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

2021-01-08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消費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大主題,是人們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新的業態空間不斷產生,購物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目前,在發達國家購物中心已成為商業業態的主流,我國購物中心也快速發展,廣州是國內較早興起購物中心的城市之一,其購物中心發展一直處於較為領先地位。購物中心的興建對城市空間結構、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起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從研究購物中心這一新興業態空間中消費者行為出發,分析不同性別消費者行為特徵及業態空間選擇差異,並進一步探討性別角色認同與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以期解讀不同性別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對消費空間需求,為購物中心的規劃建設提供一種基於不同性別消費者的視角,優化購物中心設施配置,推動城市零售商貿業發展。 

  國內外相關研究概述

  從發展歷程上看,歐美購物中心起源早,已進入成熟期,因此關於購物中心與消費者之間互動關係的研究成果較多。諸多學者就消費者對購物中心形象的認知與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選擇及在購物中心的消費行為關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關於購物中心男女性消費者行為差異的研究有不少,一些研究發現女性相對男性來說,購物熱情更高(Alreck and Settle,2002;Grewal et al.,2003)。Evans等(1996)研究了性別及職業對購物中心消費者的社會角色期待的影響。Nusser A. Raajpoot等(2008)進一步研究了不同性別及職業特徵對購物中心特點(包括購物環境)和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男女性消費者、在外工作與在家婦女在購物中心中的消費行為存在差異。Hu和Jasper(2004)認為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在購物中心中的購物動機、購物時間及對購物中心的體驗都存在差異。一些學者在研究消費者行為的性別差異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探討了職業女性與非職業女性的消費行為差異,男性消費者行為的代際差異,以及青年女性消費者消費行為特徵及消費體驗等研究,為消費者行為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為商場開發商和零售商了解更豐富的消費者行為習慣及特徵提供了參考。我國的購物中心正處於快速發展期,關於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研究也開始受到學者關注。一些學者選取國內較為成熟的購物中心為案例,通過問卷調查,對購物中心的顧客及其惠顧行為和顧客的購買行為進行了比較和分析。但與西方在購物中心與消費者行為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國內的研究相對較少,其中基於性別等不同屬性特徵的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研究更是少有成果,有待深入研究。 

  數據來源及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採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數據來源於2012年9月-10月期間,選取一般工作日、周末及國慶長假,在廣州天河城、中華廣場、萬達廣場三個購物中心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採取隨機攔截形式,以被調查者自己填寫為主。消費者問卷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93份,有效回收率為98.25%,符合抽樣調查和本研究的要求。其中男性消費者176人,女性消費者217人,分別佔總數的44.78%和55.22%,男女性消費者比例較為均衡,有利於進行消費者行為的性別差異比較。本文還採用訪談法對購物中心消費者進行訪談調查,訪談對象的選取是在問卷調查樣本中抽取具有典型與代表性的目標群體作為被訪對象,總共有18人。 

  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性別差異的多角度分析

  (一)購物動機分析 
  第一,女性消費光顧購物中心的購物指向性更強。為了分析消費者光顧購物中心的目的性別差異,將光顧目的分為五種不同類型分別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發現僅對「購物」一項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P=0.033,小於0.05)。而對就餐(P=0.373)、娛樂/休閒(P=0.431)、會友(P=0.536)和旅遊(P=0.332),消費者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從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女性選擇購物的比重達44.7%,也明顯高於男性的34.09%,從一定程度上說,女性消費者光顧購物中心的購物指向性比男性消費者更強,如表1所示。 
  第二,男性消費者購物目的性更強。從消費動機和即興消費心理來看,消費目的可以分為四大類別:目的性購物、休閒性購物、新奇性購物和比較性購物。為進一步了解消費者在購物動機上性別差異,對消費者購物類型選擇按照性別分組並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分析發現,男女性消費者表現出顯著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 pearson相關係數=11.310,p=0.023,小於0.05)。調查數據顯示,男性購物的目的性更強,女性比較性消費行為特徵比男性更加明顯,如表2所示。 
  (二)購物方式分析 
  第一,男女性消費者光顧購物中心選擇的交通方式差異不顯著。居民出行方式的選擇,一方面受到交通基礎設施配套水平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自身經濟條件及觀念等影響。三個購物中心的交通條件較為完備,消費者可以選擇多種交通方式到達。從消費者交通方式的選擇上,男女性消費者在「公交車」選項存在顯著差異(P=0.009),在地鐵(P= 0.490)、計程車(P=0.804)、私家車(P=0.060)和步行或者自行車(P=0.386)等交通方式不存在顯著差異。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消費者可能更注重經濟成本,選擇公交車的比重為44.7%,略高於男性消費者的31.82%。 
  第二,女性消費者在購物中心停留的時間較長,二者光顧購物中心的頻率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購物中心停留時間上,男女性消費者存在統計意義上的明顯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 pearson相關係數=18.060,p=0.000,小於0.05)。男性選擇「一小時以內」的短時間消費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而女性選擇「半天時間」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可見,女性在單次購物花費的時間明顯高於男性,而男性的購物行為顯得更高效緊湊。而從光顧購物中心的頻率分析,男女性消費者選擇差異不存在統計意義上的明顯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 pearson相關係數=2.013,p=0.733),如表3所示。

