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養育Ta的過程中,你會根據性別的差異區別對待他們嗎?」
小樣媽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比較普遍的回答是:對待男孩女孩會有差異。
首先是買玩具的時候,會給男孩買玩具汽車、遙控飛機、奧特曼等,女孩則會買洋娃娃、動物玩偶等柔軟的玩具。
其次是對待孩子的態度會不同。對男孩會嚴厲一些,摔倒了不許哭,會走路了不能抱,對待女孩則會溫柔很多。
這兩種常見的養育方式正確嗎?男孩、女孩有哪些天生的差別和劣勢,需要我們在養育過程中格外注意?今天,小樣媽就和大家聊聊上面這兩個問題。
PS:文章有點長,建議收藏。
01 為什麼男孩喜歡汽車,女孩喜歡娃娃?
不管是家長還是幼兒園老師,都會發現在選擇玩具這件事上,男孩和女孩有著截然不同的偏好。
男孩普遍喜歡交通工具和打鬥類的玩具(如小汽車、變形金剛),女孩則更喜歡和人有關的玩具(洋娃娃、茶具組等)。
這種差異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受後天的影響呢?為了搞清楚這一點,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準備了一些玩具汽車和洋娃娃,讓飼養員放在猴群附近,沒過多久,好奇的猴子紛紛從樹上下來,挑走它們感興趣的玩具。
令人意外的是,僅管猴子從來沒見過這些玩具,但公猴毫無例外地拿走了玩具車,母猴則拿走了娃娃。可見對於玩具的性別偏好是與生俱來的。
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對玩具的偏好和孩子體內的激素有關。男孩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要遠高於女孩,所以他們更喜歡玩具車,不喜歡洋娃娃。
有些女孩在胚胎發育階段,身體裡積累了大量的雄性激素,結果她們長大後也表現出了和男孩一樣的偏好:喜歡玩汽車,不喜歡洋娃娃。
02 給孩子買玩具,種類豐富很重要
既然男孩女孩天生喜歡不同的玩具,這是不是意味著給孩子選玩具的時候,必須按照性別區分呢?
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就掉進了今天要講的第一個誤區裡。
的確,面對種類繁多的玩具時,孩子們不用大人引導,就會偏好其中的一些,拒絕另一些。對此,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強迫他玩不喜歡的玩具。
但同時,有很大一部分玩具是不帶有性別特徵的,比如積木、繪本、畫筆、橡皮泥等,男孩、女孩都喜歡。
對於這些玩具,我們要儘可能多得呈現給孩子,不用買很多,不用買最貴的,但種類一定要豐富。因為這和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有關。
從幼兒時期,也就是兩、三歲開始,孩子的大腦會經歷一個突觸修剪的過程。
經常一起使用的神經元之間會建立起更多、更緊密的聯繫,讓信息傳輸起來更高效。而那些不太一起使用的神經元之間,已經存在的連接也會慢慢消失。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用進廢退的過程。
假如孩子的玩具種類非常單一,男孩玩來玩去都是汽車、玩具槍,他大腦中的很多突觸連接就會慢慢被刪減掉。不僅影響孩子當下的能力發展(玩汽車時,很少會鍛鍊到語言能力、精細動作能力、創造力等),沒有了突觸連接的基礎,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說,孩子玩玩具時,不要只限於帶有性別特徵的那幾樣。給孩子多一點選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接受各種不同的刺激,孩子的大腦會發育得更好。
03 優秀品質是不分男女的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常常會陷入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覺得男孩就應該勇敢點,不能哭鼻子,女生就應該乖一點,別太鬧騰。但其實,這樣的養育方式恰恰會讓孩子陷於弱勢,不利於成長和成才。
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結構是有一定差異的,既有優勢又有劣勢。
比如男孩大腦中的布洛卡區沒有女孩活躍,語言能力會弱一些。額葉沒有女孩成熟得早,因此自控力沒有女孩強,比較容易衝動。
另外男孩的胼胝體沒有女孩大,胼胝體的功能是連接左右大腦,讓信息更高效、更充分地交流。
