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 製造容易清理難

2020-11-27 驅動之家

2012年3月25日新華網報導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國際空間站6名太空人於當天清晨曾被迫前往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以躲避可能撞擊空間站的一塊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這塊太空垃圾形成於2009年2月份美俄衛星的一場相撞事故,美國東部時間2時28分(北京時間14時28分),垃圾抵達與空間站距離最近處,二者最近距離不到15公裡。目前它已遠離空間站,太空人也已撤離「聯盟」號,重返空間站。

這已是空間站太空人第三次前往俄羅斯「聯盟」系列飛船躲避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地球周邊有50多萬塊太空垃圾,其速度都在每小時2.8萬公裡以上。美國戰略司令部下屬的空間監視網一直在對直徑不小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進行監控。2011年底,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也有一份報告稱,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數量已達「臨界點」,太空碰撞事故機率大增。

其實,人類在對宇宙的探索與發現同時,一直在製造著太空垃圾,也一直在想辦法清理太空垃圾。只是,製造垃圾容易,清理卻是個難題。更何況,最近又有人提出,這些太空垃圾實際上也記錄著人類走出地球、徵服宇宙的「腳印」,是人類探索浩瀚太空所留下來的珍貴「歷史文物」,值得保存。

來源

我們所說的「太空垃圾」,按照火箭科學家專業的說法叫做「軌道碎片」。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宇宙以來,人類已經發射了4000多次航天運載火箭,每個航天飛行器都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垃圾。其中既有報廢的衛星、火箭箭體,又有太空飛行器的零件,甚至包括太空人的生活垃圾。

別小看了這些太空垃圾。據截止至2009年的統計數據,直徑大於10釐米的碎片已有9000多個,直徑大於1釐米的空間碎片數量超過11萬個,大於1毫米的空間碎片超過已三十萬個,漆片和固體推進劑塵粒等微小顆粒可能數以百萬計。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3000噸太空垃圾在繞地球飛奔,而其數量還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美國憂思科學聯盟也公布了一個截至2009年1月21日的統計數據,稱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人造衛星有905顆,其中美國443顆、俄羅斯91顆、中國54顆。最為擁擠的地球同步軌道,即高度35860公裡、赤道上空、傾角為0的位置上,衛星數量已達366顆,而近地軌道,即700公裡到2000公裡高空位置上,有442顆衛星。難怪美國的《時代》周刊在一篇文章中說,「如果你得知頭上飛著那麼多的太空垃圾,很可能會晚上睡不著覺。」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完全是人為造成的。

2010年7月30日據俄新網報導,俄羅斯航天署新聞處發布消息說,中國已經成為在近地宇宙空間製造太空垃圾最多的國家。「根據統計,40%的太空垃圾是中國製造的。美國的太空垃圾佔27.5%,俄羅斯佔25.5%,其他國家佔7%。」

但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監測太空碎片部門的官方數據,卻稱近地空間大多數的太空垃圾都屬於俄羅斯和獨立國協國家,有5833顆,其中包括1402顆衛星,4431個運載火箭殘骸等「垃圾」;美國排在第二,總共製造了4824個垃圾,包括1125顆報廢衛星和3699個運載火箭殘骸等碎片;中國製造的太空垃圾超過3388個,包括88顆廢衛星和3300個其它碎片,但少於俄羅斯和美國。

一般來說,這些太空垃圾在大氣阻力的影響下會逐漸隕落。調查表明,自開闢太空時代50年以來,許多太空垃圾都在進入大氣層時被燒掉了,所以萬幸的是,迄今沒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墜向地球,也尚未傷人。

但是如果它的軌道很高,所受大氣阻力變小,它便能在軌道上存留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一個太空飛行器若在600公裡的高空飛行,它將圍繞地球轉25-30年;如果它位於1000公裡的高度,則可飛行到4001年;如果再高,它則幾乎會成為永恆的物體。事實上,太空中這種「長壽」垃圾越來越多。目前大多數太空垃圾都處於比較高的高度上。美國在1958年發射一顆命名為「先鋒」的衛星,便是尚存最長時間的太空垃圾之一。

危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公布,1983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與一塊直徑0.2毫米的塗料剝離物相撞,導致舷窗被損,只好停止飛行;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後不久便爆炸,其殘骸便使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命赴黃泉」……

