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2020-12-04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若不儘早解決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太空飛行器的「天敵」

  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天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等,是空間環境的主要汙染源。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來,人類已向太空發射了5000多顆各類太空飛行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為太空垃圾在近地軌道上飄蕩。

  目前,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空間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形成約3000噸太空垃圾。其中,地面可觀測到的最大碎片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的與一個壘球相當,這些數字每年都在增加。

  空間碎片相對於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相對速度很大,一般為每秒幾千米至幾萬米。太空垃圾因此成為太空飛行器和衛星的「天敵」,即使輕微碰撞,也會造成重大損壞。一塊僅有阿司匹林藥片大的空間碎片也能將人造衛星撞成「殘廢」。太空飛行器的體積越大、飛行時間越長,其遭遇太空垃圾襲擊的風險也越大。

  隨著太空垃圾增多,其對太空飛行器和航天任務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由於數量眾多,哪怕極小的空間碎片也能嚴重改變太空飛行器的表面性能。稍大的碎片會損壞太空飛行器表面材料,損傷表面器件,甚至改變太空飛行器的飛行姿態,從而改變其運行軌道。

  空間碎片的能量足夠大時,能穿透太空飛行器表面,打壞內部系統。大的空間碎片撞擊太空飛行器桁架結構時,可能將整個結構打散。另外,大型空間碎片進入大氣層時,會對地面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由於太空垃圾數量龐大,規避空間碎片幾乎成為各種太空飛行器、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規定動作」。

  為躲避空間碎片,國際空間站去年多次調整飛行軌道和高度。去年3月,國際空間站在短短3周內兩次調整軌道,躲避空間碎片。

  為避免遭到空間碎片的「襲擊」,美國現有的太空梭體積都較小,執行任務時飛行時間也大大減少,只有幾天至十幾天。即使這樣,它們也曾多次因為躲避太空垃圾殘片而改變了飛行姿態。

  「自我繁殖」的垃圾

  太空垃圾問題嚴重,其「自我繁殖」的特點更是雪上加霜,嚴重汙染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儘管屢屢遭遇空間碎片,國際空間站所處高度的太空垃圾汙染相對較輕。在位置更高的地球同步軌道,太空垃圾的數量更大,令眾多對人類頗有價值的衛星暴露於風險之中。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介紹,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太空垃圾汙染非常嚴重。即使不再發射任何太空飛行器,現有太空飛行器老化、報廢和毀壞也會導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同時,距地球2000公裡的近地軌道情況也不容樂觀。

  他說,此前太空飛行器與1釐米見方的太空垃圾相撞的頻率約為5年1次,現已提高到每1年半至2年1次,在軌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太空飛行器一旦被太空垃圾撞擊報廢,自己又變成新的太空垃圾。

  地球同步衛星軌道距地面約3.6萬公裡,在軌衛星相對於地面是靜止的,通常屬於通信衛星。鑑於現代衛星的功能複雜而高度集成,損失任何一顆衛星都會帶來巨大問題。

  波波金夫警告,如果不解決太空垃圾問題,人類可能在未來20年內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目前近地軌道上有近60萬顆1釐米見方的太空垃圾,它們足以導致衛星嚴重損壞。為避免與太空垃圾相撞,在軌衛星必須定期進行規避操作,既消耗衛星自身能源,又縮短其使用壽命。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顧問唐納德-凱斯勒早就提出著名的「凱斯勒症候群」概念,設想有一天低地球軌道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以至於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經常被撞擊,由此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惡性循環,最後使得發射新的太空器都幾近不可能,因為一發射上去就會被撞壞。

  太空「交規」有必要

  太空垃圾隱患巨大,各國都嘗試解決,卻沒有立時可行的方案。

  瑞士航天中心開展的清除太空垃圾計劃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回收」太空垃圾,正在研發一種超快仿生手臂。按照該計劃,把這種特製的機械手臂安裝在衛星上,捕捉並回收太空飛行器碎片,最後帶著它們一起衝入大氣層焚燒殆盡。這種機械手臂的特點是「超快」:能在0.05秒內抓住各種不規則形狀的拋擲物。

  這種太空垃圾清掃衛星預計需要3至5年時間達到實用水平,首顆衛星的研發及發射費用共計約1000萬瑞士法郎(約合1092萬美元)。

  近年來發射升空的微型衛星也為治理太空垃圾提供了新思路。這類微型衛星是「立方體衛星」家族成員,單元尺寸為長、寬、高各10釐米,每個單元質量不超過1.33千克,能夠有效緩解太空的擁堵情況。

  要真正解決太空垃圾難題,不僅要求助於技術手段,還需要國際社會協同合作,制定統一太空「交規」。中國政協委員、航天專家葉培建院士認為,除了進行碎片防護、防止太空垃圾導致的碰撞,還應協同各國進行軌道位置的合理有效分配。

