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浩學的爸爸媽媽們經常會使用薩提亞模式中的「冰山」工具來處理遇到到問題,那麼冰山理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冰山理論是可以療愈自己、療愈他人、療愈家庭的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冰山理論通過圖片很容易讓人看明白,行為、應對、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生命力構成了冰山的不同層級。
冰山上面的行為是我們看的見的,也就是我們最需要調整的地方,可是只能說水平面上的行為是表面的,其實是內在的應對姿態、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等在起作用,而內在的也就是冰山下面的這些需要我們去理清。十分浩學浩學君下面就幫大家一一解讀:
應對姿態
當我們有冰山上的行為時,首先要進入自己的內在思考我是什麼樣的應對姿態,我又在指責或是討好誰,這樣我們就會脫離行為本身。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是自己固有的模式,我們可以選擇繼續還是不再。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察覺的過程。
感受
感受是我們在經歷事件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每刻都存在,比如生氣、害怕、輕視、疼惜、委屈和嫉妒等。並且每刻有不同的感受交織在一起,存在我們的身體內。
通常認為薩提亞冰山理論中的感受就是我們平常意義上的情緒。喜怒哀樂悲恐驚。
感受的感受
薩提亞理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感受的感受!這個我們平時容易忽略。
感受是對當時事件的情緒體驗,感受的感受是對自己當下狀態的情緒體驗。比如,當學生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事,老師的行為是批評學生,老師的感受是生氣,老師的感受的感受是無力感。
觀點
觀點是我們對事物的態度,包括想法、思想、信念、規條、價值觀、人生觀、解釋等。
學生不聽老師話,老師的觀點就是「00後學生太沒大沒小,不尊敬師長」
期待
期待就是我想要什麼,想希望發生什麼。我們會形成為滿足期待,這些期待會跟我們好久,如果不解決最長可能一輩子。
就比如:學生不聽老師的話,老師的期待是他聽我的話。而未被滿足的期待就得從我的童年來說起,從一位老師受到的教育來說起,童年他是低自尊的,不被父母尊重,所以他的期待就帶到了工作中,會向他的學生要尊重。
渴望
渴望是人類共有的,共通的,人類生存基本需要。我的感覺是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期待那麼就要上升一個層次,看下我屬於哪種,這時我們可以啟動「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那裡面的心理需求就是人類共同的。其實無非:愛、價值、自由、尊重、認可、關注、接納。
舉例:學生不聽老師的話,老師的渴望是(上升高度,人類共有的)希望被認可。
自我(生命力)
如果冰山都走通了,那麼我們將進入最高境界自我的境界,有生命力的境界。我們的心理營養是滿的,所以不需要向外界來要。所以我們就不會被冰山的各個層所累。
十分浩學的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