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2020-11-27 騰訊網

就在不久前,國際空間站剛躲過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

大約1小時後,即美東時間18:21(北京時間6:21),這塊太空垃圾以每秒14.6公裡(國際空間站飛行速度7.66公裡/秒)高速飛掠,距離國際空間站僅僅0.86英裡(1.39公裡)。

隨後,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發布推文披露,為了躲避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僅在2020年就進行了三次這種動作,並強調稱「軌道垃圾越來越多了!」

通常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為408×410公裡,以每小時27600公裡(7.66公裡/秒)繞地飛行,每92分鐘繞行一圈。目前,國際空間站以及正在裡面生活的三名美俄太空人全都安然無恙,最多只是虛驚一場。

太空垃圾確實是在時刻威脅著空間站、在軌運行衛星等太空飛行器。各種太空垃圾早已成為地球軌道日益凸顯的嚴重公害。

太空垃圾,也被稱為空間垃圾、軌道垃圾、空間汙染、空間廢物等(Space debris/ Space Junk),是指太空中(主要是指地球軌道)那些不再在軌使用的人造物體,主要包括廢棄的太空飛行器(火箭上面級、人造衛星、飛船),以及太空垃圾碰撞後產生的次生垃圾(更多更危險)。

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從此跨入太空時代以來,整整63年間全球總計航天發射4000多次,從衛星地圖SatelliteMap.com我們可以查詢到,截至目前(2020年9月23日)全世界至少發射過19252顆衛星,其中多達13092顆成為太空垃圾(蘇俄4730顆、美國4147顆、中國3424顆),在軌運行5677顆

按照軌道分布,大約63%集中在2000公裡以下的低軌道,6%處在中地球軌道,29%位於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根據美國太空監視網給出的數據:

●10釐米以上的太空垃圾——大約3.4萬塊。

●1~10釐米的太空垃圾——大約有90萬塊,只有2萬多塊可追蹤。

●小於1釐米的太空垃圾——1.5億塊,無法追蹤。

這只是截至目前的數據,隨著太空產業的迅猛發展,今後每年上天的衛星數量至少遞增4.4%,而太空垃圾總量將會增加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一旦發生科幻片《地心引力》的那種災難,太空垃圾就是呈指數級增長,後果無法想像,更無法承受。

要知道一塊直徑10釐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徹底摧毀一個太空飛行器。

命運多舛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曾在1983年遭遇過一個直徑僅為0.2毫米的塗料碎屑撞擊,就導致舷窗玻璃破損,停飛了好一陣子(上圖)。很難想像是吧,這麼小的垃圾竟然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正因為如此,第二年即1984年,挑戰者號專程背上一個測試圓桶(上圖),有一輛公共汽車那麼大,送到近地軌道,就是為了專門挨太空垃圾的打。這個測試桶整整測試了6年,結果出乎意料:一共遭受上百萬次撞擊,肉眼看得見的撞擊點就有32000個,平均每天遭受15次比較大的撞擊。

難怪幾乎所有的太空飛行器(衛星、飛船、探測器、太空站),除了太陽能電池板外,基本都包裹得嚴嚴實實,就怕各種防不勝防的太空垃圾。

到底多小的太空垃圾才不會威脅到太空飛行器呢?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說法,一般認為只有微米級尺度,才不會對太空飛行器造成損壞。

核心問題是,現在有沒有非常棒的清除方案?

●歐洲空間局提出一種「漁網」方案,就是在近地軌道上設置一種特質漁網,捕獲太空垃圾,然後打包墜入大氣層燒毀——

這種清除方案已在2018年進行實測,效果不錯,還要進一步改進。可以說這是目前最接近實際的清除方案。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了一種「吸引力法則」,利用磁鐵吸力捕獲廢棄衛星,再打包墜入大氣層焚燒——

太空垃圾飛行速度一般都在每秒3~7公裡,無論是相對而行依靠磁力捕獲,還是同向追蹤依靠磁力捕獲,都得想辦法消除掉太空垃圾的巨大動能,想想搞定這個都得很科幻。

●英國Hempsell航天公司提出一種「墓地軌道」設想,利用獵手飛船捕獲太空垃圾,送到36000公裡以外的地球軌道,劃定一個墓地軌道,專門堆放太空垃圾——

這種搬運工思維不可能徹底解決太空垃圾問題,只能算是針對地球同步軌道的一種權宜之計。

●中國空軍工程大學一組研究團隊構想出一種方法,通過威力強大的天基雷射站,來清除太空垃圾。

——看似粉碎機的方法真的管用嗎?會不會是大垃圾變成了小垃圾?理論上來說,物質不可能被真正消滅掉,太空垃圾也同樣。利用高功率脈衝雷射摧毀小尺寸的太空垃圾,就是粉碎化的過程,但必須小到不可能威脅各種衛星、太空飛行器的程度。當然這種方案還處在紙上談兵階段。

