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的性別差異反思

2021-01-11 新華網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多個省份已開始致力於推行地方性的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落實解決家庭教育缺位等問題。然而目前仍常常存在「父親缺位」現象。本文作者分析認為,男性與女性對家庭的責任不適合再做出二元分割,在家庭教養問題上需要父職與母職並重。促進父親角色參與到子女撫養與教導之中,將有助於改變男性氣質的社會文化重構,緩解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上的兩難處境。

  近日,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圖為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一家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給爸爸「貼妝」。 新華社發 王洪超/攝

  中華文化自古強調「齊家」對「治國」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無疑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基礎工程之一。近年來,我國多個省份都已開始致力於推行地方性的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將家庭教育納入法治軌道、以法規等形式加以明確,落實解決家庭教育缺位等問題。

  然而目前,在我國城市與鄉村的家庭子女教養中,都常常存在著「父親缺位」現象。事實上,父職問題也是一個女性主義議題。在對子女的家庭教養中,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是否確然存在著性別差異,其差異的根本又是什麼?對此,我們有必要從女性主義理論視角上進行辨析,去重新思考家庭教養中的「父親參與」問題。

  子女家庭教養中的父親角色

  英國哲學家與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曾說:「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父親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可能對不少人來說,父親角色在家庭育兒中的擔當主要表現在經濟支持方面。早年間西方學界對單親母親家庭的一些研究數據表明,來自父親身份的經濟收入的缺位確實會對家庭教育造成巨大壓力。但如果僅以經濟收入的關聯來審視父位缺失的影響,則會忽視很多家庭生活中「父職」的積極影響因素。

  在子女的家庭撫養與教育中,「父親參與」是指投入時間、精力,在經濟與精神上給予家庭支持,從物質與非物質等各個層面參與到子女在認知、行為、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成長與發展之中,給予子女互動、監督、鼓勵等直接或間接的支持和陪伴。國內外學者對父親參與家庭教養提出過不同的維度模型,其中多以陪伴照看、經濟支持、教育引導等維度為共識,也尤其強調家庭和諧程度與父親自身行為對子女的影響力。簡單來說,「父親參與」是多維度的教養結構,並非是將不同類型的父職內容簡單化、概念化、機械化的疊加。

  父親角色在子女家庭教養中的作用表現在諸多方面。恰當且積極的「父親參與」不僅有助於子女的認知能力發展和學業進步,同時也會促進子女的社會技能發展,幫助子女處理對情緒的理解、表達、調節,進而也就會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例如,高水平的「父親參與」將有助於改善幼兒的害羞退縮行為,並有助於預防或降低子女青春期及成年後發生越軌行為、反社會行為的可能性等。此外,有研究數據表明,在父親承擔40%~45%子女教養的家庭中,不僅兒童的認知能力數據普遍高於對照組,且夫妻雙方的婚姻滿意度數據也高於在子女教養中相對而言「父親缺位」的家庭。

  顯然,父親角色的「在位」與「缺位」對子女成長與家庭和諧都至關重要,思考家庭教養中的「父親參與」問題時,女性主義理論可以成為有利的切入視角。

  「父職」的女性主義內涵

  家庭教養中的「父親缺位」通常是指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愛、或父親角色較少參與到與子女有關的家庭活動中。造成子女成長中「父親缺位」現象的原因可能包括父母離異、父母感情不合、父親去世、父親長期在外工作、父親對家庭成員虐待或打罵等。但更為常見的「父親缺位」也很可能單純是父親角色對子女教養的低水平參與,而形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社會性別意識形態所導致的傳統父權文化特色的家庭分工模式,另一方面是社會性別刻板印象與本質主義思維的相互作用,令不少群體將「女性更適合養育子女」視為一種教條。

  早期的女性主義研究較少關注「父職」問題,而是致力於通過解構母親身份的意識形態和家庭角色,來探討女性被限制在家庭生活中、被排斥在社會公共領域之外的情況。而當代的女性主義研究已經開始關注父親角色在家庭教養中的在位與缺位,但也要注意避免「高估」父親角色在子女家庭教養中的作用。

  西方在20世紀90年代做過不少相關研究,發現在單親媽媽家庭教養下成長的子女的整體發展大多低於常規雙親家庭教養的情況。通常,父親參與子女教養能夠減輕母親角色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多方面壓力,也能給子女成長增加更多監督與引導,但這些研究結果也並不能完全驗證是「父親缺位所導致」的假設,因為其內部也有著複雜的社會政治變量對單親母親家庭的消極影響。若過分強調或單方向強調父親參與對子女教養的重要性,則有可能會再度強化父權制文化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努力推進,越來越多的女性角色開始從全職妻子或全職媽媽向社會職場場域轉變,越來越來的女性開始在經濟收入上有了獨立和自主能力。對於女性在職場與家庭生活的失衡境遇而言,正視「父職」問題,將是進一步推動女性獲取平等權利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對父親角色在子女家庭教養中的參與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持理性的、平衡的觀點,既不能過分強調、也絕對不能忽視。