男孩的左右腦不像女孩那樣能夠自如地同時使用,經常只有左腦在線,所以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會比女孩弱一些。
當然,男孩也有比女孩強的地方,他們的空間感更好,邏輯性和抽象思維能力更強,擅長使用符號。所以上學後,男孩的理科成績通常會比女孩好。
了解了男孩、女孩各自的劣勢(這並不絕對,也有情商高的男孩和邏輯性強的女孩),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假如我們要求男孩必須勇敢,不準他哭,就會壓抑男孩對情緒的辨識和表達,不利於情商的發展。
如果我們要求女孩必須要乖、要安靜,就會限制她活動身體,這樣她的空間感就更差了。
我們必須要明白,優秀的品質是不分男女的。男孩也可以溫暖、貼心,擅長表達和人際交往;女孩也可以獨立、勇敢、自信,有主見。
只有全面發展,取長補短,孩子才能活出自己,不被性別偏見束縛了成長的步伐。
04 培養男孩,不妨學學霍思燕
受大腦結構還有家庭教育的影響,男孩的語言能力、共情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普遍沒有女孩強。可是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卻是個例外。
嗯哼不僅口齒伶俐,擅長表達,共情能力也非常強,在家把媽媽寵成了公主,在外和小夥伴相處融洽,情商非常高。
有一次,嗯哼和媽媽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其中有一個問答環節,小朋友需要和工作人員單獨待在一個房間裡,接受提問。
其他小朋友進入房間後,都是大人問什麼,他們就答什麼。只有嗯哼反客為主,不停地對工作人員發問,「你是誰?這個是從哪兒來的?這是冰淇淋嗎?這裡怎麼沒有床……」把大家都給逗樂了。
被問到「節目裡哪個男孩最帥」時,一向自信的嗯哼沒有說自己最帥,而是把小夥伴們排在了前面,把自己留到了最後,還說要把(最帥的)機會讓給他們。
節目組接著問嗯哼,「最喜歡節目裡的哪個小夥伴?」其他孩子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都是挨個報一下名字。
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嗯哼竟然語出驚人,不僅喜歡所有的小夥伴,還挨個形容了大家的優點,說安迪「勇敢、自信」,大麟子「愛護植物」。
最讓霍思燕感動的,是嗯哼關於媽媽的回答。節目組問嗯哼,「媽媽哭了怎麼辦?」嗯哼想都沒想就說,「拿紙巾擦她的眼淚。」
節目組又問,「你怕媽媽變老嗎?」
嗯哼說,「不怕,我一直都會在她身邊,她老了我也會給她吃糖。」
「如果她走不動了呢?」
嗯哼:「我拿車推著她,還會買一個自動的。」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不到5歲的男孩說出的話嗎?
很多媽媽羨慕霍思燕,有嗯哼這麼暖的兒子疼她,但是嗯哼超強的語言能力和同理心並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要歸功於霍思燕這個對情緒有超強感受力的「話癆媽媽」。
霍思燕非常喜歡和嗯哼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她會把自己對嗯哼的愛和驕傲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有一次,嗯哼光著腳走路,踩到了地上的一個玩具,因為很疼,嗯哼立刻聲嘶力竭地大吼起來,媽媽把玩具撿起來給他看,他還生氣地扔掉了,繼續大吼。
換成是一般的家長,這時候很可能會先糾正孩子發脾氣、扔東西的行為,「發什麼脾氣呀,不就是踩到個玩具嗎,至於這樣大吼大叫嗎?誰讓你玩好玩具不收拾的?看,踩到了吧!」
但是霍思燕卻很有同理心,她先關心兒子的感受,「太疼了,太疼了。太尖了,踩上肯定會疼的。」說完給了兒子一個擁抱,完全接納嗯哼通過喊叫來釋放情緒的行為。
接著,霍思燕仔細查看了嗯哼的傷口,繼續抱著兒子,還給他的腳底吹吹氣。
這一系列的動作其實非常重要,讓嗯哼感受到了媽媽的理解和關心,通過共情,和嗯哼的右腦創造了聯結,而右腦是負責我們的感受和情緒的。
霍思燕的做法在很多人眼裡也許是小題大做,會寵壞孩子,但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恰恰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重點。
當孩子陷在強烈的情緒中時,只有先給他關注和認同,讓右腦發揮作用,才能更快地讓情緒緩和下來,讓理性的左腦也參與進來,聽我們後面要說的道理。
