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日本高分電影,抽了很多父親三個巴掌

2020-12-09 騰訊網

前段時間,傅園慧爸爸上了熱搜。

他回憶女兒小時候的經歷:

傅園慧剛進省隊。

有天,一個年齡稍大的隊員,突然跑來「打小報告」:「傅園慧在我們遊泳隊說她是天才。」

周圍的人都覺得她好笑。

傅爸爸卻很認真地說:「我們傅園慧真的是天才。」

傅園慧爸爸回憶女兒小時候的事 / 《我家那閨女》

這種鼓勵,成了傅園慧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傅園慧感激父母給予她的教育 / 《我家那閨女》

傅爸爸曾說:「做父親是我這一生最好的工作。」

把作為父親的職責,當成工作般去認真對待,多少人有這樣的意識?

我們總強調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卻忽視父親的存在同樣重要。

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如父如子》,就聚焦了父親教育。

兩個父親,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發人深省。

豆瓣網友打出了8.5分的高評分,遺憾的是,卻只有7萬多人標記看過。

拍這樣一部電影,與導演的經歷有關。

是枝裕和曾為了工作一個半月沒回家。

再見到小女兒時,發現她對自己十分生疏。

離家時,女兒甚至客套地說:「下次再來啊。」

即使是血脈相連的親人,缺席了孩子的成長,也會變得如同陌生人。

被孩子接納,才有做父母的資格

在大公司工作的一流建築師良多,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妻子溫婉賢淑,兒子乖巧懂事。

良多每天努力工作,堅持給兒子慶多提供最好的教育。

慶多連面試私立小學,都要先上專門的補習班。

面試官問:你夏天的時候做了些什麼?

慶多答:跟爸爸一起野營、放風箏。

慶多回答面試官問題 / 《如父如子》

面試結束,良多問兒子:「你沒有和爸爸一起野營過,為什麼要那樣說?」

慶多告訴他,是補習班教的。

乖巧的慶多 / 《如父如子》

成長在家教嚴格的家庭,慶多早早擁有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只是不像父親那般優秀。

在父親良多身上,能看到許多職場精英的影子——各方面都很出色,唯獨疏於照顧家庭。

因忙於工作,良多幾乎從不陪兒子出去玩。

升學面試,也是勉強抽空才能去。

妻子有過抱怨,但也能體諒丈夫的辛苦。

妻子埋怨回到家還要加班的良多 / 《如父如子》

每天,良多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到家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兒子有沒有好好練鋼琴。

良多一家 / 《如父如子》

在外人看來,良多一家無疑是令人羨慕的家庭,儘管父子倆的關係並不親密。

但平靜的生活,很快被醫院的一通電話打亂:

6年前,孩子出生時,他們和另一家抱錯了。

慶多並非良多和妻子的親生孩子 / 《如父如子》

對方是鄉下的一戶普通人家。

父親齋木守著一個電器店,母親在便利店打工。

除了抱錯的琉晴,家裡還有兩個更小的孩子。

雖然不富裕,但這家人的生活,顯然更豐富、快樂:

