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對待孩子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可是成長在真空中的孩子無法接受外界的風雨,嬌嫩的花朵也需要接受陽光才能更加鮮豔。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僅需要認可和鼓勵,也需要適當的約束和規範,只有學會面對自己的失敗,才能更加強大面對生活的挑戰。
1、 衡量逆商的標準
逆商全稱是逆境商數,是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逆境時所反映出來的態度和行動,是一種積極面對困難,應對挑戰的能力。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中的問題總是不經意間出現的,我們要學會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狀況。每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會一帆風順,鍛鍊孩子的逆商,讓孩子面對挫折時不會一挫不起,不害怕挫折,主動跨越挫折。逆商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測評:
控制感
控制感一般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心理把控能力,需要對自身和周圍環境進行客觀的評價,既不能過高估計,也不能過低評價,因為過高和過低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就談不上把控感強。把控感強的人可以隨時對周圍環境的變動做出反應,他們遇到問題,首先是去思考如何能解決問題,不會總是想著逃避。
成因和責任
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無非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自身能力不夠或者一時疏忽造成的。有的人會想著承認錯誤,然後完善自身,吸取經驗,爭取下一次不再犯。還有一些人就會陷入自責之中,過度的自責會使人意志消沉,遇事鴕鳥心態,甚至自暴自棄。另外一種是由於外界不可抗力造成的困境,這種情況下逆商高的人會主動查找問題的成因,積極思考對策或者轉換策略。但是逆商低的人可能就會推諉責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影響範圍
高逆商的人能夠主動控制所遇到問題產生的負面影響,防止糟糕後果的蔓延。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自己有信心能夠處理,就不會驚慌失措。
持續時間
低逆商的人常常會認為逆境造成的後果很嚴重並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他們也往往會採用更消極的態度去應對,結果就是沒有採取有用的措施,果然消極影響會一直持續。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遇見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父母也無法完全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面對人生,對自己負責。俗話說,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個人能夠成功,和他應對困境的態度和行動緊密相關。一個逆商高的人,面對逆境一定是有人定勝天的堅強和韌勁,努力奮進、百折不撓。而逆商低的人,則會一蹶不振、自怨自艾,甚至懷疑人生、逃避現實。
2、 逆商不夠,孩子容易一挫不起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家長需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逆商,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時的思維習慣,只能接受誇讚,不能承受批評和失敗,可是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只有勇敢的去面對,才有改變的可能。
朵朵平時是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從來不用大人擔心她的學習,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平時的課外活動也做得很好,在學校也總是受到老師的誇獎,就是大家口中的"別人家孩子"。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課業的加重,朵朵逐漸在數學上顯出了有些吃力,一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她怎麼都做不出來,被老師稍稍批評了一下,本來學習上出現問題,應該主動向其他人求救,可是得到批評後朵朵簡直崩潰了,她變得開始抗拒數學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也一落千丈。本來孩子是喜歡上學的,也變得不再活潑愛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逆商不夠,不能正確的應對挫折。
總是被誇的孩子一旦被批評就覺得受不了,這是孩子一路的成長環境過於順利的原因,生活上,家人幾乎已經完全避免了孩子受挫的可能,孩子做什麼都會說"寶貝真棒",漸漸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被誇贊是正常的,他們不能接受有人覺得自己不好,一旦遭遇了批評,脆弱的自尊心無法承受就會導致崩潰,影響成長。
成長的道路是免不了要出現一些磕磕絆絆的,家長能做的只有在孩子生命早期就教會他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才能讓孩子在之後的成長中越挫越勇,永遠保持前進的精神力量。小到學習成績,大到人生選擇,孩子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心靈也是一層一層慢慢強大起來。
誰都沒法一口吃個大胖子,缺乏日常的鍛鍊,孩子不會在成年的那一天突然變得堅強起來。事物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才會在他不得不獨自面對世界的時候輕易被打垮。
3、 挫折教育需適度,孩子成長不怕輸
現在很多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情商發展,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成長,情商是一個人能否管控自己的情緒並認識到他人情緒的能力,它是我們人際交往中無法忽視的一種技能。普通人的天生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就像老話說的,勤能補拙。而逆商區別於智商和情商,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逆商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大量後天的練習,我們的家長首先就是要學會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幫助孩子更好地鍛鍊逆商,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1. 教會孩子獨立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即使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他們可以給我們安慰,但很多時候生活的困境只能自己去面對,沒有人能代替別人去生活。家長從小就交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讓孩子知道只有鍛造屬於自己的鎧甲和寶劍,才能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贏得成功。
2. 培養孩子自制力
自制力和忍耐力的練習會重塑一個人,只懂得即時滿足的人是鼠目寸光的,他們往往會因為生活的變故而措手不及。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延時滿足的能力,為了更長久的更大的效益,在當下忍耐痛苦的蟄伏期。即使遭遇困境,也不要因為心疼立即幫孩子做好一切,讓他明白挫折的意義就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應對。
3. 增強自信心
家長可以從小事做起,給予孩子自信心,讓他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才有可能去戰勝它。而且不僅是相信自己能夠解決的信心,還要有面對失敗後不會崩潰垮塌的自信心,即使這次沒做好也能吸取經驗、東山再起的自信心。
4. 培養合作意識
人不能活成一座孤島,只要生活就一定會和人產生交集,家長就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是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學會借力,尋求幫助不可恥,承認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更好地達到目標。
培養孩子的逆商就是要不斷強大孩子的內心,讓他見過風雨之後不懼風雨,人生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