  他說,隨著空間飛行器的增多,軌道位置的分配問題日漸受人關注。一個空間的軌道位置,尤其是赤道上空三萬六千公裡的地球同步靜止軌道,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如何更好地對其利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有的位置非常擁擠,有的位置比較鬆散,需要「國際上進行合作」,按需求和可能優化,也有必要考慮如何用好當前看來「不太好的軌道位置」,開源節流。

  為解決太空垃圾難題,目前國際組織訂立了幾項原則。具體包括:飛行器壽終正寢後,有能力離軌即離開有用軌道,到沒用的地方去;對已編號的全部碎片,要進行全程跟蹤,目的是讓太空梭、空間站、衛星對較大碎片進行避讓;在飛行器設計的時候,應考慮如何針對小碎片碰撞進行有效防護等問題。

  與太空碎片發生碰撞,是常見的太空「交通事故」。2013年5月,厄瓜多唯一一枚衛星「飛馬座」就猝不及防撞上蘇聯火箭殘骸,運轉失靈。

  事發時,「飛馬座」在印度洋上空與一枚由蘇聯1985年發射升空的火箭燃料箱殘骸發生「側面撞擊」。厄瓜多航天局宣布,與太空垃圾擦身後,「飛馬座」沒有脫離原先軌道,但太陽能電池板受損,天線「無法定向」,衛星「圍繞兩根軸狂轉」。

