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太空垃圾那些招 伸手抓撒網撈魚叉捕雷射打

2020-11-27 央視網

清理太空垃圾那些招 伸手抓撒網撈魚叉捕雷射打

原標題:

  OSCaR清除太空垃圾的示意圖。

  太空飛行器使用網狀結構捕獲太空垃圾的示意圖。

  衛星發射雷射清除太空垃圾的設想圖。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太空垃圾問題日趨嚴重

  對於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垃圾,我們會將它們收集後投入垃圾桶,由市政部門統一進行回收和處理。而自人類開始航天活動以來,對於太空中產生的廢棄物,則多採取就地拋棄的方式,將它們遺留在太空之中。這些廢棄在太空中的無功能人造物體,被航天科技人員稱之為「空間碎片」,而它們更為人所知的名稱,則是「太空垃圾」。

  體積最大的太空垃圾,一般來源於失效的太空飛行器本身。例如,衛星在到達壽命後,如果沒有採取離軌措施,就會成為滯留在軌道上的「死星」。而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將衛星送入軌道的火箭最後一級,一般也會漂浮在太空之中。同時,失效或仍在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如果在太空中爆炸或相互碰撞,則會產生尺寸更小但數量更多的太空垃圾。此外,太空飛行器上脫落的部件、油漆片,甚至是航天員出艙活動時不小心弄丟的扳手等工具,也都會成為太空垃圾。

  按照尺寸的不同,太空垃圾一般被劃分為大碎片、危險碎片和小碎片三類,其中,大碎片的尺寸大於10釐米。雖然可能產生的破壞最大,但這些碎片可以被地面設備跟蹤監測和編目,正在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可以針對它們採取規避措施。而尺寸小於1釐米的小碎片,雖然無法被追蹤,但它們的動能較小,太空飛行器可以通過加強防護結構的方式進行應對。而對於尺寸介於1-10釐米之間的碎片,既無法被跟蹤,也具有可觀的破壞力,對太空飛行器的潛在威脅最大,因此被稱為危險碎片。

  根據歐空局數據,截至今年1月,太空中的大碎片數量已達3.4萬個以上,危險碎片的數量更是高達約90萬個。這些碎片給太空飛行器的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威脅。太空梭的擋風玻璃和外殼上的設備曾受到過太空垃圾的撞擊,國際空間站也曾經調整軌道規避太空垃圾的威脅。2009年2月11日,美國通信衛星「銥星33」與已經報廢多年的俄羅斯衛星「宇宙2251」在西伯利亞上空發生激烈碰撞,釀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的重大事故。2013年5月23日,發射還不到一個月的厄瓜多首顆人造衛星「飛馬座」因受到俄羅斯火箭碎片的撞擊而失效。如果太空垃圾無節制地繼續增長,將會引發「凱斯勒效應」——空間碎片在太空中進入連環撞擊的狀態,軌道資源因為太空垃圾的汙染而枯竭,人類再也無法將太空飛行器發射到特定軌道上去。

  抓取清除的方法最成熟

  雖然近期發射太空飛行器時,負責任的航天運營機構大都會考慮在太空飛行器即將失效時將其轉移到不幹擾其他太空飛行器正常運行的「墳墓軌道」中,但由於仍然存在意外事件等不可控因素,太空垃圾的數量很有可能繼續增加。在近地軌道高層大氣阻力的作用下,太空垃圾平均以每天1個的速度自然隕落,但這個速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巨量的太空垃圾問題。因此,必須主動對太空垃圾進行清理,才能保證未來航天活動的有效進行。

  目前,主動抓取太空垃圾後帶離軌道,是比較成熟的太空垃圾清除方法。在清除過程中,清理太空垃圾的太空飛行器首先根據地面設施對太空垃圾的監測數據調整自己的軌道,接近到距離目標幾公裡的位置。之後,利用自身搭載的極光雷達、紅外相機等檢查確認目標的狀態,進一步接近到距離目標幾十米的地方。在向太空垃圾「下手」之前,一般還要使用光學相機等設備對目標進行巡視,確定捕獲點後,再接近捕獲太空垃圾。之後,清理太空垃圾的太空飛行器會將太空垃圾攜帶進墳墓軌道或者很快墜入大氣層焚毀的軌道釋放,完成太空垃圾的清理。

