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評就崩潰,培養孩子逆商,延時效應應該了解

2020-12-05 福娃談育兒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對待孩子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可是成長在真空中的孩子無法接受外界的風雨,嬌嫩的花朵也需要接受陽光才能更加鮮豔。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僅需要認可和鼓勵,也需要適當的約束和規範,只有學會面對自己的失敗,才能更加強大面對生活的挑戰。

1、 衡量逆商的標準

逆商全稱是逆境商數,是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逆境時所反映出來的態度和行動,是一種積極面對困難,應對挑戰的能力。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中的問題總是不經意間出現的,我們要學會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狀況。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會一帆風順,鍛鍊孩子的逆商,讓孩子面對挫折時不會一挫不起,不害怕挫折,主動跨越挫折。逆商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測評:

控制感

控制感一般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心理把控能力,需要對自身和周圍環境進行客觀的評價,既不能過高估計,也不能過低評價,因為過高和過低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就談不上把控感強。把控感強的人可以隨時對周圍環境的變動做出反應,他們遇到問題,首先是去思考如何能解決問題,不會總是想著逃避。

成因和責任

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無非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自身能力不夠或者一時疏忽造成的。有的人會想著承認錯誤,然後完善自身,吸取經驗,爭取下一次不再犯。還有一些人就會陷入自責之中,過度的自責會使人意志消沉,遇事鴕鳥心態,甚至自暴自棄。另外一種是由於外界不可抗力造成的困境,這種情況下逆商高的人會主動查找問題的成因,積極思考對策或者轉換策略。但是逆商低的人可能就會推諉責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影響範圍

高逆商的人能夠主動控制所遇到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防止糟糕後果的蔓延。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自己有信心能夠處理,就不會驚慌失措。

持續時間

低逆商的人常常會認為逆境造成的後果很嚴重並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他們也往往會採用更消極的態度去應對,結果就是沒有採取有用的措施,果然消極影響會一直持續。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遇見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父母也無法完全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面對人生,對自己負責。俗話說,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個人能夠成功,和他應對困境的態度和行動緊密相關。一個逆商高的人,面對逆境一定是有人定勝天的堅強和韌勁,努力奮進、百折不撓。而逆商低的人,則會一蹶不振、自怨自艾,甚至懷疑人生、逃避現實。

2、 逆商不夠,孩子容易一挫不起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家長需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逆商,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時的思維習慣,只能接受誇讚,不能承受批評和失敗,可是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只有勇敢的去面對,才有改變的可能。

朵朵平時是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從來不用大人擔心她的學習,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平時的課外活動也做得很好,在學校也總是受到老師的誇獎,就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孩子"。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課業的加重,朵朵逐漸在數學上顯出了有些吃力,一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她怎麼都做不出來,被老師稍稍批評了一下,本來學習上出現問題,應該主動向其他人求救,可是得到批評後朵朵簡直崩潰了,她變得開始抗拒數學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也一落千丈。本來孩子是喜歡上學的,也變得不再活潑愛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逆商不夠,不能正確的應對挫折。

總是被誇的孩子一旦被批評就覺得受不了,這是孩子一路的成長環境過於順利的原因,生活上,家人幾乎已經完全避免了孩子受挫的可能,孩子做什麼都會說"寶貝真棒",漸漸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被誇贊是正常的,他們不能接受有人覺得自己不好,一旦遭遇了批評,脆弱的自尊心無法承受就會導致崩潰,影響成長。

成長的道路是免不了要出現一些磕磕絆絆的,家長能做的只有在孩子生命早期就教會他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才能讓孩子在之後的成長中越挫越勇,永遠保持前進的精神力量。小到學習成績,大到人生選擇,孩子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心靈也是一層一層慢慢強大起來。

誰都沒法一口吃個大胖子,缺乏日常的鍛鍊,孩子不會在成年的那一天突然變得堅強起來。事物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才會在他不得不獨自面對世界的時候輕易被打垮。

3、 挫折教育需適度,孩子成長不怕輸

現在很多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情商發展,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成長,情商是一個人能否管控自己的情緒並認識到他人情緒的能力,它是我們人際交往中無法忽視的一種技能。普通人的天生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就像老話說的,勤能補拙。而逆商區別於智商和情商,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逆商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大量後天的練習,我們的家長首先就是要學會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幫助孩子更好地鍛鍊逆商,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1. 教會孩子獨立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即使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他們可以給我們安慰,但很多時候生活的困境只能自己去面對,沒有人能代替別人去生活。家長從小就交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讓孩子知道只有鍛造屬於自己的鎧甲和寶劍,才能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贏得成功。

