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能力差,聽不懂家長的話,家長應該提成孩子的認知層面

2020-12-05 家有二寶育兒經

身為家長最難得就是和孩子溝通了,剛剛出生的時候自己說的話他聽不懂,牙牙學語的時候又成了父母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好不容易雙方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了,偏偏兩個人的腦迴路還不在一個層面上,每天都在過著「雞同鴨講」的生活。

前幾天和嫂子帶著小侄女去公園玩耍,回家的時候,小姑娘非要從獨木橋上走,嫂子看到孩子堅持的樣子,說出這樣幾句話「走在那會掉進池塘裡」、「如果掉下去我才不會管你呢」、「你自己要小心。」結果小侄女還是不小心掉進了水裡。

哥哥和嫂子趕緊跳下去救人,好在從池塘裡的水並不深,而且是夏天,小侄女並沒有發生什麼危險,回家的路上,嫂子一邊抱著小侄女一邊大聲的訓斥著「都說了那邊很危險不要過去,你看看,還是摔倒了吧。」小侄女被媽媽訓斥的不敢出聲,只敢小聲的抽泣著。

晚上睡覺之前,小侄女來找我:「我都掉進水裡了,為什麼媽媽還要罵我?」

「他不是想要罵你,只不過你掉進了水裡,她很擔心你。」

「可是我也不是故意的呀。」

「但是媽媽已經提醒你了,你還是要去,所以媽媽認為你是不聽話。」

「可是我走獨木橋的時候媽媽沒有阻止我呀?」

「媽媽怎麼沒阻止你呢?她說了橋上很危險,你會掉下去。」

「他沒有說『不許去』。」

侄女的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身為成人,我們總會抱怨孩子不聽話,對父母的勸誡不問不顧,卻從來沒想過,也許他們根本「聽不懂」父母的話,只能選擇忽略。因為年齡不同,家長和孩子的認知層面不同,所以同樣的一件事情我們會出現不一樣的看法,而同樣的一句話我們也能聽出不同的意思。

就像嫂子說的那幾句話,我們成人可以明顯地聽出話語中的拒絕和威脅,可是對於小侄女來說:媽媽只讓自己注意安全。這就是認知不夠出現的差別,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來提高孩子的認知層面呢?

擴充知識面

想要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識,家長就要為他們提供了解的空間。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或是讓他們真正地感受這件事情。比如,想要孩子知道地震的危害,就可以帶他們到「地震屋」感受地震時的場景和情況。

沒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通過繪本、動畫、紀錄片等方式讓孩子對事物有一個基本的概念。比如知道在公眾場合應該注意什麼,為什麼不能去危險的地方等等。

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家長要做的不是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引導孩子自己思考。比如:「爸爸,你喜歡蘋果嗎?」

「你覺得我喜歡嗎?」

「我覺得你會喜歡。」

「為什麼你會這樣認為?」

「因為蘋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而且它香香甜甜的非常好吃。」

「那你最喜歡什麼水果?」

這樣回答比單純的喜歡或是不喜歡更有意義,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不斷的探索、思考,從而更深刻地記在腦海中。

睡前復盤

家長在睡覺之前可以帶領孩子進行復盤,今天做了什麼?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還需要改進?適當的提出建議,同時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點融會貫通,提升知識層面,提升理解能力。

孩子是單純的,家長眼中的不聽話、調皮也許並不是他們故意表現出來的,所以身為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發展就訓斥孩子。要了解他們不聽話的原因,要先了解孩子的認知層面,並幫助孩子提高。其實,提高孩子的過程也是在人提高家長自己,佳航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所領會,所以,身為父母請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