  厄瓜多航天局一個以「飛馬座」命名的微博客網站帳號發布消息說,衛星在撞擊後「轉暈了,但還在那兒」。 (袁原)(新華社特稿)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汙染嚴重 同步衛星軌道受到威脅
    現有太空飛行器老化、報廢和毀壞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   有關太空垃圾的話題在近幾年持續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太空垃圾也被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無用人造物體,既包括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各類衛星、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等,也有太空飛行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還有一些螺絲和墊圈之類的零部件。
  • 太空垃圾可能「報廢」地球同步軌道
    新華社莫斯科3月12日電(記者 賀穎駿)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12日在俄聯邦委員會圓桌會議上表示,如果不解決太空垃圾問題,人類可能在未來20年內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波波夫金說,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太空垃圾汙染非常嚴重。即使不再發射任何太空飛行器,現有太空飛行器老化、報廢和毀壞也會導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
  • 太空垃圾雲正不斷擴大 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
    近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在俄聯邦委員會圓桌會議上的一番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太空垃圾的擔憂。他表示,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太空垃圾汙染非常嚴重,即使不再發射任何太空飛行器,現有太空飛行器老化、報廢和毀壞也會導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如果不解決太空垃圾問題,人類可能在未來20年內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據美國宇航局估計,地球周圍尺寸超過彈珠的軌道碎片在50萬塊左右,尺寸超過板球的碎片在2.2萬塊左右。低地球軌道的碎片以大約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即使尺寸很小,也能給衛星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對太空人的安全帶來致命威脅。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而日益擁擠。科學家們擔心,數目龐大的太空垃圾威脅各種宇宙探索活動,可能令人類徹底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
  • 俄航天署署長:地球同步軌道20年內將布滿垃圾
    原標題:俄羅斯航天署署長稱 地球同步軌道20年內可能將「布滿垃圾」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晶晶):俄羅斯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12日在俄聯邦委員會圓桌會議上表示說,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緊急措施,地球同步軌道20年內將最終「布滿垃圾」,這對於運行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將構成極大威脅
  • 俄官員稱太空垃圾系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最大威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曉磊】據俄新社3月12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於12日表示,太空垃圾是地球同步軌道上衛星的最大威脅。他說,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太空飛行器,未來20年內地球同步軌道將布滿垃圾。波波夫金說:「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和主要通訊衛星所處的地球同步軌道的獨特資源或在未來20年內因太空垃圾消失殆盡。
  • 廢棄衛星成軌道垃圾 新發射衛星面臨危險
    在高高在上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廢棄衛星也存在著類似情況,大量廢棄衛星正堆滿了地球同步軌道。除非衛星所屬機構把它們徹底清除,否則,新發射的衛星將面臨同這些軌道垃圾相撞的危險。同步軌道衛星運行在赤道上空,與地球轉動同步,看起來相對於地面固定不動。因此,同步軌道是通信衛星的首選軌道。低地軌道中的廢棄衛星,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會最終掉到地球表面。
  • 雷射技術成清除太空垃圾有效手段
    太空垃圾也被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無用人造物體,既包括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各類衛星、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等,也有太空飛行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還有一些螺絲和墊圈之類的零部件。  近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在俄聯邦委員會圓桌會議上的一番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太空垃圾的擔憂。
  • 天文學家說:太空垃圾比我們看到的還要糟糕
    隨著人類將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送入太空,在我們地球外部運行的碎片和碎屑正在成倍增加。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正在運行的衛星構成威脅,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嚴重得多。天文學家試圖將公共同步目錄中的物體與地球同步軌道(許多大型通信衛星繞過我們的星球的高度)之間的交叉檢測參考。他們發現超過75%的碎片沒有火柴。 大多數未知物體都很微弱且很小,只有39英寸(一米)或更短。 博士說:「許多微弱,未分類的碎片似乎正在翻滾。」
  •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俄美衛星碎片可能影響中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孫聞)中國科學院空間碎片專家12日表示,俄美衛星相撞後產生的碎片可能對我國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影響。「這個碎片雲會對軌道高度在700公裡到900公裡範圍內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產生較大影響。」他說,「這個軌道高度內有許多應用衛星,包括我國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資源一號等對地觀測衛星。」都亨介紹,描述衛星運行的參數有傾角、速度、近地點和遠地點等,目前可以用這些參數來描述俄美衛星碎片雲的運行姿態。他說:「如果目前在用衛星與碎片雲在同一軌道高度,而且傾角相同的話,發生碰撞的概率就很小。
  • 天文學家說,太空垃圾比我們看到的還要糟糕
    隨著人類將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送入太空,在我們地球外部運行的碎片和碎屑正在成倍增加。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正在運行的衛星構成威脅,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嚴重得多。天文學家試圖將公共同步目錄中的物體與地球同步軌道(許多大型通信衛星繞過我們的星球的高度)之間的交叉檢測參考
  • 人類都被衛星圖騙了,地球在太空的模樣,如同大型「垃圾場」
    太空垃圾又被稱為「軌道碎片」,它形成的原因有三個,分別是人們發射到太空中衛星、飛船亦或是探測器遺留下來的碎片。 第二種則是飛行器身上脫落的漆面,又或者是已經失去工作能力的報廢了的衛星,以及人們遺留在太空中的生活垃圾
  • 地球被碎片包圍,太空垃圾越來越多,未來衛星發射難度或增大?
    目前包圍在地球周圍的軌道碎屑早已超過50萬,如果你人為太空垃圾僅僅是威脅到國際空間站研究人員的生命,那就大錯特錯了,碎屑之間會發生碰撞,而碰撞的增加又會加劇碎片的增加,一旦越來越多的碎屑形成彈幕遮住天空,甚至會導致我們無法在發射太空飛行器。地球軌道附近有爆炸性組成部分:在1957年10月以前,地球周圍的空間一定是特別乾淨的,因為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在宇宙探索這個領域有所造詣。
  • 科普作品《遺禍人類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由來由上一章我們知道,近年來,宇宙航天技術日益發展,各式各樣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等越來越多,包括氣象火箭,氣象衛星,宇宙空間站等,它們為太空垃圾的產生埋下了伏筆。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太空垃圾。
  •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
    雖然多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月球上的這批水熊蟲樣本想要生長和繁殖基本不可能。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歐洲計劃用「太空爪」清理軌道垃圾
    太空爪利用機械臂抓取太空垃圾概念圖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本報訊歐洲空間局本周確定了一項2025年的發射任務:清理太空。該任務計劃在飛行軌道上捕獲並處理太空垃圾。由瑞士一家公司建造的ClearSpace的構造近似於一顆小型衛星,該設備會用爪子抓牢太空垃圾,並將其護送至較低軌道,二者一同進入大氣層並燃燒。據《科學》報導,歐空局此項行動獲得了積極評價,迄今為止,太空軌道上散落的碎片對正在工作的衛星和太空人造成了威脅,且這種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地球周圍的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擁擠,但如今採取清理行動的國家或機構數量並不多。
  • 地球軌道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
    威脅上千衛星安全,太空人環境越來越危險  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效果圖)  上世紀90年代,一塊太空垃圾墜落在美國。晶報訊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1日公布報告稱,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該委員會呼籲美國航天局採取措施減緩太空垃圾的影響。
  • 地球同步軌道如不採取措施20年後將布滿垃圾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在聯邦委員會作報告時表示,太空垃圾是地球同步軌道上衛星的最大威脅,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太空飛行器,未來20年內地球同步軌道將布滿垃圾。波波夫金說:「大多數太空飛行器和主要通訊衛星所處的地球同步軌道的獨特資源,或在未來20年內因太空垃圾消失殆盡。
  • 近地軌道清潔衛星:妙招強行幹掉太空垃圾
    目前,航天工作者們正在密切關注「太空垃圾」的問題,為此更是相處了不少對策。比如日本的想法是在國際空間站(ISS)上安裝雷射武器,藉助望遠鏡尋找並定位100公裡之遙的太空垃圾目標,雷射裝置發射強大脈衝將太空垃圾擊落至地球大氣層,最終燃燒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