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由於成績不理想與大學本科失之交臂,只上了個大專。朋友打電話向我哭訴,說他老公埋怨她沒有把兒子培養好,怪她沒有盡力。
我的朋友也很委屈,反問老公怎麼不管兒子,她老公的回答是:"我不是給你們倆掙錢呢嗎?"我朋友哭笑不得:"那我也有工作啊!孩子從小到大你管過多少?"
像我朋友這樣的家庭在中國可能不在少數:父親掙錢,母親管家、照顧孩子。我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似乎界定了"做家務、照顧小孩就應該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只管在外工作掙錢就可以了"。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女人和男人一樣肩負起了上班掙錢養家的責任,不再像以前似的在家相夫教子。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由於男人和女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教育方法也會截然不同。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生活細節和學習成績。女人的性格大多偏溫柔、細膩、敏感、遇事沒有主見、天生愛嘮叨。和媽媽在一起時間多的孩子和媽媽最親,在性格上可能也更偏女性化,常常缺少了一些陽剛之氣。
▲爸爸的性格則更豪放、勇敢、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處理事情果斷,有責任擔當。如果爸爸能參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來,在孩子的性格培養上就能很好的彌補媽媽的不足。
▲父親是兒子學習的榜樣和表率。男孩通過和爸爸的交流、互動,可以學到他身上的勇敢、堅強、幽默……,學會如何讓自己更有擔當,逐漸了解怎樣才能讓自己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而對於女兒來說,父親永遠是自己身後的那座山,是堅實的依靠。女兒的安全感更多的來自於爸爸。同時,父親的陪伴也極大的影響著女兒成年後對異性的判斷和她未來的擇偶觀。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既需要媽媽的溫柔,也需要爸爸的陽剛。爸爸和媽媽這兩種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且父親的角色優勢比母親更勝一籌。
BBC的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揭示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男人作為一個父親的意義,被重新定義了;許多父親想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的培養上。據新的研究表明,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角色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重要。
01孩子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和父親建立了緊密聯繫的紐帶。
英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曾開展了一系列有趣的實驗,探索孩子在出生之前和父親之間的紐帶是如何建立的。
大量的實驗發現:當一個男人即將要做爸爸時,他的荷爾蒙狀況會發生變化,有的甚至會產生和妻子相似的妊娠症狀。嬰兒誕生後,父親的雄性激素水平會爆降三分之一,男性天生的攻擊性也會隨之降低。
父親與孩子之間強大的紐帶已經從生理上改變了他們,激發了男人父親的本能,將具有攻擊性的男人變成了溫柔的父親,以便於他們的行為能更好的養育孩子。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變得不是那麼弱小、容易受到傷害,父親的雄性激素水平也會逐漸回升。
02父親在孩子從嬰兒成長為幼兒過程中的影響。
1、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時會相對安靜,而爸爸和年幼的孩子更多的交流則是追逐、比賽,遊戲。
父親的遊戲本能是積極的,在和孩子的追逐打鬧中,他們善於引導孩子運用自己的力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極限。爸爸總是鼓勵小孩子做更多的嘗試,教會他們如何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勇於探索周圍的世界,使孩子在遊戲中學會了堅強、獨立、冒險。
在參與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媽媽的表現則顯得差強人意。她不會像爸爸那樣投入,所以更多的孩子願意把爸爸當做自己的遊戲夥伴,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認為爸爸是比較有趣的家長。
2、父親獨特的遊戲態度更有助於刺激孩子語言的發展。
父親在和孩子的遊戲中,更傾向於使用成人語言,而不是媽媽們常用的兒童語言(如:吃飯飯、睡覺覺……)。父親經常使用孩子不熟悉、陌生的詞彙,反而更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爸爸用詞比媽媽深刻、幽默、有趣。相比較之下,在遊戲中爸爸的表達更受孩子歡迎。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二至三歲語言發展期,父親比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更大。父親使用的詞彙量越大,孩子在一年後的語言測試中表現越優秀。
3、爸爸參與早期發展教育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自信、更有耐心,並且可以保持興趣。
研究顯示,這種效果非常明顯,父親的參與使孩子在學校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這樣的孩子也很少會出現違紀、違法行為。
03孩子進入青春期,父親要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1、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不再是媽媽懷裡的乖寶寶,逐漸開始不聽媽媽的話。這時,父親就要承擔紀律約束者的角色,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和界限。研究表明:父親嘗試和孩子解釋規則,而不僅僅是懲罰時,對孩子的行為更有約束力。
2、媽媽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時,從感情角度出發,關注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媽媽相比,爸爸的處理方式則更理性,更有邏輯性和原則性,與感受無關。
孩子從媽媽那裡得到的是生活上的照顧和情感上的支持,而從爸爸那裡得到的是事實真相。父親的教育法則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成年之後的真實世界。
3、父親對青春期孩子的影響不僅僅是心理層面上的,還有生理上的,尤其表現在對女兒的影響。
心理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童年時期或整個兒成長過程中沒有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女孩與那些家庭完整、幸福,童年快樂的女孩相比,前者的青春期要提前6個月到一年左右。
父親會影響女兒對異性的判斷力及未來的擇偶觀,女兒對男性的品味很大程度上受其父親影響,不光是性格、有的甚至連長相也很相像。
總結: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他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有了,並且會一直持續到他們長大後選擇自己的伴侶。重要的是,父親能夠提供母親的本能所不能給的,父親的參與可以促進孩子獨立性及冒險精神的培養,在鼓勵孩子探索的同時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界限,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和接受這個他們將要進入的成人世界。
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並不長,就那幾年。媽媽的愛護是感性的,而爸爸的教育是理性的;二者相輔相成,產生互補,對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爸爸們要珍惜這段時間,不要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
寫文不易,您的鼓勵是對我最大的動力。喜歡本文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加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