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科學家稱,如果這一嘗試取得成功,未來衛星製造的材料將有更多選擇。

  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這些材料雖然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在宇宙空間中除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之外的各類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火箭發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報廢太空飛行器等。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目前環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共有約6000顆,其中60%已廢棄並成為太空垃圾。這些碎片一旦撞上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將造成巨大損失。2013年,厄瓜多衛星「飛馬座」就因與火箭殘骸相撞,導致衛星損毀。

  此前,有科學家嘗試用捕獲的方式處理太空垃圾,將飛行在近地軌道的垃圾捕獲並帶入大氣層燒毀。不過,這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金屬飛行器在墜毀過程中燃燒,會釋放氧化鋁顆粒,影響地球生態環境。

  木質衛星的設想,體現了科學家太空探索思路的轉變。過去,人們主要將目光放在探索太空上,隨著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凸顯,科學家嘗試通過多種方式處理太空垃圾,正向航天探索無汙染化邁進,試圖從源頭控制太空垃圾產生。研究人員稱,木質衛星在完成任務後能夠燃燒殆盡,木材也不會像金屬那樣對電磁波產生幹擾,更有利於衛星的結構布局,使衛星的建造和發射更容易,成本也更低。

  除了木質衛星,近年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推出可重複使用火箭,通過重複使用降低發射成本、減少太空遺留。此外,多國正在實驗「離軌帆」技術——衛星完成使命後,運用薄膜帆增大飛行阻力,降低軌道高度,最終離軌並墜入大氣層燒毀,不在太空留下任何垃圾,這也有望成為環保新選擇。2019年中國發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其中搭載了一顆小衛星「金牛座納星」,即是為了驗證「離軌帆」技術。

  在向宇宙這片星辰大海昂揚出徵的同時,保護太空環境,減少太空垃圾,是各國航天科學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責任編輯:年巍)