視頻中,當霍思燕做完上面的安撫工作,再和嗯哼說她要去看看嗯哼扔掉的那個東西,說它太危險了,要及時撿起來交給媽媽或老師,避免其他人踩到時,嗯哼已經止住了哭聲,完全平靜下來了。
最可貴的是,霍思燕還親自踩了一下那個玩具,說完全能體會到嗯哼剛才的痛,還誇兒子堅強,嚇得嗯哼趕緊讓媽媽把玩具拿開。
緊接著,嗯哼好奇心爆棚,和媽媽討論什麼是「破皮」,什麼是「真皮」。聽到媽媽說心疼自己,心都碎了時,嗯哼又「男子漢」上線,說「沒關係,過幾天就好了」。
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家裡來了小客人,嗯哼被冷落時,霍思燕會反思自己,認真地和嗯哼聊他的感受和想法,告訴嗯哼自己有多愛他,為什麼對待客人要熱情。
家裡的小貓懷孕、生寶寶時,霍思燕會帶嗯哼一起見證生命的誕生,會告訴他自己懷他時有多幸福。
正因為霍思燕什麼都和嗯哼說,尤其是內心的感受和情緒,所以嗯哼不管是詞彙量、表達力,還是同理心和情商(能夠調控自己的情緒,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都比同齡人要高出不少。
所以說,如果你家也是個男孩,一定要格外注意對語言能力和情商的培養。
允許男孩哭,允許他表達情緒和感受,多給他擁抱和身體接觸,多和他談論感受,教他一些社交技巧(比如分享,關心別人,誇獎別人的優點)。
另外爸爸要尤其注意,在男孩面前關心和體貼媽媽,給他樹立一個模仿的榜樣。
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的男孩,一定會像嗯哼一樣溫暖,被大家喜歡。
05 培養女孩,千萬別讓她太安靜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養育女孩需要注意些什麼。
受激素和大腦結構的影響,女孩通常會比男孩安靜,活動量比男孩要小,不會整天打打鬧鬧的。同時,女孩的空間感和數理-邏輯能力會比男孩弱一些,初高中開始學習理科後,會比男生吃力一些。
很多父母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要求她們要乖,要聽話,這也導致了一些女孩缺乏自信和主見,做事比較被動,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強勢的人容易屈服。
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養育女孩的建議。
1、鼓勵女孩多參加運動
比如玩一些球類遊戲、追逐打鬧遊戲。不僅能訓練女孩的身體協調性,還能提升她們的空間感,鼓勵冒險精神。
2、多玩能提升空間感的玩具
比如積木、樂高、七巧板、拼圖、拆裝類玩具等。給女孩多一些選擇,增加玩這類玩具的機會。
另外可以多讓女孩玩水、玩沙子,做科學小實驗,培養她們對科學的愛好。
3、多給女孩做主的機會
從小的時候起,就要多給女孩選擇和做主的機會。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水果、買什麼玩具,都先問問孩子,讓她2選1或3選1。
玩遊戲的時候,讓女孩來主導遊戲的進程,不要總是「教」她,要學會退一步,做女孩的助手,在她需要時才出手。
外出遊玩的時候,給孩子安排、計劃的機會,比如要帶哪些東西,先去哪裡、後去哪裡。練習的次數多了,女孩不僅會更自信、更有主見,計劃和思考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4、改變女孩的「公主夢」
很多女孩都有公主夢,但是公主的角色大多比較單一,都是美麗和善良的化身,被動地等待著王子的解救。這種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並不利於女孩性格的培養。
在這個競爭激烈,強調男女平等的社會,我們要培養女孩獨立、勇敢的品質,讓她知道可以通過努力和主動爭取贏得更多的機會,所以在給女孩講公主故事的時候,要給她呈現不同性格的公主。
比如《冰雪女王》中的艾莎公主、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世界名著《小公主》中倔強、聰明的英國女孩薩拉等,都能給女孩帶來積極、多元的影響,甚至會改變她的理想和人生。
以上就是養育男孩、女孩時需要區分對待的一些注意事項。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男孩女孩天生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擁有善良、溫暖、勇敢、自信的品質,願每個孩子都能全面發展,擁有更好的人生。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