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從何而來?

2020-10-18 大科技

「心理」具有「彈性」

《阿甘正傳》中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意思是說,人生難以預料,常常會有一些「意外」在等著我們。等來好運固然可喜,然而,「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對我們影響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挫折。也許疾病來襲,幹擾了你的學業,也許求愛時被意中人拒絕,讓你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甚至一場交通堵塞,也有可能讓你上班遲到,影響你一天的心情。

當人們在遭遇挫折和壓力時,做人的差距也凸顯了出來。有的人會逃避現實,陷入焦慮、抑鬱的情緒漩渦;有的人徹底被困難打敗,以極端的方式傷害自己或家人;也有一些人處理得很好,他們從容不迫,迎難而上,終於度過了逆境。對於後者,我們由於難以理解其力量的來源,所以常常認為這是性格和天分使然。


但是,科學家們不這麼認為。他們發現,在許多遭受過重大災難的地區,比如遭受原子彈襲擊的長崎、經歷毀滅性地震的汶川,大部分人都能夠迅速安頓,回歸正常,即使如智利、阿根廷、墨西哥這樣的貧窮國家,都曾在地震的廢墟上舉辦過世界盃。甚至對於兒童來說(他們一般尚未形成非常強烈的性格),他們也能具備相當高的抗逆力。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曾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追蹤研究一些夏威夷的「高危兒童」。這些高危兒童或者生來不健康,或者長期貧困、家庭破裂,或者父母患有精神病、撫養環境惡劣,但結果發現,他們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都順利地度過了童年期和青春期,不但沒有表現出嚴重的學習或行為問題,而且很好地適應了家庭和學校生活並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科學家們相信,「從逆境中反彈」絕不是只有少數幸運人才擁有的「稟賦」,反而更像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技能,科學家們將這種技能稱為「心理彈性」,又稱抗逆力。

科學家們認為,當變故發生時——比如天災、親人去世、恐怖襲擊,大部分人最初都會暫時出現心理創傷,比如失眠、噩夢、抑鬱等。但由於存在「心理彈性」,因此,人們會慢慢地減少創傷帶來的不良反應。到一段時間之後,除了極少數仍被負面情緒嚴重困擾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恢復到正常的身心狀態。這就好像是一個橡膠球被外力擠壓變形,但隨後就能恢復原狀,人的心理也一樣,在遇到變故或逆境後,具備良好「心理彈性」的人會迅速恢復,回到正軌。

神經通路影響「彈性」


對於科學家們而言,「心理彈性」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領域。弄清楚為什麼一些人有著更好的「心理彈性」,這是科學家們研究的核心問題。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已經能夠實時掃描出壓力和挫折對大腦的影響程度,以及大腦對情緒的控制。通過觀察血液流淌的方式,他們能夠測量大腦的活動,並看到不同人腦中的「壓力圖像」。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研究「心理彈性」的關鍵。

科學家們發現,就好像動物一旦擺脫捕獵者後血壓會迅速回到正常一樣,具有良好「心理彈性」的大腦似乎能夠更加迅速地消除掉對於壓力的反應,回到正常。也就是說,抗逆力高的人似乎更善於調節或關掉大腦皮層中產生憂慮和恐懼的活動。研究表明,社會性疼痛,比如被拒絕和孤獨,在大腦中會產生與恐懼相同的活動,即人們被社會拒絕時大腦被激活的區域,與看到一匹狼時激活的區域是相同的。科學家說,這是一種進化,因為我們的祖先當時只能靠群居才能生存下來。所以被孤立就意味著有危險。人類進化到現在,即使我們不再碰到狼,在面臨日常壓力時,這些區域還是一直處於活躍狀態。

可喜的是,科學家們發現,人們大腦中有一條「心理彈性」的通道,這條通道可以控制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就找到了一條與「心理彈性」密切相關的通路。這條通路起始於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大腦中主管認知能力和計劃的區域),終點在杏仁核(大腦中響應威脅、管理情緒的區域)。大腦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的聯接越流暢,就意味著面對壓力時,前額葉皮層能夠越快地讓杏仁核平靜下來。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們用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在實驗中,科學家讓海豹突擊隊員和普通人觀看一系列帶有不同情感色彩的圖片,並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他們的大腦。結果顯示,海豹突擊隊員能夠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情緒之間迅速切換,他們的大腦處理情緒更加敏捷,不粘不滯。而普通人卻很容易陷入圖片的情感色彩中難以自拔,他們則很難將一種情緒「放手」,於是大腦不斷地陷入到處理情緒的過程中。

