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第八篇要幫助孩子克服浮躁心理

2021-01-14 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

01前言:

浮躁心理已成為當前青少年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做某一件事情缺乏必要的恆心和毅力,急於求成,非常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性,而且不能踏實學習,始終無法靜下心來,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不肯傾盡全力。

浮躁心理的青少年

02正文:

浮躁心理的青少年並不是缺少理想和目標,而是好高騖遠,他們不想腳踏實地,只想把理想變成夢想,甚至就想一步登天。比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娛樂明星一年賺幾千萬甚至上億,就一心想當明星;看到公司老闆神氣活現,又想當老闆,看到軍人颯爽英姿,又想立志當軍人……。他們是有了很好的理想,卻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還有的青少年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恆心,做事情總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書法,明天學編程,後天學美術,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忽冷忽熱,最終沒有一樣能夠學好學精。

還有一些青少年,他們做任何事情的表現不是焦慮不安就是喜怒無常,總是自尋煩惱。

焦躁不安表現
焦躁不安表現
焦躁不安表現

根據較多的心理實驗得出,那些青少年具有強硬而不靈活、不僅容易急躁,而且更沉不住氣,一旦做事很容易情緒衝動,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很多家長不僅沒有發現此類問題,就算個別家長發現了也不夠重視,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這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灌輸很多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做事情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品德,疏忽之餘不僅造成青少年在學習中不能腳踏實地,反而怕苦怕累,做事急躁,缺乏恆心。

目前,青少年出現心理上的浮躁,主要是由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著榜樣的力量,現如今很多父母回到家第一件事不是關心自己的孩子,而是忙於自己的事情,看手機成了浮躁的標誌。孩子看到大人每天關心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不能集中精力,腳踏實地的去學習了,相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浮躁的家長一定不會帶出穩重的孩子。

激烈的競爭的壓力使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壓力和競爭直接影響著孩子浮躁的性格,使他們對學習結果發生認知的錯誤。

看手機的家長

第二是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當今社會正處於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期,飛速發展的社會出現很多眼花繚亂的排行榜、娛樂圈排行榜、富豪榜等,讓孩子對這個花花世界認識不夠,他們追求速度和解決方法的捷徑,對知識的認知變得很膚淺,根本不願意去思考和深入研究。

對社會文化的這種浮躁心態認識不夠,也必然滲透到家教領域中來。無視孩子的個體需求而進行過度開發,希望得到一個秘訣、找到一條捷徑,使孩子快快成才,這便是家庭教育中浮躁心態的典型表現。

第三是青少年的個人原因。

個人之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

「人比人,急死人」,通過攀比,青少年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等社會心態驅使下,不少青少年最嚮往的一個目標是為金錢而學習。但學習又缺乏恆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孩子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一旦形成風氣,對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都是有害的,必須予以糾正。

浮躁的人,不論做什麼,總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是想著以前的事情,就是想著做完這件事情以後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們的心不是在以前,就是在以後,但永遠不在現在。

為了幫助孩子改變這種浮躁的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家長只有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才能使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產生高度的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家長要告訴孩子立志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除浮躁的心理,刻苦努力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2.要培養孩子遇事情多思考的習慣

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不是馬上行動,而是先要思考,繼而行動。就像出門釣魚,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主持,應先準備好手稿。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化回答,並詳細寫在紙上,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

3.要增強孩子的責任心

每個孩子的責任心都是不同的,有的受家長影響,責任感很強,做事很有責任感,而有的孩子需要父母經常督促和提醒,所以家長要重點培養孩子對事情負責的心態,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浮誇,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分開做,關鍵是把責任心放在首位。

4.要合理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各種事情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家長應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對問題、對事物、對現象的深入探討中,讓孩子對深層次、更本質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鍛鍊孩子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幫助孩子調節好心理狀態

孩子有時候在學習中會感到心情煩悶,這時候家長可讓孩子先把功課放一放,聽聽優美、舒緩的音樂;可帶孩子出去散心,減輕他的負擔,讓他心情平靜下來,重新投入學習中。這樣,孩子專注於學習,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6.要有「磨練」的措施

對於如何「磨鍊」孩子的浮躁心理,家長可以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讓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不僅如此,家長也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懈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的浮躁心理就會慢慢平復。

推薦一本書,名為《浮躁》,它是著名文學家賈平凹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記述了一條河上的故事,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大家不妨一看!