  (三)購物偏好分析
第一,女性消費者更關注商品類型、潮流時尚、檔次等,而男性消費者則更關注購物環境、交通便利及主題活動等因素。將男女性消費者喜歡購物中心的主要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女性消費者按照比例大小排列依次是商品種類齊全>購物環境優越>休閒娛樂設施多>商品潮流時尚>交通便利>商品價格合理>商品檔次高>服務態度好=主題活動精彩。男性消費者排列依次是購物環境優越>商品種類齊全>休閒娛樂設施多>交通便利>商品潮流時尚>商品價格合理>主題活動精彩>商品檔次高=服務態度好。男女性消費者偏愛購物中心的前三個因素一樣,但女性將商品種類齊全放在第一位,而男性將購物環境優越放在第一位。此外,男性對交通便利性、主題活動精彩的重視程度高於女性,女性對商品檔次高、商品潮流時尚的關注度高於男性。對各個影響因素進行卡方檢驗分析也可以發現,商品種類齊全(p=0.045)和商品潮流時尚(p=0.045)兩個因素,消費者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其他影響因素不存在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總體而言,女性對商品類型、潮流時尚、檔次等的關注度更高,而男性則更關注購物環境、交通便利及主題活動等外部環境因素,如表4所示。
第二,女性消費者對購物中心及特定商店的忠誠度高於男性消費者。關注消費者光顧購物中心的重遊率,發現女性消費者的重遊率高於男性消費者,二者存在顯著的差異(p=0.033),如表5所示。在考察消費者對特定商店的忠誠度的情況看,二者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p=0.001),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女性消費者對特定商店的忠誠度高於男性消費者。
(四)購物空間選擇分析
第一,女性消費者選擇服裝和化妝品的佔比較高,而男性消費者選擇電器、電子產品的佔比較高。對不同商品類型進行卡方檢驗分析可以發現,服裝(p=0.000)和化妝品(p=0.000)和電器、電子產品(p=0.000)三類商品,消費者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其他商品類型則不存在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如表7所示。統計數據表明,女性消費者選擇服裝和化妝品的佔比明顯高於男性消費者,而男性消費者選擇電器、電子產品的比重明顯高於女性消費者。可見,不同性別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關注度存在差異。
第二,男女性消費者選擇專賣店的比重較高,女性選擇百貨店和折扣店的佔比較高,而男性選擇專業店的佔比較高。從消費者喜歡的業態空間類型看,男女性消費者選擇專賣店的比重均較高,分別為48.86%和53.00%,為了分析男女性消費者選擇業態空間的差異,將業態空間類型分別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發現對百貨店(P=0.025)、專業店(P=0.031)和折扣店(P=0.000)三類業態,消費者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而對超市、專賣店、便利店,消費者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消費者選擇百貨店和折扣店的佔比明顯高於男性消費者,而男性消費者選擇專業店佔比高於女性消費者,如表8所示。
第三,男性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空間感知度高,空間指向性比較明確。為了進一步了解男女性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空間感知,調查數據表明,男性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空間感知度高於女性消費者,而且空間指向性比較明確,而女性消費者會處於閒逛狀態,不太關注商鋪的空間位置,但二者在統計意義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66),如表9所示。
(五)購物習慣分析
第一,女性消費者在逛街過程中獲得的愉悅性情感體驗高於男性消費者。為了進一步了解消費者對逛街購物的總體感受,設置了「逛街讓人心情愉快」和「有人覺得逛街無聊」兩道題目,對消費者按性別分組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分析,發現均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顯著水平均為0.000。在「逛街讓人心情愉快」的統計數據表明,女性消費者選擇同意(包括基本同意及完全同意)佔比達85.3%,而男性消費者選擇同意的佔比僅為63.1%,反觀「有人覺得購物很無聊」的統計數據,女性消費者選擇不同意(包括基本不同意及完全不同意)的佔比達64%,男性消費者僅為46.6%。女性消費者在逛街過程中獲得愉悅性的情感體驗高於男性消費者。
第二,女性消費者在購物活動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社會性。進一步考察不同性別消費者的社交情況發現,男女性消費者在購物中社交情況表現出明顯差異,(pearson卡方檢驗,pearson相關係數=18.060,p=0.000,小於0.05)。女性消費者在購物活動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社會性,有85.4%比重的女性消費者選擇有人陪伴情況下進行購物活動,選擇自己一個人的比重明顯少於男性消費者。可以看出,女性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更樂意與家人、朋友等相伴,在購物過程中更多徵求同伴的意見,購物中心扮演著聯繫親情、友情的平臺,成為其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交往空間。而男性消費者購物的目的指向性更強,更傾向於一個人去買東西,可以提高購物效率,也能更獨立地做出購物決策行為,如表10所示。

