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溝通就針尖對麥芒?來試試這招情緒冰山理論法!

2021-01-11 寶寶知道

導言:冰山理論,幫助您在緊張親子關係中拔雲見日。

《三塊廣告牌》以領先之勢成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熱門候選,本片講述的是一位絕望母親因女兒慘遭姦殺而追兇無果,無奈之下在路上豎起三塊廣告牌與警察局對峙的故事,這是一個憤怒又暴力母親的故事。

女主米爾德麗德性格激烈頑固,一味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與愛人、孩子溝通,真是讓人既同情也心痛。也許她之所以那麼執著的原因是無法原諒自己與女兒的那場爭吵。

這樣一位執著尋找兇手的母親,同樣也是一個口出惡言會詛咒女兒的母親。在電影閃現出來的回憶鏡頭中,可以發現她與女兒的關係並不融洽。

女兒說要出門用車,母親不同意,建議女兒乘坐公共運輸前往,女兒不肯,氣頭上兩人發生爭執,女兒自我詛咒「希望自己在路上被姦殺」,而氣急敗壞的母親也咬牙切齒說道「我也希望你在路上被姦殺」,結果一語成讖。

父母也會受負面情緒左右無法理性思考,進而會口出狂言對孩子「放狠話」來釋放壓抑狀態,這是自身心理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由於缺乏理性分析,這種方式往往比較傷人,不建議父母在親子關係中使用。

「你怎麼不去死?!」

憤怒時,我們時常會說這句狠話來攻擊對方,自己一時得到了痛快,可是對方特別是孩子聽到後會怎麼想?要不就是自我否定覺得不被父母關愛,要不就是立馬開啟」自我防禦機制「,針尖對麥芒,語言攻擊矛盾呢不斷升級,這種方式對親子關係有很大的破壞作用。

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意時看似無力,在表達傷害時卻如此鋒利。所以,學會說話和控制情緒這一課,希望家長朋友們永遠不要缺席。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知識就是家長朋友們如何在親子關係中處理負面情緒。

薩提亞在冰山理論中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露在水面很小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是內在世界是暗湧在水面之下的冰山,這是我們長期壓抑並被忽略的「內在」。只有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才能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首先,我們應該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緒,從情緒出發,洞察內心的觀點,選擇可以解決困境的途徑,改變與內心真實想法不一致的應對方式。

其次,我們可以藉助薩提亞冰山理論「畫」出來。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東西,想的問題也會會千差萬別,所以有些事情,當我們無法理喻時可以嘗試畫一下兩者的冰山,對比一下,或許就很容易理解對方了。

比如《三個廣告牌》中母女最後一別的對話,我們可以畫一下兩座冰山。

母親米爾德麗德

行為:女兒想開車出門,我不同意,發生爭吵。

應對方式:不同意,強烈指責,非理智贊成女兒的自我詛咒

感受:我不讓女兒開車是為了女兒安全著想,但是她卻不領情還和我爭吵,我很憤怒、挫敗。

觀點:孩子不聽話,叛逆,一點不把我當回事,我感覺失去去了孩子的控制能力。

期待:女兒聽話,認同我的觀點。

渴望:被尊重、被認同、愛。

自我:失控、無力,自我價值低,與內在失去聯繫。

女兒

行為:想開車出門,母親不同意,我和她爭吵。

應對方式:和母親爭吵,並且自我詛咒。

感受:我都已經這麼大了,開車出門有什麼不可以,母親太愛管事了,我覺得很生氣,覺得母親不可理喻。

觀點:母親不僅指責我還贊成我的自我詛咒,我覺得她一點都不愛我。

期待:母親能夠尊重我,理解我,期待自由。

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愛,與母親連接。

自我:自我價值低,與內在失去聯繫。

從上面畫出的兩座冰山不難發現,其實母親與女兒內心都是渴望愛與尊重,因為缺乏深層次理解加上負面情緒的不可控制,繼而發生一系列不愉快,讓女兒受害後母親久久不能自我釋懷。

最後,我們應該學會用愛的語言去表達,改變說話模式,調整情緒,嘗試重新溝通。「親愛的,我建議你今天乘坐公共汽車出門,我知道你很想開車,但你至今未一個開車出門過,我不放心。」讓孩子知道你是很在乎她的感受,之所以反對是因為關心和愛護。相信孩子一定會理解接納並且尊重母親的意見。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可以在冰山的不同層次上挖掘積極一面,共情的方式反饋給對方,滿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最後用薩提亞的《我和你的目標》結束此文。

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賞你而不須批判你;

和你齊參與而不會傷害你;

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

離開你亦無須言歉咎;

批評你但並非責備你;