03結尾:

我是老馬,今天我給大家談了浮躁心理的表現、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改變浮躁心理的具體方法,大家一定要重視消除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果家長也是浮躁的,孩子必然是浮躁的,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關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這個話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

文章作者

相關焦點

  • 老馬談學習、教育和培訓:第五篇要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一種心理過程。記憶實質上就是先「記」後「憶」的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三個基本的環節。如果把人腦看作是一臺高效能的大型電子計算機組的話,人的記憶也可以說是一個信息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根據記憶持續時間的長短和工作方式,可以把記憶分為兩種:1.短暫記憶。短暫記憶按照記憶時間的長短分為:瞬間記憶和短時記憶兩種。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孩子遇到一些從未嘗試過的事情,心裡就會產生恐懼。他們雖然想前進,卻不敢邁出那一步。實際上,這一刻就是孩子的「心理臨界點」。每個家長都應該試著去理解「心理臨界點」這個概念,因為孩子在這一刻的表現是尤為重要的。孩子的表現決定了他們能否克服恐懼和困難。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有哪些表現?科恩博士Lawrence J.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內心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我們家長的廣泛重視。孩子為什麼會存在心理問題?對於有些孩子來講,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使他們產生了迷茫的心理,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忽悠人 家長花錢孩子花時間收效甚微
    【觀點】   普通孩子無需感統訓練   就像沒病為什麼要吃藥  廈門心欣幼兒園園長陳軍認為,一些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問題,一旦影響到學習和生活,可以進行感統訓練。醫院是可以診斷的。感統訓練以遊戲為主,所以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它的效果可能就相當於去遊樂園玩。  如何甄別選擇培訓機構   家長心中要有幾個原則  針對各種校外培訓機構,廈門市教育學會秘書長柯雅婷認為,家長不要過分從眾。
  • 正是這些堅守教育信念的人,守護著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
    明哲老師是本次《學商諮詢師》的課程主講導師,也是國際兒童青少年成長規劃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廣東省銘智萬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明哲老師表示,孩子不專心、學習成績不理想、孩子不想學等等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父母常常片面歸因,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得親子關係惡化。如果家長和老師能運用科學的工具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到學生行為背後深層的原因,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 心理專家提醒:孩子的這種「病」很危險,求救信號別錯過!
    要做教練式父母,通過談話等方式關注孩子,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與孩子共同探討,讓孩子不斷思考、探索、反思、覺察,使孩子成為生命的主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家長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不要只用自己的成長經驗來教孩子,要讓孩子多元化發展,學習真正有效地幫助孩子。
  • 科普貼|孩子如何接觸和學習機器人教育?
    機器人教育是多學科綜合的教育,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結構、 建築、地理、生物、能源、信息技術等。學習機器人課程可以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動手、想像、 創造、觀察、分析、判斷、歸納、理解、決策、組織、實驗、計劃性、條理性等。
  • 楠鴿說教育|NO.3幼升小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們的工作做好之後,可以著手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①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知道上小學是一件值得光榮的、驕傲的、高興的事,父母也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童年上學的趣事,讓孩子產生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黑色」繪本
    就在他以為大灰狼要把自己吃掉的時候,發現大灰狼卻跑掉了。原來,大灰狼看見了大黑兔被嚇跑了。而大黑兔其實就是小白兔的影子。小白兔和大黑兔成了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往前走。孩子們有的時候會想像出來一些害怕的事物,而其實這種害怕可能只是我們的影子而已,而且他還有可能幫助我們。這是一本啟發孩子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害怕和恐懼,最後克服害怕和恐懼的繪本。
