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迷路,方向感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2020-12-04 亂七八糟說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和朋友逛街的時候,遇上了這樣的事情:當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撞上了一位十分著急尋找孩子的母親,她說:剛剛孩子說要上廁所,我就把他帶到廁所這邊來,然後告訴他我就在外面坐著等他,可是時間過了很久,孩子都還沒有出來。後來通過詢問才知道孩子已經不在廁所裡面,還知道孩子就這一會兒工夫走失了。

這位母親非常的著急,她也說孩子就是一個路痴,平時去哪裡都總是不認得路,日常中也總是分不清方向,搞不清東南西北。

日常中像這樣的現象也有很多,總是有一些孩子搞不清方向,給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帶來阻礙。那究竟為什麼孩子的方向感如此差呢?是因為孩子笨嗎,錯,是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

孩子方向感差,原因是"空間知覺"能力差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的方向感特別差,無論是在認路方面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他們總是分不清東南西北。很多父母以為這是因為孩子頭腦遲鈍,反應不夠敏捷,但其實是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所造成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一些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老是把字寫反,比如說寫一個字時候總會把偏旁部首寫反。還有一些孩子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喊只向右轉或者向左轉,有些同學總會往相反的方向轉,這並不是因為孩子沒有認真的聽老師的口令,而是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差,是分不清左右。更加常見的是,有一些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認不清路,即便是天天走過的路,如果讓他們自己一個人,他也可能會迷路。

那些關於孩子無法清晰辨別方向的行為,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反應能力差,頭腦比別人笨,而是因為孩子大腦中的空間知覺能力發育不夠完整,導致孩子缺乏方向感,在方向面前總是摸不著頭腦。

空間感知能力好的孩子往往會比同齡人的孩子更加聰穎,邏輯思維能力也更強,他們總是能夠很容易的理解一個人所說的話或周圍事物的現象,擁有好的空間感知能力,孩子也成長的更加優秀。

"空間知覺"能力好,助力孩子優秀成長

何為"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是指對一種物體的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徵的感知能力。對於個體而言,兼職角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隨時隨地地對周邊的事物進行空間的判斷。

空間知覺是多種感覺器官相互協調而產生的產物,包括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相互聯繫,其中視覺是起主導作用。空間知覺也分為多種部分,一般可以分為形狀知覺,大小知覺,距離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等,空間知覺能力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學習方面都比較強,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空間知覺能力的培養。

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還有在九個月左右時母親的運動狀況,我們強調孕婦要多走動,一方面是為了強身健體,使得更好的分娩,另一方面孕婦運動也能夠刺激孩子而不聽小骨等器官對外界的感覺,培養孩子基本的空間知覺能力。

第二階段是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我們會發現3個月大的孩子常常能夠仰臥或抬頭玩耍,這時候他們身體內的器官會感知周圍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等,他們會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並且容易模仿周圍人的行為和舉動,這也是孩子空間知覺能力發展重要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在孩子八個月大左右的時候,一般而言,8月大的孩子已經學會了爬行,而會爬行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接觸物品的機會,這時他們可能對周圍的事物移動速度以及自己的距離有一個更好更清晰的認識,他們的空間知覺能力也在不斷的鍛鍊和培養。

孩子空間知覺能力的培養要求父母要善於抓住關鍵期,在這關鍵的三個階段做好準備和訓練工作。

提高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從這5款遊戲入手

1.正話反說遊戲

正話反說遊戲是一種非常簡單且無需使用工具的遊戲,並且它也不限制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一款有趣的互動遊戲。中二反說遊戲是先讓父母背一些詞語(也可以自由發揮),根據孩子的能力來決定詞語的字數,一般可以是三到五個字,父母按照正常詞語的順序念出來,孩子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詞語反過來說。比如父母說"吃飯了",孩子就要說"了飯吃",父母說"花兒開了",孩子就要說"了開兒花"。

在遊戲的過程中,可能剛開始孩子的反應會比較慢,但父母不要著急,慢慢的訓練就能夠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同時也能夠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在不斷的訓練中去感知前後之間的區別 。父母在選擇方面可以儘量的採用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詞語,比如一些動畫片的名字,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參與興趣。

2.尋不同遊戲

尋不同遊戲就是讓孩子通過對兩種相似事物的觀察和比較來找出這兩種事物之間存在的細微不同。比如父母可以找兩副相似的圖,然後讓孩子觀察圖片中的事物,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同之處。

在孩子觀察與尋找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能夠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對事物形狀的認真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