據俄羅斯的報紙記載,1987年,曾發生過因連接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當時,經驗豐富的地面控制中心認為,艙外肯定有物質幹擾對接,於是派一個考察組上去檢查,結果發現那裡有一個金屬殘片。

2005年1月17日,南極上空885公裡,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徵四號火箭CZ-4碎片相撞,成為一起典型的太空垃圾「宇宙交通肇事案」。

2009年北京時間2月11日晚0時55分,位於西伯利亞上空790公裡,美國1997年發射的一顆銥星和俄羅斯1993年發射的一顆衛星(已報廢)相撞,並產生大量太空垃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衛星相撞事故,但其產生的太空垃圾極有可能會對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種種案例都顯示,由於飛行速度極快(高達6-7公裡/秒),這些太空垃圾都蘊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相當於兩輛小汽車以100公裡的時速迎面相撞———衛星會在瞬間被打穿或擊毀!一塊直徑0.5釐米的金屬碎屑,足以擊穿太空人的太空衣,使其一命嗚呼。

清理

很多國家都在推出清掃太空垃圾的計劃。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將廢棄的太空飛行器轉移至高軌道,或將其引導墜入指定海域。

比如,日本科學家計劃用一張寬數公裡的巨網打撈太空垃圾,然後在引力作用下進入大氣層銷毀;英國科學家計劃研製太陽帆,即一種利用太陽光壓力的太空飛行器,藉助攝像頭偵察、吸住太空垃圾,最後讓其墜入大氣層銷毀;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早前宣布,計劃於2015年至2016年間發射一顆小型人造衛星,用以捕捉太空垃圾,並將其帶入地球大氣層焚燒;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則推出「太空籬笆」計劃,預計於2015年投入首次運行,追蹤太空中漂浮的垃圾;中國也已確定以資料庫為載體的「空間碎片探測預警工程」、以防護設計專家系統為載體的「空間碎片防護工程」和以空間碎片減緩設計標準為載體的「空間環境保護工程」的三大主題工程,來對付太空垃圾。

但清除太空碎片的措施實行起來十分困難,而且成本昂貴,這些成本比衛星被碎片撞擊後造成的經濟損失還要大得多,因此眼下防範太空垃圾還是以「躲」為主,或者等待它們自己進入大氣層燒毀。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太空清理一號」的計劃,目前就面臨著三個技術難點:首先,「太空清理一號」該怎樣進入目標物的軌道。這家瑞士研究中心考慮將使用自產的一臺新式微型發動機,對衛星的軌道進行不斷調整;其次,「太空清理一號」如何接近高速移動、不能自控,甚至可能帶有危險自旋的目標物。科學家計劃將在衛星的一端安裝機械爪,以抓住目標物;最後,「太空清理一號」在捕獲目標物後必須變軌,在返回大氣層的過程中,通過高溫高壓使垃圾熔化銷毀。現階段研發的清理衛星還是一次性的,但製造一顆這種太空清理衛星的花費已達800萬歐元。

價值

當各國科學家正在為清除太空碎片絞盡腦汁的時候,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弗林德斯大學的科學家艾麗斯·戈曼卻警告說:「如果對圍繞地球軌道上飛行的垃圾進行大清除的話,那就會失去不可替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造製品。」

戈曼目前是世界考古大會太空遺產特別小組的主席之一。她說:「有一些宇航局認為太空垃圾非常危險。可是,我們現在應該打開一個時間窗,從時間的緯度來考慮如何正確地實施他們提出的大清除計劃。」戈曼認為儘管對太空垃圾的處理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世界性課題,但各國的航天機構應該對目前仍停留在地球軌道上的部分人造裝置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有必要區分現在被大家籠統稱呼的所謂的「太空垃圾」中,哪些是真正的垃圾,哪些不是,「不分類別的清理,只會讓人類的歷史遺產遭到破壞」。

被她認為具有「遺產價值」的太空物品中,包括於1958年發射的「先鋒一號」衛星,還有其他留在太空中的最古老的人類物體,以及澳大利亞設計並製造的衛星FedSat。戈曼說,保護這些物體可以為一個國家在太空的存在提供證據,或者幫助重建人類太空探索的歷史。她說:「我的計劃中,將列出太空探索遺產,用什麼樣的機制管理太空垃圾,法律界限是什麼,哪些地點應該被看成是遺產的一部分。」

