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困難,安慰適得其反?「冰山理論」:跟父母的行為偏差有關

2021-01-09 鐵蛋育兒說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家的孩子在從小的時候就採取放養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有很大的學習壓力,我和孩子的爸爸商量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就可以,不需要在識字算術方面花費太大的精力。

轉眼間孩子上了一年級,接觸到的都是知識性的東西,儘管他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但是由於他思維敏捷,所以對知識的理解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在學習算術的時候孩子的算數速度很慢,儘管正確率很高,但是在速度方面卻一直達不到老師的要求。

經常會被老師批評,晚上寫算術題的時候,孩子表現得非常不情願。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們規定了時間,要求做完算術作業。

然而時間到了,題還沒有做完,孩子表現得很著急,也很不開心,甚至哭訴著自己不如別的同學做得又快又對,還會被老師批評。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爸爸安慰說沒關係,速度慢就慢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正確率就可以了。普普通通的一句安慰卻讓孩子更生氣了,衝著他爸爸發脾氣。

本以為經過安慰會讓孩子心情變得好一些,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其實像我們家孩子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明明家長是要安慰孩子,卻不知怎麼的觸動了孩子的焦慮,讓他變得更加生氣。

一、冰山理論解釋原因

孩子在聽到父母的安慰,反而變得更加生氣。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感受沒有被父母真正認識到,當孩子面臨困難或挫折的時候,父母往往只會根據情緒進行安慰,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面對一件事情的七個階段,自我,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在這個階段中行為是最表面的,而接下來的應對則是行動,其他五個階段被深埋在冰山以下無法直接感受到。

在上文中孩子做算術題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變得非常著急和傷心,這是他的行為表現,而他哭訴的語言則是他的應對方式。

在孩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失望以及對好自我的需求,而這個時候爸爸卻安慰他做得慢一點沒有關係,爸爸的這句話讓孩子覺得家長也在否定他的能力,讓他感覺自己真的不如同學。

在這件事情中們可以看到,爸爸並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導致安慰並沒有起到想像中的效果,甚至遭到孩子的反感。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在面臨挫折時,一定要體會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能單憑他的情緒和行為來安慰他。

二、父母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的錯誤行為

父母沒有探究冰山下面的真實情況,而是僅憑可見冰山進行判斷,導致行為出現偏差。

1.父母看到的總是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想到的不是要鼓勵他幫助他,而是一味的批評孩子的不足。這樣的糾錯模式讓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更加不知所措,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以至於一味盯著缺點忽略了優點。那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呢?

⑴讓孩子認識的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我們要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認識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⑵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父母應該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面對錯誤。幫助孩子尋找解決錯誤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2.沒有認識的孩子對好自我的渴望,否定孩子的能力

在上文中孩子遇到挫折時爸爸安慰他的行為就是否定了孩子對自我的需求,同時也否定了他的能力。而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在面對困難的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甚至在以後遇到挫折是根本沒有想過要挑戰它,戰勝它。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而對於小孩子來說,當他面臨挫折時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引導,讓他用自己的能力去應對挫折。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面對這種情況的做法。

⑴讓孩子能夠看到好自我的需求。家長要通過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渴望變得更優秀。所以上文中當孩子面對挫折時爸爸應該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希望能夠和別的同學一樣做的又快又好?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會肯定回答。

⑵認識成敗歸因。成敗歸因是由韋納提出的觀點,他認為歸因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歸因是不穩定但可控的因素,而消極歸因是穩定但不可控的因素。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歸因。讓他知道挫折和失敗是暫時的,經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3.對孩子的忽略和信任

這裡的信任是指家長相信孩子,在孩子面臨挫折時,家長往往會說我相信你能夠把他做好。然而他們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忽略了孩子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

只是貿然採用鼓勵的方式支持他,使得孩子的真實感受不被理解,只是得到父母的鼓勵,這會讓他覺得對不起父母的信任從而產生很沉重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為:

⑴和孩子同頻共振。所謂同頻共振,就是要讓兩個人在同一個頻道上交流。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挫折和困難時,父母要能夠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通過理解給予孩子安慰和動力。

⑵為成功做計劃。做計劃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成功,這樣不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能在下次遇到挫折時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

另外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要遵循小步的原則。這是由斯金納提出的一個教育原則,它是指將大目標分散成一個個小目標逐個擊破,最後實現總體目標。在這個原則之下,孩子能夠在一小步一小步的努力中及時反饋,增加成功的概率。

三、父母無法感知孩子真實心理的消極影響

父母僅憑可見冰山對孩子進行支持和安慰,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不被理解的感覺,情感忽視會讓孩子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消極影響。

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一書中,我們認識到情感忽視下成長的孩子更容易自責。

他們沒有辦法意識到自身的結構缺陷。情感忽視帶給人們自責,負罪感,自我評價也不切實際等危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要學會正確理解冰山理論在面對孩子不正常的行為和情緒時能夠換位思考,體會到他真正的內心世界。運用正確的方法安慰她,讓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焦慮,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今天晚上孩子不知道在幹什麼,叫了她幾遍過來洗澡,她就是不來。我一生氣就對孩子這樣說話。說完之後,效果確實有,孩子趕緊過來了,但是我感覺到她全程都不開心,所以她沒有跟我向往常一樣跟我聊天、說話並且還一臉委屈的樣子。可是我單純的就是想讓孩子快點過來洗澡,才可以早點休息。
  • 再說冰山理論,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你的學習就會本質的改變
    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如何使用冰山理論,去認知行為下面的真實自我。01什麼是冰山理論?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把一個人的心理、意識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大海中的冰山,露出水面、可以看見的那一部分是很小的,而淹沒在水下的、看不到的部分,佔絕大部分。
  • 孩子常打人有攻擊行為?挫折攻擊理論:與常受「挫敗感」有關
    還有一回,孩子考差了,老師布置了家長籤名的任務。孩子並沒有將他的試卷交給我。我一問,孩子竟然說,他太生氣了,所以就把試卷給撕了。孩子經常打人有攻擊行為,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格外留心。根據挫折攻擊理論,這通常是與孩子經常遭受"挫敗感"有關。孩子的"攻擊行為"與"挫敗感"有關挫折攻擊理論主要是由拉爾德、梅爾、米勒等人提出的。
  • 與孩子溝通時,總是陷入對錯之爭?其實家長往往不懂何為冰山理論
    在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似乎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總會站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當雙方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爭論不休,漸漸的也就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讓家長覺得和孩子相處困難,其實都是因為家長並不了解冰山理論。
  • 青島女律師不幸案情讓人發懵,「冰山理論」給出最好的詮釋
    隨後用行李箱裝運屍體,跟媽媽的屍體在一起呆了兩天。直到律師媽媽所在律所的同事報警,警察找上門來才確認了這起慘案。案件中的媽媽是一位優秀的律師,被多個企業外聘為特約律師。而很多人對女兒的評價是:聽話、懂事、學習好。看到新聞後,大家表示不解、憤怒、害怕,紛紛譴責孩子的行為,認為這孩子簡直是心中住著「魔鬼」。
  • 父母重男輕女,女孩脫衣服,堅稱是男生,性別偏差要高度重視
    班主任建議璐璐父母帶女兒去做一個詳細心理檢查,問診結果發現,因為父母重男輕女,時不時都會對璐璐發出「你是兒子該多好」的感慨,導致璐璐出現了兒童性別偏差。  可恰恰相反的是,孩子對於性別認知有一個鞏固期,在這一階段,如果因為家庭教育不當,就易導致患兒出現錯誤的性別認知導向,出現兒童性別偏差。
  • 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導言:冰山理論,幫助您在緊張親子關係中拔雲見日。《三塊廣告牌》以領先之勢成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熱門候選,本片講述的是一位絕望母親因女兒慘遭姦殺而追兇無果,無奈之下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這是一個憤怒又暴力母親的故事。女主米爾德麗德性格激烈頑固,一味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與愛人、孩子溝通,真是讓人既同情也心痛。
  • 學生行為偏差 八成以上都是家庭原因導致
    孩子走偏了 問題在家長  東莞首支家長志願者服務隊昨成立 教育專家蒞莞探討孩子健康成長話題  本報訊 (記者張曉嘉、張穎妍)六年級小學生因與同校學生擠校車時發生碰撞,便連捅對方6刀;高中生疑為發洩學習壓力而持刀追砍班主任……上周接連發生的因學生偏差行為所導致的慘劇讓孩子們能否健康成長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