說實話,眼下還沒有一種:技術上可行、成本上可控、操作上可靠的解決方案。甚至一些人悲觀認為,這個硬骨頭恐怕只能留給後代,推給2120年以後的科學家。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就在今天,國際空間站剛躲過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國際空間站面臨太空垃圾威脅 遭擊穿風險為55%
    美國一個專家委員會2月27日說,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或危及其存在,其中最大風險來自太空垃圾,今後10年內遭太空垃圾擊穿的機率為55%,由此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為9%。 疾病、火災、指令失誤、後勤保障不足等也是潛在風險因素。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垃圾終成災難
    太空垃圾,終成災難!何為太空垃圾?所謂的太空垃圾就是指在繞地球軌道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人造物體。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報廢,或者不再受人類控制的衛星,探測器,以及被遺棄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多級火箭)等就是太空垃圾。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宇宙那麼大,人類就算發射再多的探測器也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垃圾嗎?巨大的「火球」出現在國際空間站外,NASA直播被切斷
    在地球上空400公裡處,有一個人類目前為止唯一的太空基地,但國際空間站預計將於2020年退役,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由於漂浮在太空中,所以太空人能夠看到很多在地球上看不到的東西,而就在前不久,NASA的直播畫面中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火球」,隨後直播突然中斷,由此引發了其來源的爭議。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不過,凱斯勒表示,太空垃圾問題目前仍處在可控制範圍內,因為衛星操作人員能夠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衛星發生相撞事故。不過,如果國際社會無法達成協議,限制軌道垃圾的數量,這種威脅將不斷加劇,最終導致操作人員的預防措施不足以應對碎片威脅。
  • 太空垃圾有多可怕?一個油桶大小的碎片,能使得國際空間站癱瘓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最大的空間平臺,它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它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 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碰撞
    http://tech.163.com/20/0925/12/FNCD308J000999LD.html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碰撞美國休斯頓飛行控制中心通報稱,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在軌道上空遭遇不明太空垃圾,隨後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這塊太空垃圾。
  • 國際空間站躲避太空垃圾時,太空人會退到逃生艙以防萬一
    國際空間站躲避太空垃圾時,太空人會退到逃生艙以防萬一 2020-11-15 10:
  • 第四次:國際空間站遭遇太空垃圾 太空人進逃生艙避險
    在美國宇航局的聲明中提到,空間站由於太空碎片的緣故而暫停活動,待一切正常後太空人才離開逃生艙進入空間站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
  • 日科學家建議空間站安裝雷射器 射殺太空垃圾
    北京時間5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一篇論文中提議為國際空間站安裝一個雷射系統,用於「射殺」地球軌道中的太空垃圾
  • 俄方駁回NASA有關太空垃圾威脅空間站安全的言論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官網發布消息指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關於太空垃圾威脅國際空間站的信息不實。俄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和俄中央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專家,重新檢查了國際空間站項目夥伴國,根據現有環地空間情況數據得出的計算結果,結論認為太空垃圾不會對空間站構成威脅
  • 太空警報再次響起,美軍衛星失控高速逼近,國際空間站險象環生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是在1998年開始組建,第一個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的「曙光」號艙段,同年美國的「團結」號艙段也進入了太空,從此開始了國際空間站的大規模建造工作,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所主導,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
  • 空間站跑步機成太空垃圾 服役12年見證太空歷史
    空間站跑步機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 最近最熱的新聞是什麼?對於國人來說,「神十」的成功上天和對接,毫無疑問就是這段時間裡最令人關注、而且最自豪的事情。  但是,對於太空人來說,成功升空並與太空站對接僅僅是完成了航天工作的開始階段,在隨後時間裡,太空倉內的工作還包括了與長期失重狀態進行磨合。  80後女太空人王亞平身穿太空衣留下的甜美微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當然希望在返回地面上時她仍然美麗活潑。但是又有哪些措施可以保障他們的健康體魄呢。  根據資料,長期失重將會產生骨骼損耗及免疫系統失調等一系列問題。
  • 太空垃圾之十大「太空肇事案」
    2最重的太空垃圾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服役15年後於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重達286600磅的空間站是迄今為止地球軌道中最重的物體,有1500個殘骸碎片落在地球表面。   4「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地球時出現故障,導致機身爆炸碎裂,7名太空人身亡。太空梭數以千計的殘骸散落在美國2.8萬平方英裡上。
  • 向垃圾宣戰!2050 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 100 萬顆太空垃圾
    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它們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一顆衛星的故障可能導致電視信號異常,增大天氣預報的誤差,造成飛機無法正常航行,或者人們很有可能根本意識不到一場龍捲風正在逼近。清理太空垃圾無法一蹴而就,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 向垃圾宣戰!2050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100萬顆太空垃圾
    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也只是保守估計。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它們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