  2016年6月25日,我國的「長徵七號」火箭成功首飛,將7個載荷成功送入太空,其中一個就是「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在接近太空垃圾後,利用自身安裝的機械臂對太空垃圾進行抓取。而歐洲的「清理碎片」計劃,則試驗了綜合使用「網式」和「魚叉式」結構對太空垃圾進行捕捉的技術。這個計劃包含一顆實施碎片清理任務的主星和兩顆配合試驗任務的子星。這幾顆衛星與送往國際空間站的補給物資一起,在2018年4月4日由「龍」飛船送上國際空間站,並由國際空間站上的機械臂釋放到太空中。在隨後進行的兩次試驗中,主星成功地使用網狀裝置套住了模擬太空垃圾的1號子星,與2號子星進行了空間定位試驗,射出的魚叉裝置也準確擊中了主星自行布置的靶標。在未來實際進行太空垃圾清理時,衛星將通過網或魚叉對太空垃圾實施捕捉,再將太空垃圾拖離軌道。

  OSCaR捕獲和移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和「遨龍一號」與「清理碎片」計劃基本類似,其最大的特點在於自動化和低成本。在發射入軌並指定任務後,地面控制人員就不再對OSCaR實施控制操作,之後一系列清除太空垃圾的必要動作都由OSCaR通過內置的程序自動完成。同時,OSCaR這樣的微小衛星,體積小、重量輕,製造和發射成本都相對較低,即便在清除太空垃圾的過程中與太空垃圾一同焚毀,也不會使清理任務耗費過於巨大的成本。

  雷射也能掃除太空垃圾

  除了先捕獲再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外,另一種比較有前景的太空垃圾清除方式為雷射清除法。應用這種方法時,從地面或太空的飛行器中射出的強雷射束將對太空垃圾進行照射,使得太空垃圾表面的物質變成等離子體並向外噴出。等離子體噴流對太空垃圾產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改變太空垃圾的軌道,使太空垃圾進入墳墓軌道或快速墜入大氣層焚毀。

  1996年,美國提出了使用這種方法清理太空垃圾的ORION計劃。該計劃嘗試利用地面上發出的強雷射,在1500公裡的高度範圍內,以直徑60釐米的雷射束驅動質量小於100千克、尺寸在1-20釐米之間的空間碎片。該計劃的雷射發射裝置設置於地面上,易於維護,技術成熟性較強,但由於雷射穿過大氣層時會發生損耗,因此其工作範圍比較有限。針對這個局限性,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家公司提出了用太陽同步軌道飛行器上的衛星發射雷射,清除太空垃圾的設想。這種方式一旦成熟,可以被應用於任意的軌道高度,無需考慮大氣的影響,因此有望成為未來應用雷射清除方法的主流方式。

  無論雷射從衛星還是從地面上發射,雷射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都要攻克兩個技術難題。首先,要研製大功率、高穩定性的雷射器,系統的體積、重量、功耗等參數還要與任務的實際相匹配。其次,對於表面形狀不一、成分各異的碎片,雷射束照射的持續時間、照射能量、光斑大小等,都需要細緻的計算,才能實現理想的變軌效果。如果對這些參數把握得不準確,雷射束有可能使較大的太空垃圾碎裂成幾片,非但沒有完成清理任務,還會增加空間碎片的數量。

  此外,技術人員們還提出了清除太空垃圾的其他理論設想。例如,有人設計將充氣氣球或薄膜帆等裝置附著在碎片上,利用這些裝置面積較大的特點,使碎片受到的大氣阻力增大,軌道迅速降低,提早墜入大氣層焚毀。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成本低、效率高,但太空垃圾離軌過程中,張開的氣球或薄膜帆有可能套住其他太空垃圾,影響離軌的正常完成。還有人設想,將一根較長的電動力繩索連接到廢棄的衛星上,利用纜繩切割電磁場時產生的力使其再入大氣層。

