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缺乏獨立能力,這和家長的養育方式有關,別再無知坑娃了

2021-01-11 芬媽育兒日記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孩長大後,變得難以獨立,而且也非常沒有主見。面對無法獨立自主的小孩,很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簡直恨鐵不成鋼。為什麼小孩難以獨立自主?這與家長的養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家長們都該看看。

小銘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的條件也比較優越,所以小銘從小就過著嬌生慣養的生活。她的家長簡直把她當掌上明珠般疼愛,也對小銘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轉眼間小銘五歲了,小銘在畫畫方面非常有天賦,才五歲的她非常熱愛畫畫,所以她跟媽媽表示想去學畫畫,可是媽媽不同意,她認為畫畫是沒有前途的。所以媽媽給小銘報了舞蹈班,小銘只好放棄自己想要的興趣愛好,學了舞蹈。

一眨眼小銘長大了,也大學畢業了。但大學畢業兩年了,她沒有出去找工作,只在家裡"啃老"。家長多次讓她去找工作,可是她對自己的個人能力完全沒有自信,也沒有勇氣離開家長去工作,所以30多歲的她,也只能在家裡啃老。她的家長這時候才醒悟:原來他們錯誤的養育方式,導致了小孩無法獨立自主。

很多家長都希望小孩長大後能夠獨立自主,這樣家長也能為孩子少操點心,孩子也能夠盡到贍養家長的責任。但家長錯誤的養育方式,也會影響小孩以後獨立自主的能力,小孩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會給了他帶來不良的影響,家長們都該看看。

1、 家長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小孩獨立自主?

1、 事無巨細地包辦小孩所有一切

中國大多數家長,他們愛小孩的方式就是事無巨細地為小孩包辦好所有一切

事務。小孩從小到大都有一個保姆一樣的家長在身邊,將他照料得非常好。所以小孩也因此而失去了動手的機會,小孩從小便不會自理,對家長特別依賴,長大後更無法獨立自主。

2、 不信任小孩的選擇能力

案例中小銘的媽媽就是不信任孩子的選擇能力,覺得孩子選擇的興趣愛好並

不能給她的未來有所幫助,所以忽視小孩的選擇,自己給小孩選擇了覺得對小孩未來有幫助的興趣愛好。由於家長不信任小孩的選擇能力,小孩面臨抉擇時,家長都會幫小孩做好選擇,小孩也因此而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3、 為小孩處理好所有他將面臨的困難

在有些家長看來,愛小孩不但要事無巨細地為小孩包辦好一切,而且還要為

小孩鋪好通往未來的路。如果小孩即將面臨困難,他們會為小孩處理好他將面臨所有的困難。家長想要小孩走上一條順暢的路,但這樣的養育方式也讓小孩失去了獨立能力,這樣養育方式,容易養出啃老一族。

2、 小孩無法獨立自主的影響?

1、自理能力差

如果小孩無法獨立自主,那麼他也將無法自理,他的生活將變得一團糟,甚

至不懂得要講個人衛生,個人形象也會變得非常差。一個不懂得講究個人衛生,個人形象邋遢的人是懶惰的,這樣的人只會貪圖享樂,不會吃苦,所以他在事業上也會難有成就。

1、 遇事沒有主見

如果家長對小孩的選擇能力不放心,為小孩做好他人生的每個抉擇,使小孩

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沒有獨立自主的小孩,他也沒有主見,他遇到一些需要抉擇的問題時,會變得優柔寡斷,不知道如何做抉擇。他們會第一時間向家長求助,讓家長為他做抉擇。因此,沒有獨立能力的小孩,他遇事是沒有主見的,沒有主見的小孩是難有出息的。

2、 沒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如果家長為小孩鋪好他將要走的路,為小孩處理好所有他將面臨的困難,孩

子也會因此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小孩遇到困難也不懂得思考,小孩對家長過於依賴,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會第一時間想找家長為他解決問題。因此,無法獨立自主的小孩,他是沒有面對困難的勇氣的,這樣的小孩長大後將能有出息。

3、 家長要如何讓小孩學會獨立自主?

紐約著名作家安娜.昆德蘭在她的書中《不曾走過,怎麼懂得》中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有是以相聚為最終目的,但卻有這樣一種愛,它是的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分離,這種愛就是家長對小孩的愛。家長真正的愛,不是把小孩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讓小孩懂得獨立自主,放手讓小孩在自由的天空裡翱翔。

1、 懂得對小孩放手

家長愛小孩,不是折斷小孩飛翔的翅膀,讓小孩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把孩

子留在自己的身邊,成為別人口中的"啃老族"。這樣的養育方式對小孩的成長是不利的。

家長愛小孩,就要懂得對小孩放手,從小鍛鍊小孩的自理能力,才能讓他擁

有自理能力,長大後也能更好地獨立自主。這樣就算離開了家長,他也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2、 讓小孩擁有選擇權