3.走迷宮遊戲

走迷宮遊戲是一種很好鍛鍊孩子空間能力的方式,迷宮有多種多樣,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挑選不同迷宮圖案。迷宮的選擇可以由簡單到複雜,父母一開始可以協助孩子一起尋找到正確的出口,等孩子對空間以及迷宮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後,就讓孩子自行尋找。

較早的通過走迷宮的方法來鍛鍊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是很有效的。如果父母們不知道該使用什麼難度的迷宮,不妨參考一下孩子走迷宮的難度係數為n-2,n為孩子的實際年齡,採用這個迷宮係數來為孩子挑選迷宮圖,如孩子年齡六歲,那他就走四級難度的迷宮。

4.看圖擺圖形遊戲

看圖擺圖形遊戲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孩子對事物形狀的感知,家長首先要準備一些火柴,木棍或一些小方塊,或是傳統的"七巧板",然後擺出一些比較簡單的模型,孩子根據已有的模型,仿照著擺放。

孩子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後,字母可以逐漸的加入一些圖形組成更加複雜的圖形,再讓孩子照樣的擺出來,或是讓孩子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根據記憶來進行拼擺。

5.跳格子遊戲

跳格子遊戲,首先父母先要準備一些格子墊子,然後要求孩子根據自己的空間提示來跳到相應的格子上面。這個遊戲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也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聽覺以及視覺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知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給孩子灌輸一些空間的概念,加深孩子對空間以及周圍事物形狀的認識,才能夠慢慢的提高孩子的空間知覺能力。

