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handler思維城堡,ID:ChandlerCastl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朋友們,我是好奇寶寶錢德勒。
有段時間沒有寫點文字了,近期有點忙,要麼是在出差的路上,要麼就是在出差在途或者歸途的路上。
很多像我一樣的文字寫作者,都說自己從安靜的文字寫作中,感受到了內心的平靜,一種不需要別人幹預的治癒。通過這樣與自己的對話,獲得釋然。最近呢,我逐漸也似乎感受到了這樣神奇的效果。
今天與大家聊一聊「寫字」。
從最剛開始憋一篇文章,到現在打開電腦就可以開始寫作,期間所經歷的,是這樣一個過程:靈感,寫作,修改,發布,重讀,反饋,以及接下來的一步。
這一步,比較有意思。
朋友們,你猜得到嗎?否定自我。
有意思。
1
雖然我這還算不上正經的文字創作,但姑且算吧,這樣還能給自己些許肯定;從我這一路寫來的經歷來看,我認為,不斷否定和肯定自我,似乎是難以避開的一個過程。
記得自己在公眾號上寫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自己的背景介紹以及為什麼要創立這個公眾號。從摸索怎麼排版,構思文章,到最終發布出去,花了我周末的整整一個晚上。
那時候還沒有想太明白自己開這個公眾號的作用,想想自己愛好也挺多,特長吧也有,那就先以「英語」為主題開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吧,取名叫「Chandler英文匠」,這名字聽著還有點文化(捂臉),不過定位有些狹窄,之後就改成了現在的「Chandler思維城堡」。
剛開始,總覺得寫點東西會被很多人很多人看見,於是每次下筆前都在各種猶豫,寫哪個話題呢?寫A好,還是寫B好呢?
本質,其實是過度關注別人(讀者)的反饋。
2
其實,回頭想想,誰的「第一次」不是踉踉蹌蹌的呢?太過關注讀者的反饋,每一次糾結,就是給自己套了一個枷鎖,到最後在自己身上的約束越來越厚重。
怎麼寫,都覺得不對勁。怎麼寫,都覺得「醜不堪言」。
作為一個小有經驗的「小作者」,我想說:
我至今都覺得自己寫的文字,不說很醜吧,至少看來看去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除此之外,還總是會變相給自己挑刺兒。
總有個習慣,針對幾句話,反覆品讀,「當時咋想的,這句話寫在這兒有點尷尬啊,那時候的我想表達啥意思呢……」。
諸如此類的「反芻」,每次都在復現。
其實,這是每個文字寫作者的必經之路(一幅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嘴臉)。
確實如此,沒有別的辦法,你得先接受它。
3
那有啥辦法嗎?
雖然我還沒完全上道,擺活兩句還是妥妥的。我的建議,只有一個,那就是「刻意練習」。
人類的所有已有技能,無論多麼基礎和低階,比如拿筷子和洗臉,無論多麼高階和高級,比如寫高逼格代碼和說20國語言,獲得這些技能的基礎,都匯聚在「刻意練習」這個詞上。
有一本書,就叫「刻意練習」。裡面詳細闡述了關於刻意練習的定義以及科學家們針對各行業天才的研究成果,這些天才往往擁有常人認為永遠不可能獲得的技能。
扯遠了,說回到寫作各類「小心理」的克服這個問題上,下面是自己的小小的總結和反思,希望對你有點作用。以下僅僅是個人還不夠成熟的總結,個人的能力離真正的寫作者還有很大的差距,還要持續進步。
第一步,先寫下自己的第一篇文字,無論多醜多拗口,先寫下來。
這一步很難,開始都這樣,但我鼓勵你,如果想寫,那就忘記別人對你可能的判斷,勇敢去寫。進入「心流」的狀態,能夠幫助你快速遺忘其他阻力。
第二步,隔一天,再重溫下自己前一天寫下的文字,找出你認為寫得不錯的段落,而不要聚焦在自己寫得不夠好的地方。在剛開始做一件事兒的時候,鼓勵要多於批判。
第三步,找一篇公認的好文,仔細研讀文章架構和邏輯主線,一點一點摳並總結(當然我還沒有做到如此細緻)。
將自己寫的文章進行修改,找到你認為你能找到的、文筆最好的朋友,給你提出反饋和意見。
第四步,很重要,把前面三步重複足夠多天(至少21天)。
既然是刻意練習,「刻意」兩個字很關鍵,怎麼樣才是刻意?
及時的反饋 + 給自己設立階梯式的目標。
把刷牙這件事兒,重複刷10000小時,也不會刷出花來,更不會成為刷牙領域的世界專家。一萬小時定律,不完全正確。
找到一位能夠給你反饋的朋友或是教練,設立不斷提高的目標,才能算得上是「刻意練習」。
話說回來,在刻意練習的路上,我也在學習和進步。零基礎學習吉他,練習英語,自學遊泳,選擇在三十歲進行大跨度轉行,重新開啟初始學習的痛苦階段。不過,痛並快樂著。
讀到這裡的朋友,真誠說一句:共勉。你寫的文字,總會有人欣賞。
再用一句廣告語給你還有我自己打打氣: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我是錢德勒,一個實踐中的成長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