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最大的空間平臺,它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它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加拿大空間局(CSA)共同運營。
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開始建造,到2010年才建造完成轉入全面使用階段。但是這個20多年的空間站以及站內的太空人們,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威脅。而這個威脅,正是地球軌道無處不在的太空碎片。
太空垃圾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太空垃圾小到由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飛船殘骸構成。一般這些在地球軌道附近飛行的這些碎片速度非常快,它會對人造衛星構成嚴重威脅。據了解,一個油漆罐大小的太空碎片,如果它以達34500公裡/小時的速度撞擊空間站,將會對空間站構成非常嚴重的破壞,使其癱瘓不能運行!
雖然國際空間站外圍有著數百個微流星體和軌道碎片防禦系統,這些防禦裝置使得空間站成為了目前地球軌道上有史以來防禦最為完善的太空飛行器。
但是這些防禦系統雖足以抵擋微小的塵埃粒子,但是它這些還是無法承受比較大的太空垃圾撞擊。而面對隨時都有可能撞擊空間站的太空碎片,目前沒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通過觀測來預警可能 的碎片撞擊。
歷史上,空間站就遭受了不少的太空碎片撞擊。比如2013年,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費德(Chris Hadfield)就在推特上發布一張照片,顯示空間站太陽能電池板出現一個小洞,這就是一塊太空垃圾碰撞造成的。
現在正繞地球飛行的國際空間站,自發射升空以來先後遭受了上千個比子彈速度還快的太空碎片撞擊。雖然這些微小的碎片沒有讓國際空間站表明變得「千瘡百孔」,卻給空間站外表留下了數千個撞擊坑。
太空中的空間站Space Station In Space
目前,唯一公開宣布對太空碎片進行監測、跟蹤和編號的機構是,他們擁有十幾臺大型雷達,例如「赫斯臺克」雷達及其輔助雷達,號稱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成像雷達,可以分辨5毫米碎片,該機構的檢測結果和報告在國際上具有一定權威性。
比如在去年的3月27日,印度宣布進行的首次反衛星試驗成功,但是美國國防部和NASA卻先後批評了印度這次的反衛星試驗製造了大量太空碎片。美國空間監視網稱已檢測到400塊碎片,並對其中60塊進行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