我是亂七八糟說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方向感、空間感弱?並非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怪
    還有一些孩子上學之後在寫字的時候都會出現寫字顛倒的狀況。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出現上述的問題都是空間知覺不足的原因所導致的。什麼是空間知覺?空間知覺的主要是指對於方位的空間感知能力。要想有空間知覺必須要調動起身體全部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等能力,只有這些能力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並且相互作用才能夠讓人真正的產生對於空間的感知。
  • 孩子的「方向感」太弱,並不是不聰明,有可能是「空間知覺」作祟
    儘管在孩子幼兒時期對他們空間知覺的鍛鍊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仍有許多家長對此不聞不問,毫不在乎,他們想當然的認為,孩子小時候方向感不強很正常,長大自然就懂了。其實空間知覺感甚至影響到孩子將來處理疑難的學習問題、算數、書寫、理解問題等活動。
  • 小孩空間感、方向感差?並非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祟
    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日常的相處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家孩子在方向感和空間感方面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比較薄弱,並且還會因此片面地認為方向感弱是孩子本身不夠聰明的一種表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曾經有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則視頻。這個視頻激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 輔導作業分分鐘讓人抓狂,家長別急著抱怨,多半是視知覺能力太差
    每次給小學生輔導作業,真的會讓父母抓狂,因為孩子真的記不住,很多題講了無數遍,拼音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會做。有時候輔導作業能讓你懷疑人生。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總是分不清6和9,就連2和5都能認全。如果孩子一直出現這種情況,別急著抱怨孩子,有可能是孩子視知覺能力不足的表現。視知覺能力,是指將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的加工能力,而不是指人的視力。這是很多孩子(尤其是3-10歲孩子)學習中的「攔路虎」。這項能力跟不上,孩子學習吃力,家長輔導作業更吃力。
  • 孩子「記憶力」差,不是腦子笨,是方法不對,建議用「語義記憶」
    其實歸根到底,並不是我們的孩子腦子笨,而是她在記憶中沒用用對方法去記憶。在幼兒園裡,我們的老師會教我們的孩子唱字母歌,通過歌曲的旋律來讓我們的孩子記得26個字母,而事實上的研究表明,這樣的記憶方法比直接教孩子讀26個字母記憶26個字母更加容易,記憶的持效性也更加的長久。
  • 孩子是「路痴」?家長可培養他的空間認知能力,別用批評解決問題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朋友去停車場找自己停在那的車,可是找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有找到,朋友自己也很無奈,說是自己的方向感太差了。而且似乎跟遺傳一樣,自家的孩子方向感也很差,一起逛商場的時候,朋友總是得把孩子看得牢牢,就怕這娃走遠了,待會找不到家長。有些家長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能準確地分清東南西北,平時也總是不認識路。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並不是比別人笨,而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發育不夠完善,進而使得孩子沒有方向感。
  • 孩子理解能力差,這是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別忽視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腦子轉換的慢,總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腦子笨,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後來出現的各種各樣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而孩子出現的這種現象不是孩子笨,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通訊非常發達,為家校聯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現在的學校會要求家長陪伴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也成為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當然,有些是孩子不愛學習或不認真上課造成的。我們的討論不包括這種熊孩子。事實上,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其中,"視知覺能力"欠缺則是其中很大的一點原因。何為"視知覺能力"視知覺能力,通俗地講就是眼睛把看到的東西接收後傳遞給大腦,然後大腦根據眼睛得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從而來指導我們行為的能力。
  • 培養孩子方向感,多陪他玩以下幾個小遊戲,就能達到目的
    其實方向感就是人體辨別方向,辨別物體所在方位的一個能力和感覺。很多小孩子可能分不清前後左右,分不清東南西北就是方向感差的表現。方向感好的孩子,可能只是對於他只去過一次的地方,下一次他也能夠很快的找到這個地方。方向感差的孩子,即使是很熟悉的地方,在沒有人帶的情況下他都有可能走錯。
  • 孩子理解能力差,可能是這三個原因,父母早重視孩子更聰明
    雖然孩子目前只是在上小學,但是每天寫作業都會寫到很晚,和其他的同學家長聊天的時候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超過晚上8:00才寫完作業的。這讓同事覺得有一些擔憂。同事覺得自家孩子挺聰明的,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在寫作業上如此的笨拙。經過仔細觀察後同事發現,孩子寫作業的原因是因為理解能力差。
  • 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事後我仔細考慮過朋友吐槽的問題,結合身邊的例子,我發現其實不少家庭都存在這種情況,這和父母學歷高低不掛鈎,也和孩子聰明與否沒多大關係。主要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出了問題,做數學題他們反應可能很快,對數字也比較敏感,這說明孩子的智商沒問題,但在語文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理解能力不取決於智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別的孩子差呢?
  • 孩子理解能力差咋辦?看看是不是中了這3點,發現的早彎路走的少
    但是在這種全面補習下,不少家長還是會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都會去細細觀察,最終發現孩子不是不學,而是理解能力差,這就讓家長頭疼萬分。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理解能力差,多數都是這3點原因!理解能力差就是孩子傻?蕾蕾的孩子今年眼看著就要升入中學,但是自從4年級之後,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不能說墊底,但基本保持中下遊。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腦科學冷知識告訴你:根源在於記憶力太差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抱怨過自家孩子在學習上不開竅,替孩子輔導功課時,父母常常會懷疑人生:"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會這麼笨?"豆豆媽媽和豆豆爸爸都是名校的高材生,按理說對學習這方面總是得心應手的,卻對輔導豆豆這個三年級的小朋友功課這件事情,兩人常常爭執不下。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我們需要的是閱讀質量的保證,而不是追求量
    很多家長都會疑慮:為什麼我的孩子閱讀量已經很大了,但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為什麼還是這麼差?其實孩子有這一方面的問題並不是閱讀量大不大的事,而且閱讀引導方法的問題。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一、「無情」的孩子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劉先生在網上求助,稱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希望大家幫忙出出主意,他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劉先生和妻子結婚的時候,經濟條件並不是太好,女兒的出生,讓他感到非常大的壓力,為了不讓妻子和女兒受委屈,他特別努力。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有3點原因
    最近發現,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英語、地理化都離不開理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不友好的事情。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在如今家庭中,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導致孩子很少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缺少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就會受到打擊,不知如何應對。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近幾年來,青少年突發事件頻發,並呈現低齡化趨勢。
  • 孩子成績差,每天學習壓力大,父母老師怎麼教都不會是笨嗎?
    在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學習也很努力,但是成績卻非常差,每天的學習壓力也很大,無論父母老師用什麼方法教他,怎麼都學不會,這樣的孩子是笨嗎?先說一個身邊的例子,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屬於「打死也開不了竅」的孩子,不僅在學習上很愚鈍,這個孩子從小學習成績一直墊底,高中復讀三年依然沒考上大學。朋友心氣很高,一度想讓孩子通過「藝考」捷徑考一個稍微不錯一點的大學,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 青舟:一個聰明孩子是如何變笨的?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孩子之前成績還挺好的,怎麼越來越差了呢?一個聰明孩子怎麼就越來越笨了?成績差,就抬不起頭來。不配和學習好的同學玩,而他又不願意和差生一起玩。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且如何讓媽媽不失望。孩子說:「很怕別人看不起我,一想到自己是別人眼裡的差生,就不敢去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更不想和別人接觸,只想一個人在家裡安靜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