2012年1月29日,有媒體報導,美國加州歷史資源保護委員會已一致投票通過,把美國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1969年在月球上留下的106件物品列入「歷史資源」加以保護。這份「歷史資源」名單中,只限於航天員留在月球的物品,不包括航天員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腳印或「靜海基地」。名單中有美國國旗、盛尿器皿、嘔吐袋、科學儀器、支撐登月艙陸的蜘蛛腳支架,以及一批「別具歷史價值」的垃圾,如空罐頭、數袋人體排洩物等,重約5000磅。(文/羊城晚報)


ROM德爾塔II運載火箭推進劑的存貯箱,1997年在德克薩斯州登陸


瑞士太空中心2012年2月15日公布將發射「清理太空一號」衛星


歐洲航天局2011年9月1日公布的近地軌道區域太空垃圾合成圖片

 

相關焦點

  • 地球軌道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
    威脅上千衛星安全,太空人環境越來越危險  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效果圖)  上世紀90年代,一塊太空垃圾墜落在美國。晶報訊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1日公布報告稱,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該委員會呼籲美國航天局採取措施減緩太空垃圾的影響。
  • 太空垃圾數量已達危險臨界點 可"躲""抗"治理
    中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在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地球被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圍繞著。現在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但已經朝那個方向發展了。美國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繞著地球跑的太空垃圾數量現在已經過了臨界點,隨時可能發生撞擊;而一旦互撞,就會製造更多碎片,危及航天員和衛星。
  • 人類造的太空垃圾數量,已達到了臨界點,接下來地球會咋樣?
    垃圾這個詞,指的是一些沒有使用價值,並且也無法再次使用的物品。而它們可謂是無處不在,當然主要還是人類製造的。但是由於人類航空航天的發展,這些垃圾也開始出現在太空中,它被稱之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的組成主要由人類發射的各類衛星,以及一些太空飛行器報廢之後所產生的。
  • 太空垃圾數量達「臨界點」 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據美國上周四發布的一份報告,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有撞擊風險,而後可能產生更多碎片,威脅太空人和人造衛星的安全。  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在報告中稱,美國宇航局需要制定新的戰略計劃,以減小火箭殘骸、報廢衛星、以及數千塊其它太空垃圾的危害。這些軌道太空垃圾時速高達1.75萬英裡(28164公裡)。
  • 太空垃圾數量驚人,人類該如何清理?
    但是,太空還飛行著很多體積並不比拳頭大的太空垃圾,同太空垃圾的數量相比,數千顆衛星只算是少數。圍繞地球飛行的物體中,大約有95%都是太空垃圾,其中包括:失控的空間站、用廢的火箭碎片、遺棄的衛星、遺失的太空人工具等。這些危險的軌道垃圾飛行的速度比子彈還要快10倍,要過很長時間才會墜落到地球。「這些垃圾能夠在太空中存在數百年。」
  • 太空垃圾「臨界點」 tipping point
    美國國防部智囊機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 Darpa) 曾提出過一系列技術方案來對付太空垃圾的泛濫,包括用魚叉,網兜和巨型傘去清掃這些惱人的垃圾。如今,這些技術還只停留在「設想」階段,但太空垃圾數量已經達到了危險的臨界點。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在太空中,一個拳頭大小的碎片撞擊到太空飛行器,相當於地面上一輛小汽車一百碼速度的撞擊——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原標題:【媒體速覽】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太空垃圾正接近臨界點 這就是太空垃圾的問題。   如今,太空中43%仍在活躍的衛星、全球75%的太空投資都來自美國。同樣,美國也擁有最多的太空碎片。目前,大約有3/4的太空碎片——2.3萬個超過10釐米寬、30萬個1~10釐米寬、超過1.35億個小於1釐米寬的小碎片,在近地軌道(LEO)上「遊走」,以平均每小時1.8萬英裡的速度行進,它們隨時可能會對衛星和宇宙飛船造成破壞。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體積最大的太空垃圾,一般來源於失效的太空飛行器本身。例如,衛星在到達壽命後,如果沒有採取離軌措施,就會成為滯留在軌道上的「死星」。而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將衛星送入軌道的火箭最後一級,一般也會漂浮在太空之中。同時,失效或仍在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如果在太空中爆炸或相互碰撞,則會產生尺寸更小但數量更多的太空垃圾。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李會超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   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
  • 科學家開發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讓衛星自毀(組圖)