  購物中心消費者行為差異的因素分析

(一)逛街購物是女性自我表達和自我認同的重要途徑
從上文統計數據分析及訪談資料可以發現,女性對逛街購物的熱情明顯高於男性,在逛街購物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也明顯高於男性,逛街購物對女性而言,是一种放松休閒的方式,女性在逛街購物中獲得了更多滿足和成就感。女性購買服裝和化妝品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消費者,這也說明了女性對服裝、化妝品的偏愛。化妝品和服裝作為消費品,強化了女性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女性通過化妝品和服裝打扮自己、展現自己、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在購物過程中以及獲得戰利品之後,女性也樂於徵求同伴的意見與建議,尋求周邊人的關注和認可,藉此增強自我認可。可以說,消費已經成為女性自我表達和自我認同的重要途徑。
(二)家庭和工作的「雙重角色」使女性的逛街購物機會受到一定製約
當代女性職業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參加工作,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都得到進一步提升,女性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達到完整的自我體現。但是,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意識還束縛著人們思想,社會仍然保持著對女性賢妻良母的角色期待,認為女性要為家庭事務做出更多貢獻,在這種傳統觀念影響下,女性主體意識無意識地弱化,自覺地運用男性的一種標準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在此社會背景下,婚後職業女性,要同時承擔工作與家庭的雙重角色,除了日常工作外,還要負責教育孩子、料理家務等家庭職責,相應地,逛街作為一種休閒放鬆活動時間也被擠佔,逛街休閒機會無形中受到限制,她們時間很緊,抽不出很多時間購物。
(三)社會分工模式及家庭分工模式調整影響男女性消費行為
當代越來越多的女性與男性一樣進入職業市場,參加工作,獲得收入,成為家庭經濟的重要貢獻者,但是社會依然存在著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的社會角色和社會期待,認為女性應該為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且長期的社會期待與社會角色的定位,使得女性也認為承擔家務活動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與此同時,部分家庭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分工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隨著越來越多女性參加工作,女性用於家庭事務的時間也隨之減少。而購物中心、大型超市等新業態的出現,滿足了一站式購物需求,改變了傳統的購買方式,居民也更喜歡一次性大批量的商品採購,滿足幾天日常生活需要,以此節省購物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也改變了以女性為主負責購買日常用品方式,男性也會參與日常購買活動,更多地分擔家庭事務,這些在訪談材料中均有體現。

