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良好的記憶能力,從學習過程來看,就意味著我們的成功。由於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方法都是有所區別的,因此我們要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02正文:
記憶,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這種過去的經歷,既可以是我們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也可以是我們採取過的具體行動。
記憶是一種心理過程。記憶實質上就是先「記」後「憶」的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三個基本的環節。如果把人腦看作是一臺高效能的大型電子計算機組的話,人的記憶也可以說是一個信息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根據記憶持續時間的長短和工作方式,可以把記憶分為兩種:
1.短暫記憶。
短暫記憶按照記憶時間的長短分為:瞬間記憶和短時記憶兩種。
瞬間記憶:即當刺激畫面停止後,信息在大腦中的保持最多不超過2秒鐘的記憶。例如電視中人物的動作本來是間斷的,卻給人一種連續的感覺,這也是由於瞬時記憶的原因。前一個動作在我們頭腦中還沒有消失,後一個動作已經出現了,所以動作看上去是連續的。瞬時記憶的內容,如果沒有加以注意很快就會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就轉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2秒以上,不超過1分鐘的記憶,叫短時記憶。例如記電話時從號碼本上查到一個電話號碼,電話還沒通完,號碼已記不起來了。短時記的容量有時為5,最多不超過9,大都在7左右。這些數字不是簡單的數學數字,而是指信息「組塊」或單元。如375848259805這幾個數字,讀完後如果立即回憶,那必定難以進行,因為它超過了短時記憶的容量。但如果我們把它斷開來讀3758-4825-9805,回憶來就比較容易,因為它包括了三個信息「組塊」。這對我們閱讀和學習英語聽力都很有啟示,在閱讀或聽外語時,如果能以語意群為信息單位,就可提高我們讀和聽的速度,增強了記憶效果,便於對內容的理解。短時記憶都是可以意識到的,當短時記憶的內容得到複述,就轉入長時記憶。
2.長時記憶
信息保持超過1分鐘以上的,就屬於長時記憶。長時記憶中的內容,我們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夠意識到的,只有當這些內容從長時記憶中變成到短時記憶時,才能被意識到,或者說回憶起來。我們對過去事物的回憶,都是以短時記憶的形式出現的。另外,長時記憶的容量,如果有足夠的複習,就能變成短時記憶。
記憶方法很多,但因人而異,有的擅長看,有的人撞長聽,有的人擅長用動作如用嘴和手等。比較常見的是混合型的記憶方法,而這種方法的記憶效果最佳。
有位實驗者曾經用這三種方法讓三組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記住10張畫的內容。
對第一組孩子,他只告訴他們畫上畫了些什麼,並不給看畫。對第二組孩子正好相反,只給他們看畫,可是不再給他們講每張畫畫了些什麼。對第三組孩子是又讓聽又讓看,實驗者不但給他們講畫的內容,同時給他們看那些畫。過了一段時間,實驗者分別問這三組孩子記住了多少畫的內容。結果第一組記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組稍多,記住了70%;第三組記住最多,達到86%。這說明只聽不看的孩子記得最少,只看不聽的孩子記得稍多一點,又聽又看的孩子記得最多。這還僅僅是兩種感覺器官並用,記憶效果就比只用其中一種好得多。因此,如果把所有感覺器官一齊調動起來,記憶效果會更好。
要想成功地提高記憶能力,關鍵在於要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
1.明確記憶的目標與對象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目標。這個目標,誘惑著人,引導著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樣,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總是有一定的目標的,這是成功地改進記憶效能的一個前提和基礎。
那麼,如何確立記憶的近期目標呢?關鍵是要學會安排記憶進程,把長遠目標劃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標,一個一個去實現,一個一個去跨越。每當達到了一個近期目標,就能增強信心,改進記憶效能,提高記憶速度。當達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標後,處心積慮所要追求的長遠目標也就勝利在望了。而對長遠目標的靠近,無疑會更強有力地刺激記憶效能,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記憶能力。
例如,要學習寫作,倘若籠統地確立一個目標,將來看到作文他就會膽怯,無從下筆;如果確定不同的近期目標,先完成容易的部分、如每天學習摘抄2個好詞、好句、好段,進而背誦2個名人名言、歇後語,然後從從不同的作文題材某個小片段開始著手,或者每天寫篇小日記等,時間一長,他就會感到信心十足,感到學習寫作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工作。當每一次克服一個小因難,每一次獲得了成就,他的自信心便會隨之增長,而自信心同時又鼓舞他去爭取更大的成功。各種各樣的學習和記憶活動,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化整為零,使長遠目標分解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標,由易而難,由淺入深,不斷地刺激學習興趣,增強記憶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給自己提出一個記憶目標,充分利用有意識的記憶,可以使記憶效果大大提高。
2.理解記憶法
在積極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的方法,叫作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的基本條件是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學概念、範疇、定理、法則和規律、歷史事件、文藝作品等,都是有意義的。記憶這類材料時,一般都不採取逐字逐句強記硬背的方行析綜合,把握材料各都分的特點和內在的邏輯聯繫,使之納人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便保持在記憶中。
有一個心理學家在做一個實驗中發現:為了記住12個無意義的音節,平均需要重複2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的音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6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全是死記硬背,那真是吃力不討好。
因此,在記憶材料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向孩子說明「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而不要從一開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記。
3.形象記憶法
以感知過的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稱為形象記憶。這些具體形象可以是視覺形象,也可以是聽覺的、觸覺的或味覺的形象。
