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寄語」布魯姆在教育學領域可是一位響當當的大神吶,讀書是可是被他的各種理論研究折騰的可以,所以現在看到這個名字還有種刻骨銘心的感覺,真正到了教學實踐的時候才發現什麼叫做理論源於實踐,每一種理論都是實踐中一個很簡單卻又非常實際的道理。Bloom’s Taxonomy布魯姆的思考技能分層看起來相當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思考問題是分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的,如果你引導學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個角度和一個深度的重複,其實並沒有很好的啟發學生的思考,所以在這裡Zhang老師給大家理論實際化,舉例說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踐這一理論!關於思考角度和深度的問題請關注之後哈佛零計畫--Harvard Project Zero 可視化思維的部分。
Bloom’s Taxonomy布魯姆的思考技能分層
What is Bloom’s Taxonomy?
Bloom’s Taxonomy是思考技能分層,具體見下圖:
How?
這個分層圖的運用很廣泛,它可以運用於課堂活動的設計安排,可以作為老師設計問題的依據,也可以成為學生提問的依據。
In Action
在中文課上,我是這樣使用Bloom’s Taxonomy的:
1、閱讀課上,我使用Bloom’s Taxonomy製作閱讀學習單,見下圖:
上圖中第一個問題屬於分析類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綜合類問題;第三個問題是評價類問題。三個問題都啟用了學生的高階思考技能。
也可以依據班上同學的不同水平,差異化閱讀學習單,見下圖:
老師可以在單元初始設計好這樣的學習單,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慢慢引導學生們解決學習單上的問題。
2、在學習單上,我已經給學生示範了如何提出高階問題,學生由此學習如何提問,並且在中文課上嘗試依據簡化版Bloom’s Taxonomy互相提問,簡化版見下圖:
Tips:
每個層次的技能都可以在讀本閱讀中做單項訓練,既在碎片閱讀時間裡,老師依據Bloom’s Taxonomy提出問題,讓學生找到答案。
並且,很多公開考試的閱讀理解題目都可以大致被劃分成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鑑六類,而每個問題都在測試學生相應的思考技能;或者說針對每個問題,都有相應的答題技巧。於是,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識別問題的類別和所需的思考技能(答題技巧),老師還可以針對學生所需的思考技能,做單項訓練。
《小馬路喜》指導閱讀由VSA小學部郝老師編寫。
「小編隆重推薦」之我們兢兢業業的Zhang老師
Zhang老師:對外漢語教育碩士,並於香港教育大學取得中文/普通話教學文憑。在國際學校中文教學領域工作了五年有餘,現任職某私立IB學校四年級中文班主任,教授中文、數學和探索單元。曾於其他國際學校任職中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秉持快樂學習,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理念,積極實踐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期找到教學效果好、學生喜歡的方法。小編認識Zhang老師也是讀研究生的時候了,當時Zhang老師爽快伶俐的風格也是博得了不少教授們的青睞呀,幾年的教學下來風格倒是越來越嚴謹越來越愛深究問題了,除了創建了[Mclass]--Ms. Zhang's Teaching Sharing還是一位讓小編十分敬佩能夠堅持長跑並參加過半馬拉松的長跑女將!其實小編周圍有很多像Zhang老師一樣出色的國際教育者,希望這裡能夠成為一個大家展示才華,分享教學經驗生活經歷的園地。我們的宗旨是Let Every Educator Shine!
希望大家都能關注並分享Zhang老師辛苦勞動的果實,並能從中汲取營養,學習成長:[Mclass]--Ms. Zhang's Teaching
加入國際教育者:關注公眾號並留言(姓名+學校+教學方向+教齡+郵箱),留言必回
歡迎各位教育者投稿:iducato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