  • 每日分享:什麼是薩提亞的冰山理論?
    十分浩學的爸爸媽媽們經常會使用薩提亞模式中的「冰山」工具來處理遇到到問題,那麼冰山理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冰山理論是可以療愈自己、療愈他人、療愈家庭的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冰山理論通過圖片很容易讓人看明白,行為、應對、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生命力構成了冰山的不同層級。
  • 孩子壓力大怎麼辦?父母口頭安慰沒有用,三招幫孩子正確減壓
    二、父母的這些行為並不能幫助孩子「減壓」 1.強迫孩子休息 有不少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壓力比較大的情況時都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去休息
  • 薩提亞「冰山理論「渴望」層次在生活中的應用
    泰迪犬,因為她的智商在狗類中能夠排到第二,更加受人歡迎,尤其是它的乖巧的行為,萌萌的圓圓的小眼睛,還有那一身毛絨絨像毛線一樣的毛,會讓人頓時對這個小東西產生一種愛憐。就連我那媳婦,曾經對喜歡養狗的女兒說過這樣的話:你要狗不要我,要我不要狗。就這樣和狗之間劃了一道鴻溝的媳婦,自從我泰迪逗逗來我家後,媳婦也喜歡上了這隻小泰迪。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遇到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困境,家長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就是PAC理論,其中提到的3種"心態失衡"的現象,很可能就是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頻頻受挫的原因。一、 和孩子溝通困難?根據PAC理論,親子之間出現溝通困難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三點:心態錯位、心態錯對結構僵化,這三點原因的著重點就放在家長身上,這給廣大家長很大的啟示:如何適當地運用PAC理論觀察自身的心態問題,調整心理狀態和行為,適應孩子的心態和需求,有效與孩子進行溝通。
  • 「韓林語」遇見你不了解的自己—-冰山覺察訓練營
    他認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潛意識的,而這絕大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包括戰爭、法西斯,人跟人之間的惡劣的爭鬥等等。心理學家,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也提出了一個「冰山理論」。
  • 巧用「破窗理論」,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父母學習
    "破窗理論":高素質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破窗理論"也叫做"破窗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兩人聯合提出的一個犯罪心理學理論。他們是以之前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實驗為基礎,進而提出這個理論。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什麼是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是美國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很多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跟孩子也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1,孩子處於專注狀態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通常原因都是由於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專注的狀態。比如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動畫片,精神高度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因此就會忽略父母在旁邊說的話。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學習九型親子教育法,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開啟的雙向溝通改變的通道。
  • 看懂馬斯洛需求理論,父母就明白,為什麼不能因為作業打罵孩子
    現在,我們大概明白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了,那麼我們再用這個理論來看下孩子的寫作業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因為孩子作業問題而批評打罵孩子,是極為不智的。為什麼不應該在孩子寫作業時打罵孩子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分析下,打罵孩子傷害的是孩子什麼需求?肯定是安全需求。
  • 困難面前孩子退縮不前,父母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態度,務必慎重
    給孩子心靈上的慰藉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多多少少心理上會是有一些失落感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的來安慰孩子,用積極的態度來理解和支持孩子,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非常難過,但是這次失敗並沒有什麼,爸爸媽媽依然是非常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