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朋友和我說了一個他遇到的朋友的故事,男生從未談過戀愛,有個青梅竹馬,打算大學畢業後就在一起。
但女生是學醫的,因為疫情去武漢支援,結果一去不復返,再也回不來了。
我聽到這個故事滿滿的遺憾和惋惜,為什麼要等畢業?有的等待等來的是陰陽兩隔呀!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也和這樣陰陽兩隔的遺憾有關。
去世的父親派了三個妖怪來保護自己的女兒,直到女兒的信寄出,妖怪消失,得到治癒的不僅是這個女兒,還有觀眾!
這部電影就是《給桃子的信》!
這部電影於2011年上映,豆瓣高達8.2的高分,參評人數達到5萬多人。
該片導演衝浦啟之是日本小有名氣的作畫監督,導演的作品像《旅行的機器》、《人狼》、《攻殼機動隊》等都非常優秀,評分頗高,觀眾也很喜歡。
女主是個11歲在上6年級的小學生,她的父親意外去世,而在那之前,她曾和父親鬧了不愉快。
她還沒來得及和父親和解,說對不起,這個機會就被永遠地剝奪了。
她懷著遺憾與後悔,看到父親留給自己的信件,卻發現裡面只有三個字「致桃子」。
她不知道在天堂的父親對她是否已經諒解,卻不得不和母親一起從東京搬到汐島生活。
母親承擔起養家重任,她甚至埋怨過母親為何能這麼快對父親去世的事情釋然,卻不知道母親背地裡一個人留的眼淚。
大人的世界,哭泣並不像小孩子一樣恨不得所有人都看到,所有人都聽到,而是躲角落哭過後繼續笑著面對生活。
母親長時間忙碌,桃子在新環境感到很孤單和無助。
她不愛和其他孩子玩跳水的遊戲,只能自己呆著。
她打開了閣樓裡一個裝有畫著妖怪畫冊的舊盒子,之後她發現了件恐怖的事情。
那就是她總能看到三個妖怪圍繞著自己,她們形影不離,除了嚇到桃子,卻從不傷害她。
可媽媽卻看不到這三個妖怪,他們總是偷村民的果實,胃口大得驚人。
他們告訴桃子,是去世的父親派他們來保護桃子的。
通過跳舞可以將信寄到天堂給父親,一開始桃子半信半疑,怎麼都不願意。
在妖怪的一次次哀求下,不得不一起跳舞,奇蹟的是,自己寫好的信不見了。
那個夏天,那個遭遇父親離世的夏天,因為三個妖怪的陪伴而變得沒那麼難熬。
夏天結束,妖怪們也將消失,桃子的信寄出去,她也治癒了自己。
她鼓起勇氣跳下一開始不敢跳的河裡,失去了父親,但這個夏天她釋然了,也將變得更加強大。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著名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男主是因為疏忽害死了兩個孩子,從此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沒法走出來。
妻子和他離婚,他埋沒自己,逃離了家人曾經居住的地方一個人躲起來,以為不見到熟悉的人就不會難過。
但沒能與自己和解,那些傷痛依舊在。
桃子也一樣,她懷著對父親的愧疚和無法彌補的傷。可三個妖怪,我覺得就像她自己做的一個夢,又或是父親的託夢。
她給自己找了個藉口,原諒了自己當初對父親的愧疚,重新站起來面對生活。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餘生很長,總有時間去彌補和贖罪。
情侶間肆無忌憚地爭吵,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彼此,以後第二天一句道歉就能彌補所有傷害。
可誰知道第二天會不會到來呢?彼此能不能等到第二天太陽升起?
其實《給桃子的信》內核與《海邊的曼徹斯特》相似,只是就藝術感來說,前者用了獵奇的手法來救贖,來教人們釋然。
而後者其實更貼近現實,現實世界裡,沒有偷東西的妖怪來保護自己。
只能封閉自己,工作、活著,變得麻木,除了心底的傷痛,不敢開始新的生活,不敢接受新的戀情,不敢對人敞開心扉。
對於長時間活在自責與難以被救贖的觀眾來說,上面說到的這兩部電影都很值得一看。
不管通過什麼方式,我們與自己和解是最好的!
不勸人自我了結,因為我覺得走出來,活著也是一種對去世親人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