交換兩個孩子的照片時,慶多只有一張正襟危坐的證件照,琉晴卻笑得一臉燦爛。

兩家人交換照片 / 《如父如子》

父親齋木還拿出手機裡拍的視頻,回憶一家人遊玩的場景。

齋木介紹琉晴 / 《如父如子》

兩個孩子初次見面。

打招呼時,鄉下的琉晴的聲音爽朗,慶多卻有種與同齡男孩不相符的靦腆和拘束。

孩子們開心地吃著東西。

父親良多發現琉晴有咬吸管的習慣,一直用審視的眼光盯著他。

仿佛不敢相信,這才是他的親生兒子。

良多盯著琉晴看 / 《如父如子》

開始走法律程序前,兩家人決定先在周末,讓孩子互相留宿,適應一段時間。

琉晴剛到良多家,吃飯時,拿筷子的方式就遭到了批評。

良多批評琉晴 / 《如父如子》

甚至晚上洗澡,也被要求練習用筷子夾水裡的玩具。

練習用筷子的琉晴 / 《如父如子》

父親良多制定了很多規矩,想糾正琉晴的壞毛病。

良多家的規矩 / 《如父如子》

琉晴卻變得更加任性。

他用牙膏在洗手間的鏡子上畫畫,用手掌亂彈鋼琴……

叛逆的琉晴 / 《如父如子》

直到良多大聲訓斥他,才停下來。

良多訓斥琉晴 / 《如父如子》

周日,父親良多依然忙於工作,妻子坐在沙發上織毛衣。

琉晴一個人無所事事。

他覺得,時間真的難熬。

孤獨的琉晴 / 《如父如子》

有天,良多一家躺在客廳的地上,對著「流星」許願。

琉晴說,他想回到爸爸媽媽身邊。

良多和妻子感到沮喪,意識到琉晴沒有真正接納他們作為父母。

許願 / 《如父如子》

齋木家,卻完全是另一種模樣。

比起冷冰冰的規則,更注重溫馨的家庭氛圍。

溫馨的齋木一家/ 《如父如子》

父子泡在同一個澡盆裡。

為了幫新來的慶多緩解不適應的情緒,齋木跟他玩水,逗他開心。

父子一起泡澡/ 《如父如子》

到了晚上,還沒適應新環境的慶多,一個人坐在角落發呆。

齋木的妻子看出他想家,會用開玩笑的方式來安慰他。

安慰 / 《如父如子》

感受到溫暖的慶多,只猶豫了一下,就伸出手抱住了她。

擁抱 / 《如父如子》

齋木明白,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扉,孩子才能接納他這個父親。

他耐心地幫慶多修玩具,給他講他感興趣的故事,陪他一起玩遊戲……

離開了生活了六年的家,慶多在這裡,也可以笑得開心。

齋木和孩子一起修好了玩具車 / 《如父如子》

城市那邊的琉晴,漸漸忍受不了「像酒店一樣」的家。

即使那裡有高級的玩具,和以前吃不到的美食,他還是逃回了原來的家庭。

在這場親情的較量中,習慣了「人生贏家」角色的良多,最終輸給了平凡的齋木。

席勒說: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於血肉關係。

「一個男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父親,也許應該放棄只從自身出發成為父親的想法。只有當一個孩子接受和承認你為父親,你才能成為父親。」

比起血脈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內心的羈絆。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可惜的是,良多一家的相處模式,才是現實中大多數家庭的縮影。

在良多看來,陪伴和照顧孩子,都是母親的任務。

父親只要努力工作,給孩子提供好的條件就足夠了。

經濟實力的懸殊,甚至讓他有些看不起齋木。

良多奉行的方針是:「無論什麼事都要一個人完成」。

為數不多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裡,他都在嚴厲教孩子如何獨立。

儘管慶多只有六歲。

良多的教育觀 / 《如父如子》

齋木說,自己半年內陪慶多的時間,比良多六年以來還要長。

良多理直氣壯地反駁:有工作在等著我。

齋木和良多對父親的職責有不一樣的看法 / 《如父如子》

齋木頓了頓,反問: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齋木對父親角色的認知 / 《如父如子》

生性樂觀的齋木,信奉「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不今天做」。

他願意將大把的時間花在家人身上。

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一對互相信任的朋友。

琉晴承受不了壓力時,總會向父母表達心情、尋求幫助。

因為他知道,父母可以依賴。

這種依賴像一層防護網,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而慶多迫於父親的威嚴,只敢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的情緒。

聽見父母因是否要把自己換回去而產生爭執,獨自在房間裡的慶多,只是默默縮進被子裡,沒有追問。

慶多 / 《如父如子》

他順從地接受了父母的安排。

把慶多送去齋木家之前,父親良多像布置任務一樣囑咐他:不能哭,不能打電話回家。

良多冷冰冰地叮囑兒子 / 《如父如子》

即使在最親的人面前,慶多也不能表現出脆弱。

就好比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卻把他推開。

久而久之,孩子很難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

聽說要去另一個家庭生活,慶多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還要練鋼琴嗎?

