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不忘環保?英媒:日本研製木頭衛星以減少太空垃圾

2021-01-0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英媒稱,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目前正在研製木質衛星。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29日報導,日本一家大公司與京都大學正在聯合研製他們希望成為世界第一枚的木質衛星。

住友林業公司說它已開始研究樹木生長以及木材用於太空的問題。

雙方合作將從實驗地球極端環境下不同種類的木材入手。

報導稱,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進入太空,太空垃圾正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而木質衛星返回地球時能完全燃燒,不會向大氣層釋放有害物質或向地面撒下大量碎片。

京都大學教授、日本航天員土井隆雄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我們非常擔心,所有重返地球大氣層的衛星燃燒並形成微型氧化鋁顆粒,多年漂浮在大氣層上空。」

「最終它將影響地球環境。」

作為航天員,土井隆雄2008年3月訪問過國際空間站。執行此次航天任務期間,他成為在太空中投擲飛去來器的第一人。

有著400多年歷史的住友集團旗下的住友林業公司說它將研發能夠極度耐溫度變化和耐陽光的木質材料。

公司發言人告訴英國廣播公司:它使用的木材是「研發機密」。

報導介紹,專家早就警告隨著越來越多的太空飛行器和衛星進入太空,墜落地球的太空垃圾造成的威脅日益加劇。

越來越多衛星用於通信、電視、導航及天氣預報。太空專家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不同的辦法消除並減少太空垃圾。

據世界經濟論壇統計,在地球周邊共有近6000顆衛星,其中大約60%是太空垃圾。

據研究公司歐洲諮詢公司估計:在接下來的10年,各國每年將發射990顆衛星,這意味著到2028年在軌衛星可能多達1.5萬顆。

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發射955顆「星際連接」計劃衛星,並計劃明年部署近1.2萬顆衛星,之後可能增加到4.2萬顆。(編譯/鄭國儀)

