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2020-12-06 教育思享

當今社會,不難發現「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心理往往承受不住打擊,從而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內心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我們家長的廣泛重視。

孩子為什麼會存在心理問題?

對於有些孩子來講,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使他們產生了迷茫的心理,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久而久之對自己的生活也就失去了興趣,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就會產生一系列負面的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

孩子本身所處在的環境就是一個競爭的環境,成績的比較更容易消磨孩子的自信心。當身邊的學生比自己優秀時,就會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樣的心理周而復始,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更會讓他們產生質疑自己的心理。

孩子的經歷並不像是成年人那麼豐富,他們自我消化的能力也有限。當孩子在生活、學習上遇到某些挫折時,更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這樣的想法一旦養成,孩子往後堅持的事情會越來越少,對自己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否定,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如果孩子本身不能進行自我調節,家長也不能及時地去發現,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某些心理問題。

家長應當如何對待孩子的心理問題?

對於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說過,對六歲前的孩子進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詞: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我認為,這些詞不僅僅適用於六歲前的孩子,對於日常生活中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所幫助。

家長要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多給孩子製造與我們交流的機會。有些孩子可能自身情緒壓抑,但不會選擇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來舒緩自己的情緒,這時家長的交流就顯得極為重要。家長可以跟孩子講,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和我進行溝通,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而不是任孩子的心態發展。

家長要培養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需要孩子進行自我的調節,不要讓情緒過多地左右孩子的生活,讓其養成一定的自制力。

家長要讓孩子適當地經受一些挫折。孩子在父母手中是嬌滴滴的花朵,但進入社會後,沒有誰會忍讓,現在有些學生雖然讀到了大學、研究生、博士,遇到問題時竟然會選擇輕生,這便是自身承受挫折能力不足而產生的結果。

因此,家長在孩子年輕時,應當讓其具備一定的受挫能力,而不僅僅是完整的呵護。只有當孩子經受住一定的挫折後,才會產生足夠大的心理護盾,對於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才能得心應手的解決。

