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2021-01-18 愛範兒

最近,日本公司住友林業正在和京都大學合作,聯手研發一種新型衛星「LignoSat」,並計劃在 2023 年將其發射升空。

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會使用木質材料,來打造衛星的外殼。

▲ 木質衛星概念圖。圖片來自:住友林業

目前,絕大多數衛星外殼採用的都是鋁合金、鈦合金或是碳纖維等複合材料,以確保內部元器件能夠在極端環境下正常運作。

可一旦衛星完成了任務,或是超過使用年限,很可能就被直接拋棄,變成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用木頭材料造出來的衛星,又會有什麼不同?

參與該項目的前日本太空人、京都大學教授土井隆雄接受 BBC 採訪時就表示,現在衛星離軌,重新返回大氣層焚毀時,會分散成許多微小的氧化鋁顆粒,時間一長,這些顆粒就會影響到地球的環境。

木製衛星便不存在這種汙染隱患,而且相比各類金屬,木質材料也能更輕易地被大氣層焚毀,不會產生大塊碎片,對地面帶來威脅。

此外,日經亞洲也提到了「木頭衛星」的一點好處,那就是有利於通信。因為木材本身不會像金屬一樣阻斷信號,而是可以直接讓電磁波穿過,如此一來,衛星的天線就可以放置在內部,加上木材本身也更輕,衛星就能設計得更小巧、更緊湊。

根據住友林業公司官方說法,現在該項目正處於研究階段,之後才會進展到衛星設計的部分。其中住友林業會主要負責木質材料在太空中的應用,同時開發出耐高溫的木質材料。

▲ 土井隆雄的研究報告:在真空環境下,不同木材的力學特性會隨時長而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住友林業的合作夥伴京都大學,則會主導測試環節,以驗證木材能否經受住各種極端場景下的考驗。比如說在真空環境下,木材的力學性質,以及在低重力和低壓力下,樹木的生長研究。

這裡順帶提一句日本的住友林業公司。它並非是普通的建材開發商,而是一家日本的百年老廠。它在 1991 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所,以木質材料為核心,研究它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可行性。

▲ 住友林業的 w350 計劃,建造一棟 70 層的木質摩天大樓

除了想到用木材造衛星外,早前我們也報導過,住友林業計劃在 2041 年前,建造一棟高 350 米,擁有 70 層的「木質摩天大樓」,可以說是另一個大膽構想。

如果本次衛星計劃順利完成,其成果也將對住友林業的造樓項目帶來幫助。

讓木頭變得和金屬一樣堅硬

木材是人類最早接觸到的材料之一,也是我們能夠從大自然獲取到的少數幾種、能夠不斷再生的資源。進一步挖掘出它的價值和潛力,受益的將遠遠不止於建築、家具等傳統範疇。

2018 年,馬裡蘭大學的科研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成功地讓塊狀的天然木材轉變成高性能結構材料,基本達到了和金屬一樣堅硬。

▲ 硬度能夠與傳統金屬材料相媲美的超級木頭。圖片來自:nzgeo

據當時《自然》雜誌報導稱,科研人員先是通過將木材傾倒在濃縮的過氧化氫液體中,然後煮沸,以去除掉木質材料裡的部分木質素和纖維素,再進行超高溫的機械熱壓,將木材緻密化,使其密度達到了原來的 3 倍,但硬度卻提升了 10 倍之多。

▲ 未經處理的木材和緻密化後的木材對比

經測試,處理過後的「超級木頭」,具備了和大多數結構金屬和合金相當的強度。研究團隊還嘗試用高速鋼柱,去射擊木頭,其中未經處理的木頭被完全擊穿;超級木頭則有效減緩了射速;至於疊加了多層的超級木頭,更是進一步將圓柱卡在了內部。

這也證明,通過結構成分的改進,我們的確可以賦予木材更豐富的性能,甚至是開發出新的特性。

超級木頭的另一優勢在於成本。按照科研人員的說法,對比同等厚度的凱夫拉縴維板材,超級木頭的防護能力會稍弱,但成本只有凱夫拉的 5% 左右,如果應用在建築、交通等領域,費用無疑會得到大幅降低。

新的木質衛星也是如此,將外殼由航空材料換成新型木材,同樣可以大大降低製造成本,減輕重量,縮小體積。

但對於要發射到外太空的衛星而言,只是硬度達標了,可能還無法滿足其要求。我們最常說的,還有耐高低溫性能,耐腐蝕,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等,這些仍然需要實際測試來驗證。

現在的太空垃圾有多嚴重

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被發射到近地軌道中,太空垃圾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有人就比喻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並不在地球上,而是在近地軌道中。

