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在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地球被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圍繞著。現在真實的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但已經朝那個方向發展了。美國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繞著地球跑的太空垃圾數量現在已經過了臨界點,隨時可能發生撞擊;而一旦互撞,就會製造更多碎片,危及航天員和衛星。
太空中近年發生的交通事故
1991年12月底,俄羅斯一顆失效衛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國另一個衛星「宇宙926」釋放出來的大碎片,前者一分為二,後者零碎到無法跟蹤。
1996年7月24日,一塊美國「阿麗亞娜」火箭的殘骸,以每秒14公裡的相對速度撞斷了法國一顆正在工作的電子偵察衛星的重力梯度穩定杆,後者翻滾失效。
2005年1月17日,在太空中飛行了31年的美國「雷神」火箭廢棄物,和中國6年前發射的長徵四號火箭殘骸碰撞,長徵四號火箭殘骸的近地點軌道下降了14公裡,美國的火箭廢棄物一分為四。
2009年2月10日,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通信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 790公裡的區域發生太空相撞。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在軌衛星相撞事故。
太空垃圾與碎片威脅
太空垃圾是怎麼形成的,到底對人類有哪些影響,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誌副主編龐之浩對此進行分析指導。
龐之浩:太空垃圾就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就是發射火箭的殘餘物,還有一些廢舊的太空飛行器等等,主要在人類航天活動中,有意無意拋棄在太空中的各種廢物,包括報銷太空飛行器、火箭殘骸、太空爆炸碎片、航天員出艙時掉落的鏡頭蓋等小的太空垃圾。
這些太空垃圾都以低於宇宙速度在飛行,速度非常快,這些危險的太空碎片將有可能撞擊太空飛船,並毀壞價值連城的衛星設備。
據了解,現在遊蕩在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已多達2萬片,借鑑地面經驗,以預防為主,儘量減少太空垃圾。一是,減少與飛行無關的物體。第二,改進設計,防止解體。第三,調整失效的太空飛行器在軌工作。
對於現在已經在太空中的這些太空垃圾,又該怎麼治理?目前主要採用躲的辦法,對於一些太空垃圾要監視它,用光學望遠鏡和雷達經過計算來看它對在軌工作的太空飛行器到底有沒有影響。還有就是抗的辦法,對於一些重要的太空飛行器,比如給國際空間站加上一些屏蔽罩,類似防彈衣,太空垃圾打過來沒有及時躲,重要部位採用抗的辦法。
未來我們還想準備研製一些太空清潔車,把一些太空垃圾收集起來,或者採用雷射辦法把一些太空垃圾打掉、消融。當然還有一些別的辦法,使太空垃圾離軌、降速、通過大氣層燒掉。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