他不喜歡彈鋼琴,卻還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父親對自己的期望、討好著父親。

小心翼翼的慶多 / 《如父如子》

對許多孩子來說,父親兩個字,就等於規則和權威。

長期受到父親過於嚴厲的教育,只會讓他產生畏懼情緒,心理上的疏遠一點點累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

在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選擇的傾訴對象中,前四位分別是同性朋友、母親、異性朋友和兄弟姐妹。

不同的是,日韓美的高中生都把父親放在了第五位。

在中國,「父親」是第六傾訴對象,排在網友之後。

心裡有煩惱,寧願向素不相識的網友傾訴,也不願意跟朝夕相處的父親交流。

良多式的父親們可能不會想到,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已經生疏到這樣的地步。

最好的愛,是包容你的不完美

大多數家庭,習慣了良多父親式的缺席。

只不過,習慣並不代表不在意。

在孩子心裡,父親一直很重要。

比如母親告訴兒子慶多,不想練琴的話,可以不用勉強。

慶多果斷拒絕了。

他說,學鋼琴,才能讓爸爸更喜歡他。

慶多和母親 / 《如父如子》

比如有天,良多拿出相機翻看,發現裡面多了許多自己熟睡的照片。

都是兒子慶多偷偷拍下來的。

良多翻看相機 / 《如父如子》

跟父親在一起的場景,慶多都想記錄下來。

即使父親因為工作太累,早就睡著了。

電影表面上是兩個父親互相選擇孩子,其實,是孩子選擇了父親:

慶多在相機裡留下爸爸的照片,琉晴許願回到原來的父母身邊。

孩子的愛很簡單,也很動人。

你對他溫柔時,

他會回報更多的善意;

偶爾兇他時,

他記得的仍是你的好。

翻譯家傅雷給兒子寫過一封懺悔信。

他說,自己每天都會因為穿衣吃飯的小事,衝兒子發脾氣。

有次晚飯後,傅雷在書房看報,兒子突然走過來。

傅雷因為被打擾,忍不住吼了一句:「你又來幹什麼?」

兒子沒有說話,跑過來抱了他一下,就走開了。

傅雷寫道:

「你剛離開書房,報紙就從我手中滑落到地上,一陣強烈的內疚和恐懼湧上心頭。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如此粗暴也萎縮不了你對父親的愛。」

2008年傅雷百年誕辰,傅雷全部著譯手稿和家書100多件首次展出。傅雷先生的兒子傅敏出席 / 視覺中國

《奇葩說》中有過一個辯題:一周沒陪夠孩子12 個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最終有79%的人選擇了支持取消。

當節目組去採訪小朋友時,他們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被採訪的小朋友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不同意「。

孩子不同意取消爸爸的稱號 / 《奇葩說》

「爸爸很辛苦。」

「因為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啊。」

連正方辯手的兒子也反對這條規定:「我怕爸爸做不到,我就沒有爸爸了……」

孩子對爸爸的愛很簡單也很動人 /《奇葩說》

在選擇玩具以及要爸爸陪自己一天的題目裡,孩子們都選擇了想要爸爸陪自己。

比起玩具,孩子更想要的是父親的陪伴 /《奇葩說》

在孩子來到世界的最初幾年,父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他們曾給過父母最毫無保留的愛。

很多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難免會拿他們跟別人家的小孩比較,覺得他們不夠完美。

鋼琴演奏會上,沒發揮好的慶多,誇讚其他小朋友彈得好聽。

遭到父親良多的指責。

他覺得兒子不努力、不上進。

這件事甚至堅定了良多要交換孩子的決心。

良多一家 / 《如父如子》

可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或許有些方面比不上其他人優秀,或許努力了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仍是獨一無二的。