相關焦點

  • Hightable:性別營銷,男女差異
    在線下生活中,女性愛購物,男性不愛逛街。網絡也是一樣,女性相對男性更加享受購物的體驗過程。作為營銷人員,你就要針對不同的性別的人群投放不同的營銷信息。1、購物決策,女性說了算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女性是多數購買的決策者,平均來看,女性在購物決策上的話語權在83-87%2、媽媽人群:受教育程度高、職業女性,購買力強媽媽群體的購買力尤其強,營銷業者需要注意到這些群體的結構變化3、網購行為差異,人數不佔優的女性購買佔比最高美國女性網民佔比不到一半,網絡購物支出卻佔到58%
  • 電子營銷與消費者行為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特殊議題
    數位技術改變營銷環境的潛在可能使人們開始了一系列對消費者、營銷策略和營銷導向的研究,企業將根據這些研究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客戶關係。早期的研究重點在於如何在電子營銷環境下進行消費群體的描述、定位及細分。然而,電子商務的總體擴張以及大規模應用網際網路作為營銷渠道的方式激發了一系列針對消費行為以及電子營銷的研究課題。其中包括了網絡購物選擇,網絡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以及對網絡購物的信任感研究。
  • 消費者購物的科學分析:消費者主權時代下怎麼理解其行動?
    聯商專欄:崩潰零售的業態業種之間的限界的消費者主權的零售第三時代下,通過大數據(Big Data)研究消費者的觀點是否準確?大數據非常容易看得出相互關係,可不會判斷因果關係。性價比"的核心在"商品"的價格和客觀性能的,心價比核心是消費者從商品上得到什麼?的主觀判斷。 這不只是商品本身的問題。 在零售商場(所有業態)的商品規劃、陳列及環境方面的效果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雖然考慮到價格,但消費者自覺感到舒適的賣場、沒有負擔的賣場有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將顧客(消費者)擁有的購買心理、購買行為、購買行為應用到賣場中。
  • 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在消費者生活形態研究中的應用
    在現代消費者行為與心理研究中,評價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方法有許多,比較廣泛應用的細分系統如價值及生活方式系統(VALS: Value and Life System),根據消費者對生活的觀點以及通常的行為方式將消費者分成幾個不同方式的群體系統。但由於各地區文化背景的差異,不同地區的消費者生活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消費者的分類也應考慮各地的具體情況。
  • 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性別差異:這意味著什麼?
    不過,也有其他學者質疑這類研究能否真的幫助我們理解精神障礙。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莉斯·艾略特認為,相比生物學差異,醫生的偏見或診斷標準或許更能解釋某些疾病在流行程度上的性別差異。性別差異研究的支持者時常提到,男孩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機率是女孩的四倍,但艾略特質疑這一統計數據的相關性。
  • 雌雄行為差異的神經機制
    該項研究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許曉鴻研究組完成。此項研究首次通過光遺傳手段在不同性別的小鼠中同時誘導出雄性求偶行為和母性行為,同時通過多種方法證明內側視前區表達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經元在介導雌雄行為差異中起關鍵作用。
  • 基於情境理論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該研究既對以往有關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進行了完善,又有利於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行為,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消費者;消費者行為;情境因素;因子分析   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將會有不同的行為。在消費者的消費過程中,消費行為也受到情境的影響。
  • Epsilon&Luxury Institute:奢侈品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研究
    奢侈品研究諮詢機構Epsilon 和 Luxury Institute 最近的一份報告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據報告稱多數品牌每年會丟失80%-90%的客戶,僅有10%-15%的客戶能夠和銷售人員保持良好的關係。Luxury Institute 執行長 Milton Pedraza 表示奢侈品每年丟失50%左右的客戶並非因為產品問題,往往是銷售人員起到了主導作用。
  • 蒙格斯智庫:性別歧視?或為性別差異
    ,時間、風險和社會互動方面的偏好系統地塑造了人類行為,並促成了男女之間經濟和社會成就的差異。作者利用涵蓋76個國家、包絡8萬個樣本的全球範圍性別差異調查結果,發現顯示男女在利他性、信任他人、積極互惠、消極互損、冒險精神和耐心程度六大指標上存在顯著的傾向性差異,這些差異與經濟發展和性別平等呈正相關,物質和社會資源可獲取性方面的性別平等促使了男女傾向性的差異。