相關焦點

  • 為減少太空垃圾拼了!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 木質衛星,太空垃圾終結者
    同樣,在航空科技發展的進程裡,我們人類也不可避免地給太空製造著垃圾。眾所周知,太空垃圾不僅不會消失,而且因為不受引力作用存在較大的危害性。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目前大約有6,000顆衛星在繞地球運行-但實際上只有60%在使用中。隨著航空事業的日益開放,越來越多的公司計劃很快發射自己的衛星星座,以將寬帶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將大大增加地球軌道上的混亂狀況。
  • 日本研發木質衛星,環保無汙染,有望解決百倍於子彈速度太空垃圾
    日本一公司,Sumitomo Forestry目前與東京大學合作開發,利用木質材料製作的衛星。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可一旦衛星完成了任務,或是超過使用年限,很可能就被直接拋棄,變成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用木頭材料造出來的衛星,又會有什麼不同?參與該項目的前日本太空人、京都大學教授土井隆雄接受 BBC 採訪時就表示,現在衛星離軌,重新返回大氣層焚毀時,會分散成許多微小的氧化鋁顆粒,時間一長,這些顆粒就會影響到地球的環境。
  • 把環保推廣到太空!日本正研發木頭衛星,最快2023年上天
    到2023年,他們希望能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用木頭製成的人造衛星,以削減太空垃圾。  作為公告的一部分,住友林業的官員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工作將始於旨在在極端環境下測試不同類型木材的實驗。    大多數衛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鋁,凱夫拉爾(Kevlar)和鋁合金,它們能夠在真空中承受極端溫度和輻射的攻擊。不過這些特性也使衛星在結束任務後仍能長期留在軌道上,從而導致不斷增加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科學家稱,如果這一嘗試取得成功,未來衛星製造的材料將有更多選擇。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科技大觀)
    科學家稱,如果這一嘗試取得成功,未來衛星製造的材料將有更多選擇。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這些材料雖然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在宇宙空間中除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之外的各類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火箭發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報廢太空飛行器等。
  • 日本已著手研發木質衛星,解決太空垃圾回收汙染問題,保護地球
    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太空人登月、備戰太空?日本「宇宙十年計劃」野心勃勃
    來源:中國新聞網輿論指出,日本在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 從2020年到2030年,日本的太空探索「十年大計」近日正式出爐。在這份由內閣敲定的《宇宙基本計劃》修正案中,日本為未來10年的航天發展,定下基調。 安全保障、情報收集、飛彈監視、太空人登月、宇宙作戰隊……其中諸多內容似可窺見,這個國家在太空探索以及航空技術軍事化方面的戰略和野心。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不過,如果國際社會無法達成協議,限制軌道垃圾的數量,這種威脅將不斷加劇,最終導致操作人員的預防措施不足以應對碎片威脅。   嚴密跟蹤 躲避垃圾 按照現有的技術,要完全清除太空碎片還是比較困難,且成本昂貴。因此,目前擁有衛星的國家應對太空垃圾還是以「躲」為主,或者等待它們自己進入大氣層燒毀。
  •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2020-12-31 07: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nfan1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  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 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眾所周知,一顆衛星往往價格不菲,受制於外太空的苛刻條件,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雖然這些材料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形成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 日本對太空垃圾提出方案,生產出第一顆木頭衛星,你覺得靠譜嗎?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顯示:隨著人們對於外太空的向外,很多的設備被我們送上了外太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000顆衛星被送上了外太空,但是有60%的衛星是在浪費外太空的空間資源。此外,根據歐洲的數據顯示,預計在未來10年的時間,每年都將會有990顆的人造衛星被送往外太空,到了2028年將會有1.5萬顆衛星進入太空,甚至就但馬斯克的太空項目,到目前為止被應許送往外太空的衛星就高達1.2萬顆。
  • 太空垃圾會否砸中你的頭? 英媒:傷人概率為1/2500
    英媒稱,在德國航天局位於科隆的風洞設施內,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威廉斯嘗試模擬衛星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他說:「軌道上有很多衛星,它們遲早都會掉到地球上來。衛星再入大氣層時可能會解體。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墜落物造成損失的概率有多高?」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被天文學家投訴,原因是巨大的發射量造成太空垃圾巨增,倘若這些失效的衛星擠佔了軌道,那麼對其他國家探索太空會有很大阻礙,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會有極大的危機。△馬斯克試圖創造記錄,Spacex計劃23日發射第10批星鏈衛星2.太空垃圾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Spacex目前並未明確說明哪些衛星已經發現故障,但是就現下的情況來看,3%的故障率也就意味著太空垃圾會逐漸增加。近日,Spacex發射出了原本因為天氣不佳而導致延遲的星鏈衛星,目前已完成了第15次星鏈發射。
  • 日本利用電磁技術「清理太空垃圾」行動失敗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陳健】2月8日消息,據海外媒體法新社報導,今日,日本官員尷尬的宣布,日本一項實驗性質、旨在清理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行動,以失敗告終。「太空垃圾」已經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主要威脅之一。
  • 背後的野心:日本研製雷射反衛星武器,可將衛星推入大氣層燒毀
    雖然日本的這項研究看起來是民用項目,但實際上背後潛藏著巨大的野心!日本藉此可以研製本國的雷射反衛星武器,直接將衛星推入大氣層燒毀。二戰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國家都陸續發射了本國的衛星。雖然這些軌道衛星的確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但報廢的衛星則逐漸形成了太空垃圾。這些懸浮在太空中的"廢鐵",對各國正常運行的衛星也構成了一定威脅。
  • 日本採取瘋狂措施!為避免淪為太空垃圾,它決定提前燒毀衛星
    ,將帶頭應對太空垃圾的問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日本環境省頒布了一項應對太空垃圾的方案,他們打算在日本衛星「息吹」退役之前就將其銷毀,避免讓它變成太空垃圾,為太空環境添堵。那麼太空垃圾是如何形成的?日本該計劃將怎樣進行? 太空垃圾從何而來?人類對垃圾的定義是無用廢棄之物,因此太空垃圾和生活垃圾不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吃剩下的食物、用完的產品等都被認為是垃圾,而在太空中那些已經不發揮作用的器件被認為是太空垃圾。
  • 我在太空撿垃圾
    其中俄羅斯3121個,美國1802個,其他國家、地區和組織為764個(其中日本109個,中國88個,法國46個,印度38個等)。其中通信衛星1671顆,遙感衛星2107顆,導航衛星384顆,科學衛星和試驗衛星1049顆,空間探測器140個。
  •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
    雖然多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月球上的這批水熊蟲樣本想要生長和繁殖基本不可能。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全球首顆木製衛星計劃3年後升空 不會產生太空垃圾
    專家們為此研究了很多移除、減少太空垃圾的辦法,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根本不製造太空垃圾。據BBC12月29日報導,日本住友林業(Sumitomo Forestry)和京都大學開展了一個聯合研究,計劃在2023年將人類首顆木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該衛星的特點是非常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