  延伸閱讀

  政治和法律層面還有待解問題

  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外,太空垃圾清理工作在政治和法律層面也有許多與太空垃圾有關的議題急需解決。清理太空垃圾必然要產生大量的費用,這些費用的分攤方案可能需要聯合國和平利用外空委員會等國際組織進行協調,促使各國達成框架性的協議。同時,由於清理太空垃圾的太空飛行器也能用於攻擊其他國家正常工作的衛星,因此如何在各個國家間建立互信機制,使和平目的的太空清掃工作能夠展開,是擺在各國政治家面前的一個課題。

相關焦點

  • 歐空局「魚叉」清理太空垃圾試驗成功
    」清理太空垃圾試驗成功  其潛在軍事價值也讓人擔心  「碎片清理」衛星的「魚叉」被設計為可以刺穿並纏住太空垃圾碎片。  圖片來源:太空網  科技日報北京2月19日電 (實習記者胡定坤)日前,歐空局「碎片清理」(RemoveDebris)項目試驗取得成功,衛星發射「魚叉」成功捕獲目標。該技術為太空垃圾清理提供了新途徑,但其潛在軍事價值也讓人「毛骨悚然」。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擊中太空垃圾碎片一項名為RemoveDebris(清除碎片)的太空垃圾清理衛星項目通過關鍵測試,項目衛星用類似於魚叉的設備成功刺穿太空中的模擬碎片。據悉,該項目旨在清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數十萬塊太空垃圾。試驗的畫面顯示,這顆名為RemoveDebris的歐洲衛星將書寫筆大小的帶刺鈦矛試射到附在衛星短吊杆的一塊鋁質面板上。這個類似於魚叉的設備從冰箱大小的衛星上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射出,其拖著一根繩子猛烈刺穿了鋁質面板。
  • 這項實驗將嘗試用魚叉和網來清理太空垃圾
    【《太空》網站4月6日報導】旨在對空間碎片主動清理技術進行在軌驗證的首套實驗設備已在4月4日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龍」貨運飛船運抵國際空間站。由英國薩裡大學一個團隊牽頭設計的這項實驗稱為「清理碎片」(RemoveDebris),是由歐盟出資支持的一個1520萬歐元(1870萬美元)項目的一部分。
  • 把太空垃圾拖入大氣層燒毀 首顆"太空清潔工"衛星發射成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3日報導,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首次向太空發射了微型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太空垃圾碎片並將其燒毀在地球大氣層裡。據報導,研究人員將測試發射捕網-魚叉清理-拖拽航行方案,將太空垃圾拖出軌道,然後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RemoveDebris任務將首先針對那些極度活躍的危險太空目標。RemoveDebris任務的第一步試驗將利用捕網「抓捕」太空垃圾目標。首先會從主衛星上發射立方體衛星CubeSat,它可為類似安全氣袋的裝置充氣,膨脹後可幫助其更快速地脫離軌道。
  • Gosibian|清理太空垃圾的 「魚叉」 捕捉器 The harpoon that clears space junk
    The harpoon that clears space junk  清理太空垃圾的 「魚叉」 捕捉器學習要點有關 「space 太空」 的詞彙邊看邊答What is thought to have cracked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這種飛行器在接近太空垃圾後,利用自身安裝的機械臂對太空垃圾進行抓取。而歐洲的「清理碎片」計劃,則試驗了綜合使用「網式」和「魚叉式」結構對太空垃圾進行捕捉的技術。這個計劃包含一顆實施碎片清理任務的主星和兩顆配合試驗任務的子星。這幾顆衛星與送往國際空間站的補給物資一起,在2018年4月4日由「龍」飛船送上國際空間站,並由國際空間站上的機械臂釋放到太空中。
  • 超過1億件這樣的垃圾該如何清理?用「漁網」還是「魚叉」?
    當衛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空間站內的航天員會通過空間站內部的運輸帶,將其送到「日本模塊」中的氣閘部署,然後由機器人手臂釋放到太空,開始執行清理太空垃圾的測試任務。 屆時,將測試兩種清除太空垃圾的方式。衛星發射出一塊太空垃圾,再發射出捕捉網以測試其有效性。
  • 太空垃圾如何"俄式"處理:用高能雷射炮讓它蒸發
    ,藉助一架3米長的雷射「加農炮」摧毀低地球軌道中的太空垃圾。這種雷射器將通過雷射束蒸發地球軌道中的太空垃圾。科學家稱:「太空垃圾能夠會帶來災難性的碰撞後果,摧毀軌道中的衛星系統。」強大的雷射加農炮將以一架三米長的光學望遠鏡為基礎,而這架光學望遠鏡正處於建造當中。這架望遠鏡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監測太空中的衛星和具有潛在威脅的太空垃圾,如果雷射加農炮項目獲得通過,望遠鏡將轉變成為同等大小的雷射器。
  • 近地軌道擠滿了垃圾,衛星垃圾網能把它們清理乾淨嗎?
