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垃圾宣戰!2050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100萬顆太空垃圾

2020-11-27 騰訊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8月6日報導 (編譯:張璐璐)

編者註:本文作者是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基礎工程和物理科學教學副教授Jez Turner。

包括工作衛星、「退休」衛星以及曾用於宇宙探索的舊火箭在內,大約有2.2萬個大型物體環繞著地球運轉。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也只是保守估計。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它們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一顆衛星的故障可能導致電視信號異常,增大天氣預報的誤差,造成飛機無法正常航行,或者人們很有可能根本意識不到一場龍捲風正在逼近。

清理太空垃圾無法一蹴而就,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一個由世界各地大學學者組成的聯盟——Gateway Earth Development Group提議,將這一潛在的災難轉變為一種資源:一個可以回收舊衛星和其他垃圾的全功能空間站——Gateway Earth將於2050年前啟動並運行。

衛星的主要軌道有兩種:近地軌道(LEO)和地球同步軌道(GEO)。近地軌道與距球相距約200至1000公裡,國際空間站和數千顆其他衛星每90分鐘在此環繞地球一周。地球同步軌道則位於3.6萬公裡的高空,作用力使衛星停留在軌道內相同的位置。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相對於地球上方的某一點靜止,因此這使得它們對天氣預報和通信的作用巨大。

異常擁擠的近地軌道極大地增加了碰撞風險,碎片數量之大使其足以與其他衛星相撞,而碎片數量也由於連鎖反應越來越多。最終,整個軌道可能由於碎片過量陷入癱瘓。目前,儘管大量碎片已經散落在近地軌道,但是碎片移除技術也已經處於開發和測試階段。然而,對地球同步軌道而言,情況要複雜得多。

在地球靜止軌道,當一顆衛星的生命接近尾聲時,其所有者會將其置於一個更高的「墓地」軌道上,使其漂浮在距離國際商定保護區約300至400公裡處。但是在地球靜止軌道中,只有80%的「退休」衛星能夠進入「墓地」軌道。剩下的20%則需緊急處理,此時,太空回收設施就發揮了作用。

「墓地」軌道實際上相當於一個無人看管的廢棄垃圾場,明亮的閃光依稀可見。據稱,未用盡的燃料或未降解的電池可能引發衛星爆炸,而爆炸碎片將落回地球靜止軌道,並對軌道上的衛星產生威脅。

當前的法律並不支持集體解決太空垃圾問題。哪怕一顆失控的衛星正朝著一顆運行正常、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衛星飛去,國際協議也禁止在未經衛星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採取行動,即便可能僅需一架無人機介入就能將其送入「墓地」軌道。

通過修復、再利用或回收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太空垃圾」,這種材料可以用來建造未來的太空飛行器或探測前哨站,比如月球基地。使用漂浮的垃圾不僅免去了發射成本,同時減少了太空垃圾。這相當於在英國建造房屋時就地取材,而不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磚塊。

回收衛星不僅可以為更多的太空建設提供原材料,還可以為其提供資金來源。研究表明,在離地球150公裡遠的軌道上,Gateway Earth可以進入整個地球靜止軌道。必要時,整個衛星都可以由太空無人機送入太空回收中心進行處理。

提供這些服務每年可創收逾80億美元,但是相應的太空回收法早已過時、有待修改。幸運的是,聯合國正在為此努力。

即使衛星無法繼續使用,但外殼另有用處。從太空垃圾中回收的一些材料經過研磨,可用於Gateway Earth的三維列印輻射屏障。研究表明,15年後,廢棄衛星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下降到24%左右。因此,可以收集這些電池板為空間站提供動力。