2. 培養孩子自制力

自制力和忍耐力的練習會重塑一個人,只懂得即時滿足的人是鼠目寸光的,他們往往會因為生活的變故而措手不及。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延時滿足的能力,為了更長久的更大的效益,在當下忍耐痛苦的蟄伏期。即使遭遇困境,也不要因為心疼立即幫孩子做好一切,讓他明白挫折的意義就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應對。

3. 增強自信心

家長可以從小事做起,給予孩子自信心,讓他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才有可能去戰勝它。而且不僅是相信自己能夠解決的信心,還要有面對失敗後不會崩潰垮塌的自信心,即使這次沒做好也能吸取經驗、東山再起的自信心。

4. 培養合作意識

人不能活成一座孤島,只要生活就一定會和人產生交集,家長就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是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學會借力,尋求幫助不可恥,承認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更好地達到目標。

培養孩子的逆商就是要不斷強大孩子的內心,讓他見過風雨之後不懼風雨,人生越來越精彩。

相關焦點

  • 孩子抗挫能力什麼時候訓練,掌握「彈簧效應」,才不會適得其反
    不少家長在孩子的操場外面圍觀,並隨時準備了各種冷飲和小吃,還有的家長找各種理由讓孩子退出軍訓,大多是身體不適。更有的大學家長,看到孩子「受苦」,第二天就找輔導員爭吵,說學校和老師「沒人性」,愣是請了幾天假讓兒子在家打遊戲。種種情況都在表明,現在孩子的「逆商」教育刻不容緩,而孩子挫折教育的路上,很多時候家長都是最大的攔路虎!
  • 孩子懶惰不上進?棍棒教育是傷害,了解「馬蠅效應」培養自律娃
    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不免要大發雷霆,呵責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常常是表面上應和身子卻不動。直到家長過來把他揍一頓,拎起來丟到書桌旁,他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開始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孩子懶惰不上進怎麼辦呢?其實棍棒教育是種傷害,不妨了解一下「馬蠅效應」,巧用科學方法,培養孩子變自律。為什麼孩子懶散不上進?
  • 了解「霍桑效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優秀孩子嗎?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孩子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正確的引導孩子。朋友家孩子(小文)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很一般,馬上就要面臨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升學考試,家長甚是為其著急。
  • 智商輸在了起跑線上,抓緊培養這三種能力,讓孩子笑到最後
    逆商 逆商就是人身處逆境時的行為指數。如果你讀過名人自傳,你一定知道哪些真正成功的人都不是一次性獲得成功的。他們能夠成功,既不是因為他們有超強的大腦,也不是因為他們繼承了萬貫家財。只是因為他們嘗試的次數比別人多。
  • 比情商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逆商
    事後威瑟斯接受採訪時說: 「躺在雪地裡的時候,老婆、孩子的臉清晰的浮現在眼前。我意識到自己可能還有三四個小時可活,於是就強迫自己蹣跚向前。」逆商通常以下面三種形式呈現出來:逆商作為一種新的概念框架,用於理解和提升成功的各個因素。逆商作為一系列衡量方法,用於評估人們應對逆境的反應模式。逆商作為一種具有科學依據的工具,用於改善人們應對逆境的模式,最終全面提升個人效能和職業效能。
  • 從《逆商》CORE四維度看《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中,探春的逆商
    霧滿攔江《逆商》說:作者用了幾十年時間來研究和理解人應對逆境的能力,從而形成了很多發人深思的觀察。因此,本書提出了逆商的CORE四個維度[CORE 是英文單詞 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擔當力)、Reach(影響度)、Endurance(持續性)首字母的縮寫]。並且從這四個維度出發,為讀者提供了很多培養和發展身處逆境時應對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性。
  • 40年前諾獎證明: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家長應該注重3方面培養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類孩子與其他孩子有一點小小的不同——左撇子,而對於這樣的孩子,有的家長選擇糾正他們的用手習慣,有的家長則會以此為理由誇獎他們聰明鼓勵孩子努力,那麼左撇子孩子真的聰明嗎?其實早在40年前,諾貝爾生理獎就已經證明了左撇子孩子真的要比大部分人更聰明。
  • 李玫瑾: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想輕生?馬未都:缺乏挫折教育
    比起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家長更在乎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很多西方國家,都特別重視孩子的挫折訓練,諸如體能訓練、殘酷的氣候訓練、遊泳訓練……在這種挫折訓練中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而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及堅毅的品質等。所以,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參加學校或者社會舉辦的體育活動,只有孩子具備了足夠的能力和強大的內心,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 汪涵育兒經:我把孩子當強盜養!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汪涵與馬雲的育兒理念:都注重孩子的「心力」強大 如今中國的父母都對孩子的智力、情商特別重視,覺得具備了這兩項能力,孩子基本就不會太差。 但馬雲在一次論壇中呼籲道,培養優秀健全的孩子,腦力、體力、心力,缺一不可。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我們家妞妞也是這樣,那一次,爸爸給她買的糖果放在桌子上,她伸手夠不到,也不讓我們幫她拿,自己搬了個凳子來也沒夠到,然後突然就自己哭起來了,我們又心疼又無奈的……」很多時候,孩子在生活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父母又應該怎麼樣去解決呢?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情緒不定的原因。