    「終結繩索」太空垃圾清理技術可讓衛星降低高度墜入大氣層燃燒。美國「長期探索太空飛行器」通過受到的垃圾顆粒撞擊,收集太空垃圾的信息。  數量巨大定位難沒法掃 該怎樣防範  以躲為主,太空垃圾只能「繞著走」  在設計和製造太空飛行器時,設計師應儘量少採用最後脫離母體的部件。科學家則應改善追蹤手段,更準確預測廢棄衛星的墜落時間。實際上,如果衛星仍有燃料和電力,科學家可以在海洋為其尋找一個安全墜落點,但通常的情況卻是既無燃料,也無電力。
  • 太空垃圾趨於臨界 人類或被困於地球
    日前,美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繞著地球跑的太空垃圾已達「臨界點」。據中新網消息,這一大堆太空垃圾以28164公裡的時速,繞著地球滿天飛,並且隨時會相撞。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指出,地球軌道上太空垃圾的數量已達臨界點,持續不斷的碰撞使繞在地球周圍的雲層更厚重,若不加以控制,或會引發嚴重後果。
  • 太空也會堵塞,垃圾如何清理
    車多了,會發生擁堵,太空也一樣。但不同的是,地面的交通事故可以及時清理。太空如果發生了撞擊,產生的碎片可沒那麼容易清除。    怎麼辦?這個問題需要可持續性的探討。4月25日,在2019年「中國航天日」航天標準專業分論壇上,記者了解了這個有趣的航天領域問題。
  •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
    清理太空垃圾學壁虎在地球軌道上,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太空垃圾,據統計,直徑大於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超過2萬塊。它們要是與衛星碰撞,足以摧毀衛星,並製造出更多的碎片。但太空惡劣的環境使得我們無法用一般的方法來清除這些垃圾。
  • 清理太空垃圾31萬億
    我是A微說科學,今天我們講講關於清理太空垃圾的事,垃圾是我們平時接觸的最多的一種東西,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製造垃圾,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然而太空垃圾我們好多人都不了解,因為它好像與我們毫不相關,最近歐洲空間局與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總額為8600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並於2025年發射,捕獲一塊約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
  •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了——歐空局2025年怎樣去太空回收垃圾?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隨著微小衛星技術的成熟,擁有一顆衛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使太空垃圾帶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我們約請航天學博士李會超和讀者聊聊與此有關的一些事。
  • 太空垃圾開始清理!歐洲掏腰包8600萬歐元,與瑞士公司合作清理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和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一項合同,這份合同造價8600萬歐元,合同內容是歐洲航天局委派「清潔太空」公司研發的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去太空中清理太空垃圾,這塊目標太空垃圾的重量大約為100公斤,大約在2025年發射並將它銷毀掉。什麼是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開始清理!歐洲掏8600萬歐元,與瑞士公司合作清理
    一直到今天,人類已經製造出來了數千噸的太空垃圾,這些太空垃圾主要是各種人造天體的表面脫落物、發射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報廢的各種太空飛行器、各種人造天體組件,同時也包括一些人造天體因為意外在太空中發生爆炸,所殘留下來的各種固體廢料。
  • 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清理他們已經成為新難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可以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太空彈弓」。為了節省燃料,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2013年初,研究人員仍在審查這一設計方案。「立方太陽帆」。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
  • 清理太空垃圾任重道遠 多種技術輪番登場
    為了實現進駐太空的夢想,各國紛紛投入大量人、財、物,研究航天技術、發射衛星、建立空間站,在航天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去太空旅遊、在失重中漫步的夢想本已不再遙遠。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人類尚未全面進駐太空之時,太空已垃圾成患。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9月1日公布報告稱,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數量已經達到「臨界點」,太空中軌道碎片的數量已多到足以持續碰撞並產生更多太空垃圾,威脅太空飛行器的安全。報告認為,太空垃圾與溫室氣體、核廢料存儲等問題一樣,短期的影響都不大,但如果長期得不到處理,未來將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