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記得去年,娃的幼兒園舉行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進園參與、體驗孩子在園的學習情況,現在的孩子可真幸福呀,幼兒園裡什麼都有,在孩子們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有一項活動吸引了我,叫"萬能工匠"。老師發了一個指令:要求孩子們搭建今天剛剛學習的桌子,每人搭出一輛小推車的形狀出來,聽到指令後,孩子們紛紛拿出萬能工匠的工具準備構建。
孩子們興高採烈的各自搭著,我暗中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很快就搭好了一輛小推車,並且跟老師說:"老師,我的小推車搭好了,我需要不要再搭一個?"有的孩子則比較慢,搭了半天,不是形狀不對就是少了輪子,而有的孩子搭完就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也不跟老師報告,只有一個孩子搭完安靜的等待,不亂跑,不亂說話,不製造噪音。等到一會,時間一到,孩子聽到音樂一響,就紛紛拿著自己的"作品"放在可以展示的地方,一部分孩子會幫忙收拾整理剩下的"殘局",直到整理完再去做別的事,而一部分孩子就會"逃跑",不會幫忙整理,當然,"逃跑"的孩子被老師喊回來要去繼續幫忙整理,所有人直到全部收拾好才可以離開。
為什麼有些孩子能夠搭建好小推車並且幫忙收拾整理完畢,而有些孩子不僅不會搭還不會收拾,做事有頭無尾,總是需要別人的一再提醒呢?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總會這樣?執行力不足,做事有頭無尾,三心二意,不能持續保持專注力....
那就是他們缺乏了一種"高級的邏輯思維" —— "閉環思維"。
簡單的說,"邏輯思維"就是孩子通過分析事物的規律之後,讓孩子按照相應的程序作出合理行為的過程,而"閉環思維"是在孩子"邏輯思維"現有的基礎上,把孩子的一系列行為反饋給孩子的大腦,大腦再經過分析判斷,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到達預期的最終目標,如果孩子已經達成,大腦則會宣布停止,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最終的預期目標,則指導孩子繼續完成,並且做出反饋,再繼續進行目標的完成,一直循環,直到孩子達到最終的預期目標為止。
就像上面搭建萬能工匠的孩子,我可以把孩子分為這兩大類:一類是"邏輯思維",孩子在接收到老師指令的那一刻,就執行了,但是執行的過程中並沒有堅持,孩子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直接放棄了手頭上的事情,最後大腦也沒有做出反饋。而另一類就"閉環思維",完成老師的任務之後,再把行為結果反饋給老師,這就是"閉環思維"的表現。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擁有"閉環思維"邏輯的孩子無論是在理解事物、執行力、還是反饋能力,都比"邏輯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建立孩子的"閉環思維",需要哪些要素?
首先,建立孩子的"閉環思維"需要以下這4大要素:
第一要素 接受指令
在孩子的"閉環思維"中,第一步就是要孩子能夠接受指令,就是我們要求孩子要去做什麼事情,孩子在這件事情中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標準,有了預期目標,孩子才能形成反饋,這是"閉環思維"的第一步。
第二要素 做出反應
當孩子接受到指令後,大腦經過分析和判斷之後,下一步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做出反應就要考驗到孩子的自律能力了,孩子在接受指令的時候,如果是聽到孩子不願意去完成的事,那麼在這個階段,孩子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總的來說,做出反應需要孩子認知、自律和判斷能力相結合。
第三要素 行動
孩子在接受了指令——做出了反應——接下來就是對指令做出行為的時候了,就像我們叫孩子"跳"十下,孩子接受了指令,說好(回應),並跳了十下,這就是孩子在接受指令後做出的的行動。
第四要素 反饋
最後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孩子都沒有的,反饋即自我檢查的能力,孩子從接受指令到行動的這一過程中,孩子需要檢查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到達預期目標,有哪些還需要改正?通過一連串的思考,可以讓孩子進一步的規範自己的行為,直到達到預期目標,反饋是"閉環思維"最關鍵的一步,反饋完成,達到預期目標,反饋沒完成,那麼就還要繼續努力,直到完成預期目標。
這整個過程就是孩子"閉環思維",其中,反饋即自我檢查能力是重要的一步,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學會自我認知,只有學會自我認知能力才能構成"閉環思維"。
"閉環思維"中孩子首先要學會自我認知
在搭建萬能工匠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孩子是搭完直接去跑掉的,最後是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收拾完畢,他們缺少了最後一個環節,自我認知和檢查,看看自己還需要幫忙些什麼,他們就是正常的"邏輯思維",只做到了接受指令——做出反應——行動——就沒有了,不能做到"閉環思維"。
家長要先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即自我檢查能力和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對自身的檢查能力對於"閉環思維"來說,是重要的一環,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檢查和自我分析,簡單的說,就是幫孩子總結,歸納孩子的缺點,讓孩子能夠學會評估自己,更完善自己的同時也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下次,孩子就應該知道怎麼去做了。最後,孩子才能形成"自我反饋"。
要孩子擁有"閉環思維",先培養好孩子的這些能力
專注力和執行力是基礎,只有孩子先擁有這些基本能力之後,孩子的"閉環思維"才能形成運轉起來,當孩子的"閉環思維"運轉起來的過程,孩子才會不斷的完善自我。
專注力培養:當孩子做事不夠專注,那麼很明顯"閉環思維"是運轉不起來的,在行動那一環就掉鏈子,比如,你想讓孩子去看書,可孩子變看書邊玩手機,根本完成不了預期目標,孩子也不會自我反饋,這時候怎麼辦呢?
先抓好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其他幹擾物都拿開,要讓孩子看書就不要給孩子手機,孩子那麼小,自制力差,根本不懂得控制自己不去玩手機,先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閉環思維"才能運轉起來。
執行力培養:執行力可以影響整個"閉環思維"的運行,如果孩子的執行力差,那麼孩子在一開始接受指令的時候就會不做出任何反應,即使孩子有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也沒有,孩子直接不完成了,就像上面的例子,有些孩子在玩萬能工匠的時候直接跑去和其他孩子玩了,這就是孩子執行能教差,那麼我們怎麼培養呢?
孩子在行動的過程多給予鼓勵,讓孩子把執行力持續堅持,讓孩子感動自我滿足從而提高執行力,當孩子體驗到這麼做的行為帶給他的是自我滿足和快樂、以及家長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執行力,從而,形成"閉環思維"的運行。
"閉環思維"能夠幫助孩子更全面的完善自己的行為,在糾錯的同時,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一直不斷的在學習,在進步,擁有"閉環思維"的孩子,必然出色!
我是一個分享知識的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