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個視頻上了微博的熱搜,視頻當中有一個大人在指揮著一個小男孩兒搬東西,這大人一直讓小男孩把東西往左搬,但是小孩根本分不清楚左右,一直把東西亂放。
大人非常生氣,一邊氣急敗壞的訓斥著孩子,一面跟他指著方向,但是到最後無論家長怎麼說,孩子還是沒有把物品擺在正確的位置。看到這個視頻的網友們因為視頻當中大人和小孩子的滑稽表現而覺得非常好笑,評論區也一直在哈哈大笑,覺得這個孩子實在是有點笨。
但是如果有孩子的家長就不會這樣覺得,因為小孩子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實在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即便是有很多大人到20多歲,他們也是毫無方向。
所以有沒有方向感這件事情真的是因人而異,而且他還不受年齡的限制,有些小孩子穿鞋的時候都會非常自覺的分出鞋的左腳和右腳,但是有些孩子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隨便拿起一隻鞋就穿。還有一些孩子上學之後在寫字的時候都會出現寫字顛倒的狀況。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出現上述的問題都是空間知覺不足的原因所導致的。
什麼是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的主要是指對於方位的空間感知能力。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空間的知覺,因為我們本身就是生活在三維立體空間當中,人的一切活動都是有遠近、高低、方向的,如果對這些空間概念沒有一個適當的判斷,很可能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有可能遇到一些危險的情況。
要想有空間知覺必須要調動起身體全部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等能力,只有這些能力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並且相互作用才能夠讓人真正的產生對於空間的感知。
空間知覺對於孩子的學習也是有這種作用的,特別是在數學學習方面,如果孩子不能產生空間直覺那麼他們對立體圖形和空間概念也一定非常的模糊,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小的時候給孩子相應的訓練,鍛鍊他們的空間知覺。
孩子的空間知覺發展分為哪幾個時期?
一,懷孕階段
為什麼很多專家都說不能讓孕婦一直躺著或者是一直坐著,要讓他們時常的走動,甚至是運動。這一方面是為了孕婦自身身體健康著想,為未來分娩做充分的體力準備,還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好。孕婦身體的動作會引起孕婦體位的變化,也能夠刺激孩子聽覺和觸覺的發展。這些都可以為孩子出生之後形成良好的空間知覺打好基礎。
二,孩子三個月大
孩子在出生到一歲之間是發展最為快速的一段時間,所以在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相應的訓練讓孩子感知到空間。因為通過前兩個月的發展,孩子的視覺和觸覺已經發展到了相應的程度。這個時期主要是讓孩子對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等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主要是藉助孩子的視覺和觸覺,讓孩子對他周圍的物體進行深入的觀察。
三,孩子8個月左右
按照孩子一般的發展規律來講,孩子在七八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學會爬行了。這個時間段內對於物體的遠近方位他們可以通過爬行進行切身的感受,而身體的器官也會幫助他們建立這種認知。
特別是對於物體高度的認識,很多孩子一開始並沒有認識到兩個樓梯之間是存在高度差的,但是等到8個月之後他們就逐漸認識到了樓梯之間的落差會讓他們受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樓梯的邊緣的時候他們都非常的小心翼翼,還有的孩子會感覺害怕,都不敢靠近樓梯的邊緣。
空間知覺能力差會對孩子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
一,方向感差
這是最為直接的表現,不論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還是在學習方面,空間知覺能力差的人都很難正確的把握方位,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所以在生活上他們很容易迷路,在學習方面他們也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二,對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要想數學成績優秀,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感知能力和想像力,如果空間自覺能力差那麼孩子的思維就很容易混亂,他們的學習會受到阻礙。
怎樣提高孩子的空間知覺?
一,玩迷宮遊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方式,因為他本來就是為了培養方向感而設計出來的遊戲,家長如果有時間,有空間,有條件可以多帶孩子去玩走迷宮,一開始可以和孩子一起等,到孩子熟悉之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鍛鍊對方向感的判斷。
二,找茬遊戲
可能大家我有疑問,覺得這個遊戲怎麼可能會訓練空間感知能力了呢?但是通過兩幅甚至是多幅圖片的對比,可以讓孩子的觀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另外在不知不覺當中對於圖形的認知孩子們也能得到一定的訓練。
三,臨摹
家長一方面可以放手讓孩子畫畫,另一方面也可以找一些簡單的圖案,讓孩子學會臨摹。這個遊戲跟找茬遊戲差不多,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還有他們對於形狀和精細特點的認知。
四,多跟孩子提問和形容
比如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家長可以多問問孩子你知道家裡的某一個玩具在什麼地方嗎?或者你知道某一個店鋪在什麼位置嗎?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學會對方位的描述,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家長也可以多讓孩子描述一下他眼中看到的景象。如果孩子有什麼地方表達的不正確或者是不清晰,家長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不要讓你這種錯誤的思想一直延續。
除了以上這些方法之外,家長們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給孩子尋找或者是創造一些小遊戲去指導他們,對於空間自覺逐漸產生認識。雖然現在沒有方向感的人都很多,但是家長最好還是要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