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壓力就「崩潰」,這樣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孩子

2020-12-06 鯨魚奶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考生因為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新聞案例,那麼這些到底是因為父母管教方面的問題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質問題呢?

前些日子周末帶表妹瑤瑤出去逛逛,偶然路過一家剪紙店,表妹說想試一試,就帶她去體驗了一番。因為都沒有接觸過剪紙,以為小朋友也許會玩的一塌糊塗,沒有想到,表妹倒是學的很快,不到五分鐘,一個蝴蝶的模樣逐漸顯露出來;反倒是我,剪的亂七八糟不成型。我還感慨,哇,又一次被娃娃碾壓了!

瑤瑤本來差不多做好了,老師可能想著不限制時間,這才五分鐘,不如讓小朋友多玩一會兒,再換些其他的造型試試,就又分發一些剪紙給小朋友們。可瑤瑤的蝴蝶還沒剪完,心裡便有些著急,他想把自己的蝴蝶剪得漂漂亮亮的,又想跟上老師的腳步,可小手不聽使喚了,這剪紙也好像想要和她作對一樣、越來越亂不成型,剛巧這時候老師也忙得顧不上她,去招呼其他新來的小朋友··· 瑤瑤開始不高興,鬧小情緒一撒手把剪刀和剪紙丟在桌上。

很生氣的和我說:"我不會剪!我不要做了!"我試著去安撫她,一開始我也挺有耐心的:"瑤瑤,你看你剛才一拿到剪紙就做了個很像的蝴蝶,已經很厲害了,不用做的很好也不用著急喔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我不會做!我就是不做了"瑤瑤並不聽勸。"你看姐姐剛才,剪得比較你差勁多了,我連個花朵都還沒剪一半呢,可是你的蝴蝶都快完成了。"

我試圖運用自己的失敗經歷來幫助瑤瑤建立信心,可瑤瑤非但沒有聽進去,還變本加厲的哭鬧了起來。我有些著急,擔心這是孩子"抗挫能力"太弱,想繼續引導孩子關注在"練習"、"進步比結果重要"、"堅持就會做得越來越好"上,可她還是沒被激勵、拒絕再嘗試,還提出要離開這兒、去玩其他的,我說回家,她也不同意。後來瑤瑤也許是意識到我有些生氣了,邊哭邊用求饒的語氣說:"姐姐,我一定能做好,我一定能做好的!"聽到瑤瑤這句話我咯噔了一下,瑤瑤估計是以為我因為她沒有做好剪紙才生氣,可是我確是因為擔心她會養成遇到一點壓力挫折就放棄的心理才生氣。

事後自己仔細思考了一下,長輩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了她以後遇事處理事情的態度方法以及抗壓能力。孩子長期在一個引導不當的環境下成長,家長總是不幫忙舒緩心理壓力,那麼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壓力而轉換不過來,所造成的慘重後果。

很多事情並不是說孩子心理脆弱,抗壓能力差,關鍵是孩子能否從負面情緒中恢復,重新面對壓力。

何為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粗略的來說就是主體對外界變化了的環境的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狀態。該狀態是一種動態形式,有其伸縮空間,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並在變化中達到對環境的動態調控和適應。心理彈性既存在個體先天生物特質的差異,也受到後天環境、教育與訓練的影響,也簡稱為心裡回彈力。

為什麼當今社會上還是會存在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住一點壓力就導致抑鬱輕生等現象呢?

父母的思想教育孩子在每個時間段接觸的人與物和思想上的變化都是不一樣的,這些都需要父母按照孩子的變化來調整教育方式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性格生成完全取決於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特別是在思想者一方面上,父母有著很大的作用,會對後輩產生直觀的影響。

父母太操之過急有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成為夢想的自己,不管孩子是否心理壓力大,都還是一個勁地報補習班,這就是中國式父母有壓力的愛。父母因為想讓孩子更優秀,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壓力傳到了下一代身上,可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是否得當,到底應該給孩子一個輕鬆活躍的成長氛圍還是有壓力成為優秀的自己。在生活中,父母應該適當的給一些壓力,這樣,孩子才能正確的成長。