  • 網易定位&CTR:2020新冠疫情消費者行為態度影響與趨勢報告(附下載)
    根據行為心理學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21天,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必將在我們的習慣中留下烙印。網易定位攜手央視市場研究(CTR),基於網易定位與CTR共創的EZ-Tracking極速調研系統,累計訪問近萬名真實消費者,通過分析其在疫情期間的時間花費、消費行為變化軌跡及未來態度預期,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發現:疫情對消費者影響
  • 「宅客千城」新零售時代,如何評估男女顧客的消費決策差異?
    在可能影響客戶決策行為的許多方面中,性別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動機、觀點、理由和考慮因素來購物。關於這個問題的科學研究已經有超過十年的研究和成果,其中不少研究表明男女在購物行為上的可觀察性差異。
  • 三大城市群,購物中心「藍海」在哪丨WIN DATA 研究
    相對住宅領域,一直以來,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商業不動產領域對供給側研究較多,而對消費側研究相對薄弱,例如對城市購物中心供給不足或過剩的主要依據基本是來自供給數據,對購物中心發展結論的說服力相對不足。 為了更科學分析購物中心市場發展態勢,贏商大數據創立了「城市購物中心人氣活躍指數」體系(後文均用人氣活躍指數指代),利用購物中心體量規模(供給)購物中心客流規模(需求)城市消費人口(需求)等數據,通過加權、濾波等算法處理得出不同城市的「人氣活躍指數」,代表城市消費者到購物中心的潛在活躍程度,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指標綜合反映城市購物中心發展現狀及進入機會。
  • J Neurosci:多巴胺或能調節蠕蟲的性別差異
    2019年5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題為「Sexually Dimorphic Regulation of Behavioral States by Dopamin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埼玉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研究人員在《神經科學和生物 行為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宣稱他們査 閱了從1990年至2013年發表的126篇論文,對大量腦成像圖片進行對比研究,得出人類大腦容量與 結構方面存在性別差異的結論:男性的大腦容量總 體上要比女性大8%到13%。平均來說,男性在多項 容量指標方面比女性擁有更高的絕對值,而且大腦 結構的性別差異主要表現在幾個特定的區域,其中 包括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語言系統。
  • CKD進展與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CKD進展與死亡率的性別差異 2021-01-1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沈奕斐《透過性別看世界》:如何理解性別差異?
    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希望通過「性別」這一視角來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差異,理解差異和處理差異。當人們能以欣賞的眼光來發現差異的美,能讓差異共存,也有讓差異一致的能力,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何突破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 男女大不同-關於性別差異的解釋
    演化心理學有時會從某種結果出發,倒推到行為從而提出某種解釋,這種事後推測幾乎從不會犯錯,因為無論發生什麼,任何理論都可以進行修正更新。演化心理學家則認為他們的學說遠遠超越了事後推測,是一門利用動物行為數據,跨文化觀察,以及激素,基因研究來間接檢驗演化學假設的實證性科學。
  • 典型購物中心最新客群分析報告完整版來襲
    購物中心,已成為城市的各區域地標及超級線下聚客點。截止到2016年6月,國內總開業純粹意義上的購物中心超過4500家,總營業面積超過4000萬平米,且以每年新增400餘家加速增長。其中又以面積大於10萬平的超級購物中心為新增主體。
  • 中消協: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隨著《電子商務法》的出臺實施,從事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必須辦理相關營業執照並承擔繳納稅務義務,直播電商消費同樣被納入適用範圍,這對商家行為產生必要的約束。各大電商平臺也陸續出臺或調整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平臺直播活動、銷售行為及商品服務,對於維護平臺交易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科學家強調性別差異對大腦功能的影響
    2017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JNR)上的最新評論性文章中,來自阿斯頓大學阿斯頓大腦研究中心的教授Gina Rippon及其國際合作者強調了如何改善性別差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