    英國薩裡大學打算用巨網來捕獲太空垃圾。去年四月,一顆旨在清理太空碎片的衛星由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運載發射,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兩個月後,又被裝入 Nanoracks Kaber 部署系統發射到軌道上。
  • 每日郵報:用雷射來清理太空垃圾
    中國研究團隊對雷射發射站進行了模擬,認為這將是清理地球軌道垃圾的有效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模擬「為天基雷射站的部署和空間雷射清除太空碎片的進一步應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一個月後,一枚俄羅斯火箭意外爆炸,在空中拋下1000多枚太空垃圾。
  • 獲歐盟資助,科學家們開始測試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國際空間站周三部署了RemoveDEBRIS衛星,標誌著太空垃圾捕捉和清理新技術的首次測試。
  • 最新太空測試顯示未來或可像蜘蛛俠一樣用網來清理太空垃圾
    據外媒報導,太空垃圾是一個含糊不清的詞,它被用來形容那些堵塞地球軌道的報廢衛星、火箭碎片和其他各種各樣的碎片。
  • 雷射或成為太空垃圾「清道夫」
    雷射可能成為未來的太空垃圾清理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提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新辦法——用雷射把太空垃圾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19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的新方法首先要使用國際空間站宇宙空間天文臺(EUSO)的特大視場望遠鏡來識別太空垃圾,然後用空間站中的光纖雷射器發射出強大的雷射脈衝把它們射下來。
  • 歐空局斥資8600萬歐元清理一塊112公斤重的太空垃圾
    我們都喜歡看到火箭發射,攜帶科學設備,有時還攜帶人類進入太空。這很酷,它證明了當人類用心去做一件事時,他們可以完成偉大的事情。不幸的是,將這些大傢伙發射到太空會留下很多垃圾,往往會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漂浮幾個月,或者在某些情況,漂浮很多年。
  • 花8600萬歐元清理一塊112公斤重的太空垃圾!為啥?
    我們都喜歡看到火箭發射,攜帶科學設備,有時還攜帶人類進入太空。這很酷,它證明了當人類用心去做一件事時,他們可以完成偉大的事情。不幸的是,將這些大傢伙發射到太空會留下很多垃圾,往往會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漂浮幾個月,或者在某些情況,漂浮很多年。 太空垃圾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且問題與日俱增。廢棄的火箭部件、老舊的、不復存在的衛星的碎片,甚至是廢棄的空間站,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集地凌亂在地球周圍的區域。
  • 科學網—雷射大戰太空垃圾
    自此,一批又一批火箭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五十多年過去了,除了載人航天飛行器最後回到地球,其他上天的人造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著。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金屬體」,伴隨著使命的結束,被遺棄在太空,變成了金屬碎片,最終成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2008年,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成了一個垃圾場。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在太空中,一個拳頭大小的碎片撞擊到太空飛行器,相當於地面上一輛小汽車一百碼速度的撞擊——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SpaceX公司將清理太空垃圾
    由於大約3%的設備發生故障,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被指責其推出的近地軌道衛星群「星鏈」(Starlink)造成軌道汙染。因此,SpaceX總裁兼營運長格溫•肖特韋爾稱,該公司會發射一艘飛船,以運走部分太空垃圾。
  • 3種「太空垃圾」清理方法誰靠譜?太空網,雷射武器,大型平板
    肯定說是衛星最多,其實不以為然,還有一樣東西是威脅比較大也是最多的,並且也是達到了一定規模的,那就是我們的「太空垃圾」。相對來說,太空垃圾多數都是人類自己產生的。例如,衛星碎片,太空自己不會產生,而是人類發射衛星或者其他飛船而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