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朋友去停車場找自己停在那的車,可是找了半個多小時都沒有找到,朋友自己也很無奈,說是自己的方向感太差了。
而且似乎跟遺傳一樣,自家的孩子方向感也很差,一起逛商場的時候,朋友總是得把孩子看得牢牢,就怕這娃走遠了,待會找不到家長。
有些家長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能準確地分清東南西北,平時也總是不認識路。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並不是比別人笨,而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發育不夠完善,進而使得孩子沒有方向感。
方向感差又叫做「空間認知能力」失衡,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方向感薄弱的人,其中不乏有很多孩子。
那麼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孩子的方向感差的話,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要理解「空間認知能力」指的是什麼?
空間認知能力就是認知人或物的距離、方向和位置的能力。就像在踢足球的時候,根據對方選手的移動軌跡和球門位置來改變自己的踢球方向和速度。
其次,它在孩子身上的具體體現有哪些?
孩子如果有較強的空間認知能力,那麼他以後會比別人更容易在建築、科學等方面取得成就。
孩子小時候在玩的時候把積木立起來、弄倒下的過程,就是在鍛鍊空間感的一種形式。
孩子平時辨別方向、尋找去往目的地的路都需要空間認知能力。
提高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的方法
1、日常對話中空間方面詞語的提及
在和孩子出門的時候,家長可以問一問孩子記不記得在要去的地方在哪裡等等。或者是在陪孩子玩的時候通過左右、裡外這些詞語來給孩子敘述,讓孩子對這些詞語更加敏感。
經實驗研究發現,聽到空間方面詞彙越多的孩子對空間的理解更深入。這種訓練是在生活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不需要家長花費很多的心思,也不會讓孩子感到任何的不耐。
2、拼裝類玩具
像樂高一類的拼裝玩具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空間感,如果覺得樂高有些貴的話,橡皮泥、積木同樣可以起到效果。這些玩具可以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對立體物體產生了解,對空間感的構建很有幫助。
不要覺得孩子玩玩具是浪費時間,其實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學到很多。所以家長們不要過於約束孩子,給孩子自由玩鬧的時間。
3、利用地圖
地圖是一個人們離不開的東西,家長通過教孩子看地圖可以讓孩子更清楚地辨別方向。而且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畫地圖,就像尋寶遊戲一樣,通過地圖來描述物品的位置。
同時家長也可以畫出一幅地圖來讓孩子找到玩具,通過尋找的過程來訓練孩子的空間感,當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玩具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在外出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看著手機裡的導航地圖,導航地圖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認知方向和距離。
4、多做一些戶外運動
家長可以在周末帶著孩子到公園裡打籃球、踢足球等,這些運動同樣對提高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有幫助。而且這種一起運動的體驗不僅有助於親子關係的陪伴,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體能,是非常有益於孩子的。
所以家長只要對孩子多上心,願意去為了孩子的成長去付出,那麼孩子一定可以變得更好。每個孩子都不可能天生就各種能力都十分優秀,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去培養的,所以家長萬萬不可忽視。
5、迷宮遊戲
走迷宮這個遊戲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空間感,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玩遊樂園裡的真實迷宮遊戲,在迷宮裡讓孩子依靠自己去尋找出口。孩子根據自己的判斷去走的過程中就是對空間感的鍛鍊,不僅給孩子帶來了快樂又有助於孩子個人能力的提升,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了。
不僅是真實的迷宮,繪本形式的迷宮也可以讓孩子去看,繪本裡往往有各式各樣的迷宮,從簡單到難一步步的考驗孩子的能力。
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給孩子挑選適合他的迷宮繪本,在一開始孩子不懂得怎麼走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去看,等孩子學會了之後就不需要家長一直陪著了。
總結
空間認知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會成長得更加優秀,所以說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不要覺得孩子方向感差、空間感差是不重要的事情。(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