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兩個字,有著太多的含義。
有的人從小能感覺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有的人年少時愛和父親爭執,用了半生才明白何為「父愛如山」,也有人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像哈姆雷特一樣有了「俄狄浦斯情結」。
但是無論如何「父親」這兩個字包含的意思遠比能說出來的多。
今天是父親節,小編做了一期電影推薦,在這些電影裡,父親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你能在這些故事中,看見你的父親嗎?
《鋼的琴》
《鋼的琴》是小編最愛的高分國產電影之一。
故事圍繞著王千源飾演的離婚父親桂林展開,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沒什麼錢的桂林決定聯繫自己的朋友們為女兒打造一架「鋼琴」,證明自己可以支持女兒學鋼琴的興趣,從而把女兒帶回自己身邊。
自己造鋼琴?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一個想要女兒回到自己身邊的父親上真的實現了。
雖然鋼琴最後做出來是走音的,但是能做出來就來之不易,永遠不要小瞧一個父親,他為了自己的孩子,總能發揮出最大的聰明才智。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秦昊飾演的姜紫成也是一個父親。
不過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年輕時他拋棄了宋佳和馬思純飾演的母女,在功成名就時又回到他們身邊,對馬思純扮演的女兒以「叔叔」的身份相認。
姜紫成這個父親,展現了一個市儈狡詐而不負責任的父親側面,其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
在女兒遇到危險時,他也只能和宋佳飾演的母親說「她是個成年人了,該為自己負責」。
雖然他花大價錢供女兒上學,衣食住行也是處處照顧,但是本質上他還是一個自私的人,他的「利己主義」思想,遠超他父親的情懷。
《阿郎的故事》
發哥周潤發在熒幕上一直以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示人,可能很多人很難想像身為一個「父親」的周潤發會是什麼樣子的。
在《阿郎的故事》裡,周潤發就飾演一個帶著兒子獨自生活的單身父親,電影裡的他曾經也是放蕩不羈,有一個老婆卻沒有珍惜,後來老婆出國,留下了孩子,發哥獨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
周潤發和小演員父子倆相處的戲份也是十分感人,小兒子每天跟著爸爸打工搬磚,卻能自得其樂,可惜的是這部劇故事並沒有講好,最後爛尾了,至於是怎麼爛尾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真的是文章的演技巔峰之一,他在這部劇中和李連杰搭檔,飾演一個自閉症兒子,雖然這劇剪輯敘事手法太平庸,但小編還是沒忍住感動落淚。
可以說,李連杰在這部電影裡真的體現了什麼叫「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電影中,李連杰飾演的父親一直照顧著自閉症兒子,但是沒想到,自己卻查出了肝癌,他走投無路,走上了帶著兒子一起尋死的道路。
電影最戳心的,還是父子的互動,在這些互動裡,兒子對父親的依賴,一覽無餘。
因為自閉症,21歲的兒子的世界似乎還是童真的,或許只有親人,才能永遠地包容長不大的孩子吧。
《老炮兒》
《老炮兒》這電影,「爹」可是絕對的主角,馮小剛飾演的「老炮兒」完美地展示了什麼叫「你爸爸還是你爸爸」。
在《老炮兒》裡,扮演馮小剛兒子的李易峰無意中惹了一個富二代,慘遭威脅,沒想到他那看起來特別沒溜兒的爹竟然想給他出手擺平。
馮小剛這爹,是那種典型的「曾經威風」的爹,也是有過一段「扛把子」歷史,你有沒有聽你爹吹過他過去的牛逼呢 ?
故事裡,爹味兒老炮兒們還想堅守江湖道義,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這部電影,其實父親的戲份很少,但是父親的戲份也很多。
故事講述的主要是一個背井離鄉工作的女孩回鄉給父親奔喪的故事,電影從側面不斷描寫著父親死後對兒女的影響,操辦葬禮時沒感覺,在路過香港機場思念卻排山倒海地湧來。
這部電影對父女情的描寫非常寫實,特別是對「父愛」的後知後覺,其實是現實中大多數人的狀態。
在父親還在身邊的時候,我們意識不到他的愛,在他離開之後我們才知道他對我們是這樣的重要。
隨後,小編把這部電影裡最感人的一段臺詞送給大家。
「我經常忘記,於是,它又經常不知不覺的變得很重,重到父後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看著空服員推著免稅菸酒走過,下意識提醒自己,回到臺灣、入境前,想起給你買一條黃長壽……」
如果父親還在你的身邊,那不要忘記,現在就去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