比如說當我們回憶起一部動人的電影時,不僅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會浮現於我們眼前,電影中的音樂也會在我們耳邊迴蕩。這種反映在頭腦中的過去經歷的事物形象,叫作記憶表象,它為我們的想像提供了素材。
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和研究,小學生擅長於具體形象的記憶。
有一個記憶神童小晨說:他很快就記住了他的一個朋友的電話號碼:25894515。問他是怎樣記的,他回答說,這組號碼錶面看毫無意義,但把它們分解成幾個部分,並與自己所熟知的字掛鈎起來,就容易記住了。比如這組數字,2589是他所居住區域的郵政編碼,45又恰恰是他所居住公寓號,他住在15號房間。幾組數字一連起來正好是25894515。
讓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請在一分鐘內記住下列東西:
風箏、鋼筆、汽車、電飯鍋、蠟燭、果醬。
對這六樣東西,你記住了幾項呢?其實你可以六樣都記得,而且輕而易舉,只要靠著你的想像力。你要想像,你放著風箏,風箏在天上飛,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風等呢?是一個白色的風箏。忽然有一支鋼筆,被丟了上去,把風箏扎了個洞,於是風箏掉了下來。而鋼筆也掉了下來,砸到了一臺汽車擋風玻璃也全破了。後來,汽車只好放到一個大電飯鍋裡去,當汽車放人電飯鍋時,汽車融化了,變軟了。後來,你拿著一個蠟燭,敲著電飯鍋,噹噹當的聲音,非常的大聲,而蠟燭被塗上了果醬。
現在回想一下:風箏怎麼了?被鋼筆扎了個大洞。鋼筆怎麼了?砸到了汽車。汽車怎麼了?被放到電飯鍋煮。電飯鍋怎麼了?被蠟燭敲出了聲音。錯燭怎麼了?被塗上了果醬。
如果你再回想幾次,就把這六項記起來了。新信息放在舊信息上,創造另一個生動的影像,將新信息放在長期記憶中,用荒謬、無意義的方式用動作將兩影聯結。
想像是形象記憶法常用的方式,當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時,往往會從這一事物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聯結起來,記憶效果就好。
比如,要記住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及位置,確實很困難。如果能用形象記憶,會減少這方面的困難。仔細觀察中國政區圖不難發現各省市政區的輪廓,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物很相似。如黑龍江省像只天鵝,內蒙古自治區像展翅飛翔的老鷹,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遼寧省像個大逗號,山東省像攥起右手伸開拇指的拳頭,山西省像平行四邊形,福建省像相思鳥……形象記憶不僅使呆板的政區輪廓圖變得生動有趣,也提高了記憶的效果。
4.重點記憶法
也許你發現,每當你記憶某一段材料時,記憶並不是按順序進行的。往往是先記住了其中一段,也許是第一段,也許是中間的某一段,都有可能,然後再記住更多的,直到全部記住為止。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記憶有一個自動選擇的機能,它往往根據自身的興趣來選擇要記憶的重點。
重點記憶法又叫選擇記憶法,就是在記憶過程中對記憶材料加以選擇和取捨,集中精力記牢重點部分的記憶方法。據說,蘇聯莫斯科大學有一位大學生,他在圖書館的石階上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腦受到撞擊。從此,不可思議的事情產生了,他的記憶好得不能再好,什麼東西都過目不忘,像《真理報》這樣的大報,從頭版到第八版,只要他閱讀後,每篇文章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他的頭卻疼痛如裂,因為記得太多了,大腦得不到休息。因比,記憶應有選擇,記憶那些最重要、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材料。
據說古時候,有的人記憶力極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過目成誦。可是鄭板橋卻看不起這種人,把他們叫作「沒分曉的鈍漢」。怎麼個沒分曉?就是不分主次、輕重,不管有用、無用,一股腦兒全都背下來。
在學習中,並不需要把全部內容都記住,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的。當代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我們各門學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知識要記住,基本公式、規律要記住,這是不錯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七零八碎的煩瑣的東西都要記住。書上都寫著在那裡,那時候你去查一查就行了。」是呀,如果你什麼都去記,反而會記不住重點了。
正如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說:「人的腦子本來像一間空空的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兒裝進去。這樣一來,那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去,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因此,到取用的時候也就感到困難了。」可見,學習需要抓住重點去記憶。
要想考出好成績,必須對所學知識充分消化理解,精選重點內容,把它們牢牢地記住。許多公式、定義、定理、定律是學科精髓和本質所在,要理解,也要牢記。它們往往是以一當十,有著舉一反三的作用。有些人對一些解題過程和答案也要強行背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考題是千變萬化的,它要求你靈活地運用公式或定理,絕不會要你去死記。學習好的人,記憶力強的人,往往善於抓住重點,抓住精髓,善於組織材料。一種很好的重點記憶法就是,先用筆或紙蓋住你認為難以記憶材料的內容,那些被覆蓋的部分自然無法看見,而再讀這些材料時,可以想出被蓋的部分是什麼內容。實在不能記住,則挪開筆或紙,反覆幾次,便記住了。
5.類別記憶法
若將必須記憶的內容按一定要求進行分類,那麼,記憶就要容易得多。實際上,分類過程是一個理解的過程,本身就已經具有記憶的功能。我們一邊在分類,一邊在理解,一邊就已經在記憶了。
如果要記憶這10種物品:貓、帽子、狗、掛鍾、桌子、衣櫃、眼鏡、鸚鵡、鞋子和戒指,讓孩子使用反覆背誦的強記方法也可以,但在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並且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可以先分類:貓、狗、鸚鵡是動物,帽子、眼鏡、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掛鍾、桌子、衣櫃則是家裡的擺設,如果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之後,就很容易記憶了。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套關於記憶力方法的書籍,大家可以更好的分析自己目前的記憶力方法有哪些缺陷,真正的改進和提高自己的記憶力。
03結尾:
我是老馬,今天我給大家談了五種記憶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尤其是學生,他們很多都是死記硬背,長期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結果事半功倍。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