯邦航天署、歐洲航天局曾多次遙控解救,仍無濟於事。
  • 「電影」「太空救援」
    太空救援其實最早知道這部片子的時候,是有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看到了這個海報,因為對太空類題材一直比較感興趣,就稍微留意了一下今晚想著去看部電影吧,一看這部片子的票房居然不是很好,但作為太空迷,還是選擇了這部片子。 Салют-7這其實才是電影的片面,一部俄羅斯電影,直譯的話就是「禮炮7號」,片子講述的事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從地球到太空的爭奪大戰。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動漫遊戲影視作品中的奇葩臺灣譯名:「最終幻想」,臺譯「太空戰士」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終幻想」系列了,原名「Final Fantasy」,直譯過來也就是「最終幻想」,結果臺譯整了個「太空戰士」。至於原因,知乎上有人解答過,說是當時翻譯的人覺得這款遊戲天上天下的打來打去,所以就叫太空戰士……當然現在也都是用最終幻想了。「中華一番!」
  • 極簡包裝+神秘香:NASA 推出「太空味」香水,讓宇宙的氣味不再是個迷!
    每個人肯定都有過成為太空人的夢想,說起外太空的樣貌,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可一點也難不到大家
  • 你是否聽說過「護膚已進入太空時代」
    護膚進入太空時代 | 這一次,舒淇領航,與百位護膚專家共同見證全球第一款來自太空實驗室的美素人參再生精華液你,是否聽說過「護膚已進入太空時代」?
  • 90後設計天才龔華超獲得了「設計中國」特展的全場大獎
    而這場特展就是最近備受全球設計和藝術家關注的「2018 丹麥創意商業杯·設計中國」。超薄智能鍵盤」極具時代特點——它不僅在藝術和設計層面與中國玉的神韻巧妙結合,剔透、精緻、極簡的設計風格令人稱道,而通過先進的神經網絡技術,透明的 Nums 在功能層面也極大拓寬了電腦觸控板的應用範圍,集設計精巧、想像力豐富、實用性強於一身,展現了中國新一代設計師從原創概念到嚴格執行的完整歷程。
  • 太空旅行體驗價格25萬美元!維珍銀河「宇宙旅行宇宙飛船」
    人類上太空一探究竟再也不是夢了,繼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公開與Under Armour 攜手打造的太空服後,這回更在7月29日時直播「SpaceShipTwo」 的內部設計,除了高級座椅、體驗無重力感,更搭載了LED 燈與16顆鏡頭,讓乘客可以將此特別的經驗記錄成美好的回憶!
  • 在國產「太空狼人殺」登頂免費榜的背後,我看到了一個品類或將崛起
    論產品類型,它以「狼人殺」自居;而這個品類其實已從大眾視野中滑出多年。《狼人之間》憑什麼理由走紅?在我看來,憑它是「披著狼皮的《Among Us》」,憑它名副其實,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貨。我們有必要先對《Among Us》稍作介紹。本作別名「太空狼人殺」,之所以得此名稱,源於它將狼人殺玩法嵌入了科幻題材。
  • 短視頻和電商的「618 探戈」、「吸金黑洞」字節跳動以及優衣庫的...
    這次代號為「Demo-2」的任務,雖然在 27 日因為天氣原因推遲到了今天,但好事多磨,當獵鷹 9 號火箭把載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時,SpaceX 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將航天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商業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