有人說:「所謂家人,就是沒有人會被放棄。」

哪怕彼此都不完美,卻是世界上最願意無條件地守護彼此的人。

-END-

相關焦點

  • 豆瓣8.2治癒系電影,女孩遇到妖精,原來是父親從天堂派來保護她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也和這樣陰陽兩隔的遺憾有關。去世的父親派了三個妖怪來保護自己的女兒,直到女兒的信寄出,妖怪消失,得到治癒的不僅是這個女兒,還有觀眾!這部電影就是《給桃子的信》!這部電影於2011年上映,豆瓣高達8.2的高分,參評人數達到5萬多人。該片導演衝浦啟之是日本小有名氣的作畫監督,導演的作品像《旅行的機器》、《人狼》、《攻殼機動隊》等都非常優秀,評分頗高,觀眾也很喜歡。
  • 《螢火蟲之墓》對日本侵略戰爭沒有任何反思?這部電影的主題究竟是...
    有的人說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很是混亂,還有人說這部電影當中沒有體現對日本侵略戰爭的任何反思。剛剛又對這部電影重刷了一遍的筆者想就這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關於這部電影當中,有沒有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反思以及這部電影的主題究竟是什麼?
  • 70年代高分電影,精彩的不只有教父,還有這部中國電影
    電影從1895年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間,湧現出了無數優秀作品。 在上世紀70年代,很多國家都具備了成熟的電影製作技術,流傳下來了許多經典作品。 今天的影單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下70年代的高分經典影片吧!
  • 盤點十部2020年高分日本電影
    日本不乏優秀的導演,如早期的黑澤明、北野武、小津安二郎等,優秀作品無數。在今年這個疫情背景之下,日本仍湧現出了許多高分作品。  電影的定位是同性、劇情,但電影也並不僅僅是講兩人之間的同性愛情。日本很擅長拍攝此類題材的作品,無論是動漫、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不僅僅將視角放在這一個點上,而是包括生活、人生、親情和愛情多方面的。
  • 布魯斯威利斯的三部高分電影,每一個都是各大電影節的寵兒
    布魯斯威利斯的三部高分電影,每一個都是各大電影節的寵兒布魯斯威利斯是一位有名的美國演員,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製片人和編劇。在他的個人經歷中,有一條曾提到,他在九歲到十七歲期間,患有嚴重的口吃,後來在他參加表演的時候消失。
  • 父親節:李連杰周潤發馮小剛都曾主演過關於「父愛」的電影
    今天是父親節,小編做了一期電影推薦,在這些電影裡,父親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你能在這些故事中,看見你的父親嗎?《鋼的琴》《鋼的琴》是小編最愛的高分國產電影之一。故事圍繞著王千源飾演的離婚父親桂林展開,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沒什麼錢的桂林決定聯繫自己的朋友們為女兒打造一架「鋼琴」,證明自己可以支持女兒學鋼琴的興趣,從而把女兒帶回自己身邊。
  • 高分電影推薦:這些電影讓根本你猜不到結局!
    高分電影推薦:這些電影讓根本你猜不到結局!迷霧在大多數的電影當中,都會表達出一種勇敢之人一定有好結局的意向,然而你在這部電影中卻看不到這樣的情況。其實這部電影除了演繹絕望,以及人們在面對危機時所表露出來的各種人性,更加想要表達的其實是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往往比外面的未知事物更加的可怕。這部電影非常之妙處,在於它不為了單純的恐怖而恐怖,而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人性隱喻。焦土之城作為曾經入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焦土之城絕對是一個讓人看完之後頓感啞然,久久不能自已的影片。
  • 韓網評分9.2,這部名叫《詞典》的電影,戳了我們國產片自尊心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它就那樣躲在書包的角落裡,陪伴我們度過多少個日日夜夜。四年前,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聲稱將拍攝一部以《新華字典》命名的電影,網上一下子炸了鍋。沒別的意思,大家都不希望心中的那份情懷被別人拿來消費,伴隨著大量的質疑之聲,這個電影項目最終也是不了了之。皮哥當時也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但當我看到韓國電影《詞典》之後,對這件事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 關於月亮的電影,這部高分科幻片一定要看!
    電影講的是未來世界因為汙染問題,人類開始到月球上開採能源。電影裡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橋段是:山姆和另一個自己打桌球,竟然大比分落後。真是名副其實的「我認真起來連我自己都怕」。本片只用了33天就完成拍攝,幾乎就是一個人獨角戲。
  • 燒腦神作,韓國高分電影,結局反轉精彩