在未來,Gateway Earth有望成為太空酒店、衛星和太空飛行器設施,以及行星間的太空飛行器燃料中心。我們需要一個類似於「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2)」的機遇,向人類敲響警鐘。雖然來日方長,但是清理地球軌道的計劃必須馬上付諸行動。在未來十年內,計劃將發射150顆新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這將大大增加碰撞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向垃圾宣戰!2050 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 100 萬顆太空垃圾
    包括工作衛星、「退休」衛星以及曾用於宇宙探索的舊火箭在內,大約有2.2萬個大型物體環繞著地球運轉。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 到2050年:100萬顆太空垃圾,回收站可以進行清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大約有22000個大型太空垃圾圍繞地球運行,其中包括工作中和壞掉的衛星,以及過去太空探險中遺留下來的舊火箭碎片。如果把太空人在太空中漂浮時掉落的所有設備,以及碰撞衛星產生的碎片都計算在內,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清潔太空一號」捕獲維斯帕上面級示意圖問:歐空局計劃2025年去太空回收垃圾,具體採用的是什麼方式?答:目前,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清除太空垃圾的技術路線,而利用太空飛行器將太空垃圾抓取後帶離軌道的主動清除技術發展得最為成熟。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根據歐空局數據,截至今年1月,太空中的大碎片數量已達3.4萬個以上,危險碎片的數量更是高達約90萬個。這些碎片給太空飛行器的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太空梭的擋風玻璃和外殼上的設備曾受到過太空垃圾的撞擊,國際空間站也曾經調整軌道規避太空垃圾的威脅。
  • 太空垃圾數量驚人,人類該如何清理?
    -數萬千米。但是,太空還飛行著很多體積並不比拳頭大的太空垃圾,同太空垃圾的數量相比,數千顆衛星只算是少數。圍繞地球飛行的物體中,大約有95%都是太空垃圾,其中包括:失控的空間站、用廢的火箭碎片、遺棄的衛星、遺失的太空人工具等。這些危險的軌道垃圾飛行的速度比子彈還要快10倍,要過很長時間才會墜落到地球。「這些垃圾能夠在太空中存在數百年。」
  • 清理太空垃圾人人有責 這顆衛星打算回收自己
    入軌不到一周,就要告別太空?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這顆衛星的事情要從垃圾回收講起。太空垃圾太多,危害在軌太空飛行器上海市,實行垃圾分類已經將近3個月了。誕生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下屬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牛座納星,常能聽見外面的阿姨們發出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地面上垃圾處理都不容易,太空垃圾清理起來就更麻煩了。
  • 清理太空垃圾31萬億
    我是A微說科學,今天我們講講關於清理太空垃圾的事,垃圾是我們平時接觸的最多的一種東西,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製造垃圾,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然而太空垃圾我們好多人都不了解,因為它好像與我們毫不相關,最近歐洲空間局與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總額為8600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並於2025年發射,捕獲一塊約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一項名為RemoveDebris(清除碎片)的太空垃圾清理衛星項目通過關鍵測試,項目衛星用類似於魚叉的設備成功刺穿太空中的模擬碎片。據悉,該項目旨在清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數十萬塊太空垃圾。試驗的畫面顯示,這顆名為RemoveDebris的歐洲衛星將書寫筆大小的帶刺鈦矛試射到附在衛星短吊杆的一塊鋁質面板上。這個類似於魚叉的設備從冰箱大小的衛星上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射出,其拖著一根繩子猛烈刺穿了鋁質面板。
  • 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原標題: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這種機械手臂能在(概念圖) 太空垃圾隱患巨大,各國都嘗試解決,卻沒有立時可行的方案。瑞士航天中心開展的清除太空垃圾計劃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回收」太空垃圾,正在研發一種超快仿生手臂。 按照該計劃,把這種特製的機械手臂安裝在衛星上,捕捉並回收太空飛行器碎片,最後帶著它們一起衝入大氣層焚燒殆盡。這種機械手臂的特點是「超快」:能在0.05秒內抓住各種不規則形狀的拋擲物。
  • 太空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 製造容易清理難