「彈性」可以訓練


為何海豹突擊隊員與普通人的「心理彈性」有所差別,科學家們認為其原因在於訓練。就好像訓練肌肉一樣,「心理彈性」同樣可以訓練。海豹突擊隊員正是由於受到特別的訓練,才使他們更加果敢,以至於能夠應對複雜的戰場環境。

那麼普通人應該如何訓練「心理彈性」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自己的「心理彈性」大不大。有一個好方法來衡量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心理彈性」,那就是當事情不按照我們設想的方式進行時,看一看我們的反應如何。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善於處理微小的壓力,那麼當面臨重大打擊時,一般而言,他的抗逆力也不會弱。但是,個人性格與「心理彈性」 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大,盲目樂觀的人未必比悲觀主義者更有彈性,甚至一個壞脾氣的頑固分子也可能有著很強的抗逆力。

清楚了自己的「心理彈性」能力後,如果感覺自己的「心理彈性」能力較差,那麼我們就需要改進。雖然科學家們認為並不存在一個萬能的方法,但有些方式還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比如,如果有什麼事物讓你始終感覺到恐懼,那麼首先不要逃避,要直面正視它,也許就能夠幫你緩解壓力。這是建立良好彈性的第一步。而更多地進行社交活動,也會對增強「心理彈性」有所幫助。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方法,那就是鍛鍊肌肉,因為人在壓力下會損失神經元,而科學家們發現鍛鍊肌肉能夠激發大量神經元的再生。

當然,訓練「心理彈性」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訓練自己的大腦,比如訓練自己的注意力。這是備受科學家們支持的方法,因為注意力不僅是大多數人最容易改進的地方,而且也是避免壓力的好方法——2010年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人們每天有47%的時間在胡思亂想,而且主要是在想令他們沮喪、焦慮的那些事情。如果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那麼將大大增加自己的「心理彈性」。

在2014年的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對4個排的海豹突擊隊員進行了8周的注意力訓練課程,另外4個排則沒有訓練。然後海豹突擊隊員們被安排到一個精心設計的演習場景中——模擬美國大兵在伊拉克的村莊被伏擊的情形。兩組突擊隊員的大腦在實驗前後經受掃描,結果發現,經受過注意力訓練的隊員們其心跳速率和呼吸速率能夠更快地恢復到正常值,他們的大腦中與情緒反應相聯繫的區域活動更少。這說明接受過注意力課程指導的隊員們在面對壓力時,能更好地保持鎮定並有效應對壓力,也就是說他們的大腦被訓練的更有「心理彈性」。

人生在世,終會遇到艱難困苦,而「心理彈性」的研究告訴我們,抗逆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如果能夠找出科學的方法,讓大腦具備更強的心理彈性,這對於我們無疑大有裨益。