  • 白茶清歡|老教師給家長的忠告:教育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
    》這篇文章提出家長有五個層次。 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非議老師,非議學校的規定要求。這不利於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會讓孩子增加牴觸情緒、投機心理。 如果家長不尊重教師,你的孩子對老師的尊重也好不到哪裡,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 巧用紫格尼克效應,打開心理張力,激發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完成欲
    在愛動腦的孩子眼裡,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苦差事,只要家長和老師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1快到端午節了,琪琪媽媽打算在家自己包粽子,剛好琪琪的老師在這周五也向學生布置了一個寫包粽子的作文。
  •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_睿誠教育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 16歲青兒童STEAM教育品牌的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是國內唯一一家集課程評價、教學區運營、比賽舉行、師資培訓與驗證於一體,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STEAM文化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和青少年兒童自主創新服務平臺。不論是只做樂高教育,還是致力於智慧機器人現代化的技術性文化教育,又或者綜合性的STEAM教育雲平臺,都是有分別的生存環境。非原創內容會有明確作者及來源標註。
  • 深圳軍事冬令營-膠東在線考試培訓
    1.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軍事化訓練可以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小團隊,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軍事冬令營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獨立生活、抵禦挫折、克服困難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傳授軍事知識,進行模擬軍事演習,體驗快樂的軍營生活,規範日常行為習慣,鍛鍊意志力和勇氣,增強紀律性和自制力,培養團隊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是學習嗎?
    10月8日,育兒講堂講師、「深圳實驗幼教」深圳市第八幼兒園副園長李濤做客深圳新聞網,和網友們分享「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是學習嗎?」。、對孩子學習結果追求的功利化等三方面,「部分家長對幼兒學習內容的理解是片面的、單一的:讓幼兒的學習內容變得狹窄,忽視幼兒生活中吃喝拉撒睡的學習內涵和生活教育價值。
  • 叛逆孩子成長學校_長沙市望城區正心青少年國學培訓學校
    叛逆孩子成長學校,長沙市望城區正心青少年國學培訓學校,    正心教育採用準軍事化管理,要求學員以革命軍人的標準強身健體,吃苦鍛鍊,培養堅強的自制力、意志力;全封閉式教學,不允許攜帶手機電腦等任何通訊工具,培養學員自立能力、自理能力;依靠先進的心理輔導教育理念,以人為本,良心辦學,愛心輔導,拒絕簡單粗暴、人格侮辱、諷刺打擊。
  • 別讓錯誤的補償心理機制毀了你的孩子
    但總的來說,補償心理通過兩個方面來影響我們:一、補償心理出現的時機在面對失敗時,我們往往首先採用的是勇敢面對失敗,爭取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克服失敗。就拿下棋來說,一開始人們下棋輸的時候,人們會不服,於是人們會開始認真思考,甚至努力學習,爭取下過對方。
  • 會議發言稿:在班主任德育研討會的發言稿6篇
    【篇一】應德育處要求,我在此對自己從事的班級管理工作向大家作一些總結匯報。本人並沒有什麼獨到的經驗,所做的很多事情也都是大家正在做的,或許別人比我做得還要好,所以我要談的只能算是對自己班主任工作的一點反思吧。我目前所帶的是高一(3)班。
  • 寶安教育局開設孩子心理健康「雲」講座 直播點擊突破300萬
    為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有效識別和幹預孩子心理危機,切實做好疫情期間家庭教育指導工作,4月13日晚,寶安區教育局特別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特聘專家攸佳寧教授做客寶安,以直播形式帶來《孩子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的心理講座,為廣大家長朋友們進行在線培訓。
  • 教育,讓孩子真正在閃耀中實現綻放
    也許我們都不願意和自己和解,但其實我們都應該在最合適的時機讓自己釋然並冷靜下來,特別是在教育這個層面上。幫助孩子樹立目標並堅定目標的過程,看似崎嶇,但正是因為必然會經歷這種艱難,所以,孩子們和家長們也會更好地去踐行這種必然。通過孩子們不同的生活習慣來規劃好他們在學習上的習慣,並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在大家慢慢適應之後,我們帶領學生全面進入網課時代,以積極的心態在病毒籠罩的情形下專心學習。無論是課堂的學習還是每周一次的視頻班會,我們都會用國家在抗疫方面取得的成果鼓舞學生,用努力學習的典型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克服網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