這也和衛星發射的流程有關。火箭從發射中心發射,然後逐級助推,用光燃料的一級、二級助推器就會與火箭本體分離,重新掉落到地球表面,有的就直接在稠密大氣層內被燒掉。

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火箭殘骸,或者整流罩,被留在了外太空上,無法得到處理,也就成了我們口中的「太空垃圾」。

那麼,本次日本設想的木質衛星,能否緩解「太空垃圾」的問題?一部分航天愛好者依舊持否定態度。

在他們看來,木質衛星的優點在於低成本,以及易焚毀,不會留下有害元素,不過後兩點優勢,只有在脫軌後進入大氣層時才能體現出來。

可如果衛星本身無法主動脫軌,木質衛星依舊會成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試想一下,一個堪比航空材料硬度的木頭,以軌道速度飛行,它的撞擊力其實和鋁合金沒什麼區別,這就和飛機撞鳥是一個道理。

如何讓衛星主動、被動的離軌,節省出軌道資源,依舊是現在處理太空垃圾的主要手段,還有像 SpaceX 發展的火箭回收技術,則是避免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去年,中國的嫦娥 5 號就有一個「受控離軌落月」的過程,讓送回月樣的上升器主動墜毀於月球表面,避免它佔用軌道成為太空垃圾,影響後續人類的探月計劃。

而那些無法再移動的殘骸,就只能靠外力來解決。2018 年,歐洲航天局主導的一項 RemoveDEBRIS 項目,便嘗試用「太空捕魚網」來捕捉軌道上的殘骸,使其脫離軌道進入大氣層。

2016 年,日本的「鶴」號垃圾收集器,還嘗試則是靠一條金屬鎖鏈吸附殘骸,使其減速脫軌。

總體來說,目前太空垃圾的清理方案有不少了,可成效顯著的並不多。

畢竟,即使有了合適的技術,這類項目往往還面臨著另一個難題,那就是成本。現階段,比起處理垃圾,大多數太空項目還是更願意把錢花在科研探索等目的上,它代表的是國家實力的象徵,也是商業冒險的新契機。

根據統計,截止到今天,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碎片已經超過了 1 億塊,其中絕大部分只有釐米寬的,根本無法被追蹤。

可就算碎片只有 1 釐米長,當它的軌道飛行時速達到上萬公裡時,仍會給太空梭,或者正在運行的衛星,帶來相當可怕的破壞力。所以,現在很多航天飛行器都會設計額耐衝擊的屏蔽罩,保護設備本體。

在未來,如果木質衛星想要成功運作,同樣得考慮屏蔽設計的問題。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也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衛星發射出去。MIT 的報告顯示,預計到 2025 年,每年從地球上發往太空的衛星將達到 1100 顆,而在 2018 年,新發射的衛星數量僅為 360 顆左右。

1978 年,天體物理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Kessler)提到過一種假設。他認為如果近地軌道上存在過多的飛行物,最終就會因一次撞擊,引發連環撞擊,而無數的碎片便會在地球周圍形成「垃圾帶」,導致人類再也無法將太空飛行器發射到太空上。

