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家的孩子在從小的時候就採取放養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有很大的學習壓力,我和孩子的爸爸商量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就可以,不需要在識字算術方面花費太大的精力。
轉眼間孩子上了一年級,接觸到的都是知識性的東西,儘管他在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為主,但是由於他思維敏捷,所以對知識的理解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在學習算術的時候孩子的算數速度很慢,儘管正確率很高,但是在速度方面卻一直達不到老師的要求。
經常會被老師批評,晚上寫算術題的時候,孩子表現得非常不情願。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們規定了時間,要求做完算術作業。
然而時間到了,題還沒有做完,孩子表現得很著急,也很不開心,甚至哭訴著自己不如別的同學做得又快又對,還會被老師批評。
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爸爸安慰說沒關係,速度慢就慢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正確率就可以了。普普通通的一句安慰卻讓孩子更生氣了,衝著他爸爸發脾氣。
本以為經過安慰會讓孩子心情變得好一些,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其實像我們家孩子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明明家長是要安慰孩子,卻不知怎麼的觸動了孩子的焦慮,讓他變得更加生氣。
一、冰山理論解釋原因
孩子在聽到父母的安慰,反而變得更加生氣。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感受沒有被父母真正認識到,當孩子面臨困難或挫折的時候,父母往往只會根據情緒進行安慰,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面對一件事情的七個階段,自我,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在這個階段中行為是最表面的,而接下來的應對則是行動,其他五個階段被深埋在冰山以下無法直接感受到。
在上文中孩子做算術題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時,變得非常著急和傷心,這是他的行為表現,而他哭訴的語言則是他的應對方式。
在孩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失望以及對好自我的需求,而這個時候爸爸卻安慰他做得慢一點沒有關係,爸爸的這句話讓孩子覺得家長也在否定他的能力,讓他感覺自己真的不如同學。
在這件事情中們可以看到,爸爸並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導致安慰並沒有起到想像中的效果,甚至遭到孩子的反感。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在面臨挫折時,一定要體會孩子的內心感受,不能單憑他的情緒和行為來安慰他。
二、父母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的錯誤行為
父母沒有探究冰山下面的真實情況,而是僅憑可見冰山進行判斷,導致行為出現偏差。
1.父母看到的總是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想到的不是要鼓勵他幫助他,而是一味的批評孩子的不足。這樣的糾錯模式讓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更加不知所措,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以至於一味盯著缺點忽略了優點。那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呢?
⑴讓孩子認識的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我們要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認識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⑵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父母應該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面對錯誤。幫助孩子尋找解決錯誤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2.沒有認識的孩子對好自我的渴望,否定孩子的能力
在上文中孩子遇到挫折時爸爸安慰他的行為就是否定了孩子對自我的需求,同時也否定了他的能力。而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在面對困難的事情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甚至在以後遇到挫折是根本沒有想過要挑戰它,戰勝它。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而對於小孩子來說,當他面臨挫折時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引導,讓他用自己的能力去應對挫折。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面對這種情況的做法。
⑴讓孩子能夠看到好自我的需求。家長要通過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渴望變得更優秀。所以上文中當孩子面對挫折時爸爸應該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希望能夠和別的同學一樣做的又快又好?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會肯定回答。
⑵認識成敗歸因。成敗歸因是由韋納提出的觀點,他認為歸因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歸因是不穩定但可控的因素,而消極歸因是穩定但不可控的因素。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歸因。讓他知道挫折和失敗是暫時的,經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3.對孩子的忽略和信任
這裡的信任是指家長相信孩子,在孩子面臨挫折時,家長往往會說我相信你能夠把他做好。然而他們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忽略了孩子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
只是貿然採用鼓勵的方式支持他,使得孩子的真實感受不被理解,只是得到父母的鼓勵,這會讓他覺得對不起父母的信任從而產生很沉重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為:
⑴和孩子同頻共振。所謂同頻共振,就是要讓兩個人在同一個頻道上交流。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挫折和困難時,父母要能夠真正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通過理解給予孩子安慰和動力。
⑵為成功做計劃。做計劃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成功,這樣不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能在下次遇到挫折時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
另外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要遵循小步的原則。這是由斯金納提出的一個教育原則,它是指將大目標分散成一個個小目標逐個擊破,最後實現總體目標。在這個原則之下,孩子能夠在一小步一小步的努力中及時反饋,增加成功的概率。
三、父母無法感知孩子真實心理的消極影響
父母僅憑可見冰山對孩子進行支持和安慰,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不被理解的感覺,情感忽視會讓孩子的發展受到一定的消極影響。
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一書中,我們認識到情感忽視下成長的孩子更容易自責。
他們沒有辦法意識到自身的結構缺陷。情感忽視帶給人們自責,負罪感,自我評價也不切實際等危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要學會正確理解冰山理論在面對孩子不正常的行為和情緒時能夠換位思考,體會到他真正的內心世界。運用正確的方法安慰她,讓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焦慮,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