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木質衛星於2023年發射!太空垃圾處理技術新革命

2021-01-08 漫聊新科技

圖為太空垃圾

自從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上月球時,就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時代,截至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執行了4000多次的發射任務,當衛星不幸發生撞毀或者退役時,會產生許多的太空垃圾,然而就算是其中一個細小的碎片都會對航天飛行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圖為衛星撞毀產生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一般分為來自人造衛星和發射火箭的殘骸,如果誰先掌握清理這些垃圾的技術,那麼就會有助於從國外政府和企業承攬相關業務。日本計劃2023年發射世界第一顆木質衛星來處理太空垃圾,這項計劃由日本伐木公司住友林業和京東大學共同開展,旨在減少空間垃圾。

目前我們已知的太空碎片有23000個,正在對大約2500顆活動衛星造成威脅,這家日本公司的舉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太空垃圾的處理方式

目前世界各國在清理太空垃圾上,花費了較大的代價,主要是這幾種方法,其中一種情景就是衛星形成太空垃圾之前,可以使用軌道墓地的方法,如果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發現人造衛星存在故障,已經無法挽救時,就決定將它從安全的太空軌道區域移除,並最終進入墓地軌道結束自己的生命。

另一種情景是如何清理現已經形成的太空垃圾,其中包括發射捕捉太空垃圾的「魚叉」捕捉器或者磁鐵、大網等。「太空魚叉」可以擊毀較大的垃圾碎片,然後通過碎片收集網和脫軌裝置拉入大氣層進行焚燒。

此外也可以使用磁鐵吸附太空垃圾,利用物體在磁場中運用的原理,通過反作用力減緩垃圾的運用,然後伺機將其拉回地球大氣層燃燒。

圖為太空衛星

木質衛星有何不同

日本住友林業公司和京都大學正在研究如何在空間環境中使用木質材料,旨在提高地球極端環境中使用木材的能力,據《日經亞洲》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電磁波可以穿透木材,因此可以製作放在衛星內部的天線和姿態控制裝置。報告稱,當木質衛星在軌道上掉落後,它會完全燒掉,而不會向大氣中釋放有害物質,也就是無論如何碎片進入大氣層都會燃燒。

他們確信,木質的衛星比傳統衛星更加有優勢,目前該技術的運作方式尚無更多細節,但住友林業公司持續研究未來木質建築等其他環保方式。

其實中國在太空垃圾處理上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2016年,發射了一顆「邀龍一號」衛星,在太空中伸出了一隻「機械手」,對碎片進行抓取,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是國際上的首例,體現著我國在太空垃圾處理上提出了中國智慧。(清風)