  家庭教養中父親角色的性別審視

  不少觀點認為,父親與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並不相同,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採用的更多是陪伴與撫慰,而父親則常常使用更為男性化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這其中關係著一種隱藏於社會文化潛意識的「養育天性」的假設。然而靈長類動物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均已表明,兩性在養育能力上並不存在天然的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社會現實中可被觀察到的那些在子女教養行為上的兩性差異,是基於社會性別潛意識而在文化建構中被概念化的,比起「天然差異」而言,它們更多的是由文化建構中的社會性彆氣質和性別刻板印象所造成的一種本質主義假設。

  事實上男性與女性都不是天生的「照看者」角色,「父親」與「母親」都是在照顧子女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成為「照看者」的。在照顧新生兒階段,父親與母親並不存在在教養行為上的明顯差異。而經過一段時間後,由於母親常常會花費更多精力去陪伴嬰幼兒,所以母親對嬰幼兒的照看表現得比父親更加靈敏與周全。也就是說,父親角色在子女教養上的能力的缺乏,很可能主要是由於缺乏參與、缺少直接經驗而造成的。長此以往,這種能力的缺乏則會導致自信的下降,從而使男性對父親角色進行逃避,愈發少地參與到對子女的教養之中。

  簡言之,在當代社會的婚姻中,男性與女性對家庭的責任並不適合再做出「經濟供給」與「子女養育」(或包括「家務勞作」)之間的二元分割,在家庭教養問題上需要父職與母職並重,來陪伴、引導、教育子女。促進父親角色參與到子女的撫養與教導之中,將有助於改變固守傳統男性氣質的社會文化,有助於緩解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上的兩難處境,也有助於改善對男性與女性的性別角色的社會期待,從而推動性別平等的社會進程。(薛芮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

