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說話黃金期,讓孩子「能言善辯」,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2020-11-26 騰訊網

關於寶寶說話早晚的問題,經常有些家長還在被「貴人語遲」所安慰,那麼「貴人語遲」等老話真的有道理嗎?

其實,根據《中國兒童保健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3~6歲兒童語言障礙的發病率至少在4%-6%之間。所以家長應該要重視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注意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千萬不要盲目相信「貴人語遲」等老話。世界上可沒有那麼多「愛因斯坦」。

孩子正常的語言發育裡程碑

以下是一系列的發育參考標準,但是畢竟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很大。如果孩子和這些目標差異過大,也並不意味著家長需要擔心。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再小的寶寶,也有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家長們要抓住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一點點提升說話興趣,促進孩子的說話能力。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家長應該要怎麼辦?

1、多和孩子說話

想讓寶寶成為小「話癆」,家長首先變成「話癆」。這裡說的「話癆」,不是無意義的重複,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儘可能多地和寶寶介紹遇到的每一個事物,確保足夠的詞彙和信息輸入量,並且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和語法描述出相關行為或場景。

2、積極回應孩子說的每一句話

當孩子已經可以說出簡單的詞彙,也能夠理解家長的指令時,積極地回應就更加重要了。孩子可以從家長的回應中獲得認可,這樣的滿足感會讓孩子更願意說話。

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為由,就對他們不理不睬!也不要讓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代替家長,成為孩子學說話的工具,這會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3、給孩子營造說話的環境

語言是通過反覆溝通、交流習得的。除了家庭環境,家長還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動機會,讓孩子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學習運用語言。

平時,多帶孩子去小區廣場、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讓孩子與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尤其是與比自己孩子年紀大些的小朋友玩,這在擴大孩子社交圈的同時,還能增加寶寶模仿學習的機會,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4、創造孩子語言訓練的機會

孩子1歲後,就開始進入語言學習階段了,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要多點創造一些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要幫助孩子掌握一些語言詞彙和語言表達技巧了。

另外,遊戲也是拓展孩子對語言理解的一個好方法,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很好地掌握遊戲中所提及的物品名稱及理解爸爸媽媽問到的內容。

另外提醒各位家長不要使用「嬰兒語」。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發出的聲音通常都是咿咿呀呀的疊詞。這種交流方式,在學語初期能夠激發孩子模仿的興趣,但是如果長期使用這種方式的話,會讓孩子的語言能力長時間停留在簡單的模仿階段,延遲孩子能夠說完整句子的時間。這點家長們要千萬注意。

最後,引導寶寶說話需要的是耐心和循循善誘,家長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盲目相信「貴人語遲」。如果發現寶寶語言發育落後應儘早帶寶寶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測。