父母沒有營造出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之間經常有爭吵,而且還是當著孩子面爭吵的,這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之間扮演的角色以及兩人的地位不等,也是會對孩子造成一種負面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便也是一模一樣,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道路上,還需要父母營造一個積極輕鬆活躍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心理彈性不夠,抗壓能力有待提高現在的孩子,一方面要面對沉重的學業負擔,另一方面要應付家長給報的各種補習興趣班,根本踹不過起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心裡疲憊,不懂得拒絕與選擇,也經不得打擊心理脆弱,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壓力過大不懂得釋放。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有生活學習亦或者是工作上所帶來的壓力,但心理彈性差的人,不懂得調節釋放,最後選擇了一種最為愚蠢的方式解決事情。

鍛鍊心理彈性,培養抗壓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彈性是能夠使個體在壓力、危機、挫折或創傷下仍積極適應;抗壓能力強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遇事能用成熟的做法來解決,更能肩負起生活學習工作上的考驗。而抗壓能力稍弱的人,總是會在遇事後採用消極的手法來解壓。現在,處於亞健康狀態下的人太多,因此在生活中,遇到壓力我們要及時釋放。

面對這些,父母該如何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呢?

父母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但是這種抗壓不是刻意的去給他增加一些壓力,而是從他還很小的時候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賽,並告訴他輸贏無所謂。在孩子贏得時候給予一些肯定,若是輸了則是鼓勵與安慰並且告訴他輸並沒有什麼,主要是從中學習一些知識。

教育孩子在面對事件較大時,應做好心理準備,教會孩子把壓力轉換成動力。比如中考失利或者是成績突然下滑,要讓孩子從中找緣由,而不是去批評小孩,反之應教導孩子把這次的錯誤積累起來從中找突破,把壓力轉換成動力。

培養孩子的抗壓性格;性格是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而家庭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性格生成,一個對待事情的態度,它對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影響,教會孩子保持活潑樂觀的性格。當孩子失敗時,父母不能總是板著臉教育,這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感以及壓力,孩子本就因為失敗而沮喪時,父母更多的應該是理解以及陪伴。

引導孩子去做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發洩心理的壓力多給孩子打造一個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周末放假時多帶孩子出去活動活動散散心,多陪陪孩子,也可以和孩子一塊做他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親密很多,以後遇事也願意和家長交流。