    很多的電影第一遍的時候看不懂,看上兩三遍才開始理解,今天小編想說的《殺人者的記憶法》這部影片就相當的燒腦。跟一般的犯罪懸疑片相比,《殺人者的記憶法》有一個獨特且巧妙的地方讓它在同類型電影中顯得非常與眾不同——故事的兇手,從一開始就浮出水面。尤其在最後的結尾,兩個殺人犯同框,讓人有些霧裡看花,到底誰才是兇手?
  • 河北張家口,三名女初中生在宿舍強迫同學抽電子菸,不抽就扇巴掌
    近期,有媒體報導,河北張家口三名初中女生強迫女同學抽電子菸。1月3日,該事件的相關視頻被曝光在網上,引起無數網友的關注,根據視頻顯示,女生宿舍內,三名女生圍在一個短髮女生的床前,他們手上還拿著個電子菸。
  • 豆瓣高分的五部冒險電影,星爺也有一部上榜,可評分卻不及這部
    豆瓣高分的五部冒險電影,星爺也有一部上榜,可評分卻不及這部瘋狂動物城贊到驚人,大迪斯尼動畫一年比一年精彩!朱迪隻身去陌生的大城市追夢,讓我又追憶起自己那美好而充實的留學生活了。Sloth們的每次出場自己都要笑到面癱了!
  • 這部被抵制的好電影,很多人錯過了
    我們在學校的課本上知道很多事情的結局,卻不知道那些事情的經過。我們有時候只會看到一個偉大的人做了一件偉大的事,卻忽略了這個人本是平凡人,以及做成這件偉大事所付出的代價。這是大多數人了解到的阿姆斯特朗的一生,這部影片也是根據詹姆斯·漢森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編而成。但電影裡的阿姆斯特朗,並不只是一個在登上月球的地球人。
  • 電影史上十大高分科幻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十部高分科幻電影,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喲~1.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場景宏偉大氣,劇情嚴謹驚險,情節非常感人。電影中有很多經典場景,就比如飛船和空間站對接的情節,真的是非常震撼了~喜歡看科幻電影的小夥伴一定要去看這部片子!
  • 在《長江七號》這部電影中,致敬了許多的經典,只有致敬並無抄襲
    在2008年,一部由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科幻喜劇《長江七號》上映,一舉拿下香港票房年度冠軍,在大陸也拿下了2億多的票房,這部電影的定位是給小孩子觀看的科幻喜劇,整部電影也是圍繞著劇中的小孩所拍攝的,電影中的小演員,每一個都人小鬼大,其實,這部電影播出後,很多人都覺著,這部電影脫離了周星馳本身的喜劇定位,很多人也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本人其實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裡面的人物特色鮮明
  • 《動物世界》李易峰的父親是誰?5個細節幫你理解電影
    6月29日上映的《動物世界》,2天累計票房超過1.5億,豆瓣網友打出7.5的高分,這也是李易峰所有參與作品中的最高分,足見影迷對這部電影的認可。不過半小時雖長卻並不多餘,而穿上石頭剪刀布賭星星的部分也很容易讓人看懵,在二刷之後,我們理清了整個賭的過程,並梳理出5個細節,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電影。
  • 日本高分電影,豆瓣評分每一部都在8.6以上,值得你永久珍藏!
    你是日本電影的資深影迷嗎?這些高分電影,你看過多少呢?《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007),豆瓣評分8.7。淡淡的溫情緩緩沁人心脾,《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在那平實的日常點滴為展開,電影在前段滿載歡顏,在後段以情感為奠基營造了動人與心的淚點,那瑣碎的市井,那簡單的善良,那樸實的情感,這些普通卻又珍貴的過往,與人共鳴,形成了觀眾一種對美的追憶。《步履不停》(2008),豆瓣評分8.8。該片講述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回到久別的老家,一家人因大哥純平的忌日團聚在一起的故事。
  •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
    每個孩子,都是地球的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小編最近熬夜,在看電影,有些電影,熬夜也要看完,不然會後悔。比如,《地球上的星星》,一開始,是家裡的一個小可愛要看,我就給他放了這部電影,剛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感覺就覺得這名字很好聽,地球有了星星才會更加美麗,也特別留意這部電影。大半夜,心血來潮,拿著電腦放電影,看著看著,許久沒有流淚的我,有好幾次都淚崩了。
  • 41年前,這部日本電影讓所有中國人開眼看世界
    日本媒體沒想到,一部本土僅僅回本的電影,竟引發數億中國人共鳴,還將之評價為:有史以來觀看人數最多的日本電影。 沉迷二次元和小片兒的90後大概從未聽過佐藤純彌和《追捕》。對當時中國受眾,當中故事讓人上癮。 主角「杜丘」是個檢察官,正調查一樁醫藥大案:某醫藥集團秘密研究反人類藥物AX,吃了讓人失去自由意志,變成聽命他人的「機器」。
  • 韓國電影蚯蚓,人性到底有多扭曲,看完這部電影就知道了
    電影看完之後半天緩不過勁兒來,總感覺好像是心裡有塊石頭堵著一樣,其他的這種慘兮兮的電影最後那種復仇完之後的快感會快速消褪掉前面造成的壓抑感,但是這部電影最後的復仇情節過於短暫以至於壓抑感還沒有完全消退的時候,電影就已經結束掉了。思考點:1、自己的對手擁有強大的政zhi背景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