家長不信任小孩的選擇能力,覺得小孩還小,考慮的不周全,所以剝奪了

小孩的選擇權,為小孩做好他人生的每個抉擇。比如:小孩要上什麼樣的興趣愛好班、上什麼大學、以後要娶什麼樣的妻子或者嫁什麼樣的丈夫,要走什麼樣的路等等。家長這樣只會讓小孩變得越來越膽小,也變得沒有主見。

家長想讓小孩懂得獨立自主,就要讓小孩擁有選擇權,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

影響小孩。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也許在家長看來,安逸的生活對小孩來說便是幸福的。但對小孩來說,也許能夠獨立自主、自由選擇的人生更幸福,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所以,家長讓孩子擁有選擇權,便能讓孩子懂得獨立自主。

3、 引導小孩戰勝困難

有些家長愛小孩的方式,就是為小孩解決所有小孩即將面臨的困難。人都是

在困難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小孩失去了面對困難的機會,小孩不但失去了成長的機會,也會失去面臨它的勇氣。

家長要想讓小孩懂得獨立自主,在小孩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出手為小孩解決困難。家長可以引導小孩好好思考,和小孩一起想出戰勝困難的最佳方案。這樣才能讓小孩擁有勇氣面對困難,並且在困難中成長。

家長要懂得真正愛小孩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溺愛小孩。盲目地溺愛小孩只會讓小孩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影響小孩的前程。家長要懂得對小孩放手,才能讓小孩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使小孩變得優秀。