相關焦點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科學家稱,如果這一嘗試取得成功,未來衛星製造的材料將有更多選擇。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科技大觀)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給地面的人類帶來危害:雖然目前還沒有大型垃圾墜落砸到人的情況,但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從1973年來,就有數百個垃圾被吸入大氣層,幸好有大氣層,它們在墜落時因為摩擦燃燒成微粒,但如果有一次某個胖子垃圾沒燒完全,那砸下來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太空垃圾的現狀現在大約有23000個太空垃圾碎片,對大約2500顆活動的衛星造成了潛在的威脅。
  • 木質衛星,太空垃圾終結者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隨著我國北鬥系列、天空系列、嫦娥系列……一顆顆衛星的冉冉升起,我國進入了太空領域世界強國的範疇。中國人真正實現了把天上月亮摘下來送給你的壯舉。但隨著我們航空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甚至星際文明。
  • 太空垃圾增多威脅地球安全?日本研發木製衛星
    ,並希望在2023年將其發射升空,以幫助遏制所謂的「太空垃圾」數量。圖:日本計劃在2023年發射世界上首顆木質衛星住友林業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始研究樹木生長情況和木質材料在太空中的應用,並將致力於開發耐高溫的木質材料。
  • 日本研發木質衛星,環保無汙染,有望解決百倍於子彈速度太空垃圾
    日本一公司,Sumitomo Forestry目前與東京大學合作開發,利用木質材料製作的衛星。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把環保推廣到太空!日本正研發木頭衛星,最快2023年上天
    到2023年,他們希望能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用木頭製成的人造衛星,以削減太空垃圾。  作為公告的一部分,住友林業的官員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工作將始於旨在在極端環境下測試不同類型木材的實驗。    大多數衛星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鋁,凱夫拉爾(Kevlar)和鋁合金,它們能夠在真空中承受極端溫度和輻射的攻擊。不過這些特性也使衛星在結束任務後仍能長期留在軌道上,從而導致不斷增加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
  • 為減少太空垃圾拼了!日本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 日本已著手研發木質衛星,解決太空垃圾回收汙染問題,保護地球
    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日本2023年發射全球首個「木製人造衛星」
    伴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全球迄今已執行了數千次發射任務,產生巨量的「太空垃圾」,地球軌道因而變得擁擠不堪,更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太空站等飛行器造成危害。為了減緩嚴峻的太空環境問題,日本京都大學與住友林業公司展開合作,合力研發以木質原料打造的人造衛星,計劃在2023年將全球首創的「木製衛星」送上太空。太空垃圾環境問題多多太空垃圾(space junk)包括報廢、故障的人造衛星殘骸、太空任務使用的火箭及其部分零件、碎片等。
  • 日本或於2023年發射全球首顆木製人造衛星
    日本或於2023年發射全球首顆木製人造衛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財經綜合:日本住友林業公司和京都大學12月23日發布消息稱,雙方就共同開展太空樹木栽培和木材使用相關的基礎研究籤署協議,並啟動了相關計劃。
  • 全球首顆木製衛星計劃3年後升空 不會產生太空垃圾
    專家們為此研究了很多移除、減少太空垃圾的辦法,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根本不製造太空垃圾。據BBC12月29日報導,日本住友林業(Sumitomo Forestry)和京都大學開展了一個聯合研究,計劃在2023年將人類首顆木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該衛星的特點是非常環保。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最近,日本公司住友林業正在和京都大學合作,聯手研發一種新型衛星「LignoSat」,並計劃在 2023 年將其發射升空。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會使用木質材料,來打造衛星的外殼。▲ 木質衛星概念圖。圖片來自:住友林業目前,絕大多數衛星外殼採用的都是鋁合金、鈦合金或是碳纖維等複合材料,以確保內部元器件能夠在極端環境下正常運作。
  •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五年後發射特殊衛星
    歐空局啟動全球首個太空垃圾清理任務,五年後發射特殊衛星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2月1日報導,歐洲空間局(ESA)當天與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8600萬歐元的合同
  •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
    日本打算用木頭製作衛星:計劃2023年發射2020-12-31 07: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nfan1   用木頭製作衛星,看起來似乎是腦洞大開, 但也許未來會真的實現。  據外媒報導,為了有效解決太空垃圾問題, 日本京都大學和和住友林業株式會社將進行合作,計劃在3年內用木材製作出一個衛星。   眾所周知,一顆衛星往往價格不菲,受制於外太空的苛刻條件,目前人造衛星的首選材料大都是堅固耐用的輕型合金。雖然這些材料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形成了大量的太空垃圾。
  • 日本將於2023年發射「木製衛星」
    木製衛星能完成什麼? 一家日本公司在2020年底提出的一項奇怪的衛星提議,到2021年,很多太空專家都有點瞢。 木製衛星會解決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木製衛星將無法解決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問題……或者至少不會以您認為的方式,或者以許多新聞媒體目前正在重新報導的方式解決。美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太空追蹤中心目前在低地球軌道上對超過47,000個物體進行分類,從活動中的衛星到廢棄的火箭助推器,再到小到一釐米大小的碎片。
  • 日本將於2023年發射「木製衛星」|日本公司|太空|人造衛星|月球|地球
    木製衛星能完成什麼?一家日本公司在2020年底提出的一項奇怪的衛星提議,到2021年,很多太空專家都有點瞢。木製衛星會解決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木製衛星將無法解決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問題……或者至少不會以您認為的方式,或者以許多新聞媒體目前正在重新報導的方式解決。美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太空追蹤中心目前在低地球軌道上對超過47,000個物體進行分類,從活動中的衛星到廢棄的火箭助推器,再到小到一釐米大小的碎片。
  • 把太空垃圾拖入大氣層燒毀 首顆"太空清潔工"衛星發射成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3日報導,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首次向太空發射了微型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太空垃圾碎片並將其燒毀在地球大氣層裡。因此,我們需要在太空垃圾『閃光'的時候將其『捕捉'到,而探頭將以正確的角度對其進行觀測。"按照天文學家目前的估計,在地球軌道上存在大約18000個人造物體。至於它們的位置,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和世界上主要的航天機構都很清楚。暫時還沒有太空垃圾中的多個開放部分增大數倍的情況,即使是和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相撞,都可能會變成大多數衛星、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飛船的災難。
  • 中國首次發射攜帶離軌帆衛星,驗證不產生太空垃圾技術
    再送「天眼」入蒼穹 1999年10月,我國資源衛星系列首星——資源一號01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今年9月,5米光學衛星(資源一號02D星)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從第一星到最新一顆星,整整相隔20年,衛星的技術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
  • 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對全世界都是件好事
    據環球網報導,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一旦成功,那麼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件好事。 他們目標當中要向研究成功的是世界上第一顆木質的人造衛星,時間確定在2023年對空發射。不得不說,這樣的消息,還是值得引起世界關注的,畢竟對比下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不過,用木頭來做衛星,這樣的一個想法也是充滿了挑戰性,讓人們倍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