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有多可怕?一個油桶大小的碎片,能使得國際空間站癱瘓

2020-10-23 科學搜羅君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地球軌道上最大的空間平臺,它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它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加拿大空間局(CSA)共同運營。

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開始建造,到2010年才建造完成轉入全面使用階段。但是這個20多年的空間站以及站內的太空人們,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威脅。而這個威脅,正是地球軌道無處不在的太空碎片。

太空垃圾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太空垃圾小到由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飛船殘骸構成。一般這些在地球軌道附近飛行的這些碎片速度非常快,它會對人造衛星構成嚴重威脅。據了解,一個油漆罐大小的太空碎片,如果它以達34500公裡/小時的速度撞擊空間站,將會對空間站構成非常嚴重的破壞,使其癱瘓不能運行!

雖然國際空間站外圍有著數百個微流星體和軌道碎片防禦系統,這些防禦裝置使得空間站成為了目前地球軌道上有史以來防禦最為完善的太空飛行器。

但是這些防禦系統雖足以抵擋微小的塵埃粒子,但是它這些還是無法承受比較大的太空垃圾撞擊。而面對隨時都有可能撞擊空間站的太空碎片,目前沒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通過觀測來預警可能 的碎片撞擊。

歷史上,空間站就遭受了不少的太空碎片撞擊。比如2013年,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費德(Chris Hadfield)就在推特上發布一張照片,顯示空間站太陽能電池板出現一個小洞,這就是一塊太空垃圾碰撞造成的。

現在正繞地球飛行的國際空間站,自發射升空以來先後遭受了上千個比子彈速度還快的太空碎片撞擊。雖然這些微小的碎片沒有讓國際空間站表明變得「千瘡百孔」,卻給空間站外表留下了數千個撞擊坑。

太空中的空間站Space Station In Space

目前,唯一公開宣布對太空碎片進行監測、跟蹤和編號的機構是,他們擁有十幾臺大型雷達,例如「赫斯臺克」雷達及其輔助雷達,號稱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成像雷達,可以分辨5毫米碎片,該機構的檢測結果和報告在國際上具有一定權威性。