我是鯨魚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的心理彈性,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
    心理彈性屬於積極心理學的範疇,是促進人一生發展的重要品質,也被稱為抗逆力和復原力。心理彈性好的人,身體在面臨壓力時的表現也會較好,比如壓力荷爾蒙的水平會在承受精神負擔後迅速下降。好消息是,研究證明心理彈性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的。
  • 「心理彈性」從何而來?
    「心理」具有「彈性」《阿甘正傳》中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意思是說,人生難以預料,常常會有一些「意外」在等著我們。等來好運固然可喜,然而,「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對我們影響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挫折。
  • 小夥撞傷老人跳樓事件:提高自身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心理彈性的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應對社會壓力的能力,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彈性,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就能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去解決,我將以文章最開始提到的事件為例,來談成年人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 一批評就崩潰,培養孩子逆商,延時效應應該了解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對待孩子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可是成長在真空中的孩子無法接受外界的風雨,嬌嫩的花朵也需要接受陽光才能更加鮮豔。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僅需要認可和鼓勵,也需要適當的約束和規範,只有學會面對自己的失敗,才能更加強大面對生活的挑戰。
  • 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那些被「狠逼」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談及10歲的自己,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如果讓你對1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這是最近熱播劇《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的一個環節,沒想到吉娜情難自禁,崩潰大哭,朗朗聽了妻子一番話後也紅了眼圈。其實童年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未必就是不快樂的。但是當累過之後,取得成就之時,他們會更喜歡這個閃閃發光的自己,這一種最高形式的心理需求被滿足,再累也值得。
  • 時刻面臨崩潰壓力的創業者 | 獵雲網
    2心理問題才是造成傷害的罪魁禍首為什麼我認為不是健康問題,而是心理排壓能力的問題更應該受到大家關注。朋友圈鋪天蓋地有關健康問題的討論中,我認為獨獨沒有討論的是創業者如何訓練排解心理壓力的問題。心理壓力導致自殺不用多說,導致猝死或是其他大量的健康問題比不運動帶來的問題更嚴重,更讓人崩潰。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要知道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期是在7歲之前,而在這個階段時鍛鍊和培養孩子各項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 我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很多時候一些基本的能力技巧不及時的傳授給孩子,等過了這個打基礎的時間段後,還想培養和糾正就已經晚了,也不是無法再進行提升,而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對孩子的成長學習也會造成阻礙。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學生壓力與日俱增,哪些方法能緩解學習壓力?這3個辦法值得一試
    這類現象對於學生的成長自然是不利的,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長期的高壓定然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那麼,學生有哪些方法可以排解壓力? 三、培養愛好,堅持鍛鍊 對於學生來說,導致壓力過大的原因可能還有一種
  • 怎樣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反應能力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需要學會更多的技能,才可以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有的孩子反應比較慢,父母比較著急,就想要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吧!
  •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四種能力家長趁早培養,孩子更優秀
    如果家長怠慢了孩子上小學這一段時間,沒有在這個時期很好的去培養孩子的一些重要能力,那麼孩子在以後的生活或是工作上,或多或少都會遭受到一些困惑。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小學時期雖然錯過了,但是以後的時間還長,我慢慢的培養孩子,進行補救還不行嗎?
  •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CD-RISC由25個項目組成,這些項目採用裡克特氏5點量表評定法進行評估,範圍從0-4:完全不正確(0),很少正確(1),有時正確(2),通常正確(3),幾乎所有的時候都是這樣(4)。這些評分結果都是0-100之間的數字,分數越高,表示彈性越高。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內心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我們家長的廣泛重視。孩子為什麼會存在心理問題?對於有些孩子來講,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使他們產生了迷茫的心理,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 高智商的孩子要怎麼培養?注意鍛鍊孩子大腦的這兩個部位
    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學習好,自己想培養卻無從下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該怎麼鍛鍊孩子的大腦,才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有哪些突出表現?記憶力、分析能力、專注力、應變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和兩個大腦器官有關: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
  • 孩子頭上出現「2個旋」,代表什麼意思?對命運和性格有啥影響?
    首先,孩子有沒有較強的自制力。良好的自制力可以讓孩子更容易取得成績,這一點在他們學習做作業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自制力強的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自制力差的孩子,做事一般虎頭蛇尾,很難獲得好成績。相比之下,自制力強的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也能將所有精力放在每一件事上,做事更專注也更有耐心,所以將來更容易獲得成功。
  • 影響運動鍛鍊的環境因素,原來我們都有這樣的約束!
    雖然過去研究的大多數因素是人口統計學、個人、行為、心理等因素,但最近對環境變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鍛鍊環境越接近個人的家庭或工作場所,個體就越有可能開始並留在某個運動項目中。像學校和娛樂中心這樣的地方為社區體育活動提供了潛在的有效場所。在這方面,有研究者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婦女在他們的研究中表示願意在自己的社區進行體育活動,而不是去其他健身設施場所。
  • 父母常做3件事,容易培養心理脆弱的孩子,希望你沒中招
    孩子的出生就像一張白紙,未來的輝煌色彩取決於父母的描繪和影響。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許多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時,可能會忽視他們的行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父母經常做三件事,容易培養心理脆弱的孩子。希望你沒被抓!
  • 孩子的心理守護神——觀看電影《當怪物來敲門》有感
    看了美國電影《當怪物來敲門》,我深切感受到了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亟需關心關懷;孩子的心理成長,迫切需要父母老師給予切實有效的幫助。《當怪物來敲門》這部電影講述了從媽媽得了絕症之後,小主人公康納經常從噩夢中驚醒,他脆弱的童心飽受折磨瀕臨崩潰,直到他幸運地遇到了恐怖的樹怪。
  • 中國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 院士建議這樣做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低一點,但是也是在逐年增加。陸林建議,青少年要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保持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狀態,要學會積極暗示、適當宣洩、轉移注意力等方面來調整自己。
  • 優秀的寶寶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告訴你答案
    01[玫瑰]慈愛的鼠媽媽培養出優秀的鼠寶寶這是我第一次讀完後,印象最深的一個實驗:幼鼠的舔舐實驗如果成年的母鼠有舔舐和撫摸幼鼠的習慣,那麼有這種體驗的幼鼠長大後往往比這種體驗較少的老鼠更勇敢、更兇悍,而且更善於適應環境。也就是說慈愛的鼠媽媽更能培養出優秀的鼠寶寶。研究人員發現,母鼠對幼鼠的舔舐和撫摸有助於平抑幼鼠體內釋放的壓力激素,抵消焦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