當然,家長的關心和適當的交流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看看這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缺少家長的關心和交流,缺少家庭的陪伴,從而造成心理的變化。作為家長來說,應當對孩子給予適當的關注,當發現孩子生活中某些方面存在問題時,及時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做孩子的一個傾聽者,做孩子問題的疏導者,做孩子生活中的陪伴者。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就看我們能不能進行正確的疏解,作為家長的我們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應該更加重視,試著去學習,試著去陪伴,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孩子壓力大怎麼辦?父母口頭安慰沒有用,三招幫孩子正確減壓
    但是父母和老師都不知道林鵬其實也承擔著非常大的壓力,每次在他的成績出現波動的時候都會感到非常沮喪,會有連續好幾天的時間心情特別不好。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父母也感到非常的擔心,生怕由於他的心理壓力太大而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無論父母怎麼開解也都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隨意給差評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挫折」
    夫妻倆都是名校畢業,自然也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怕他變得嬌生慣養、好逸惡勞,從小就很注意讓他體驗挫折感;孩子六七歲的時候,為了讓他堅持學鋼琴,養成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的品質,他們打、罵,各種手段都用盡了,但結果還是很遺憾;比鋼琴更重要的還有學習,為了改掉粗心的毛病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在如今家庭中,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導致孩子很少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缺少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就會受到打擊,不知如何應對。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近幾年來,青少年突發事件頻發,並呈現低齡化趨勢。
  • 一點壓力就「崩潰」,這樣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孩子
    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考生因為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新聞案例,那麼這些到底是因為父母管教方面的問題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質問題呢?前些日子周末帶表妹瑤瑤出去逛逛,偶然路過一家剪紙店,表妹說想試一試,就帶她去體驗了一番。
  •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想輕生?馬未都:缺乏挫折教育
    針對個問題,李玫瑾教授和文化學者馬未都,在參加綜藝節目《圓桌派》時,給出了正確答案,馬未都說:我覺得,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挫折教育,就是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不成的地方,現在的家長總喜歡向孩子灌輸成功學,鼓勵、教育孩子如何取得成功,但卻意識不到人一生中取得成功的概率很小,但遭遇挫折的概率卻很大。
  • 小夥撞傷老人跳樓事件:提高自身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心理彈性的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應對社會壓力的能力,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就能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去解決,我將以文章最開始提到的事件為例,來談成年人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 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的心理彈性,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
    比如畏難心理太強,遇到稍微難一些的問題就下意識退縮;經受不起挫折,一旦失敗就一蹶不振。前段時間發生的17歲少年跳橋案,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是什麼讓一個很快就成年的孩子,從車上快速走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結束生命呢?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
  • 【家教】教育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02-優秀的父母要用心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
  • 書評|想成為合格的父母?先學習如何讀懂孩子心理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被人打了怎麼辦?孩子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該怎麼辦……相信以上種種育兒問題都困擾著許多父母。孩子能給父母帶去歡樂與溫情,但有時也能令人身心俱疲。面對這些育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許多父母束手無策甚至是用錯誤的方式對孩子加以糾正,從而給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消極影響。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這些困惑的根源只有一個: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
  • 孩子遇困難,安慰適得其反?「冰山理論」:跟父母的行為偏差有關
    我們家的孩子在從小的時候就採取放養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有很大的學習壓力,我和孩子的爸爸商量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就可以,不需要在識字算術方面花費太大的精力。轉眼間孩子上了一年級,接觸到的都是知識性的東西,儘管他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但是由於他思維敏捷,所以對知識的理解並沒有什麼難度。
  • 挫折教育要趁早,做好這3點,讓孩子在逆境中也能展翅飛翔
    而上面的那些孩子都是受困於自身的「低挫折商」,在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挫折面前,膽怯、不知所措、停滯不前,產生了更強烈的挫折感,一時無法釋懷,就走極端。心理學家說,挫折商的培養,刻不容緩,需要在孩子成長的早期就開始進行。
  • 現在父母可怕的補償心理害了孩子,如何應對?
    你家的孩子是這樣嗎?很可能很困惑,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給他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孩子的成績怎麼老是上不去?其實我們現在缺失了三大課程。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和生死教育。我們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感恩,越來越在學習上面不用功。可以說現在的原因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長身上。?
  • 「犧牲式教育」為何得不償失?孩子是重心,但父母該有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是你,我哪用這麼辛苦」「只有你好好學習,你媽我多苦都願意」 「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們,我付出了這麼多,你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這些言語你是否也感覺似曾相識?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父母的這種「犧牲式」的教育中長大,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一切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 孩子可能是自閉症怎麼辦?11個建議幫助你應對接下來的事情
    自閉症由於是一種目前尚未攻克的『『疾病』』,導致被神話了,國內國外無論哪個階層,都存在自閉症人群,很多自閉症患者在其擅長的領域,聲名鶴起父母從接觸到自閉症到安然接受,一般大致的心理歷程為:否認迷茫憤怒內疚痛苦逐漸接納如果確定孩子有自閉症的傾向怎麼辦?如何幫助家長儘快走出悲痛,面對接下來需要應對的問題?
  • 用「霍桑效應」引導孩子,孩子愛學習主動性又強,媽媽快來學一招
    在古代教育孩子,都秉承著「當面教子,背後訓妻」的規矩,人越多越喜歡教訓孩子。如今這個年代,可以嗎?看看下面的事例:曉偉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秉承著傳統教育的方式,對孩子吝於誇獎,即使拿了滿分得了第一,父母的嘴中也總是說:「拿了滿分也不能驕傲啊,你看別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你可不能被落在後面。」
  • 「爸媽,忘了我這個孩子,再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養?
    而失敗是人生常態,孩子們對失敗是如此的陌生,以至於將此產生的恐懼無限放大。 那面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現實,我們作為父母該怎麼做?做好以下三點: 失敗、挫折是人生常態,承認它、接受它,這是贏的開始; 孩子就是不想面對失敗,我們怎麼辦?
  •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巧用「一張紙實驗」,培養敢於面對挫折的娃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挫折,而一般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傷害就很容易被輕易打敗,很容易產生退縮的情況。隨著孩子的成長,產生不願意主動去挑戰,在面對挫折或者失敗時會選擇逃避,從而影響未來的發展。
  • 孩子常打人有攻擊行為?挫折攻擊理論:與常受「挫敗感」有關
    挫折一攻擊理論認為,攻擊行為的發生必先有挫折。所謂"挫折"是根據某種願望進行有目的的行為時,由於內部或外部障礙,使欲求的滿足受到阻礙,這種狀態就是挫折。研究表明,"挫敗感"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1、 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心理學家多拉爾德認為,攻擊的發生強度與欲求不滿的量成正比,挫折越大,攻擊的強度也越大。
  • 中國父母教育孩子常見的8個問題
    第1頁:問題1、施加壓力大第2頁:問題2、減負兩極化第3頁:問題3、眉毛鬍子一把抓第4頁:問題4、父母矛盾暴露第5頁:問題5、不良環境的影響第6頁:問題6、粗暴教育方法第7頁:問題7、忽視體能培養第8頁:問題8、學習方法不當   【人物簡介】 李振霞,原中國中央黨校哲學教授,現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