    2012年3月25日新華網報導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國際空間站6名太空人於當天清晨曾被迫前往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以躲避可能撞擊空間站的一塊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這塊太空垃圾形成於2009年2月份美俄衛星的一場相撞事故,美國東部時間2時28分(北京時間14時28分),垃圾抵達與空間站距離最近處,二者最近距離不到15公裡。
  • 歐洲計劃用「太空爪」清理軌道垃圾
    太空爪利用機械臂抓取太空垃圾概念圖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本報訊歐洲空間局本周確定了一項2025年的發射任務:清理太空。該任務計劃在飛行軌道上捕獲並處理太空垃圾。由瑞士一家公司建造的ClearSpace的構造近似於一顆小型衛星,該設備會用爪子抓牢太空垃圾,並將其護送至較低軌道,二者一同進入大氣層並燃燒。據《科學》報導,歐空局此項行動獲得了積極評價,迄今為止,太空軌道上散落的碎片對正在工作的衛星和太空人造成了威脅,且這種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地球周圍的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擁擠,但如今採取清理行動的國家或機構數量並不多。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在太空中,一個拳頭大小的碎片撞擊到太空飛行器,相當於地面上一輛小汽車一百碼速度的撞擊——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從高軌道視角看到的太空垃圾電腦模擬圖2009年,在軌的1.9萬個大型物體中(含約4000顆人造衛星),只有902顆是運行中的人造衛星,意味著90%以上都是太空垃圾。為了研究太空中的微流星體和垃圾碎片對太空飛行器造成的傷害,1984年4月,挑戰者號太空梭將圓柱形「長期暴露裝置」釋放到近地軌道,到1990年1月被回收後檢查發現,其表面僅肉眼可見的撞擊凹痕就超過3.2萬個,相當於每天被撞擊15次。
  • 清理太空垃圾那些招 伸手抓撒網撈魚叉捕雷射打
    根據歐空局數據,截至今年1月,太空中的大碎片數量已達3.4萬個以上,危險碎片的數量更是高達約90萬個。這些碎片給太空飛行器的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太空梭的擋風玻璃和外殼上的設備曾受到過太空垃圾的撞擊,國際空間站也曾經調整軌道規避太空垃圾的威脅。
  • 日本研發木質衛星,環保無汙染,有望解決百倍於子彈速度太空垃圾
    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世界經濟論壇的數量顯示 ,目前僅圍繞地球轉道的旋轉的人造衛星數量達6000個左右。其中近三分之一為已廢棄的衛星。如果算上上百種的殘片垃圾,太空垃圾數量達幾十萬塊。
  • 科學家開發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讓衛星自毀(組圖)
    「終結繩索」太空垃圾清理技術可讓衛星降低高度墜入大氣層燃燒。美國「長期探索太空飛行器」通過受到的垃圾顆粒撞擊,收集太空垃圾的信息。  追蹤大塊太空垃圾相對較為容易,追蹤小到只有沙粒大小的太空垃圾則面臨很大挑戰。它們在飛行過程中能量不斷提高,與個頭不成比例,能夠對在軌太空飛行器帶來傷害,例如空間站。實際上,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手段並不多,防範太空垃圾以「躲」為主。  一方面是太空垃圾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由於太空垃圾都在各自不同的軌道上運轉,想要回收或是控制它們非常困難。
  • 日本已著手研發木質衛星,解決太空垃圾回收汙染問題,保護地球
    近年,各個國家對太空的探索不斷增強,自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人類在距離地球800到1500千米的高度內,發射大量的衛星和火箭,同時也至少造成近2000噸太空垃圾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2009年,在軌的1.9萬個大型物體中(含約4000顆人造衛星),只有902顆是運行中的人造衛星,這意味著90%以上都是太空垃圾。據NASA統計,截至2019年1月,尺寸小於1釐米的微小碎片約有1.28億塊,介於1~10釐米之間的中型碎片約有90萬塊,而大於10釐米的大型碎片則有3.4萬塊之多。
  • 回收、清除、修復、升級 太空垃圾或成「香餑餑」
    近60年的太空探索,在地球軌道上留下了很多垃圾,一些碎片甚至像油漆斑點那麼小,而另一些則是早就沒有了燃料的衛星「屍體」。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估計,目前垃圾碎片數量超過了50萬個,它們時不時地對國際空間站或衛星造成威脅,以前發生過的碰撞和摩擦,未來也在所難免。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採用「吃豆人」方式捕捉   目前,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清除太空垃圾的技術路線,而利用太空飛行器將太空垃圾抓取後帶離軌道的主動清除技術發展得最為成熟。我國的「傲龍一號」曾進行過在太空中抓取目標的試驗;歐空局的「清理碎片」計劃,以國際空間站為試驗平臺,成功測試了網式和魚叉式的太空垃圾清理手段。不過,以往開展的試驗,都人為釋放了「靶星」,並沒有清理實際存在的太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