  • 了解瓦拉赫效應,孩子成長的路,智力發育不均衡是正常的事情
    張先生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才,因為看到其他的孩子都有著一些特殊之處,所以他也特別想讓孩子學會下圍棋。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著更高的圍棋天分,張先生給孩子請了非常好的老師,不惜每年花上上萬元來培養孩子。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聚光燈效應」跟孩子「說不得」有哪些關係孩子之所以說不得,就是源於聚光燈效應。所謂的聚光燈效應,是基洛維奇和薩維茨基進行的實驗所展現出來的結果。用最簡單的話可以理解成:過分高估自己。如何幫孩子走出「聚光燈效應」的怪圈1、讓孩子擺脫恐懼想要讓孩子走出聚光燈效應,最好的做法就是擺脫孩子的恐懼之心。我們完全可以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教育,而這段期間完全沒必要感覺到害怕。因為一碼事歸一碼事,沒有人會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而一直關注著孩子,只要孩子能夠改正錯誤,那麼其他人還會像往常一樣對待著孩子。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適應社會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學校的教育必不可少,但同時也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孩子不僅需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而情商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逆商」。
  • 哈佛教授:低情商孩子的父母有這3種特徵,孩子沒出息怨不了別人
    再加上家長沒有條件帶孩子與同齡人一起交流,那麼孩子在缺乏實際經驗的情況下,自然也會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針對這一點,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圖書的內容部分所採用的形式十分新穎,使用是兒童和親子共讀的形式,孩子看情景故事來學習面對不同的情況應該如何做,而家長則可以根據左側的文字說明,教孩子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下做出正確的反應,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非常有意義
  • 智商決定做事,情商決定做人,但是真正決定我們高度的往往是逆商
    什麼是逆商?我們關注智商情商,但是真正決定我們高度的往往是逆商。所謂逆商簡單地說就是指人在逆境中看到機會的能力。逆商的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抗人的習得性無助,這裡提到習得性無助是認知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就是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沒有用,對事情缺乏掌控感,非常消極的一種心理狀態。
  • MOS管技術:電源應用中場效應電晶體的崩潰效應
    例如在崩潰時間內所流經場效應電晶體的最大峰值電流 (IAS), 在 UIS 開始前的起始接合面溫度 (Tj), 以及崩潰時所經過的時間 tAV 。 將 IAS 及 tAV 所對應出來的圖表曲線可提供使用者了解此組件針對 UIS 的表現能力 , 而提供一個客觀且公正的衡量依據。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在《爸爸去哪兒》中,大家認識了田亮的女兒森碟。在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森碟帶給人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比較愛哭。選房子時,因為沒有選擇喜歡的房子而崩潰大哭,在與爸爸短暫分離時崩潰大哭,甚至于田亮都在吐槽女兒說「你是來表演哭的嗎?」顯然,森碟身上的愛哭體質著實讓大人們有些招架不住。
  • 延時服務,讓濰坊的校園更有溫度(三)
    即創造潛能課程,關注學生創造潛能的培養開發,包括3D設計、電腦繪畫、微博英語、編程設計、機器人、動漫設計課程等;學校新建了錄播教室、數位化國學體驗館、創客空間實驗室,配備了3D印表機,購買了WER能力風暴機器人套裝,為課後延時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硬體保障。學校把愛好創客的學生組建了「創客天地」小社團,小創客們利用課後延時在創客空間實驗室上課,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警惕「焦點效應」,家長應該這樣做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家長們也總是擔心孩子在面對失敗後,不能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他。有時家長們使盡了渾身解數,還是不能讓孩子重新振作,其實這是家長們對孩子退縮的原因不了解而導致的。小布是一位三歲的小男孩兒,正處在最歡脫的年紀。由於疫情期間幼兒園並沒有開學,小布每天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到小區裡面的遊樂區玩滑滑梯。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先是要從心理層面來幫助孩子,如果一個孩子本身是自卑的,再怎麼用題海戰術,他也未必能夠提高成績,因為他不相信自己。那麼,在這裡就要給各位家長提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戈培爾效應,戈培爾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指的是謊言重複了100遍後便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