搜索

複製

相關焦點

  •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一、簡介心理彈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RISC)是由凱薩琳M.康納和喬納森R.T.戴維森共同開發的一種評估韌性的方法
  • 面對挫折一蹶不振,孩子的心理彈性,能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
    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心理彈性。01關於心理彈性心理彈性最早提出時,是受到了物理學中彈力力學的啟發。指的是在一個人對外界的變化環境,比如壓力困難、家庭或社會變故以及創傷經歷等,出現的心理以及外在行為的反應狀態。
  • 宇宙由奇點爆炸而來,那奇點又從何而來?我們又從何而來?
    那麼奇點究竟是從何而來?就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一個全新的話題。無數的科學家試圖解開物質起源之謎。部分人認為,起點來源於上一個宇宙坍塌,當一個宇宙的膨脹速度減緩,直至停止,這時候的宇宙將會開始坍塌,所有遠離的星系開始重新聚攏,直到所有的物質距離變成零,重新匯聚成一個點。而這個點到達一個臨界值,將會發生大爆炸。一個新的宇宙開始了。
  • 一點壓力就「崩潰」,這樣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孩子
    何為心理彈性心理彈性粗略的來說就是主體對外界變化了的環境的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狀態。該狀態是一種動態形式,有其伸縮空間,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並在變化中達到對環境的動態調控和適應。心理彈性既存在個體先天生物特質的差異,也受到後天環境、教育與訓練的影響,也簡稱為心裡回彈力。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進化論並不適用人類,那麼人類從何而來?德國學家說出新理論!
    達爾文剛剛提出進化論的時候引起很大轟動,當科學家深入研究的時候,卻發現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關於人類的從何而來,還有很多事情是無法解決,進化論並不能適用人類,這讓很多人比較惆悵,那麼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不是進化來的難道是憑空出現的嗎?
  •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而來的,那奇點爆炸的原材料又從何而來?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發展而來的,那麼爆炸原材料又從何而來呢?宇宙經過了長達138億年的發展後,如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這體現在宇宙不同級別的天體形成了不同的結構,這樣有利於將較小的天體限制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從而使宇宙不再變得那麼混亂。除此之外,如今的宇宙依然那麼浩瀚,無論人類想通過任何方法去探測宇宙的邊界,始終都不能如願以償。
  • 解密「原始湯」1:湯料從何而來?
    【「從原始湯變出細胞」的故事】胺基酸從何而來?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細胞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幾乎每一本生物學教科書都介紹1953年發表的米勒實驗,這個實驗在沒有酶的條件下,使用氨氣和甲烷等氣體製造了幾種最簡單的胺基酸,由此它通常被解釋為支持「原始湯變細胞」的實驗。
  • 人類到底從何而來
    可是人類到底從何而來呢?這是個難題!>【依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 構成宇宙大爆炸的物質從何而來?
    將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應用到膨脹的宇宙模型中,我們知道自然法則解釋了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從何而來,理論上說,只要一開始就有一點點能量。這種場景/模型只有在做出可以用證據檢驗的預測時才有用。宇宙膨脹模型做出了幾個可驗證的預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最初的能量在空間中分布不均勻——這是由於一種量子噪聲在宇宙很小的時候佔據了它的位置,這種模式會被轉移到大爆炸期間突然出現的粒子上。
  • 人類的「高聰慧基因」從何而來?
    我們人類究竟從何而來?對於這個問題,當代科學早已給出了明晰的答案——人類與地球上的其餘生物並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各人都是由地球上原始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演變而來,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地球上整個的生物極有或許具有一個聯合的先祖。
  • 小夥撞傷老人跳樓事件:提高自身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而在將軍說了那句「滾出去」後,失去彈性,緊繃到極限的心理防線根本無法回歸正常,猛地一下子斷掉,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心理學家們將個體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稱為心理彈性。
  •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137億年來世界發生什麼了?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兒童時代的我們總會想到這個問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在之後的時光可能都會將這個兒時的問題拋之腦後了。
  • 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
    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時間:2016-08-26 15:18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而這正是源於斑駁   原標題: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     從兔八哥裡的Sylvester到二十世紀80年代音樂劇中的Mistoffelees先生,一些虛構但卻有名的貓星人由於他們燕尾服式黑白相間的斑紋而擁有了帥氣的獨特外貌。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水作為生命之源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人們對於水的出現也是非常好奇。
  • 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2009-10-09 17:02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January
  • 科學家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
    一項由中、美、法、德等8國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巨無霸氣泡」萊曼—阿爾法氣團從何而來。萊曼—阿爾法氣團是一種巨大的氣體雲,它的體積是銀河系的數倍,亮度可達到太陽的幾十億倍。科研團隊觀測了一個產生於107億年前的萊曼—阿爾法氣團,罕見地看到了有氣體向中心下落的跡象。
  • 性命之「命」又從何而來?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命」字從何而來,「命」字與「口」又有何關聯?「命令」之「命」與「命運」之「命」又有何干係?如果您想知道「命」從何來,就請您繼續閱讀吧。 「命」字如今常與「令」組合為「命令」一詞,二者在發號施令之意上常形影不離。其實,二字古時關係就非同一般,甲骨文金文為同一字形,至金文二者才有所區別,「命」增加「口」字。
  • SCP-096身世的秘密 神秘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
    它的力量又從何而來?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從一起收容失效事件講起。當時SCP-096原本狀態平穩,可不知道什麼原因096開始躁動,隨後幹翻看守突破收容,然後狂奔到了一個百裡之外的村莊後,將自己的目標(一名年輕男子)殺死。
  • 有意識的生命從何而來?
    宇宙時空,虛空與萬物,以及有意識的生命從何而來?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較為通俗易於理解的是:能量以無形無相性空妙有無處不在的混沌粥,賦能給含裹於能量混沌粥中的等量無差別空性零質量微粒子後,粒子就能顯見明相和顯見黑洞暗相,二者混沌粥成一體。能量產生的光是本來就有的,既沒有開始有沒有終端,光賦能激發混沌在一起的微粒子產生眀耀可見的外觀相與不可見的內觀黑洞相構成了宇宙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