比如在去年的3月27日,印度宣布進行的首次反衛星試驗成功,但是美國國防部和NASA卻先後批評了印度這次的反衛星試驗製造了大量太空碎片。美國空間監視網稱已檢測到400塊碎片,並對其中60塊進行監視。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面臨太空垃圾威脅 遭擊穿風險為55%
    美國一個專家委員會2月27日說,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或危及其存在,其中最大風險來自太空垃圾,今後10年內遭太空垃圾擊穿的機率為55%,由此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為9%。 疾病、火災、指令失誤、後勤保障不足等也是潛在風險因素。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如何才能有效減少無用碎片
    圖源:NASA官網本報記者 張夢然今日視點美國《連線》雜誌在線版日前刊登文章稱,隨著私人太空企業開始向地球軌道進軍,以及低成本的立方體衛星和納米衛星讓平常人也能支付得起,太空中的一個問題—太空垃圾將會變得日趨嚴重。太空垃圾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也稱空間碎片或軌道碎片。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據悉,該項目旨在清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數十萬塊太空垃圾。試驗的畫面顯示,這顆名為RemoveDebris的歐洲衛星將書寫筆大小的帶刺鈦矛試射到附在衛星短吊杆的一塊鋁質面板上。這個類似於魚叉的設備從冰箱大小的衛星上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射出,其拖著一根繩子猛烈刺穿了鋁質面板。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這就是我們正在討論並考慮建設一個新的空間站的原因」。2020年12月29日,一家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解決硬體問題的服務的美國公司Nanoracks,為國際空間站面臨退休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這是一家旨在重新利用空間碎片(「太空垃圾」)並將其轉變為微型空間站(他們稱之為「前哨站」)的公司。
  • 地球被碎片包圍,太空垃圾越來越多,未來衛星發射難度或增大?
    在我國天宮空間站建成之前,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就是ISS,儘管最近幾個月國際空間站頻繁出現空氣洩露的情況,但幾大國外航天機構表示不會影響空間站的日常工作,只是太空人的日常工作會稍有調整罷了。而國際空間站就位於距離地球大約四百公裡左右上空,在這個特殊的空間裡每天都有太空人從事專門的探測和研究工作,但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已有21個人在此失去生命,而罪魁禍首就是那些漂浮在空間中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種類繁多,有的是人造衛星碎片,有的是油漆碎片,有的是廢棄了的火箭和宇宙飛船,也可能是太空人們不小心留下的螺栓和鉛筆。
  • NASA:隨著太空碎片垃圾在軌道上的堆積,碰撞的危險越來越大
    美國宇航局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稱,本周二晚上,一塊「未知的太空碎片」在距國際空間站幾公裡的範圍內經過。工程師們預測,這顆神秘的太空垃圾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點21分左右從空間站呼嘯而過,距離空間站只有1.39公裡。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垃圾終成災難
    太空垃圾,終成災難!何為太空垃圾?所謂的太空垃圾就是指在繞地球軌道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人造物體。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報廢,或者不再受人類控制的衛星,探測器,以及被遺棄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多級火箭)等就是太空垃圾。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宇宙那麼大,人類就算發射再多的探測器也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 向垃圾宣戰!2050 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 100 萬顆太空垃圾
    包括工作衛星、「退休」衛星以及曾用於宇宙探索的舊火箭在內,大約有2.2萬個大型物體環繞著地球運轉。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 向垃圾宣戰!2050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100萬顆太空垃圾
    包括工作衛星、「退休」衛星以及曾用於宇宙探索的舊火箭在內,大約有2.2萬個大型物體環繞著地球運轉。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也只是保守估計。
  • 7000多噸垃圾,太空汙染遠比你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從1963年,人類徵服太空的副產品——太空垃圾,就開始讓人類頭痛不已。目前,人類發射的衛星中有4300顆依然在太空漫遊,只有約1200顆依然在運作,約有75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且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這些不受控制的太空垃圾無時無刻不對衛星、太空梭以及國際空間站的安全構成威脅。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來,人類已向太空發射了5000多顆各類太空飛行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為太空垃圾在近地軌道上飄蕩。目前,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空間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形成約3000噸太空垃圾,仍在逐年增加。可觀測到的最大碎片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的與一個壘球相當。  規避空間碎片幾乎成為各種太空飛行器、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規定動作」。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太空梭的擋風玻璃和外殼上的設備曾受到過太空垃圾的撞擊,國際空間站也曾經調整軌道規避太空垃圾的威脅。2009年2月11日,美國通信衛星「銥星33」與已經報廢多年的俄羅斯衛星「宇宙2251」在西伯利亞上空發生激烈碰撞,釀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的重大事故。2013年5月23日,發射還不到一個月的厄瓜多首顆人造衛星「飛馬座」因受到俄羅斯火箭碎片的撞擊而失效。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這些太空飛行器中一般還殘留著部分推進劑,在發射後一天至幾十年的時間中,殘留的推進劑有可能會發生爆炸,產生少則幾塊、多則數百塊的空間碎片,且這些碎片的飛行速度各異。根據歐空局今年10月發布的年度空間環境報告,由火箭剩餘部分爆炸產生的太空垃圾危險程度最高。衛星間的碰撞會產生數量極為龐大的太空垃圾。
  • 第四次:國際空間站遭遇太空垃圾 太空人進逃生艙避險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一旦發生撞擊事故,太空人需要通過逃生艙脫離空間站,本期遠徵考察組由俄羅斯和美國的太空人構成。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消息,這是第四次太空人為了躲避軌道垃圾而撤離空間站的事件。在本次事件中,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在非常近的距離上掠過空間站,猶如2013年科幻驚悚片《地心引力》的情節再現。  在《地心引力》中,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在空間站被軌道垃圾撞擊後脫離了空間站,這一幕也真實上演。
  • 頭頂上的威脅,太空垃圾碎片對人造衛星究竟有什麼影響
    過去幾年來,空間碎片問題日益嚴重,被在軌空間垃圾的微小碎片損壞或摧毀的衛星數量也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一種解決辦法。雖然將最多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之間從未進行過全面合作,但分享有關空間碎片的一些數據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在軌衛星的數量越來越多,其中大多數是商業衛星,而不是軍用衛星。
  • 太空垃圾的產生、危害與對策
    據統計,目前約有3000多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行,而且數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美歐航天部門認為,目前在低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密度即將或已經達相互碰撞的臨界點,有可能形成多米諾骨牌的惡劣局面。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7.66公裡/秒)高速飛掠,距離國際空間站僅僅0.86英裡(1.39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