如今,這一假設也被稱為「凱斯勒效應」,若是不想讓太空垃圾變成地球的「牢籠」,人類遲早都得正視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為減少太空垃圾拼了!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 木質衛星,太空垃圾終結者
    同樣,在航空科技發展的進程裡,我們人類也不可避免地給太空製造著垃圾。眾所周知,太空垃圾不僅不會消失,而且因為不受引力作用存在較大的危害性。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目前大約有6,000顆衛星在繞地球運行-但實際上只有60%在使用中。隨著航空事業的日益開放,越來越多的公司計劃很快發射自己的衛星星座,以將寬帶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將大大增加地球軌道上的混亂狀況。
  • 計劃發送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劃,可能已有 3% 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向太空扔垃圾的物種,這句話並不「凡爾賽」,甚至還有著一絲無奈。 我們還遠遠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面這句話裡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地圍繞著地球轉動,變成一張名副其實的「網」。
  •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2020-12-31 07: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nfan1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  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 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眾所周知,一顆衛星往往價格不菲,受制於外太空的苛刻條件,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雖然這些材料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形成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 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
  • 英國將打造用於清除太空垃圾的衛星
    打開APP 英國將打造用於清除太空垃圾的衛星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18 10:58:31 據外媒報到單,英國政府宣布,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公司將幫助建造旨在清理太空碎片的Clearspace-1衛星。
  • 計劃發送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 可能已有3%失效變成太空垃圾
    如果人類把眼光放向更遠的太空時代,可以這樣說,太空垃圾和生活垃圾問題同樣嚴重,區別只在於這些垃圾圍住的是城市,還是地球。1.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越來越稀缺地球同步軌道位置十分稀缺,再加上衛星之間需要保持間隔避免無線電幹擾,「太空很大可以隨便塞衛星」並不能實現。
  • 把環保推廣到太空!日本正研發木頭衛星,最快2023年上天
    到2023年,他們希望能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用木頭製成的人造衛星,以削減太空垃圾。  作為公告的一部分,住友林業的官員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工作將始於旨在在極端環境下測試不同類型木材的實驗。    大多數衛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鋁,凱夫拉爾(Kevlar)和鋁合金,它們能夠在真空中承受極端溫度和輻射的攻擊。不過這些特性也使衛星在結束任務後仍能長期留在軌道上,從而導致不斷增加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
  • 日本對太空垃圾提出方案,生產出第一顆木頭衛星,你覺得靠譜嗎?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顯示:隨著人們對於外太空的向外,很多的設備被我們送上了外太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000顆衛星被送上了外太空,但是有60%的衛星是在浪費外太空的空間資源。此外,根據歐洲的數據顯示,預計在未來10年的時間,每年都將會有990顆的人造衛星被送往外太空,到了2028年將會有1.5萬顆衛星進入太空,甚至就但馬斯克的太空項目,到目前為止被應許送往外太空的衛星就高達1.2萬顆。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目前,國際空間站以及正在裡面生活的三名美俄太空人全都安然無恙,最多只是虛驚一場。
  • 日本研發木質衛星,環保無汙染,有望解決百倍於子彈速度太空垃圾
    其中近三分之一為已廢棄的衛星。如果算上上百種的殘片垃圾,太空垃圾數量達幾十萬塊。從無處看地球,太空垃圾遍布地球,非常恐怖。太空垃圾的增多,對太空中太空飛行器的威脅越來越大,甚至危及人類安全。目前及今後幾十年,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也包括我們國家天宮飛船,面臨最大的威脅正是太空垃圾。
  • 人類的未來會被太空垃圾毀滅嗎?
    再向宇宙發射觀察用的太空望遠鏡時,我們終於可以觀察到宇宙的一角。在宇宙中發射的所有設備中,一旦超過了所能服役的時間。此時一些設備會被安排自毀的命運,但是另一些設備還是繼續在太空中的軌道繼續繞著星體運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空中的物體變得越來越多了。這些漂浮的物體是從一點點變到了更多的地步。但是這些太空垃圾會一點點的毀滅的地球嗎?
  • 日本已著手研發木質衛星,解決太空垃圾回收汙染問題,保護地球
    其中近三分之一為已廢棄的衛星。 如果算上上百種的殘片垃圾,太空垃圾數量達幾十萬塊。從無處看地球,太空垃圾遍布地球,非常恐怖。 日本這家公司將和東京大學聯合研發全木製的衛星,計劃在2023年實現。 BBC報導,如果衛星用木頭來製作,那麼當它廢棄不用的時候,可以通過燃燒銷毀。不會釋放大量的有害物質,從長遠上看,保護地球環境。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呢?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 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 」呢?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 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
    為清理太空垃圾,中國第一個站出來,打造出「太空清潔工」!判定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可以從經濟、政治、科技等多領域觀察。這些年來,我們已經感受到中國正在慢慢變強,不再是以往的中國,實現自主獨立。曾經很多技術的研發都要依靠其他國家,如今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令其他國家刮目相看。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1993年,就在我們中的極少數人以擁有「大哥大」而驕傲、大多數人腰掛BP機而自豪的時候,美國摩託羅拉公司已經開始打造第一個太空衛星通訊網絡——銥星星座。就在人們擔心如此多的小衛星會變成太空垃圾的時候,2019年10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代表SpaceX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申請,要再加30000,把「星鏈」從12000顆擴大到42000顆的規模!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雷射或成為太空垃圾「清道夫」
    雷射可能成為未來的太空垃圾清理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提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新辦法——用雷射把太空垃圾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19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的新方法首先要使用國際空間站宇宙空間天文臺(EUSO)的特大視場望遠鏡來識別太空垃圾,然後用空間站中的光纖雷射器發射出強大的雷射脈衝把它們射下來。
  • 英媒:日本研製木頭衛星以減少太空垃圾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英媒稱,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目前正在研製木質衛星。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29日報導,日本一家大公司與京都大學正在聯合研製他們希望成為世界第一枚的木質衛星。住友林業公司說它已開始研究樹木生長以及木材用於太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