相關焦點

  • BBC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父親的角色優勢勝於母親
    像我朋友這樣的家庭在中國可能不在少數:父親掙錢,母親管家、照顧孩子。我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似乎界定了"做家務、照顧小孩就應該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只管在外工作掙錢就可以了"。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女人和男人一樣肩負起了上班掙錢養家的責任,不再像以前似的在家相夫教子。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由於男人和女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教育方法也會截然不同。
  • 沈奕斐《透過性別看世界》:如何理解性別差異?
    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希望通過「性別」這一視角來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差異,理解差異和處理差異。當人們能以欣賞的眼光來發現差異的美,能讓差異共存,也有讓差異一致的能力,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何突破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 女同性戀者的性別角色劃分
    對於女同性戀群體的性別文化分類,最初的劃分僅僅只有兩種類別,即男性化或女性化特質的女性同性戀者。後來中國大陸研究者在臺灣學者的分類基礎上,將女同性戀群體的性別文化分為四類:即純男性化特質的女性同性戀者、純女性化特質的女性同性戀者、外男性化特質內女性化特質的女性同性戀者和外女性化特質內男性化特質的女性同性戀者。實際上,每個人對這些名詞的定義各有不同。
  • 深Talk|教輔圖書分男女,如何放大了性別差異?
    在這背後,有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一位博士的《性別與教學教育》主題報告作支撐: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了解差異是為了突破刻板認識,而不是相反。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作者利用涵蓋76個國家、包絡8萬個樣本的全球範圍性別差異調查結果,發現顯示男女在利他性、信任他人、積極互惠、消極互損、冒險精神和耐心程度六大指標上存在顯著的傾向性差異,這些差異與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呈正相關,物質和社會資源可獲取性方面的性別平等促使了男女傾向性的差異。
  • Science揭示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然而,在大量的研究中很少有關注晝夜節律在性別間的差異。《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大量晝夜節律的研究後發現了一個模式:晝夜節律存在性別差異這項涉及對超過53000參與者的記時型或晝夜偏好的研究強調了年齡和性別對晝夜節律的影響。他們發現年齡和性別確實存在晝夜節律差異。兒童通常是早起的,不分性別,但青春期後性別間的差異開始產生。
  • 男女大不同-關於性別差異的解釋
    激素作為另一種與生俱來的因素,也切實的影響著兩性的體徵和行為,例如攻擊行為的性別差異似乎受到睪丸素的影響。隨著人類進入中年甚至老年期,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女性變得更加獨斷和自信,男性則更多的表現出同理心,更少的支配他人。要解釋這種變化,激素分泌的減少可能是原因之一。
  • 藏族女性的角色與地位:文獻回顧與研究展望
    因此,需要引入一種更為恰當的觀念與模式,運用跨學科的視角與方法,對這一領域進行更多的反思與研究實踐。【關 鍵 詞】 藏族/女性/角色/地位人類學者很早就注意到了男女兩性在社會文化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性別社會地位問題,除廣泛描繪存在於不同社會結構和文化圖景中的性別角色之外,也開始致力於探尋導致這種差別存在的原因或是動力。
  • 為什麼只有人類會神奇的進化出「父親」的角色?
    一位成年男性從成為一個家庭的「丈夫」開始,男女共同孕育下一代後,男性以「父親」新的角色培育,照料或者說投資自己的後代。但是要知道,「父親」這一角色並不是在所有動物中都存在的。以和人類進化上最親緣的靈長類動物為例,「配備父親」是非常罕見的行為,而且即便是在非人類的猿類中也是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
  • 社會事件中的媒體角色差異
    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對媒體角色的研究,從傳媒發展史的角度提出了關於媒體角色的假說,然後運用經驗觀察的方法研究了新環境下媒體所扮演的環境監測和社會動員角色,並分析了微博、門戶網站和平面媒體在角色上的差異與互動。通過研究,本文發現:微博媒體和傳統媒體在社會事件的報導中存在角色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信息告知功能和社會動員功能兩個方面。
  • 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文從研究購物中心這一新興業態空間中消費者行為出發,分析不同性別消費者行為特徵及業態空間選擇差異,並進一步探討性別角色認同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以期解讀不同性別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對消費空間需求,為購物中心的規劃建設提供一種基於不同性別消費者的視角,優化購物中心設施配置,推動城市零售商貿業發展。
  • 《科學》揭示生物鐘的性別差異
    然而,在大量的研究中很少有關注晝夜節律在性別間的差異。北京時間9月5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大量晝夜節律的研究後發現了一個模式:晝夜節律存在性別差異。
  • 新東方雅思寫作語料庫:父母角色差異的原因及未來作用
    在一些國家,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扮演的角色,和很多方面,是不同的,為何存在這種差異,在未來父母的角色會有哪些變化?   【薛鵬點評】   新題出現,恆熱教育,談及父母對於孩子成長中影響差異的原因,展望父母在孩子未來成長中作用的不同,不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話題,考察頭腦風暴,寫作有一定難度。
  • 《Rust》堅持強制限定角色性別 玩家怒噴開發商傻蛋
    《Rust》中角色創造不同於通常遊戲中那樣,玩家使用的角色既非開發商已設定好的角色,又非自己捏一個角色。《Rust》中,玩家角色特徵由遊戲隨即生成,包括膚色、面部特徵、四肢長度,如果玩家角色是男性甚至連丁丁大小都會自動生成。並且這些特徵同玩家的Steam帳號永久綁定。《Rust》缺乏物理性別特徵選項讓不少玩家猝不及防。
  • Rust女性角色上線 玩家性別將根據ID隨機強制分配
    開放世界生存遊戲《Rust》近日更新了女性玩家模型,但是,官方將根據玩家的Steam ID進行角色模型分配。如果玩家想修改角色外貌或者換個性別,開發商可以明確告訴你:沒門。開發商Facepunch在官網博客上表示:「雖然有不少玩家抱怨不可更換性別,我們很理解,但是不會改變主意。」
  • 為何童話中的母親,總將孩童拒之千裡,而父親往往軟弱無能?
    懦弱的父親,邪惡的母親 在〈白雪公主〉和〈小紅帽〉故事中,都出現了一名可視為無意識中父親形象的男性:受命要殺死白雪公主,卻饒她一命的獵人。除了代理父親,還有誰會看似受到繼母支配,卻為了救孩子,膽敢違抗繼母命令呢?
  • 自由意志有性別差異?神經科學與哲學對此爭辯不休
    他們的角色類似於一個睜大眼睛的孩子和她脾氣暴躁的叔叔。每當這個科學這個年輕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發現是,年長的哲學叔叔就會說:「這就是全部嗎?這必然是真嗎?當如果不是,那這不算什麼?「神經科學方面的哲學嘲諷尤為突出,因為神經科學聲稱大腦掃描揭開了人類意識的秘密。一些無神論思想家已經進行了長時間研究,宣稱自由意志不存在。
  • 晝夜節律竟然存在性別差異
    9月4日,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Sean Anderson博士和 Garret FitzGerald 博士共同參與的一項研究在 Science 上公開發表,研究表明晝夜節律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一般更傾向於早起,而男性則更傾向於晚睡。
  • 《三體》當中眾多女角色,你最喜歡哪一位?
    《三體》當中,女性角色不多,主要的女性角色有這幾位:葉文潔、楊冬、申玉菲、杉山惠子、莊顏、薩伊、東方延緒、艾AA、程心、智子。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智子。葉文潔的人生太坎坷了,她父親、妹妹在瘋狂的年代死去、母親背叛、自己被陷害,在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之看到人性的醜陋。但是她依舊沒有徹底憎恨人類,卻一直想拯救人類,看看人類還有沒有善!她試圖用更高的文明智慧來統治地球。因為女兒的死,她最後給羅輯留下來提示。她不是救贖,只是對人類還有一點愛。我很欣賞葉文潔!
  • 《Rust》加入女性建模 角色性別將由STEAM帳號決定
    官方表示一旦正式應用這些建模,玩家的性別、像種族等都將隨機分配。「我們依然有一些東西需要完成,比如製作女性可更換的衣服模型。」Newman在最新的開發博客中寫道,「澄清一些誤解,當我們激活這些建模後,玩家是無法選擇自己角色是男是女的。但我們也並不是剝奪玩家的選擇權,因為玩家從來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是男是女。而一個男性的聲音從女性的身體中發出來,並不比8歲小孩聲音從女性身體發出正常多少。」Newman在郵件中確認全部管理員將隨機設置成女性,儘管「目前只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