相關焦點

  • 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家長們別再坑娃了!
    家長們別再坑娃了,奶瓶消毒小妙招在這裡沸水煮奶瓶這是在尋常家庭中最常見的消毒方法,我們可以在水溫上升至120℃的時候將奶瓶放入沸水鍋中高溫蒸煮3-5分鐘。一般來說,120℃的沸水煮3-5分鐘是完全可以達到98%的殺菌率的,這個消毒方式是最省時省力也是消毒率較高的一種方式。
  • 孩子對知識點總是記不住?缺乏「長期記憶」能力,孩子學完就忘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這個問題,其中一位寶媽提醒我,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總是記不住知識點的話,可能不是學習效率的問題,單純由於學習效率造成的知識點記不住,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偏差,他們很可能是這兒學的好一些,那兒學的不夠好,記憶不深刻。那麼孩子無論何種學習都存在記不住的情況,很可能是因為「長期記憶」出現了問題,才導致孩子學習的內容不經大腦,難以應用。
  • 實力坑娃的家長們!幼兒園讓孩子帶「枯葉」,老爸出手笑翻老師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跟著也是壓力倍增,因為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很多任務,都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這這過程中,有的家長會隨意敷衍,有的家長會認真對待,也有的家長會用心去「坑娃」。
  • 3種飲品已經被拉入「黑名單」,兒科醫生:別再給娃喝了,太坑娃
    3種飲品已經被拉入「黑名單」,兒科醫生:別再給娃喝了,太坑娃超超已經4歲了,家裡好不容易有了一個男娃,奶奶特別歡喜。平時奶奶主要的任務就是接送超超上學放學。可是最近夏季熱了,超超總是哭鬧著要吃冰激凌,一路過超市,自己就進去了。
  • 總是低頭不自信?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對此家長難辭其咎。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有些類似傾向了,家長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家庭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 《高情商養育》:孩子是家長的鏡子,你想照出什麼樣的自己?
    《高情商養育》中,作者徐婧英使用了很多心理諮詢工作以及自家孩子養育經驗過程中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幫助父母們理解學會正確表達愛、提升愛的能力。我從很多案例中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的影子,也從旁觀者的視角看到了自己的很多問題。在作者給予的眾多建議中,有四點讓我感同身受。
  • 高智商的孩子,多數有這3個「怪癖」,父母別因為無知胡亂管教
    通常智商高的孩子,他們在理解能力、記憶力方面都表現得比別人好,所以從小對孩子進行大腦的啟蒙發育,可以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但有的孩子有「怪癖」,反而顯得他們的智商很高。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的「怪癖」,就急著去糾正他們,認為孩子不再改變的話,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其實家長急著糾正孩子「怪癖」的想法是錯誤的。
  • 總是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構建親子信任關係
    昕昕家的家長就是如此,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己吃飯和做家務,雖然情感上這樣思考,但是昕昕的家長卻都不是這樣做的,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做這些行為有些在虐待孩子的嫌疑,其中還夾雜著心疼的情緒。其實不然,家長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很多時候,孩子的表現會遠遠超出家長的預期。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能夠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
  • 養育差異還是養育陷阱?——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研究
    德普克教授和齊利博蒂教授並不支持「過度」這一說法,他們在著作《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中指出,養育孩子與社會不平等程度、教育回報率密切相關,在收入不平等程度較高但教育回報率也較高的情況下,父母管束子女的行為、督促子女學習,讓他們成為優秀學生升入好的大學,是一種訴求高回報的「理性」行為[4]。 當然,看似高回報的行為總會伴隨高風險。
  •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
    家長別再吼罵了,這個意念真的會讓孩子大腦受傷(帝族智慧) 關注我啦 看此文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情感、想法和意念,特別是吼罵孩子會影響並改變孩子的大腦嗎?
  • 家有女兒,父母做好3件事,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
    導語:如何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自信、獨立、優雅的公主,這一直是困擾大多數家長的一道難題。近日,株洲一位媽媽恰巧用手機記錄下女兒替爸爸擋住倒下墊子的溫馨一幕。當小女兒看到軟墊即將砸到蹲在地上擦地的爸爸時,快步跑上前擋住墊子,保護爸爸。網友評價:多時候都是看爸爸替女兒擋,女兒替爸爸擋,真是頭一次看到,淚目,這個小棉襖可太暖了。
  • 養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性別差異,男女有別,不然長大會很吃虧
    其次是對待孩子的態度會不同。對男孩會嚴厲一些,摔倒了不許哭,會走路了不能抱,對待女孩則會溫柔很多。這兩種常見的養育方式正確嗎?男孩、女孩有哪些天生的差別和劣勢,需要我們在養育過程中格外注意?今天,小樣媽就和大家聊聊上面這兩個問題。
  • 為什麼孩子總是很慫,這三種教育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變「慫」
    但是這種認知錯誤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些家長錯誤的教導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行為,甚至於有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慫」的變本加厲。下面幾種教育方式就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慫」。1.總是為他們找藉口,現在還小,長大了就知道了,殊不知,小時候沒有正確的教導,即便長大也不會什麼都懂。「孩子還小」這句話不知成了多少寵溺式育兒的家長口頭禪,以至於別人想要好好教孩子的時候也會被他的「孩子還小」打斷。
  • 孩子做事總是「有頭無尾」?不是孩子健忘,而是缺乏閉環思維
    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搭建好小推車並且幫忙收拾整理完畢,而有些孩子不僅不會搭還不會收拾,做事有頭無尾,總是需要別人的一再提醒呢?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總會這樣?執行力不足,做事有頭無尾,三心二意,不能持續保持專注力.... 那就是他們缺乏了一種"高級的邏輯思維" —— "閉環思維"。
  • 孩子理解能力差,這是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別忽視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腦子轉換的慢,總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腦子笨,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後來出現的各種各樣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而孩子出現的這種現象不是孩子笨,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通訊非常發達,為家校聯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現在的學校會要求家長陪伴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也成為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
  • 我國現階段家庭教養方式已經陷入「養育陷阱」?
    德普克教授和齊利博蒂教授並不支持「過度」這一說法,他們在著作《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中指出,養育孩子與社會不平等程度、教育回報率密切相關,在收入不平等程度較高但教育回報率也較高的情況下,父母管束子女的行為、督促子女學習,讓他們成為優秀學生升入好的大學,是一種訴求高回報的「理性」行為。
  • 孩子的「求知慾」能培養嗎?這5種方式家長可以試一試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家長們總是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的求知慾進一步發展。有的家長卻不懂得培養孩子求知慾的方法,讓孩子的求知心理受到打擊。家長勤快了,孩子就變懶了,不愛學習和思考,對事物也缺乏好奇和求知的欲望。2、家長過於約束家長習慣於約束孩子的行為,不是怕孩子會受傷,就是怕孩子會破壞事物。家長過於約束孩子,就會讓孩子有所畏懼,變得膽小起來,孩子的求知心被家長扼殺,求知慾也會比較薄弱。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我想,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已經很熟悉了,可能自己小時候也受過這種哄騙,並且承接這種做法,哄騙現在的孩子。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 80%孩子感統失調?別再信了!這4大專注力「殺手」才最可怕!
    來源:澎湃新聞機智科大大實在不忍心再看到家長們交「智商稅」,這就和大家聊一聊:早教班有哪些騙錢套路?怎麼自測娃專注力是否正常?如何提高娃的專注力?(看完轉發,立省49800!)可還是有不少家長中招,白浪費了錢不說,孩子也不會從中受益!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例如以下3大披著「專注力」外衣的培訓騙局,坑錢又坑娃!
  • 家有磨蹭的孩子,家長需要了解這些真相,別只知道催促
    孩子專注於上一件事有的時候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這個時候你叫他的話,基本上是不會理你的。可能很多家長就會說「先別做了,等一會兒回來再做。」要知道,孩子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是好事,這不是孩子磨蹭。反而家長在這個時候打擾孩子的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家長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