並且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

那麼我倆的相會就是真誠的而且能彼此潤澤。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也許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有的時候明明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卻對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傷害了孩子,於是孩子也漸漸的遠離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好好說話變得很難。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可以讀懂"冰山理論"的話,可以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
  • 與孩子溝通時,總是陷入對錯之爭?其實家長往往不懂何為冰山理論
    在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似乎總是會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和家長總會站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當雙方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就很容易爭論不休,漸漸的也就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讓家長覺得和孩子相處困難,其實都是因為家長並不了解冰山理論。
  • 再說冰山理論,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你的學習就會本質的改變
    心理學中的冰山理論是一個幫助探尋自我和增進覺察的有效工具,讓我們不只停留在行為層面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覺察行為與情緒背後深層的心理需求與成因。人最想認識的是自己,但最難的也是認知自己。為什麼人很難認知自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大同小異,因為我們有著固有的模式來應對。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細看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我們能在其中發現不少的問題,導致親子之間爭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沒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父母,結果就造成了溝通阻礙。人與人需要溝通,這是每位父母的共識,而且良好的溝通還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幫你理清孩子青春期,聰明家長這樣做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不同年齡段孩子身上的體現0-2歲階段: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最大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他們需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誰撫養他,誰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他就跟誰最親近,這就是緣與這個人滿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實際上,孩子和家長都有自己的情感訴求和陪伴需要,雙方都需要彼此的溫暖和關愛,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溝通,這就是溝通失語的狀況。與孩子溝通難、親子溝通失語是很多家長的心病,也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大煩惱。
  • 孩子遇困難,安慰適得其反?「冰山理論」:跟父母的行為偏差有關
    一、冰山理論解釋原因孩子在聽到父母的安慰,反而變得更加生氣。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感受沒有被父母真正認識到,當孩子面臨困難或挫折的時候,父母往往只會根據情緒進行安慰,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面對一件事情的七個階段,自我,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他曾經提出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該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幫助人們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衝突,甚至包括國際層面的爭端。
  •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是怎麼來的?
    撰文|張進作為極富盛名的文學偶像,海明威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可用「難以估量」來形容,正如我們不可能估算出,到底有多少作家的寫作受到了「冰山理論」的浸染。但凡解讀海明威,「冰山理論」絕不可錯過,但楊照並沒有停留在這一理論「是什麼」這一層面,而是進而從歷史背景中探究:「冰山理論」是怎麼來的?
  • 什麼是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是美國心理治療師維吉尼亞
  • 每日分享:什麼是薩提亞的冰山理論?
    十分浩學的爸爸媽媽們經常會使用薩提亞模式中的「冰山」工具來處理遇到到問題,那麼冰山理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冰山理論是可以療愈自己、療愈他人、療愈家庭的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冰山理論通過圖片很容易讓人看明白,行為、應對、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生命力構成了冰山的不同層級。
  • 青島女律師不幸案情讓人發懵,「冰山理論」給出最好的詮釋
    薩提亞心理學上有個「冰山理論」。從冰山,可以看出,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但是浮在表層的,只是表面現象。潛在的影響,隱藏得更深,壓抑得更深。而這種情緒的壓抑,內在無處發洩,甚至會變成外向的欺凌和暴力。2020年5月26日,在山東青島又發生了一起親子關係的慘劇。一名十五歲的高一女生,在家裡假借「給媽媽按摩」的名義,殺死了自己的媽媽。
  • 大腦「情緒」演化史:從自我適應到與孩子內心溝通
    相關動物研究指出,人類不是唯一有感受的生物,動物面對危險會產生戰或逃或僵的行為和心理反應。這些反應看來非常「情緒化」。然而,在動物王國裡,哺乳類動物演化出一套複雜的溝通方式,跟同類進行內在狀態的交流,這使牠們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
  • 「韓林語」遇見你不了解的自己—-冰山覺察訓練營
    甚至你也是心理工作者,知道很多理論,卻被眾多流派弄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運用?那麼,你一定需要進來看一看,儘管看一看也不如直接體驗。因為這是一個體驗式訓練營!1895年,佛洛依德提出了心理學的「冰山理論」。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運用「溝通視窗」:讓娃主動放大「公開象限」
    這對原本親密關係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卻在這樣子的大社會下變得越來越緊張,變得越來越疏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似乎是變得越來越淡薄。可以說現在社會上父母孩子的關係是對比較緊張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存在著很多矛盾以及爭端,感情也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以及爭端慢慢變得疏遠,甚至感情破裂。
  • 先開日產天籟,再開表姐的大眾帕薩特,車主:針尖對麥芒
    正如天籟和帕薩特。  今天分享的嘉賓是老司機陳先生,朋友的一輛日產天籟已被他用了4個月,不久前剛剛換了大眾帕薩特,現在開了5個月,總共5500公裡,大眾帕薩特真的很好用嗎?與日產天籟相較有何不同?接下來讓他為我們詳細講解用車體驗。
  • 開過現代勝達,再換福特翼虎,對比檔次,車主:針尖對麥芒
    正如勝達和翼虎。提到福特翼虎1和福特翼虎2,王先生很有發言權,他為兄弟開了5個月的現代勝達,最近手頭充裕,買了一輛福特翼虎,"提車2個月就已然開了4400公裡到底是什麼支持福特翼虎在市場中久盛不衰?和現代勝達的差距在哪裡?現在,我就轉述我朋友的主張。先開勝達外表:外表不用說了,太好看了,相當犀利。
  •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冰山在海裡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這就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卻潛藏著巨大的山體。海明威以此比喻寫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蘊藏在文字背後的,真正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只有八分之一。如果作家能夠處理好這一點,讀者就能強烈地感受到這八分之一背的分量。這種理論與中國古代的山水畫是不謀而合的。在山水畫中,畫家常常通過留白來表現雲、霧、水等事物以及遠近空間,從而給看畫的人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
  • 張中山:淺談教育與「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冰山理論」的提出,首先來自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後著名作家海明威於1932年運用到文學創作中。他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學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正是因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領域將「冰山理論」提出並加以應用,「冰山理論」才得以廣為流傳,並應用到廣泛的管理學界中。我想「冰山理論」在教育中也同樣適用,且非常重要。把我們的一個老師或職工的全部才能看作是一座冰山,呈現在我們視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則佔7/8。
  • 正向溝通力|從情緒中解離,從認知中突圍
    大家看到了這張圖片,那接下來我的問題是:假如你工作了一整天,從早起出門兒到晚上加班挺晚才回來,然後你覺得特別特別的累身心俱疲。回到家裡就想著,有一個溫馨的家。比如,飯也做好了,孩子、老公都特別好的,一個溫馨的港灣……結果你開門的一瞬間發現家裡成了這個樣子,這個時候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呢?你會怎麼樣跟你的老公去溝通呢?或者是怎麼樣跟你的另一半去溝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