相關焦點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科技大觀)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
  • 木質衛星,太空垃圾終結者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隨著我國北鬥系列、天空系列、嫦娥系列……一顆顆衛星的冉冉升起,我國進入了太空領域世界強國的範疇。中國人真正實現了把天上月亮摘下來送給你的壯舉。但隨著我們航空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甚至星際文明。
  • 世界首個木質衛星於2023年發射!太空垃圾處理技術新革命
    圖為太空垃圾 自從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上月球時,就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時代,截至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執行了4000多次的發射任務,當衛星不幸發生撞毀或者退役時,會產生許多的太空垃圾,然而就算是其中一個細小的碎片都會對航天飛行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日本研發木質衛星,環保無汙染,有望解決百倍於子彈速度太空垃圾
    日本一公司,Sumitomo Forestry目前與東京大學合作開發,利用木質材料製作的衛星。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日本已著手研發木質衛星,解決太空垃圾回收汙染問題,保護地球
    日本一公司,Sumitomo Forestry目前與東京大學合作開發,利用木質材料製作的衛星。 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探索宇宙不忘環保?英媒:日本研製木頭衛星以減少太空垃圾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英媒稱,為了減少太空垃圾,日本目前正在研製木質衛星。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20年12月29日報導,日本一家大公司與京都大學正在聯合研製他們希望成為世界第一枚的木質衛星。住友林業公司說它已開始研究樹木生長以及木材用於太空的問題。
  • 太空垃圾增多威脅地球安全?日本研發木製衛星
    ,並希望在2023年將其發射升空,以幫助遏制所謂的「太空垃圾」數量。圖:日本計劃在2023年發射世界上首顆木質衛星住友林業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始研究樹木生長情況和木質材料在太空中的應用,並將致力於開發耐高溫的木質材料。
  • 馬斯克的星鏈衛星已成太空垃圾,國家探索太空已受限
    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的星鏈計劃被天文學家投訴,原因是巨大的發射量造成太空垃圾巨增,倘若這些失效的衛星擠佔了軌道,那麼對其他國家探索太空會有很大阻礙,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也會有極大的危機。此外,失效衛星如果實現不了脫離軌道這一反應的話,便有極大可能導致發生衛星與衛星間的碰撞,從而碰撞後所產生的碎屑成為太空垃圾,對太空環境的汙染指數將會大大增加。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會使用木質材料,來打造衛星的外殼。▲ 木質衛星概念圖。圖片來自:住友林業目前,絕大多數衛星外殼採用的都是鋁合金、鈦合金或是碳纖維等複合材料,以確保內部元器件能夠在極端環境下正常運作。可一旦衛星完成了任務,或是超過使用年限,很可能就被直接拋棄,變成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隨著地球上的人類對太空探索活動越來越頻繁,對近地空間的利用也越來越成熟,很多衛星在空中為我們提供通訊、監測、導航等等服務,截止到2020年,全球各國累積執行了4000多次發射任務,將近6,000顆衛星被送上近地軌道,但其中約60%已變為太空垃圾。隨著垃圾增多,以後在軌運行衛星、航天飛行器受到這種無法準確預測和規避的碰撞機率越來越大。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數目龐大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馬斯克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影響其他國家太空探索
    其後太空愛好者也擔憂,如果這些衛星成為擠佔軌道、成為太空垃圾,甚至成為「鎖死」地球的外殼怎麼辦?  不僅影響別的國家探索太空,而且萬一地球有「危機」,出路就這樣被堵死了。  如果故障率沒有改善,那麼星鏈未來最多能產生1200多顆「死」衛星……  如此數量的太空垃圾,足以讓各國宇航局都「膽戰心驚」,沒準哪天自己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就會被撞壞了。  SpaceX官方,已經被問到了這個問題。  但現在太空中究竟有多少星鏈衛星已經失效,SpaceX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也沒有對3%這個故障率做出回應。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原標題: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若不儘早解決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把環保推廣到太空!日本正研發木頭衛星,最快2023年上天
    大多數衛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鋁,凱夫拉爾(Kevlar)和鋁合金,它們能夠在真空中承受極端溫度和輻射的攻擊。不過這些特性也使衛星在結束任務後仍能長期留在軌道上,從而導致不斷增加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說法,目前大約有6000顆衛星繞地球旋轉,但其中只有60%仍在使用。一些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十年中,每年將有近1,000顆衛星進入太空。考慮到它們的壽命,這表明在未來幾年中可能還會有成千上萬顆死掉的衛星繞地球旋轉。
  • 日本欲打造首顆木製衛星 應對太空垃圾問題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據拉美社東京12月29日報導,日本住友林業公司和京都大學近日宣布將推出木製人造衛星,以應對太空垃圾問題和保護地球大氣層
  • 探索宇宙也要顧環保!日本2023年發射全球首個「木製人造衛星」
    伴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全球迄今已執行了數千次發射任務,產生巨量的「太空垃圾」,地球軌道因而變得擁擠不堪,更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太空站等飛行器造成危害。為了減緩嚴峻的太空環境問題,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公司展開合作,合力研發以木質原料打造的人造衛星,計劃在2023年將全球首創的「木製衛星」送上太空。太空垃圾環境問題多多太空垃圾(space junk)包括報廢、故障的人造衛星殘骸、太空任務使用的火箭及其部分零件、碎片等。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卡西尼號」太空飛船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
    「卡西尼號」太空飛船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除了「惠更斯」探測器,「卡西尼號」太空飛船也正在對泰坦實施科學調查,來看看它對泰坦星的探索歷程吧!該宇宙太空飛船正執行著45項指定性近距離途徑泰坦(土星最大的衛星)的飛行,期間最近距離的飛行距地表僅590英裡(950千米)。泰坦是處於「卡西尼號」太空飛船的運行軌道中,大小唯一足夠能使「卡西尼號」太空飛船獲得意思非凡的重力助推飛行的土衛星。「卡西尼號」太空飛船以精準的領航和點的定位飛越泰坦,將會實現對飛行軌道形狀的測定。
  • 日本將於2023年發射「木製衛星」|日本公司|太空|人造衛星|月球|地球
    木製衛星能完成什麼?一家日本公司在2020年底提出的一項奇怪的衛星提議,到2021年,很多太空專家都有點瞢。這個想法是設計一種木製衛星,以替代傳統的建築材料。儘管這個奇怪的想法似乎在現代太空時代倒退了一步,但實際上,作為輕質但耐用的建築材料,木材具有許多更好的品質。一個「WoodSat」作為回答在地球低軌道的空間碎片問題日益嚴重的想法,但是受到火災的故事在過去一周取得了幾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