相關焦點

  • 右腦發達的孩子更聰明?抓住「右腦黃金期」,寶寶想不聰明都難
    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是個"小天才",盼望寶寶能和同齡人拉開差距,早點考上好大學,這樣就能有個好前途。為此,寶媽們從孕期就開始吃各種補品,寶寶出生後,還會對孩子進行專門的大腦訓練。然而,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之後才發現,以前做的都是"無用功"。那麼多補習費都白交了,自家孩子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沒有一點"小神童"該有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雖然挺貴的,但是暢暢媽媽說:「為了讓孩子聰明,再多錢也是值得的。孩子大腦發育高峰期,也就是這短暫的一兩年,千萬不能錯過。」孩子一生僅有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別讓娃贏在起跑線了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聰明。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剛出生的小寶寶,大腦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
  • 左撇子不代表更聰明,想要科學開發左右腦,你得抓住黃金期!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過一個說法:左撇子的孩子更加聰明。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能一概而論。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右手右腿歸左腦掌控,左手左腿歸右腦掌控,很顯然,左撇子的孩子對於右腦的開發程度,會更高。可這並不代表更聰明。
  • 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這3個方法,家長們不要錯過
    而孩子的平衡能力是要有左右腦一起來控制的,左腦控制著右手右腳,右腦控制著左手左腳,左右腦開發到位,平衡能力自然就會更好一些。獲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一旦錯過了生長發育期,腦組織結構就會趨於定型,潛能發展也將受到限制,即使擁有非凡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充分開發大腦,打造聰明寶寶。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孩子一出生,就承載著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學會叫父母的時候,叫爸爸媽媽。這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回報的。但是孩子遲早會開口,甚至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儘早開口付出很多努力。一般寶寶什麼時候說話?
  • 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
    導讀: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雖然我們經常聽老人說「貴人語遲」,但我想這只是安慰人心的一句好話吧。畢竟孩子說話晚了,作為家長肯定是會著急的。其實,孩子智商高和低跟說話的早晚是沒有必然聯繫。智商高是因為先天的基因、後天的培養和孩子自己的努力,才能讓他比別人更出色。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說話有早的也有晚的,就跟孩子學走路是一個道理,有的孩子走路早也有的孩子走路晚。
  • 孩子「超強記憶力」並不難,抓住6歲前的記憶黃金期,提升有方法
    從古至今都是家長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聰明!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路上走的順暢,有所成就!很多家長也相信,超強的記憶力是孩子成就路上的有力武器。「吾雖一覽,尤能識之」) 2、王粲——三國魏時的人物(據記載,有一次與朋友路過一塊碑文後,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 3、南懷瑾——詩文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武術家(在友人懷念南懷瑾的時候,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友人說想到書上一個對聯,什麼「山王無寸土」,南懷瑾立刻就背出來了,這樣的事很多)
  • 孩子的說話早更聰明還是貴人語遲?美國研究人員:真正原因在這
    因為小丁自己村裡有一個孩子就是這樣,出生時有點點缺氧,家長也沒在意,到三歲才會說話,而上學了學習成績都是班上倒數第一,年年墊底,從不落空,而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非常差。孩子的說話早更聰明還是貴人語遲?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人類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拼命」地努力教育孩子。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
  • 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抓住大腦發育高峰期,左右腦一起開發會更好
    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因為左撇子說明他們右腦開發得更好,聰不聰明這個暫且不說,但左撇子說明右腦開發的好這卻是有科學依據的。為什麼?其實普通人之所以開發的大多都是左腦,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使用右手,而左腦控制著右腦、右腿。
  • 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兩點,有助激發潛力!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並且擁有高智商,聰明伶俐卻變成了你們口中的別人家孩子,然而許多家長對孩子智商的認知是完全錯誤的,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孩子是否聰明,全都和父母基因遺傳有關係,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在這時期,他們容易地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蒙特梭利在20世紀初提出了兒童「9大敏感期」的概念。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有助於抓住兒童健康成長的生命發展規律。如果家長能夠了解並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就能激發孩子內在生命力;如果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和人格的發展。每一個敏感期來臨,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絕好機會!
  • 抓住孩子學說話關鍵期,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開啟孩子社交之門
    當孩子能夠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與父母和他人很好地溝通時,孩子自然會表現出一種非常自信的狀態。這種孩子從小培養起來的自信,會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一、 抓住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從出生開始,孩子就有了一種與母親溝通的模式。
  • 右腦被稱作「學術腦「,證明孩子聰明,「學術腦的孩子有3個特徵
    我們都知道,右腦更喜歡"圖像記憶"。記憶力是大腦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這也是許多"學霸"的特點。豐富的想像力豐富的想像力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事實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定的聯繫,而想像力就能夠把這些事物聯繫起來,使得人們更容易理解。每個孩子都喜歡問"為什麼",甚至還是提出更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這就說明孩子的右腦很發達,想像力很豐富。
  • 腦發育好的孩子,嬰兒期會有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越聰明
    為人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能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這不僅是他們一生的希望,更是父母為之驕傲的資本。可是,小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玩,想要了解孩子是否聰明貌似有些難度,咱又不能像大仙一樣掐指一算,這樣太不靠譜了。其實,聰明的孩子從日常表現就能看出一二,尤其嬰兒期有些寶寶總會無意間展現出自己的特長,這些有趣表現佔得越多寶寶就越聰明。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有3次高峰期,家長務必抓住一次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家長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聰明伶俐,將來能有所作為。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大一部分來自父母的遺傳。但後天的培養也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父母總是想著讓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先限度的開發,於是在飲食上、遊戲上等多方面進行努力。
  • 「他們說我是傻子」,當孩子被語言攻擊時,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朋友有個可愛的女兒,長得粉嫩,長輩們都很喜歡,因為她乖巧,而且從來不會懟別人,所以很多長輩都喜歡她,但是很多「熊」孩子就喜歡欺負這樣的了。一天,女兒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回來之後有點悶悶不樂,朋友看出了女兒的心思,於是決定問問女兒,再三追問之下,女兒才說:「媽媽,他們說我是傻子」。
  • 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優勢?聰明家長都知道這樣做!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為什麼我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沒有隔壁小毛好?為什麼我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沒有拿到100分?在大多數家長眼裡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總是有差距啊,網上經常出現的標題黨就是「讓女人們發瘋的不是婚外情而是教育孩子」。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所有的關鍵期基本都在出生後的前5年內就已經開始,5年以後,所有腦區的突觸都會走向衰退。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0-5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而且是有且僅有一次的高峰期。只要家長抓住,寶寶的感覺、運動技能、社交、情緒、語言、記憶、智力等功能都會在這段時間內得到高度發展。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習慣,因此深得家長的信任。