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讓下一代變得更完美!

2021-01-11 育兒喋喋說

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下一代變得更完美

近期,隨著一則消息的傳出,很多家長有點慌了,為了減少境外患者回國搗亂案例的發生,國家相關部門將嚴查"雙重國籍"問題。

其實我國《國籍法》一直不允許中國公民持有"雙重國籍",任何中國人只要加入他國國籍,中國方面就會自動註銷其中國國籍。現存的"雙重國籍",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家長通過一些特殊手段鑽法律漏洞而保留下來的,主體對象多數為孩子。

可能有人會疑惑,明明捨不得放棄中國國籍,卻又從小就讓孩子移民,這麼來回折騰,意義何在?

對此,一位"雙重國籍"孩子家長給出明確說法:並不是想要背叛祖國,只不過希望下一代能變得更加完美。

在他看來,中國的教育體制存在很大缺陷。

站在國家角度來看,大面積的應試教育是快速提高國民素質的最佳手段,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確實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了無法磨滅的貢獻,但這並不能掩蓋其弊端:只能培養出"學習機器"。

學校仿佛是一座工廠,每天的任務就是用同一個標準不斷"打磨"孩子,讓他們上課、背書、做題、考試,不需要主觀能動性,也不需要自由,服從指揮即可。

這樣的教育模式固然能保證孩子不會太差,可與此同時,也將他們的未來上限給限死了。

正如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描述的那樣:

中國學生非常聰明,他們的基本功很紮實,學習能力也很強,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變通,比我80多歲的母親還死板,也許這就是他們難出諾貝爾獎的關鍵原因。

長期處於約束環境下,孩子的思維模式逐漸定格,天才與常人的界限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中國出人才很簡單,但要想出奇才,難度就比較大了。

我們可以理解那些家長的出發點,畢竟不論是誰,都會希望下一代變得更好,這是父母的本能,但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也太過理想化了。

國外的教育制度就一定好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根據現實調查以及他國網友反饋,下面這些都是國外教育制度的缺陷:

1、階層不同,差異巨大

從尖端科技來看,國外的科技水平確實發達,由此可見他們的頂尖科學家數目不會少,可與此同時,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的中低層民眾,其知識儲量同樣令人堪憂。

他們獨特的教育體制,不僅抬高了上限,也拉低了下限,那麼問題來了,你如何保證自己孩子是往上限方面前進,而不是往下墮落呢?

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孩子變壞機會有很多,學壞容易學好難,希望家長們事先考慮清楚。

2、花銷巨大,一般家庭難以承受

國外的福利制度確實很好,但它是建立在嚴格的稅收制度上的,如果在國內,全家一年收入三四十萬,肯定算是比較好的家庭了,可這個收入換算成美元,其實也就是平民家庭。

而在美國上名校又得花多少錢呢?在這先給大家科普一下,美國的學校與我國不一樣,它們是私立學校優於公立學校。

公立學校的學費很便宜,亂七八糟加起來,正常情況下,一學年也不會超過1萬美金,不過與之對應的是惡劣的教學環境以及不負責任的老師,用美國人的話來描述就是"毫無希望的學校"。

私立就完全不一樣了,校區大、設備好、老師優秀,學生都出自名門或者富豪家庭,當然,學費自然也高得驚人,平均2萬打底。

要是選擇寄宿,一年又是幾萬,再算上其它花銷,家長一年先準備個5萬美金再說話。

請大家注意,我們這裡討論的僅僅是小學,上面還有初中、高中以及大學,全套下來,基本能排除99%的中國家庭。

既然選擇走移民這條路,肯定不會讓孩子上公立學校,擺在面前的是非常現實的問題:錢夠用嗎?

3、從小接受西方文化洗腦,觀念衝突嚴重

別說是那些精彩與父母分開的孩子了,哪怕是全家都定居國外,在很多理念方面,孩子都會與家長爆發衝突。

比如最經典的"早戀問題",西方性孩童的性意識開放程度很高,初高中戀愛是常事兒,甚至已經發展到"不戀愛=丟人"的程度。

可在中國家長心裡,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早戀是絕對不允許的。

種種矛盾衝突下,親子關係會產生很多間隙,這就為他們未來變身"白眼狼"埋下伏筆。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他們就會懂得感恩,西方文化的自私性是非常明顯的。

最後提醒大家一句,無論哪個國家,都更加偏向於"本國人",尤其是西方國家,他們對黃種人天然存在敵視。

因此,在部分敏感職位上,人們只會選用"黑與白"兩種膚色的人,倒也不是歧視,純粹是出於安全考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人家也懂。