相關焦點

  • 孩子理解能力差,這是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別忽視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腦子轉換的慢,總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腦子笨,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之所以後來出現的各種各樣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而孩子出現的這種現象不是孩子笨,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的表現,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通訊非常發達,為家校聯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現在的學校會要求家長陪伴孩子讀書、做作業,但這也成為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
  • 孩子理解能力差?家長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簡單又高效
    孩子這一次考了班級的倒數第一跟倒數第2名的差距竟然差了20多分,這也讓小劉比較苦惱到底為什麼孩子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其實大多數孩子之所以理解能力差,只是因為父母總是強調孩子去死記硬背,根本就沒有讓孩子展現出自己智商的全部。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看看心理學家怎麼說
    還需要家長配合進行引導,為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升添磚加瓦。每個人都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認識自己,越早地認識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就能夠少走許多彎路。02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一、我們要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而不能照本宣科,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去教育孩子。比如,在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未達到的時候,迫不及待去教孩子識文斷字。
  • 孩子是「路痴」?家長可培養他的空間認知能力,別用批評解決問題
    而且似乎跟遺傳一樣,自家的孩子方向感也很差,一起逛商場的時候,朋友總是得把孩子看得牢牢,就怕這娃走遠了,待會找不到家長。有些家長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能準確地分清東南西北,平時也總是不認識路。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並不是比別人笨,而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發育不夠完善,進而使得孩子沒有方向感。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原創】孩子底子薄,基礎差,家長怎麼輔導提升?
    孩子成績差,肯定有原因,所以家長要好好分析一番,如果自己分析不好,可以求助於孩子的老師和專家。就我的工作經驗,我發現學生成績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學前基礎薄。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和孩子很少進行交流,所以孩子最基本的聽說能力、記憶能力,都沒有培養出來,導致孩子在學校上課聽不懂、記不住。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讓孩子在學科學習中產生自信,他才能理解語文學習的目標。還沒有進行學習,就假設了自己也會學不好語文,而這樣的顧慮均來自父母對自己語文學習能力的質疑,這讓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有一點不理解,所以遇到這樣的高學歷家長,我不會先說學生的問題,會先把家長的問題毫不留情地指出來。
  • 抓住孩子說話黃金期,讓孩子「能言善辯」,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所以家長應該要重視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注意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千萬不要盲目相信「貴人語遲」等老話。世界上可沒有那麼多「愛因斯坦」。家長們要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一點點提升說話興趣,促進孩子的說話能力。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家長應該要怎麼辦? 1、多和孩子說話 想讓寶寶成為小「話癆」,家長首先變成「話癆」。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我們需要的是閱讀質量的保證,而不是追求量
    很多家長都會疑慮:為什麼我的孩子閱讀量已經很大了,但是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為什麼還是這麼差?其實孩子有這一方面的問題並不是閱讀量大不大的事,而且閱讀引導方法的問題。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 孩子理解能力差,可能是這三個原因,父母早重視孩子更聰明
    雖然孩子目前只是在上小學,但是每天寫作業都會寫到很晚,和其他的同學家長聊天的時候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很少有超過晚上8:00才寫完作業的。這讓同事覺得有一些擔憂。同事覺得自家孩子挺聰明的,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在寫作業上如此的笨拙。經過仔細觀察後同事發現,孩子寫作業的原因是因為理解能力差。
  • 孩子理解能力差,和智商無關,是小時候沒打好基礎
    就比如幼兒園的老師在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時,其他小朋友可能都能夠立即理解並且領會,但是自己的孩子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聽懂。不僅如此,小美還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閱讀時也存在著一些情況,只要孩子閱讀的東西字數比較多,表達相對比較複雜,孩子可能就會讀不懂,並且要求家長講解給他聽。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因為高級的學習方式是不需要機械記憶和重複練習的,而邏輯能力可以幫助孩子轉向更為高級的學習方式。對於邏輯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會更強一些。 孩子邏輯能力差,連話都說不清楚。
  • 為什麼國家要禁止奧數比賽,孩子沒哭家長哭了
    原因如下:1、義務教育的學校一堂課是45分鐘,課堂人數40-60人,所以在課堂上的45分鐘,老師是沒有辦法知道自己講解的內容是否班級所有學生都完全聽懂了(畢竟如果與每個孩子互動1分鐘的話,1個小時也講不完課程)。
  • 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孩子挺不錯的,在學習上用點心就更好了有很多家長,在跟老師當面或者電話溝通的時候,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笨,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差,歸結在智商上,本身就是一種逃避和推卸責任的說法。其實很多孩子成績差,就是貪玩導致的,在學校貪玩,老師會說,因為他會影響別人的聽課效率。
  • 家長英語不好,如何指導孩子學好英語?(乾貨請收藏)
    就像我們自己,背了十多年的單詞,一碰到外國人問路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是因為我們詞彙量不夠嗎?像left、right、turn這些詞應該還都會吧?但怎麼一用起來就拋腦後了呢……背單詞、中英對照的老方法沒辦法讓我們活學活用。那麼,不背單詞、不學語法,要遵循什麼理念來指導孩子學英語呢?
  • 孩子不聽話找彩虹|家長怎樣管,孩子才會聽?
    孩子有時候被嘮叨煩了,就會非常強硬的來一句:「媽媽,我好煩呀,我現在不想聽了」,然後轉身走人。媽媽的第一反應是,特別的氣憤:你一小小孩兒,怎麼這麼大的臭脾氣?接著又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一個勁的在那自我否定:「怎麼孩子又不耐煩了?是不是我說錯話了?「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家長,這樣的小事要少管,不要事無巨細的去管孩子。
  • 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原因有這些,家長要注意,培養要在小時候
    致家長: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有3點原因,科學培養從小抓起。爸爸最近發現,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英語、地理化都離不開理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不友好的事情。閱讀能力是兒童學習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或她的閱讀理解也隨之提高。 如果孩子只理解很多邏輯思維而不翻譯它,那麼將各種知識結合起來就毫無用處。
  •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
    因為繪畫是兒童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的表現,是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反映,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對喜歡畫畫的孩子,特別是剛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家長該做些什麼? 美術 02 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與童畫學員的家長接觸過程中,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孩子總是在家亂畫亂塗."我問:"這個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呢?"
  • 為什麼家長總會誤解孩子?「同頻共振」沒做到,談何理解孩子?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千奇百怪。我們經常聽孩子抱怨家長不理解自己,家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家長有的時候也會覺得疲憊,覺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總是給我們添麻煩。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理解誤差到底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