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狗因為它的忠實而成為人類的朋友。
泰迪犬,因為她的智商在狗類中能夠排到第二,更加受人歡迎,尤其是它的乖巧的行為,萌萌的圓圓的小眼睛,還有那一身毛絨絨像毛線一樣的毛,會讓人頓時對這個小東西產生一種愛憐。就連我那媳婦,曾經對喜歡養狗的女兒說過這樣的話:你要狗不要我,要我不要狗。就這樣和狗之間劃了一道鴻溝的媳婦,自從我泰迪逗逗來我家後,媳婦也喜歡上了這隻小泰迪。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發現狗糧散落了一地,裝狗糧的袋子倒在地下,袋子對我說:是逗逗把我從柜子裡弄出來,把我弄倒在地上。我一「聽」,火冒三丈,「逗逗,過來」,逗逗還不知道我要訓它,伴隨著它脖子的鈴鐺聲,屁顛屁顛的跑過來,我手一指散落在地上的狗糧,它應該是感覺到這是它幹的,於是扭頭要跑,我一叫它,它渾身發抖的坐在地下,養著臉,看著我,好像在說:「主人,是我的錯,對不起,我錯了。」看著它的可憐樣,我抬起的手掌放下了,我用雙手捧著它的頭,注視著她的眼睛,對它說:「以後不準這樣了。」
放開逗逗,我在反思,昨天晚上,我抓過狗糧後,忘記了關柜子的門,這給小狗提供了犯錯的機會,小狗能夠做出這樣的偏差的行為,其實與小狗沒有吃飽又很大的關係,對呀,誰吃飽了撐的,會幹這樣的事呀!
如果把這段反思用在我們對孩子們的教育上是不是也適合呢?
家長對我說,孩子經常在家裡偷偷的拿錢,那麼家長是否也能夠反思一下,是不是與我們平時在理財教育上,沒有做到位,就像我放狗糧的柜子沒有關柜子門一樣,這給孩子「偷」的行為提供了機會呢?還有把狗糧比作人類的心靈營養「愛、欣賞、自由、價值」(薩提亞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的話,如果孩子得不到這些「狗糧」的話,行為出現偏差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是否應該反思,我們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人類普遍的需要「愛、欣賞、自由、價值」呢?
把這個反思應用到一個單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話,當員工出現問題的時候,作為單位領導我們是否反思是不是我們員工的心靈營養處於匱乏狀態呢?當一個民族或者國家出現問題的問題的時候,是否應該考慮我們給予國民的心靈營養不夠呢?
當整個世界充滿了「愛、欣賞、自由、價值」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無疆界的行為,就是一個我們所追求的和諧社會。
作者:賀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