說了這麼多,大家還覺得從小將孩子移民、送去國外教育是好事嗎?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留洋」只為移民?
    當然,除了普及認知以外,更多的網友和民眾,在了解「小留學生事件」之後,最大的兩個疑問就是:一、這些「小留學生」的家長到底都是什麼人?二、這些孩子的家長,讓孩子「從小留洋」的目的又是什麼?而關於第一個問題,隨著有關「小留學生」各種生活費、學費的驚天數額被曝出之後,大家都應該清楚,這些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真的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得起!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一定要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加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積極上進,樂觀開朗,內心獨立自主,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自信心的培養需要從小進行,家長一定要做好這三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
  • 把歐洲投資移民當跳板的中國式家長為了子女教育可以有多拼?
    眾所周知,我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非常重視的,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學區房之說,還有一些家長甚至早早就移民海外,為子女規劃好外國身份,讓孩子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從「天價」學區房到教育移民,不得不說,中國的家長們為了讓下一代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和綜合發展真是用心良苦!
  • 要讓孩子看到你哭泣,只有「不完美的家長」,才能教出真實的孩子
    不完美的孩子才真實,家長們應該知道。小寶的媽媽是高中老師,媽媽知道學習對一個人有多重要,更知道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基礎沒有打好,思維方式太亂,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甚至可能沒有學上,遭受現實和心理的雙重打擊。因此,小寶媽媽要求,每個科目都需要拿到98分以上,她希望100分是常態,而不是變態。
  • 童年失父愛,兩次遭遇感情背叛卻依然相信愛情:幸福人生不用完美
    這個名字像是發光的恆星,所有的星體似乎都該圍繞她旋轉,她就是「完美」的代名詞。然而,她從小經歷父母離異、貧困,她甚至得過抑鬱症。她追求真愛,卻幾度所遇非人,經歷兩次流產,以及數次背叛……但是,即便如此,她的一生依舊保持優雅美麗。
  • 孩子的閱讀能力要從小抓起,家長需要的是方向感,不是團結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高考的改革,語文考試中閱讀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使得很多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閱讀能力。然而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父母必須從童年開始。不過,家長雖然有這種意識,但在實際操作中會有很多困惑,兒童的閱讀水平應該如何被視為合格?
  • 從小喜歡閱讀的孩子,將來更優秀,家長快行動起來吧
    一本好書,可以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和做事習慣,過一個有準備的人生;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與老師、同學相處,如何獲得好人緣;還可以點燃孩子的人生夢想,讓他們從小心懷遠大;可以教會孩子何謂勇氣和堅持,何謂團結與協作;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在面對困難時愈挫愈勇。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或者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害怕他們傷心,難過,於是就主動自己替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直面問題。家長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孩子遇到挫折並不可怕,也不需要躲避或者替他們解決,這是一個提升抗挫能力的好機會。真正打到一個人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面對挫折時候的心態和行為。
  • 【家長學堂】教孩子失敗,比逼孩子成功更重要!
    因此,想讓孩子正確看待失敗,父母首先應該正確認識孩子犯錯和失敗,允許孩子失敗,並給他們傳遞這樣的觀念:「即便你犯錯了、失敗了,爸爸媽媽依然愛你,你依然是很棒的。」可是一個人成長,不是處處和人比較,擠得頭破血流也要爭第一,超過別人,而是不斷地嘗試、試錯,從而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更從容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 如何讓孩子從小把學習當回事?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其中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是一讓孩子看書不是口渴就是要上廁所,甚至連眯著眼馬上要睡著的戲精都上身了,看著孩子實在是困得不行、渴的不行、憋著不行時,家長們還有繼續逼迫下去的狠勁嗎?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一番糾結,最後不是妥協就是拎起來一頓教訓,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也都是負面的。
  • 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
    小梅一臉羨慕,說你女兒真開朗,不像我閨女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我剛準備開口,小梅又說不過反正是女孩子聽話點也挺好,我立刻搖頭說,並不是這樣。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性格軟弱、自閉性格軟弱的孩子習慣逆來順受,經常會被欺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殘忍。
  • 北大教授直言:家長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將來想不成才都難
    在教育界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現在很多的家長自己每天省吃儉用,但給孩子花錢卻大手大腳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家長過度寵溺,孩子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導致性格變得自私自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 孩子出生頭3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當今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什麼方法都想試一試,很多寶媽從孕期就開始進行「胎教」,希望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就能學習很多知識。但是小愛媽認為教育並不用弄的那麼邪乎,其實真正的胎教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而是讓孕婦保持一個良好、樂觀的心態,這樣有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四種能力家長趁早培養,孩子更優秀
    文丨飯飯媽 小學六年時間,在孩子一生中,或許並不是很長,但是就是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卻是孩子能力提升的關鍵時刻。 孩子的能力成長其實和身體成長成正比,當孩子的身體成長迅速時,孩子的能力成長也會相應變得更快一些。
  • 先移民還是先留學?家長們這樣做,對子女的教育更好!
    而最近,就有很多家長向小新諮詢去澳洲留學的問題。澳洲不僅是一個留學大國,同樣也是移民大國。由此,很多家長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先留學再移民,還是先移民再留學呢?  小新建議先辦理移民再辦留學。理由如下~  學費比國際生低
  • 孩子總是缺乏獨立能力,這和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別再無知坑娃了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孩長大後,變得難以獨立,而且也非常沒有主見。面對無法獨立自主的小孩,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簡直恨鐵不成鋼。為什麼小孩難以獨立自主?這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家長們都該看看。小銘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的條件也比較優越,所以小銘從小就過著嬌生慣養的生活。她的家長簡直把她當掌上明珠般疼愛,也對小銘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別提了,他就不是那塊學習的料。」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從沒掉出過倒數前三名,個個老師都嘆氣說: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 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好處!家長別不在意
    而詩詞的本身結構更押韻,更容易反覆記憶。所以從小背古詩的孩子,記憶力更好。在《中國詩詞大會》上,5歲多就能背580首詩的小神童王恆屹就是最好的證明。從小背古詩,越背記性越好!二、韻律和理解能力更好英國班戈大學研究表明:朗讀古詩時,孩子的大腦會出現特定的腦電波,這是看普通書籍和文字時不能出現的一種特定腦電波。而這種腦電波會提升孩子的韻律和理解能力!
  • 寶媽們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英語興趣
    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讓寶寶從小就開始學習各種知識。特別是英語這一塊,很多父母也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因為英語,在讀書後才開始接觸,就怕會很晚,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接觸英語的這方面知識。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么正確地從小培養孩子的英語知識。
  • 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所以作為父母要理智的教會孩子如何去跟別人打交道,如何寬容的對待別人,謙讓別人,勇敢的承擔責任直面問題。但這還是需要一些方法。1. 家長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的動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本來就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了就火冒三丈,孩子本身就是怕家長批評和訓斥,知道自己做錯更不敢靠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